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不同干旱类型区苜蓿草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 被引量:84
1
作者 李军 陈兵 +2 位作者 李小芳 程积民 郝明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9,共15页
田间实地测了黄土高原不同干旱类型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分析和比较了各类苜蓿草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各类苜蓿草地土壤湿度平均值分别为10.84%、7.0... 田间实地测了黄土高原不同干旱类型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分析和比较了各类苜蓿草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各类苜蓿草地土壤湿度平均值分别为10.84%、7.07%和5.45%,明显低于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和荒草地土壤湿度值,土壤水分过耗量分别为540.2、641.1mm和455.0mm,平均土壤干燥化速度分别为61.2、101.9mm/a和99.0mm/a;3种类型区各类苜蓿草地年降水入渗深度分别为187.8、144cm和173cm,降水入渗深度以下深层土壤湿度保持稳定的干燥化状态;土壤干燥化强度随苜蓿草地生长年限延长而加剧,3年生苜蓿草地为中度干燥化强度,土壤干层厚度达到500~760cm,4年生以上苜蓿草地已达到严重干燥化和强烈干燥化强度,土壤干层厚度超过940~1000cm;通过粮草轮作使苜蓿草地土壤湿度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分别需要6、11a和18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苜蓿草地 土壤湿度 土壤干燥化
下载PDF
苜蓿草地侵蚀产沙过程及其水动力学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67
2
作者 肖培青 姚文艺 +1 位作者 申震洲 杨春霞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37,共6页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45mm/h、87mm/h、127mm/h)下20°陡坡苜蓿草地的产流产沙变化规律,分析了苜蓿草地侵蚀产沙的水动力学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苜蓿草地累积径流量和累积产沙量与降雨时间呈良好的幂函数关...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45mm/h、87mm/h、127mm/h)下20°陡坡苜蓿草地的产流产沙变化规律,分析了苜蓿草地侵蚀产沙的水动力学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苜蓿草地累积径流量和累积产沙量与降雨时间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在45mm/h和87mm/h降雨强度时,草地径流量和侵蚀产沙量呈高-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127mm/h降雨强度时,草地径流量和侵蚀产沙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苜蓿草地的水土保持作用通过改变土壤的入渗特性实现,草地坡面入渗率与径流量和产沙量呈明显负线性相关。从水动力学角度对苜蓿草地径流剪切力和单位水流功率与输沙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试验条件下苜蓿草地的临界径流剪切力值为2.857N/m2,临界单位水流功率值为0.0114m/s,输沙率随径流剪切力和单位水流功率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产沙 径流入渗 水动力学机理 苜蓿草地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水分恢复 被引量:40
3
作者 万素梅 贾志宽 +1 位作者 韩清芳 杨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45-1051,共7页
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规律。结果表明,荒地与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出现的区域及发生的程度不同:荒地在80-100cm土层深度,出现轻度干层;生长年限低于8a(含8a)的苜蓿草地,在250-350cm土层出现... 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规律。结果表明,荒地与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出现的区域及发生的程度不同:荒地在80-100cm土层深度,出现轻度干层;生长年限低于8a(含8a)的苜蓿草地,在250-350cm土层出现轻度干层,生长年限超过8a,出现中度干层,干层范围延至500cm土层以下。苜蓿生长超过18a,0-200cm上层土壤水分开始恢复,年均恢复1.49%;但在200-1000cm土壤深层,18、26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含水量仅为10.20%,深层土壤通体干化,水分难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地 土壤干层 水分恢复 半湿润区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黑河中游边缘绿洲农田退耕还草的土壤碳、氮固存效应 被引量:22
4
作者 苏永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12-1318,共7页
研究黑河中游边缘绿洲农田退耕种植苜蓿5a后土壤碳、氮库的变化,通过对2个土类(开垦耕种的风沙土和灰棕漠土)退耕苜蓿地和相邻农田0~5、5~10和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颗粒有机碳和氮(POC、PON)储量的分析... 研究黑河中游边缘绿洲农田退耕种植苜蓿5a后土壤碳、氮库的变化,通过对2个土类(开垦耕种的风沙土和灰棕漠土)退耕苜蓿地和相邻农田0~5、5~10和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颗粒有机碳和氮(POC、PON)储量的分析表明:开垦耕种的风沙土和灰棕漠土有极低的SOC和TN含量,退耕种植苜蓿后0~20cm SOC储量提高了22.1%~27.8%,SOC的固存率平均为0.47Mg/(hm^2·a),0~5cm表层SOC储量变化最大,提高32%~66%;TN储量0~20cm储量变化不显著,在0~5cm表层TN储量风沙土和灰棕漠土分别提高12.8%和48.1%.退耕后POC和PON较SOC和TN有更显著的变化,其分配比例增加,0~20cm土层POC和PON储量分别提高22.8%~42.7%和18.6%~57.6%,在0~5cm变化最大;在瘠薄耕地转变为多年生苜蓿地后土壤C库的增加主要是由于POC的形成量增加.SOC含量相对更低的灰棕漠土比风沙土退耕后土壤C、N的增加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苜蓿地 土壤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氮 碳固存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与粮草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美艳 李军 +3 位作者 孙剑 王学春 方新宇 任晶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26-4534,共9页
实地测定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和连作8a苜蓿草地翻耕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深层土壤水分特征,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和粮草轮作对土壤水分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苜蓿连作1a、5a、8a和12a等4类苜蓿... 实地测定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和连作8a苜蓿草地翻耕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深层土壤水分特征,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和粮草轮作对土壤水分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苜蓿连作1a、5a、8a和12a等4类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平均土壤湿度值为6.6%,平均土壤水分过耗量702.8mm,平均土壤干燥化速率147.1 mm/a,达到强烈干燥化程度,苜蓿连作5a土壤干层深度超过1000cm,苜蓿连作8a土壤干层深度超过1360cm,苜蓿草地合理利用年限为7a。(2)连作8a苜蓿草地翻耕并轮作4~7a和25a粮食作物等5类粮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介于6.74%~11.95%,土壤贮水量恢复值介于210.6~887.3mm,平均土壤水分恢复速率为80.8mm/a。轮作6a后粮田土壤干层轻度恢复程度以上深度达到1000cm。通过粮草轮作使苜蓿草地土壤湿度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需要13a以上。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适宜的粮草轮作模式为:7a苜蓿→13a粮食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苜蓿草地 土壤干层 粮草轮作 土壤水分恢复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土壤水分消耗规律 被引量:25
6
作者 万素梅 胡守林 +1 位作者 贾志宽 曹永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0-34,共5页
为了解不同生长年限苜蓿生产力及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该文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3年、4年、6年、8年、12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土壤水分的消耗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苜蓿鲜草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苜蓿草地土壤水... 为了解不同生长年限苜蓿生产力及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该文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3年、4年、6年、8年、12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土壤水分的消耗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苜蓿鲜草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加,300 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平缓。苜蓿生长超过18年,上层土壤水分开始恢复,但深层土壤通体干化,水分难以恢复。苜蓿水分利用效率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而降低。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紫花苜蓿适宜的生长年限为8年,第6年为苜蓿的生长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草地生产力 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植被覆盖下SPAC系统水量平衡模拟 被引量:24
7
作者 佘冬立 邵明安 俞双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8,共6页
应用土壤-水-大气-植物整合模型(SWAP),在野外观测试验基础上对坡耕地(豆地)、长芒草地和苜蓿草地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的水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储水量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长芒草地水分收支基本平衡... 应用土壤-水-大气-植物整合模型(SWAP),在野外观测试验基础上对坡耕地(豆地)、长芒草地和苜蓿草地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的水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储水量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长芒草地水分收支基本平衡,苜蓿草地的水分支出是坡耕地(豆地)的1.38倍,其中苜蓿的蒸腾耗水量是坡耕地(豆地)的3.88倍,这是引起苜蓿草地群落过度消耗土壤储水而呈现负补偿的主要原因。农地退耕还林还草后会增加SPAC系统水分支出,如果植被群落耗水过大很可能使土壤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长芒草地 苜蓿草地 水量平衡 SWAP模型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氮素消耗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万素梅 韩清芳 +2 位作者 胡守林 贾志宽 杨宝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9,共6页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年限分别为4 a、6 a、10 a、12 a、18 a及26 a苜蓿草地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0—1000 cm土层,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全氮与碱解氮含量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全氮及碱解氮含量...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年限分别为4 a、6 a、10 a、12 a、18 a及26 a苜蓿草地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0—1000 cm土层,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全氮与碱解氮含量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全氮及碱解氮含量下降,350 cm土层以下,变化趋势平缓。在0—200 cm土层,26 a苜蓿草地全氮、碱解氮含量低于4 a、6 a苜蓿草地,高于10 a、12 a苜蓿草地;在200—1000 cm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在不同生长年限之间差异不大,表明苜蓿生长超过一定年限,土壤氮素有一定恢复,但受土壤氮素累计消耗的影响,只能使土壤上层的氮素逐步得到恢复,而深层土壤氮素难以恢复;苜蓿草地有机碳与全氮、碱解氮及C∶N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苜蓿生长6 a以后,应对苜蓿草地进行合理施肥,以维持苜蓿草地的氮素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碱解氮 苜蓿草地 半湿润区
下载PDF
高山草原条件下苜蓿种质抗霜霉性评价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春杰 南志标 +2 位作者 王贇文 王彦荣 朱廷恒 《草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4-51,共8页
对引自国内外的 94个苜蓿品种在海拔 30 0 0m的甘肃桑科草原试验站进行了高山草原条件下的霜霉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 ,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颇大 ,发病率为 0~ 10 0 % ,严重度为 1 4。通过对各品种的发病率和严重度两项指标进行聚类分... 对引自国内外的 94个苜蓿品种在海拔 30 0 0m的甘肃桑科草原试验站进行了高山草原条件下的霜霉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 ,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颇大 ,发病率为 0~ 10 0 % ,严重度为 1 4。通过对各品种的发病率和严重度两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 ,按照抗病性从高到低将 94个品种分为免疫、高抗、中抗、抗病、感病、中感、高感和极感 8个抗性类群 ;其中 :阿尔古奎斯、巴瑞尔 ,阿毕卡、安古斯、日本 1品种、伊鲁瑰斯、布韦兹、托尔、81- 69美国、CP4 350萨蓝纳斯、贝维、润布勒、兰热来恩德和威斯康辛等 14个品种属免疫类群 ;普劳勒、班纳、L2 - 10 79匈牙利和兴平 4个品种属高抗类群 ;肇东、陇中和陇东 3个品种属高感类群 ;78- 2 7捷克、阿波罗、准格尔、陕北和河西 5个品种属极感类群。 6~ 8月份病害随着生长期的推移而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绝大多数极感品种和所有高感品种均为国内品种 ,而所有免疫品种和绝大多数高抗品种均为国外引进品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霜霉病 种质资源 高山草原条件 抗性评价 牧草 抗病育种
下载PDF
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混播试验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美玲 宝音陶格涛 《中国草地》 CSCD 2004年第1期22-27,共6页
研究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在不同混播方式下种群的生长高度、茎/叶、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老芒麦和草原2号苜蓿高度的生长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t2+bt+c;生物量积累动态模式符合幂函数W=cta。老... 研究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在不同混播方式下种群的生长高度、茎/叶、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老芒麦和草原2号苜蓿高度的生长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t2+bt+c;生物量积累动态模式符合幂函数W=cta。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组合以3∶1混播,种群的茎/叶较之其他几种播种方式下的种群茎/叶要小。单播草原2号苜蓿的叶面积指数最大,混播组合居中;单播老芒麦的叶面积指数最小。人工草地较天然群落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混播人工草地比单播人工草地又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其中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以3∶1的混播组合又比其他混播组合有很明显的增产现象。营养成分里的粗蛋白在单播草原2号苜蓿中的含量最高,在单播老芒麦中的含量最低。混播组合的粗蛋白质含量介于这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草原2号 苜蓿 混播方式 种群 生长高度 产草量 生长模式 生物量 人工草地
原文传递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潘多锋 申忠宝 +5 位作者 王建丽 高超 李道明 张瑞博 邸桂俐 钟鹏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127-131,共5页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分析比较了混播草地与盐碱化草地的土壤含水量、容重、pH、土壤全盐量和主要养分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可显著降低盐碱化草地土壤0~30cm土层...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分析比较了混播草地与盐碱化草地的土壤含水量、容重、pH、土壤全盐量和主要养分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可显著降低盐碱化草地土壤0~30cm土层的含水量、容重、pH和全盐含量(P<0.05),4个指标分别比盐碱化草地降低9.88%、14.37%、10.56%和24.80%;种植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后土壤主要养分均增加,0~30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分别是盐碱化草地的1.41、1.29、1.09、1.15和1.39倍,种植年限越长增量越多。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改良盐碱化土壤效果明显,土壤环境向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方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混播草地 盐碱化草地 土壤
下载PDF
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沛松 李军 +2 位作者 贾志宽 郝卫平 文祯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5,122,共6页
在宁南旱区10年生苜蓿草地上进行了为期3a的27种不同草田轮作模式试验,研究了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保持生长的对照苜蓿草地相比,苜蓿草地实行草田轮作后,有机质持续下降,轮作第1,3a的马铃薯,第2a的春小麦对土... 在宁南旱区10年生苜蓿草地上进行了为期3a的27种不同草田轮作模式试验,研究了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保持生长的对照苜蓿草地相比,苜蓿草地实行草田轮作后,有机质持续下降,轮作第1,3a的马铃薯,第2a的春小麦对土壤有机质有明显影响,马铃薯连作模式使土壤有机质降幅最大;不同轮作模式的土壤全氮变化有较大差异,谷子和春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单一连作模式对土壤氮素造成偏耗;不同轮作模式碱解氮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轮作作物产量水平直接影响土壤碱解氮含量的高低。全磷呈先降后升又降趋势。作物轮作能够提高苜蓿草地土壤氮、磷有效性。为了高效、协调和可持续地利用水肥,应选择合理的草田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地 草田轮作 土壤养分动态 宁南旱区
下载PDF
内蒙古干旱草原区紫花苜蓿引种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铁梅 卢欣石 《草原与草坪》 CAS 2009年第5期46-49,共4页
对内蒙古干旱草原区引进的21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生态引种试验,并对生长及遗传性状进行测试分析,越冬率测定表明,国内4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在80%以上,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在80%以上只有4个,分别来自于美国和加拿大,从澳大利亚... 对内蒙古干旱草原区引进的21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生态引种试验,并对生长及遗传性状进行测试分析,越冬率测定表明,国内4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在80%以上,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在80%以上只有4个,分别来自于美国和加拿大,从澳大利亚引进的4个品种均不能越冬。按越冬率为标准将21个品种聚类为4组,分析组间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花色、叶片长、株丛高度、生长习性4个特征在组间差异显著。然后对产量和营养价值分析,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以丰富该地区紫花苜蓿品种资源,同时为苜蓿抗寒及耐牧根蘖型苜蓿新品种培育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态引种 干旱草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氮素消耗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万素梅 贾志宽 +1 位作者 王勇 韩清芳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3-390,共8页
为掌握苜蓿连续种植多年土壤干层的形成规律及氮素的消耗规律,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苜蓿草地合理施肥及草田轮作,论文系统研究了3年、4年、6年、12年、14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及氮素的消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 为掌握苜蓿连续种植多年土壤干层的形成规律及氮素的消耗规律,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苜蓿草地合理施肥及草田轮作,论文系统研究了3年、4年、6年、12年、14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及氮素的消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可分为轻度干层(9-11%)、中度干层(7-9%)、重度干层(〈7%)三级。荒地在80-100 cm土层,出现轻度干层;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出现的区域为140-600 cm土层,随生长年限的延长,土壤干层厚度向下延伸,干化程度加剧,苜蓿生长至12年,出现中度干层,干层范围达到500 cm土层。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碱解氮含量下降,300 cm土层以下,变化趋势平缓;苜蓿生长至26年,0-200 cm土壤上层的氮素有一定恢复,而200-1 000 cm深层土壤氮素难以恢复。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紫花苜蓿生长6年以后,应对苜蓿草地进行合理施肥,实施粮草轮作,以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持续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地 土壤干层 碱解氮 半湿润区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旱区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军 陈兵 +2 位作者 李小芳 邵明安 程积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18-2425,共8页
在模型验证和数据库组建基础上,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长武、半干旱区固原和半干旱偏旱区海原20~30年内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10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和土壤湿度剖面分布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武、固原和... 在模型验证和数据库组建基础上,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长武、半干旱区固原和半干旱偏旱区海原20~30年内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10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和土壤湿度剖面分布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武、固原和海原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模拟值随降水量变化而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8.81、3.83和2.48t.hm-2;长武、固原和海原苜蓿草地10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值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模拟初期,4~8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趋势十分强烈,此后,随降水量变化长期在较低水平上波动;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苜蓿草地土壤干层逐年加深、加厚,长武、固原和海原土壤干层分布深度达到10m所需时间依次为6、6和4年,此后苜蓿草地降水渗深以下土层长期维持较为稳定的干燥化状态;苜蓿草地水分持续利用的合理年限为半湿润区8~10年,半干旱区6~8年,半干旱偏旱区4~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苜蓿草地 水分生产潜力 土壤干燥化 WINEPIC模型 模拟
下载PDF
黄土高原苜蓿草地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慧成 郝明德 +1 位作者 杨晓 张园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146,共6页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实地测定0-400cm土壤含水量,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草地土壤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苜蓿地、轮作苜蓿地的400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0.6%和11.4%,均低于土壤稳定湿度,其干燥...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实地测定0-400cm土壤含水量,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草地土壤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苜蓿地、轮作苜蓿地的400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0.6%和11.4%,均低于土壤稳定湿度,其干燥化指数为24.6%和37.2%,分别属强烈干燥化和严重干燥化,而小麦连作的干燥化指数为86.4%,属轻度干燥化。连作苜蓿地土壤干层最厚,400cm处仍十分干燥,而轮作苜蓿地和连作小麦地到240cm以下时,土壤水分开始有所恢复。连作苜蓿地和轮作苜蓿地通过降雨可恢复部分土壤水分,可恢复的土壤深度为40cm和60cm,而连作小麦地可达100cm。不同施肥措施下连作苜蓿地土壤干燥化程度都很严重,施肥措施不是造成土壤干燥化的主要原因。轮作系统中不同轮作年限苜蓿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均没有形成深厚的土壤干层。与连作苜蓿相比,轮作苜蓿不会大量消耗土壤深层水分而形成深厚的土壤干层,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不同种植方式 苜蓿草地 土壤水分
下载PDF
Changes in aggregate-associated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fter 27 years of fertilization in a dryland alfalfa grassland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被引量:10
17
作者 ZHANG Liqiong WEI Xiaorong +1 位作者 HAO Mingde ZHANG Me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4期429-437,共9页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aggregate siz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aggregate-associated organic carbon (OC) and nitrogen (N) in response to the fertilization of grassland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Understan...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aggregate siz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aggregate-associated organic carbon (OC) and nitrogen (N) in response to the fertilization of grassland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Understanding these changes is essenti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grasslands. For understanding these changes, we collected soil samples at 0-20 and 20-40 cm depths from a semi-arid artificial alfalfa grassland after 27 years of applications of phosphorus (P) and nitrogen+phosphorus+manure (NPM) fertilizers on the Loess Pla- teau of China. The distribution of aggregate size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and stocks of OC and N in total soil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PM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s of 〉2.0 mm and 2.0-0.25 mm size fractions, the mean geometric diameter (MGD) and the mean weight diameter (MWD) in the 0-20 cm layer. Phosphorous 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2.0 mm size fractions, the MGD and the MWD in the 0-20 cm layer.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fertilization (P and NPM) resulted in the accumulation of OC and N in soil aggregates. The largest changes in aggregate-associated OC and N in the 0-20 cm layer were found at the NPM treatment, whereas the largest changes in the 20-40 cm layer were found at the P treatm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long-term fertilization in the grassland lead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OC and N in the coarse size fractions and the redistribution of OC and N from fine size fractions to coarse size f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alfa grassland long-term fertilization nitrogen organic carbon semi-arid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寒区旱区间歇性干旱对接种根瘤菌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姚新春 师尚礼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7-462,共6页
通过盆栽法模拟田间土壤的干湿交替变化过程和强度,研究了寒区旱区间歇性干旱条件对接种根瘤菌(Rhizobia)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龄苜蓿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土壤全N、有机质、速效N、速效K和速效P含... 通过盆栽法模拟田间土壤的干湿交替变化过程和强度,研究了寒区旱区间歇性干旱条件对接种根瘤菌(Rhizobia)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龄苜蓿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土壤全N、有机质、速效N、速效K和速效P含量,而对土壤pH和全P含量影响不大,间歇性干旱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全N、有机质、全P、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且土壤养分下降量总体上为有机质>全P>全N>速效K>速效N>速效P;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土壤全P和有机质含量的下降量与干湿交替间隔周期呈显著直线正相关(P<0.05),土壤速效K和速效P含量的下降量与干湿交替间隔周期呈显著直线负相关(P<0.05);当干湿交替间隔周期相同时,土壤全N、全P、速效N和有机质含量的下降量,5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大于8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而土壤速效K和速效P含量的下降量,5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小于8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旱区 间歇性干旱 接种根瘤菌 苜蓿草地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荒漠灌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微生物特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南丽丽 师尚礼 郁继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5-980,共6页
采用熏蒸-提取法、微生物培养法,研究了荒漠灌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Gannong No.3’)草地0~6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和数量,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对荒漠灌区苜蓿的退化机理、人工草地管理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 采用熏蒸-提取法、微生物培养法,研究了荒漠灌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Gannong No.3’)草地0~6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和数量,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对荒漠灌区苜蓿的退化机理、人工草地管理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真菌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微生物群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70.72%),真菌最少(0.18%),微生物总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均大于撂荒地,且5年生苜蓿地微生物总数最多,是其他各种植年限的1.58~6.17倍,且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细菌、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生物量及数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除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份之外,其余指标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在4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区 苜蓿草地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数量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年限苜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海龙 姚拓 +3 位作者 张春红 张文明 李林芝 路永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6,共6页
为了探索种植苜蓿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7、12 a和18 a生苜蓿草地0~6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农田为对照(CK),采用湿筛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土... 为了探索种植苜蓿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7、12 a和18 a生苜蓿草地0~6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农田为对照(CK),采用湿筛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随着粒径减小呈阶梯式递增态势,增幅为1.22%~61.43%,以<0.25 mm的微团聚体占据优势级别,其比例达60.83%~79.72%。当农田更替为苜蓿草地后,在0~20 cm土层,随种植年限增加至12 a,土壤团聚化递增趋势明显,>2 mm、1~2 mm、0.5~1 mm和0.25~0.5 mm粒径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别为农田对照的2.03~2.75倍、1.98~2.72倍、1.31~1.65倍和1.15~1.36倍;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在0~20 cm土层均表现为12 a>18 a>7 a>3 a>CK,变化范围分别为0.34~0.70和0.18~0.26;分形维数(D)变化虽然较小,但在0~20 cm土层也呈现出了不同年限苜蓿草地均小于农田的规律性,变化范围为2.31~2.43。相关分析表明,>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P0.25)、MWD、GMD均与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黏粒、碳酸钙含量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各指标间相关性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团聚的主要胶结物质,种植苜蓿能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增强团聚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地 种植年限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粒径分布 稳定性 土壤理化性质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