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78
1
作者 刘松玉 詹良通 +1 位作者 胡黎明 杜延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0,共25页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环境岩土工程调查与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电阻率静力触探探头、与静力触探结合的传感器薄膜界面探头、光纤光学化学传感器、X荧光分析仪等在场地污染物分布和污染程度识别...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环境岩土工程调查与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电阻率静力触探探头、与静力触探结合的传感器薄膜界面探头、光纤光学化学传感器、X荧光分析仪等在场地污染物分布和污染程度识别技术;综述了土工离心技术应用于土体及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及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污染场地分类方法和风险评价模型。2城市固体废物填埋技术。介绍了固废填埋场多场相互作用的主要耦合模型理论,总结了固废生化反应-骨架变形-水气运移-溶质迁移模型及应用;提出了填埋场污防污屏障服役寿命的定量评价方法。3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技术。介绍了废弃电石渣和木质素加固过湿土、粉土路基的性能和工程应用;总结了固化污泥和淤泥技术的研究现状。4工业污染地基处理技术。总结了工业污染场地主要修复技术;介绍了固化污染土稳定技术、新型固化剂和稳定剂的研发进展;总结了常见竖向隔离墙技术,介绍了土-膨润土系竖向隔离墙长期防渗防污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曝气法处理有机污染地下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原位测试技术 填埋场 工业废弃物 固化稳定化 竖向隔离墙 曝气法
下载PDF
污染场地测试评价与处理技术 被引量:57
2
作者 刘松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共37页
针对中国工业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的岩土工程关键问题,全面总结了笔者及其课题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5个方面:(1)污染场地土体工程性质变化基本规律和污染场地分类评价方法,阐明了重金属污染土和有机污染土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 针对中国工业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的岩土工程关键问题,全面总结了笔者及其课题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5个方面:(1)污染场地土体工程性质变化基本规律和污染场地分类评价方法,阐明了重金属污染土和有机污染土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在总结国内外已有污染场地风险评价和工程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原理的污染场地指数分类法;(2)基于多功能孔压静力触探(CPTU)的污染场地原位测试方法,包括污染土的电阻率基本特征,基于电阻率CPTU的污染场地原位测试方法,基于CPTU的污染场地水力传导参数测试评价方法;(3)重金属污染场地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揭示了重金属污染土固化/稳定化机理,阐明了水泥系固化剂固化/稳定重金属污染土的有效性与不足,提出了磷酸盐系固化剂和碱激发矿渣固化剂固化/稳定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土的方法,从工程与环境安全二方面提出了固化/稳定法的施工工艺;(4)有机污染场地曝气法处理技术,采用研发的一维二维曝气模拟装置,揭示了曝气法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气相运动规律、修复机理与效果,建立了基于集总参数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评价方法,提出了曝气法工艺设计方法;(5)污染场地竖向隔离技术,提出了土–膨润土系竖向隔离墙材料设计关键参数确定方法,揭示了土–膨润土系竖向隔离墙的长期防渗防污性能和化学相容性特征,比较了隔离施工技术的特点,对SMC工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成果对中国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原位测试技术 电阻率 CPTU 固化稳定化 曝气法 竖向隔离墙
下载PDF
土壤、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就地处置 被引量:28
3
作者 武晓峰 唐杰 藤间幸久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2000年第4期46-51,共6页
有机化合物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地层介质中的有机物主要以自由态、挥发态、溶解态和固态 4种形态存在。有机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能力较差 ,如不进行人工清除 ,在自然环境中它们可能存留长达几十年之久 ,对土壤... 有机化合物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地层介质中的有机物主要以自由态、挥发态、溶解态和固态 4种形态存在。有机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能力较差 ,如不进行人工清除 ,在自然环境中它们可能存留长达几十年之久 ,对土壤、地下水资源构成长期的威胁。传统的开挖处理技术不仅费用昂贵 ,而且当贮油设施的地表被利用时则无法进行开挖处理 (如有建筑物等 )。近年来 ,以地下冲洗法、土壤抽水法和地下水曝气法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物就地处置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对这 3种技术进行概要的介绍 ,总结指出决定这些技术可能性的主要因素是地层介质的通透能力 ,有机物的挥发、溶解能力及其可生物降解能力 ,并列出目前的主要有机污染物挥发、溶解及生物降解能力的相对强弱作为制定具体处置技术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就地处置 土壤 地下水 污染调查
下载PDF
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志强 武强 +3 位作者 邹祖光 陈红 杨询昌 赵季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4-760,共7页
在石油开采区现场考察了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现场土壤地质条件对曝气气流分布影响很大,气流分布并不与曝气井为轴对称,曝气井左侧影响距离达6 m,右侧仅为4 m;经过40 d的连续曝气,在气流分布密度大的区域,石油去除率高... 在石油开采区现场考察了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现场土壤地质条件对曝气气流分布影响很大,气流分布并不与曝气井为轴对称,曝气井左侧影响距离达6 m,右侧仅为4 m;经过40 d的连续曝气,在气流分布密度大的区域,石油去除率高达70%,而在气流分布稀疏的区域,石油去除率只有40%,曝气影响区地下水石油平均去除率为60%;对曝气前后地下水中石油组分进行色质联机分析,表明石油去除效果与石油组分及其性质有关,挥发性高的石油组分容易挥发去除,而挥发性低的石油组分难于挥发去除,因此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存在“拖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石油污染 曝气 挥发性 气流分布
下载PDF
地下水曝气工程技术研究——以德州胜利油田地下水石油污染治理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武强 王志强 +3 位作者 杨淑君 韩超 张文宇 罗立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4-221,共8页
为了研究地下水石油污染现场曝气治理效果,在胜利油田石油开采区进行了地下水现场曝气治理技术研究。采用溶解氧浓度法研究了曝气操作条件(曝气深度、曝气压力和曝气流量)对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技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曝气... 为了研究地下水石油污染现场曝气治理效果,在胜利油田石油开采区进行了地下水现场曝气治理技术研究。采用溶解氧浓度法研究了曝气操作条件(曝气深度、曝气压力和曝气流量)对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技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曝气压力和流量下,曝气深度越大,影响半径越大,但影响区内的气流分布越稀疏;相反,曝气深度越小,则曝气影响半径越小,但在影响区内空气流线分布越密。气流分布密度和曝气影响半径随曝气压力和流量增大而增大,但存在一个最佳限值;现场曝气存在气流分布不对称现象,是由于土壤介质的渗透性不均匀所致。地下水曝气技术对地下水石油污染治理效果显著,但曝气操作条件对该技术影响较大,需根据地质条件通过现场曝气试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石油污染 曝气 气流分布 影响半径
下载PDF
土壤有机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 被引量:12
6
作者 隋红 李鑫钢 +2 位作者 黄国强 张英 高晓凡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1-45,共5页
介绍了土壤气相抽提、生物通风和空气喷射等 3种土壤原位修复技术的概念 ,简述了它们修复受污染土壤的适用范围和修复机理 ,并对影响 3种修复方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展望了土壤气相抽提。
关键词 土壤有机污染 原位修复技术 气相抽提 生物通风 空气喷射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空气曝气法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室内模拟 被引量:9
7
作者 白静 张凤君 +1 位作者 王天野 周兰影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5,共5页
针对东北某石油污染场地地层分布情况,探讨了复杂介质条件下空气曝气法(air sparging,AS)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质苯、萘的去除效果和最佳实验条件。结果显示,对于复杂地层有机污染,利用AS技术进行修复是有效的;曝气量为300mL/min曝气... 针对东北某石油污染场地地层分布情况,探讨了复杂介质条件下空气曝气法(air sparging,AS)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质苯、萘的去除效果和最佳实验条件。结果显示,对于复杂地层有机污染,利用AS技术进行修复是有效的;曝气量为300mL/min曝气效果最好,苯、萘的去除率分别为99.54%和11.58%;对于异质分层多孔介质,连续曝气的去除效果优于间歇曝气;实验过程中萘的去除效率较低,这除与其自身的结构和性质有关,还与介质的异质性有关,在应用AS修复此类污染物时要联合使用其他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曝气法 地下水 石油污染 曝气量 曝气方式
下载PDF
地下水曝气过程中空气流场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艳梅 李鑫钢 黄国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77-1282,共6页
地下水曝气(AS)过程中空气流场的数学模拟是现场过程研究的必要手段。利用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毛细压力间的关系建立了AS二维非稳态流场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复杂流场非稳态二维气相饱和度场、速度场和稳态压力场分布,结果显示... 地下水曝气(AS)过程中空气流场的数学模拟是现场过程研究的必要手段。利用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毛细压力间的关系建立了AS二维非稳态流场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复杂流场非稳态二维气相饱和度场、速度场和稳态压力场分布,结果显示气相饱和度随着曝气时间和距曝气井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在曝气5h左右,流场区域稳定。由饱和度的分布确定了空气在地下水中流型为下部U形,上部水平。在本模拟条件下,单井AS的影响区半径为9m,若修复大面积污染的地下水,宜采用多井曝气的方式,增大其影响区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拟 地下水曝气 流场 影响区半径
下载PDF
饱和带地下水曝气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志彬 方伟 陈志龙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54-1159,共6页
地下水曝气修复技术是将压缩空气注入地下水饱和带,提高污染场地内氧气浓度,挥发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通过挥发、好氧降解等过程被去除。由于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且可原位施工等优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地下水曝气修复技术近年来在国际上... 地下水曝气修复技术是将压缩空气注入地下水饱和带,提高污染场地内氧气浓度,挥发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通过挥发、好氧降解等过程被去除。由于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且可原位施工等优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地下水曝气修复技术近年来在国际上得到快速发展。在阐明地下水曝气修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首先对确定地下水曝气修复影响范围的方法及曝气过程空气流动形态可视化技术进行了总结,接着系统分析了环境地质条件与施工工艺参数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然后详细探讨了集总参数和多相流2种主要的地下水曝气修复理论模型。最后基于目前研究及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需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复杂场地条件下的强化修复方法、地下水曝气修复的微观机理研究以及相关设计施工规范的建立等,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饱和带 地下水曝气法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地下水修复
原文传递
地下水石油污染的原位空气曝气修复技术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孟庆玲 马桂科 +2 位作者 张力文 张凤君 钱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10-2015,共6页
针对东北某石油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模拟,按照试验场地地层现状进行实验室缩放。选取苯和二甲苯作为目标石油污染物,采用电阻层析成像技术测定空气曝气技术的影响半径,研究非均质介质砾砂、粗砂和中砂条件下,空气曝气技术对苯和二... 针对东北某石油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模拟,按照试验场地地层现状进行实验室缩放。选取苯和二甲苯作为目标石油污染物,采用电阻层析成像技术测定空气曝气技术的影响半径,研究非均质介质砾砂、粗砂和中砂条件下,空气曝气技术对苯和二甲苯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均匀介质中的影响半径不是围绕曝气井呈中心对称分布的,存在气体偏流和绕流现象。空气曝气技术(AS)对中砂层中苯和二甲苯的去除效果要比砾砂层和粗砂层的好;曝气15 d后,AS对苯和二甲苯的去除率分别为75.6%和71.3%。AS在去除污染物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拖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曝气 石油污染 地下水 电阻层析 影响半径 非均匀介质
下载PDF
空气扰动技术对地下水中氯苯污染晕的控制及去除效果 被引量:9
11
作者 秦传玉 赵勇胜 +2 位作者 郑苇 李雨松 孙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4-168,共5页
原位空气扰动技术(air sparging,AS)是去除饱和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首先利用二维砂槽研究曝气量与空气饱和度、影响半径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曝气量可以增大地下水中的空气饱和度以及曝气影响半径,但二者的... 原位空气扰动技术(air sparging,AS)是去除饱和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首先利用二维砂槽研究曝气量与空气饱和度、影响半径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曝气量可以增大地下水中的空气饱和度以及曝气影响半径,但二者的增幅与曝气量的增幅不成比例,随着曝气量的增加,二者增幅减缓。又利用砂槽研究了在水力梯度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曝气量对氯苯迁移和去除效果的影响。空气的注入降低了影响区域的渗透系数,减缓了地下水的流动,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物的迁移。未曝气时,130h以后,氯苯随地下水流迁移出砂箱的比例为19.7%,而曝气量为0.1、0.2 m3/h时,此比例仅为3.6%和0.9%;与此同时,AS对氯苯的去除率分别为68.2%和78.6%。这说明AS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物的迁移和去除,曝气量较大时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扰动 氯苯 影响半径 污染物迁移
下载PDF
地下水曝气技术气流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贺飞 宋兴龙 +4 位作者 赵勇胜 王晓曼 王倩 秦传玉 孙家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13-2816,共4页
利用三维模拟槽研究了地下水曝气技术(AS)使用过程中,含水层介质粒径、曝气压力与影响半径(ROI)、气体流量、气流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曝气过程中ROI随曝气压力的上升而增大;气流质量流量随曝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压力较大时二... 利用三维模拟槽研究了地下水曝气技术(AS)使用过程中,含水层介质粒径、曝气压力与影响半径(ROI)、气体流量、气流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曝气过程中ROI随曝气压力的上升而增大;气流质量流量随曝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压力较大时二者呈线性关系;气流流型由介质粒径决定,与曝气压力无关.介质粒径为1~2mm时气流呈倒圆锥形,介质粒径为4~8mm时气流呈抛物线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曝气 三维模型 影响半径 气流流型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强化空气扰动技术修复机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秦传玉 赵勇胜 郑苇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运用中砂(0.25~0.5mm)和砾石(5~10mm)通过一维砂柱实验分别研究了在2种不同气流运行方式下,表面活性剂强化空气扰动技术过程中空气饱和度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当气流以孔道运行方式为主时,随表面张力降低,地下水中空气饱和度提高,但... 运用中砂(0.25~0.5mm)和砾石(5~10mm)通过一维砂柱实验分别研究了在2种不同气流运行方式下,表面活性剂强化空气扰动技术过程中空气饱和度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当气流以孔道运行方式为主时,随表面张力降低,地下水中空气饱和度提高,但当表面张力降至49.5mN/m后,空气饱和度反而有降低的趋势,表面张力降低所引起的毛细压力下降是空气饱和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当气流以鼓泡运行方式为主时,当SDBS浓度<1 000mg/L,空气饱和度随着表面张力降低而持续增加,气泡稳定性增强是空气饱和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强化 空气扰动 饱和度 孔道 鼓泡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强化空气扰动修复中不同介质曝气流量作用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猛 王贺飞 +2 位作者 韩慧慧 秦传玉 赵勇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32-3338,共7页
采用填装中砂(0.25~0.5mm)、粗砂#1(0.5~1.0mm)、粗砂#2(1.0~2.0mm)的一维砂柱,研究了气流在孔道流和鼓泡流运行方式下,原位空气扰动(AS)技术中曝气流量与空气饱和度和曝气压力的关系,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后的关系变化,并探讨了在中砂介... 采用填装中砂(0.25~0.5mm)、粗砂#1(0.5~1.0mm)、粗砂#2(1.0~2.0mm)的一维砂柱,研究了气流在孔道流和鼓泡流运行方式下,原位空气扰动(AS)技术中曝气流量与空气饱和度和曝气压力的关系,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后的关系变化,并探讨了在中砂介质中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对苯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粒径中,空气饱和度随着曝气流量的升高而增大,最后趋于平稳;相同的曝气流量下,AS技术在地下水中空气饱和度与介质粒径呈负相关关系,而在表面活性剂(SDBS)浓度为200mg/L的地下水中空气饱和度与介质粒径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AS技术在地下水的修复过程中较粗的介质往往需要较大的曝气流量,而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则可以有效的改变这种情况.曝气压力随着气体流量的上升而线性增加,线性方程的斜率与介质粒径呈负相关关系.当介质粒径为0.5~1.0mm时,在一定表面张力范围内表面张力与空气饱和度呈反比关系,当表面张力大于49m N/m时空气饱和度趋于稳定.当介质粒径为0.25~0.5mm时,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以有效的提高苯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空气扰动 饱和度 曝气流量 曝气压力
下载PDF
鼠李糖脂促进地下水苯和氯苯污染的空气喷射修复 被引量:5
15
作者 余晓倩 何炜 +3 位作者 孙长虹 司亚安 刁徐笑 宋光武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20-2226,共7页
通过一维砂柱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空气喷射修复地下水中苯和氯苯污染的促进作用。实验研究了水中表面张力的变化对曝气过程中空气饱和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表面张力的下降,空气饱和度有大幅度的增... 通过一维砂柱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空气喷射修复地下水中苯和氯苯污染的促进作用。实验研究了水中表面张力的变化对曝气过程中空气饱和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表面张力的下降,空气饱和度有大幅度的增加,当表面张力下降到37.75 m N/m以后,空气饱和度基本不再上升。曝气流量固定为300 m L/min,当地下水的表面张力由71.65 m N/m降到29.25 m N/m时,对应地下水中空气饱和度可由9.21%提高到20.1%。污染物去除实验的结果表明,添加低浓度的鼠李糖脂可以环保高效地提高苯和氯苯的去除量以及去除速率。因此,添加鼠李糖脂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强化方法来提高空气喷射法去除地下水中苯和氯苯污染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喷射 鼠李糖脂 空气饱和度 表面张力 有机物
原文传递
表面活性剂强化空气扰动修复氯苯污染含水层 被引量:5
16
作者 秦传玉 赵勇胜 郑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1-764,共4页
通过一维砂柱实验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空气扰动技术(air sparging,AS)修复氯苯污染地下水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SDBS的加入降低了地下水的表面张力,减小了水气两相毛细压力,从而提高了地下水中的空气饱和度.... 通过一维砂柱实验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空气扰动技术(air sparging,AS)修复氯苯污染地下水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SDBS的加入降低了地下水的表面张力,减小了水气两相毛细压力,从而提高了地下水中的空气饱和度.当曝气量为100 mL/min,地下水的表面张力由72.2 mN/m降至49.5 mN/m时,地下水中空气饱和度由13.2%提高至50.1%,而后随着表面张力的进一步降低,空气饱和度不再提高,反而有小幅下降.通过污染物的去除实验发现,SDBS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氯苯的去除率,且去除率的变化与空气饱和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因此,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作为空气扰动技术一种十分有效的强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强化 空气扰动 污染控制 空气饱和度 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地下水污染曝气修复技术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伟 杨悦锁 +2 位作者 陈力 曹玉清 杨明星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6期84-88,共5页
从曝气流型和组分反应传质两方面总结了地下水污染曝气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已有研究在地下水流及土壤介质特性与曝气流型相互影响、脉冲曝气机理、曝气-抽提技术联用研究、生物降解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该技术未来可能的研... 从曝气流型和组分反应传质两方面总结了地下水污染曝气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已有研究在地下水流及土壤介质特性与曝气流型相互影响、脉冲曝气机理、曝气-抽提技术联用研究、生物降解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该技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指出该技术在技术改良、工程优化设计及机理研究三方面存在深入研究的空间,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修复 曝气流型 组分反应传质 地下水污染
下载PDF
地下水曝气修复过程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黎明 刘燕 +2 位作者 杜建廷 武晓峰 刘培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7-301,共5页
为了研究地下水曝气修复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地下水曝气修复过程,其中土体用透明玻璃珠代替以便于图像观察和分析处理,同时由于模型能够提高土体的应力水平,从而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研究曝气压力的影响。离心模型试验得... 为了研究地下水曝气修复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地下水曝气修复过程,其中土体用透明玻璃珠代替以便于图像观察和分析处理,同时由于模型能够提高土体的应力水平,从而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研究曝气压力的影响。离心模型试验得到了气体运动规律和曝气影响区域的特征。研究表明:土体中的气体流速随曝气压力增加而逐渐增大;曝气影响范围在曝气压力较小时随曝气压力增加而增大,当曝气压力持续增大超过临界压力时,影响范围将保持稳定;曝气影响范围随土体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离心加速度增大而减小;曝气影响范围为锥形,可以采用虚拟曝气点和稳定渗气夹角定量描述。试验成果可以为曝气修复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地下水修复 地下水曝气法 离心模型试验 影响范围
下载PDF
空气喷射处理饱和土壤和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英 姜斌 +2 位作者 黄国强 徐世民 李鑫钢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74,共5页
空气喷射 (airsparging)被认为是修复由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饱和土壤和地下水的一种有效新技术。介绍了空气喷射技术的现场应用与研究现状 ,讨论了空气喷射技术的原理和各种影响因素 ,说明了其对于饱和土壤中有氧生物降解的促进作用 ,... 空气喷射 (airsparging)被认为是修复由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饱和土壤和地下水的一种有效新技术。介绍了空气喷射技术的现场应用与研究现状 ,讨论了空气喷射技术的原理和各种影响因素 ,说明了其对于饱和土壤中有氧生物降解的促进作用 ,分析了空气喷射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喷射处理 饱和土壤 地下水 有机污染物 石油 燃料油 修复方法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强化原位空气扰动修复实验研究--影响区域及气流分布变化规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常月华 姚猛 赵勇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85-2592,共8页
应用一种改进的二维气流可视化装置来研究影响区域(ZOI)内不同介质(粗砂和砾石)和表面活性剂(SDBS)的添加对影响区域以及气流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曝气流量下,同种介质中表面活性剂的投加会增大曝气压力.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极大... 应用一种改进的二维气流可视化装置来研究影响区域(ZOI)内不同介质(粗砂和砾石)和表面活性剂(SDBS)的添加对影响区域以及气流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曝气流量下,同种介质中表面活性剂的投加会增大曝气压力.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极大地提高了空气饱和度,但在不同介质中作用机理不同.当曝气流量为1000L/h时,表面活性剂的添加使得粗砂介质(孔道流)和砾石介质(鼓泡流)ZOI的面积分别增大了21.8%和5.2%.这说明在一定粒径范围内,介质粒径越细,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对ZOI面积的增加越明显.相同曝气流量下,表面活性剂的添加使粗砂介质中气流分布范围变大且气流分布曲线相对平缓,而砾石介质中气流分布范围不变且气流分布曲线相对陡峭;不同曝气流量下ZOI内气流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空气扰动 表面活性剂 影响区域(ZOI) 气流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