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强化措施 被引量:39
1
作者 孙约兵 周启星 郭观林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3-110,共8页
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环保技术,有着高效、经济和生态协调等特点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而且由于其修复的彻底性和环境友好性而在治理污染土壤实地过程得到广泛应用。概述了当前植物修复研究的基本类型和修复机理,并着重... 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环保技术,有着高效、经济和生态协调等特点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而且由于其修复的彻底性和环境友好性而在治理污染土壤实地过程得到广泛应用。概述了当前植物修复研究的基本类型和修复机理,并着重从生物技术、农艺措施和物理化学等强化手段上阐述了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污染土壤,以进一步提高超富集植物的修复效率,为大规模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商业化应用提供技术途径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超富集植物 植物修复 农艺措施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东315丰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优化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文铸 张彪 +6 位作者 唐海涛 陈洁 谭君 康继伟 冷益丰 何明乾 杨俊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6-470,共5页
采用三元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施氮、施钾肥与玉米新品种东315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寻优得出639.1 kg/667 m2以上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要获得高产,保证玉米新品种东315的... 采用三元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施氮、施钾肥与玉米新品种东315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寻优得出639.1 kg/667 m2以上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要获得高产,保证玉米新品种东315的密度是关键,注重施氮肥,配合施钾肥可以达到投资少、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东315 栽培技术 农艺措施
下载PDF
优质甘薯广薯87品种特性及其高产栽培农艺措施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维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广薯87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广、干物率与淀粉率较高、蒸煮食用品质优,2009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分析广薯87品种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量(N、P、K)对广薯87鲜薯产量... 广薯87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广、干物率与淀粉率较高、蒸煮食用品质优,2009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分析广薯87品种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量(N、P、K)对广薯87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密度(X1)>钾肥(X4)>氮肥(X2)>磷肥(X3)。计算机模拟寻优,鲜薯产量达47 864.03kg.hm-2以上的最优农艺措施是:种植密度5.51万~5.73万株.hm-2,施尿素264.34~283.58kg.hm-2、过磷酸钙423.45~476.55kg.hm-2、硫酸钾414.15~458.2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广薯87 品种特性 农艺措施
下载PDF
杂交早稻四个组合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生产对策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进耀 潘晓华 +1 位作者 万庆华 钟旭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77-80,共4页
对四个早杂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的相关与通径分析表明,威优64每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净作用最大,威优49、协优49和威优48-2均表现为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净作用最大.当亩有效穗少于25万和亩产低于500公斤时,增穗是增产的关键;而... 对四个早杂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的相关与通径分析表明,威优64每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净作用最大,威优49、协优49和威优48-2均表现为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净作用最大.当亩有效穗少于25万和亩产低于500公斤时,增穗是增产的关键;而当亩有效穗超过25万和亩产高于500公斤时,关键是提高结实率.另外,本文提出了杂交早稻高产的穗粒结构,以及增穗和提高结实率的栽培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产量 产量构成 通径分析 早稻
全文增补中
北方农牧交错带鼠害生态治理对策——以长爪沙鼠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伟 钟文勤 +1 位作者 宛新荣 王建青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8-316,共9页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但也是我国遏制土地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带。鼠害一直是困扰该地带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生态问题之一。就鼠害防治而言,随着人们生态与环境安全意识的提高,研究和制定以生...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但也是我国遏制土地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带。鼠害一直是困扰该地带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生态问题之一。就鼠害防治而言,随着人们生态与环境安全意识的提高,研究和制定以生态系统为中心,注重自然调控作用,突出控害和经济双重持续增益的生态治理方法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区主要鼠类——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为例,在概述该鼠集群—贮食—空间行为及其对食物丰度的生态适应特征基础上,针对农牧交错区鼠类行为适应特征提出结合当地农事活动进程—栖息地管理的协同控害原理及实施要点。为运用行为生态学原理,探索可同步整合无公害持续控制和整体效益目标的生态治理途径及其应用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栖息地管理 农作措施 空间行为 贮食行为 集群行为
下载PDF
Agronomic Practices and Macronutrients Statu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Smallholder Oil Palm (Elaeis guineensis Jacq.) Plantations in Dibombari Sub-Division, Cameroon
6
作者 James M. Kundu Godswill A. Asongwe +3 位作者 Lawrence M. Ndam David T. Agbor Aaron S. Tening Raymond N. Nkongho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3年第10期1444-1464,共21页
Oil palm is cultivated by agro-industries and smallholders for vegetable oil production. Good farm management practices with balanced soil and plant macronutrients are needed to attain optimum yields. Smallholder oil ... Oil palm is cultivated by agro-industries and smallholders for vegetable oil production. Good farm management practices with balanced soil and plant macronutrients are needed to attain optimum yields. Smallholder oil palm farmers of Dibombari Sub-Division, Cameroon, suffer from low on farm yields which could emanate from the agronomic practices implemented, which also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soil and plant macronutrient status. This study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agronomic practices, soil and plant macronutrients status in smallholder oil palm fields.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to 200 farmers to collect data on their agronomic practices, using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design. Soil and plants were sampled from plantation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control, >0 - 4 years, >4 - 8 years and >8 - 15 years’ plantations) in four locations of the Sub-Division (i.e. Dibombari-central, Bonamateke, Bomono and Nkapa) using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Data collected, was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65% of farmers planted Tenera variety, with majority of them below the standards for weeding (81%), fertilizer use (100%), pruning (62%), pest/disease control (90.5%) and harvesting (96%) practices. Soil macronutrients were low across the different plantations except P which was optimal at >0 - 4 years and >4 - 8 years’ plantations but low at >8 - 15 years’ plantation. Similarly, for plant macronutrients, N and P were optimal across the different plantations, while K and Mg were optimal at >0 - 4 years’ plantation but low at >4 - 8 years and >8 - 15 years’ plantations. Thus, agronomic practices and macronutrient status of soil and plants were below standards in smallholder oil palm plantations of Dibombari, leading to low yields of fresh fruit bun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HOLDERS Oil Palm Plantations agronomic practices Soil and Plant Macronutrients
下载PDF
水稻丰产与稻田甲烷减排协同的研究展望 被引量:4
7
作者 江瑜 朱相成 +2 位作者 钱浩宇 张楠 丁艳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9-847,共9页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口粮作物,稻田是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人为排放源之一,稻田甲烷减排对农业碳中和意义重大。稻田甲烷排放是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净效应,与水稻植株和农艺措施密切相关。本文重点论述水稻丰产条件下植株特性、农艺措施...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口粮作物,稻田是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人为排放源之一,稻田甲烷减排对农业碳中和意义重大。稻田甲烷排放是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净效应,与水稻植株和农艺措施密切相关。本文重点论述水稻丰产条件下植株特性、农艺措施及两者互作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及机制;明确中国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动态的主体模式,即排放高峰期在拔节前,甲烷排放占57%~66%。在此基础上,未来应加强泌氧能力强的水稻品种选育,优化秸秆还田和前期水分管理技术,探索土壤微生物减排调控途径,实现水稻甲烷减排;各区域应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农艺措施,集成稻田丰产减排技术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甲烷 稻田 植株特性 农艺措施
下载PDF
菜用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罗维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福建马铃薯主产区龙海,采用4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及不同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施用量对优质菜用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N肥、K肥、P肥。经计算机... 在福建马铃薯主产区龙海,采用4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及不同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施用量对优质菜用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N肥、K肥、P肥。经计算机上模拟寻优,获得了该品种高产栽培数学模型。产量高于35 832.75kg·hm-2的优良组合方案215套,其95%的置信区域为种植密度70 245~72 435株·hm-2,施尿素349.79~384.89 kg·hm-2、过磷酸钙461.81~558.20 kg·hm-2、硫酸钾550.56~621.60 kg·hm-2;农艺措施中心值为种植密度71 340株.hm-2,施尿素367.34 kg·hm-2、过磷酸钙510.00 kg·hm-2、硫酸钾586.0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马铃薯 中薯3号 农艺措施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谷子叶片光合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霍剑锋 车文春 孟宪瑞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43-49,共7页
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磷量、间苗叶龄、密度和施氮量4项栽培措施对谷子叶片光合效率(用净同化率表示)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增加施磷量和施氮量,合理密植,提早间苗,有利于提高谷子叶片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为高产奠定... 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磷量、间苗叶龄、密度和施氮量4项栽培措施对谷子叶片光合效率(用净同化率表示)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增加施磷量和施氮量,合理密植,提早间苗,有利于提高谷子叶片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为高产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叶片 光合效率 栽培
原文传递
油菜汇油50综合农艺措施产量函数模型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留昌 许复兴 +2 位作者 赵春龙 蒋正坤 张林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91-96,共6页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进行油菜多因子多水平试验,以建立油菜综合农艺措施的产量函数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优选法,获取一组666.7m2面积上产量150kg以上的优化组合,从而为大面积油菜高...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进行油菜多因子多水平试验,以建立油菜综合农艺措施的产量函数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优选法,获取一组666.7m2面积上产量150kg以上的优化组合,从而为大面积油菜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汇油50 农艺措施 产量函数模型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培两优特青双晚栽培的高产特性及栽培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晓华 石庆华 +1 位作者 程永盛 李木英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8-20,共3页
有效穗和结实率是左右培两优特青谷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增加种植密度和前期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而获得高产;施用占总氮量15%左右的粒肥,维持灌浆结实期的根系活力,是发挥培两优特青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优势,提高结实... 有效穗和结实率是左右培两优特青谷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增加种植密度和前期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而获得高产;施用占总氮量15%左右的粒肥,维持灌浆结实期的根系活力,是发挥培两优特青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优势,提高结实率而实现高产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培两优特青 高产特性 农艺对策
下载PDF
雨养农业区气象条件和农艺措施对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艳鸽 李栋浩 +3 位作者 刘世腾 陈漂 陈静 邓梦洒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107,120,共7页
为明确雨养农业区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雨养农业区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豫南地区为例利用P-M模型计算豫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进而求出主要粮食作物的需水量,由作物水分生产力公式求... 为明确雨养农业区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雨养农业区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豫南地区为例利用P-M模型计算豫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进而求出主要粮食作物的需水量,由作物水分生产力公式求出豫南地区2010-2019年主要粮食作物的水分生产力。通过对所选取的影响因素进行共线性分析,确定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各影响因素对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的贡献率,从而找到豫南地区水分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豫南地区2010-2019年水分生产力介于1.01~1.11 kg/m3,均值为1.06 kg/m3;冠层表面净辐射、平均气温、纯氮施用量、纯钾施用量、纯磷施用量为研究区主要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其贡献率分别为17.80%、15.79%、11.83%、10.89%、10.86%。雨养农业区,气象因素贡献率为43.96%,管理因素为41.95%,其他未考虑的因素贡献率为14.09%,气象因素对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的贡献略大于化肥和农药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农业 水分生产力 水分利用效率 影响因素 气象条件 农艺措施 贡献率
下载PDF
不同农业措施对重茬大豆根腐病及大豆生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台莲梅 郭永霞 +2 位作者 林纯刚 闫凤云 辛惠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8-300,共3页
1997年 - 1999年在大豆重茬条件下 ,通过农业措施对大豆根腐病发生情况及大豆生育状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农业措施不仅能减轻重茬大豆根腐病的发生 ,并且使大豆株高、根长增加明显、干物积累增加 ,能够为大豆稳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大豆 农业措施 根腐病 生育 重茬 连作障碍
下载PDF
农艺措施对线状匍匐茎藨草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国辉 张士新 +7 位作者 张建汉 李涛 冯丽菊 沈杰 钱振官 王风波 支凤高 孙永斌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在摸清线状匍匐茎藨草田间发生消长动态和分布型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茬口模式、翻耕深度等农艺措施对线状匍匐茎藨草出苗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线状匍匐茎藨草在水稻播种后即出苗,3个月内持续快速增长,每周平均增加391.57株/m^2;线状匍... 在摸清线状匍匐茎藨草田间发生消长动态和分布型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茬口模式、翻耕深度等农艺措施对线状匍匐茎藨草出苗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线状匍匐茎藨草在水稻播种后即出苗,3个月内持续快速增长,每周平均增加391.57株/m^2;线状匍匐茎藨草在田间呈集群分布;与水稻-麦子-水稻茬口相比,西瓜-麦子-水稻茬口可减少线状匍匐茎藨草发生量85%以上;线状匍匐茎藨草随土层翻耕深度的增加发生数量逐渐减少,使用农机具田间翻耕深度14~16 cm较浅耕(8~10 cm)可减少线状匍匐茎藨草发生量6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匍匐茎藨草 种群动态 杂草防除 农艺措施
下载PDF
大麦、玉米间套作优化农艺数学模型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柏亭 王新其 +1 位作者 段淑贵 潘德良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4-37,共4页
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对“两旱一水”大麦和玉米间套作农艺的主要技术因子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玉米品种、间套作方式、密度、氮化肥用量与产量的关系,为此获得了95%保证率下大麦和玉米组合每公顷产量高于9750kg的优化农艺方案一套:玉米品种... 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对“两旱一水”大麦和玉米间套作农艺的主要技术因子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玉米品种、间套作方式、密度、氮化肥用量与产量的关系,为此获得了95%保证率下大麦和玉米组合每公顷产量高于9750kg的优化农艺方案一套:玉米品种掖单-13、间套作方式玉米=大麦=玉米、密度80.1~82.7千株/ha、纯氮量231.0~253.5kg/ha。为大麦和玉米间套作高产稳产栽培措施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上海等长江下游地区发展“两旱一水”三熟制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数学模型 大麦 玉米
下载PDF
小麦8539高产系统模式栽培研究
16
作者 张晓龙 冯宗云 +1 位作者 吕发生 韩海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35-340,共6页
采用播期(x1)、密度(x2)、氮肥(x3)、磷肥(x4)、钾肥(x5)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建立小麦8539高产栽培优化模型y=356.64-30.31x1+14.23x2+34.08x3+7.56x4-1... 采用播期(x1)、密度(x2)、氮肥(x3)、磷肥(x4)、钾肥(x5)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建立小麦8539高产栽培优化模型y=356.64-30.31x1+14.23x2+34.08x3+7.56x4-18.07x1x2-13.51x1x3-18.98x1x4-8.62x4x5+10.00x52。因子水平选优,当x1取-2、x2取2、x3取2、x4取2、x5取-2时,获得产量12085.8kg/hm2,比各因子取0水平时,净增6747.0kg/hm2,增产125.92%,比四川小麦历史最高产量7575.0kg/hm2,增产83.38%。这是目前粮食作物高产模式栽培中罕见的增产效益。经大田验证,模型信度均达0.95以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模型的建立,对小麦8539的高产栽培和四川小麦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数学模型 模型信度 农艺措施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甘蓝型低芥酸油菜(8907)农艺措施优化初探
17
作者 尹继春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78-82,共5页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甘蓝型低芥酸油菜品系(8907),主要栽培技术因子进行研究,明确了低芥酸油菜品系(8907)的种植密度、氮肥用量、施肥方法、钾肥用量与油菜籽产量的关系,并获得产量高于2250k...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甘蓝型低芥酸油菜品系(8907),主要栽培技术因子进行研究,明确了低芥酸油菜品系(8907)的种植密度、氮肥用量、施肥方法、钾肥用量与油菜籽产量的关系,并获得产量高于2250kg/hm ̄2保证率达95%的优化方案。同时,对产量的构成也作了优化组合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芥酸 油菜 甘蓝型 农艺措施
下载PDF
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氮效率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靳立斌 崔海岩 +5 位作者 李波 杨今胜 董树亭 赵斌 刘鹏 张吉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09-2015,共7页
通过对播种方式、播种时间、施肥时期及用量和收获时间等农艺措施的优化组合,设置综合农艺管理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对夏玉米氮效率和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 通过对播种方式、播种时间、施肥时期及用量和收获时间等农艺措施的优化组合,设置综合农艺管理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对夏玉米氮效率和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下降,氮素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先增加后降低,施氮184.5kghm^-2时达到最高;施氮显著提高了花前氮素积累量和0~3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0~3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提高,即单一氮肥运筹下,氮效率不能持续提高,且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却因增施氮肥而逐渐升高。综合农艺管理的再高产高效处理(Opt-2)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均最高;花前氮素积累量较低,收获后植株氮素积累总量高于农民习惯处理且低于超高产处理;玉米收获后,0~30cm、30~60cm和60~9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均低于农民习惯处理,即通过优化的综合农艺管理,夏玉米氮效率显著提高,生育期内氮素积累趋势合理,玉米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积累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综合农艺管理 氮效率 硝态氮 高产高效
下载PDF
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朱昆仑 靳立斌 +3 位作者 董树亭 赵斌 刘鹏 张吉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949-2959,共11页
【目的】研究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对播期、播种方式、密度、氮肥施用时期及用量和收获时间等农艺措施进行优化组合,设置综合农艺管理试验,共4个处理:按当地农户习惯即麦田后期套种玉... 【目的】研究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对播期、播种方式、密度、氮肥施用时期及用量和收获时间等农艺措施进行优化组合,设置综合农艺管理试验,共4个处理:按当地农户习惯即麦田后期套种玉米、苗期一次性施氮和苞叶变白、籽粒变硬时收获等设置为处理1(T1);在此基础上改套种为直播,减少氮肥施用量,优化施肥时期,延迟收获时间,设置为处理2(T2);在T2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施肥量,增加磷、钾肥比例,将氮肥分次施用,增加种植密度,以期达到最高产量,设置为处理3(T3);在T3的基础上减少施肥量,进一步优化施肥时期,适当降低种植密度,设置为处理4(T4)。然后以T4处理为基础设置单因素施氮量试验(0、129.0、184.5和300.0 kg N·hm-2,分别记作N0、N1、N2和N3),研究综合农艺管理和施氮量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从大喇叭口期(V12)到抽雄后42 d,T4处理的LAI平均维持在4.4以上,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且后期下降缓慢。在施氮量试验中,LAI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从抽雄后28 d到成熟期(R6),N3的LAI平均下降了14.9%,高于其他施氮处理的降幅。综合农艺管理试验(MT)和施氮量试验(NT)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抽雄后14 d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从抽雄后14—42 d,T1、T2、T3和T4处理叶绿素(a+b)的含量分别减少了21.1%、22.0%、27.2%和18.4%,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减少了26.6%、26.9%、32.2%和25.0%。抽雄后42 d,T4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较T1提高了6.0%、13.0%、6.9%和9.3%。NT试验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3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生育后期急剧下降,到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综合农艺管理 施氮量 保护酶活性
下载PDF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稻茬小麦光明麦1号氮肥表观利用率的调控 被引量:17
20
作者 徐晖 崔怀洋 +4 位作者 张伟 丁锦峰 李春燕 郭文善 朱新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30,共8页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当前小麦生产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以光明麦1号为试验品种,利用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稻茬小麦的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 of nitrogen fertilizer,NU...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当前小麦生产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以光明麦1号为试验品种,利用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稻茬小麦的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 of nitrogen fertilizer,NUR)受播期、密度、施氮量组合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对小麦NUR效应表现为氮肥〉播期〉密度。在试验条件下,实现高产和高NUR目标,三因素有多种组合模式,其中播期10月28日至11月2日+密度160~180万株hm–2+施氮量200 kg hm–2的组合,其产量为6800~7200 kg hm–2,NUR大于42.0%(最大值为44.8%),可靠度达到95%;播期10月21日至27日+密度120~150万株hm–2+施氮量190~225 kg hm–2组合,其产量为6200~7000 kg hm–2,NUR达41.0%以上;播期11月3日至11日+密度210~240万株hm–2+施氮量190~210 kg hm–2组合,其产量为5900~7250 kg hm–2,NUR达3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制 氮肥表观利用率 小麦产量 农艺措施组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