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坡地农林复合系统土壤养分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
作者 许峰 蔡强国 吴淑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2-87,共6页
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的土壤养分过程包括养分坡面流失、地下损失、系统养分循环等空间过程及土壤养分的年、季度变化的时间过程。目前 ,国内外的研究多局限于控制坡面流失、系统养分循环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等方面 ,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和... 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的土壤养分过程包括养分坡面流失、地下损失、系统养分循环等空间过程及土壤养分的年、季度变化的时间过程。目前 ,国内外的研究多局限于控制坡面流失、系统养分循环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等方面 ,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和统计分析为主 ,在养分流失机理、地下损失、养分过程的区域对比等领域的研究还很缺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 农林复合系统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效益评价 被引量:40
2
作者 吴钢 魏晶 +1 位作者 张萍 赵景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3-239,共7页
在对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大面积调查和定点测试的基础上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 ,采用层次分析法 ( AHP) ,根据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土地利用率等系统研究的结果 ,对三峡库区... 在对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大面积调查和定点测试的基础上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 ,采用层次分析法 ( AHP) ,根据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土地利用率等系统研究的结果 ,对三峡库区分布面积较大的 4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方面进行了评价 ,并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一研究结果将为科学合理地利用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为保护和改善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移民就地安置部分的生存问题及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效益评价 综合效益 三峡库区
下载PDF
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朱清科 沈应柏 朱金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40,共5页
该文在回顾总结国内外有关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黄土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农林复合系统发展现状等具体情况,以及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科研、生产实践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分类原则... 该文在回顾总结国内外有关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黄土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农林复合系统发展现状等具体情况,以及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科研、生产实践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分类原则,以及适宜于该区的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划分 农林复合系统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我国农林系统小气候研究概述 被引量:25
4
作者 范兴海 黄寿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综述了我国自 1990年以来农林系统小气候研究概况及进展。农林系统的小气候特征是 :(1)热量平衡的各分量白天为正值 ,夜间为负值。热量平衡的各分量中 ,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值最大 ,湍流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均较小。(2 )在农林系统中 ,... 综述了我国自 1990年以来农林系统小气候研究概况及进展。农林系统的小气候特征是 :(1)热量平衡的各分量白天为正值 ,夜间为负值。热量平衡的各分量中 ,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值最大 ,湍流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均较小。(2 )在农林系统中 ,随着植物覆盖度的增加 ,其净辐射、光照强度、温度日较差和风速随之减小 ,但空气湿度增加。 (3)在农林系统中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土温变化的振幅按几何级数减小 ,位相按等差级数落后。土温梯度变化特点与土温变化相似。了解农林系统小气候特征有助于合理选择植物覆盖度、树木高度和树冠结构 ,保持组合的动态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系统 小气候 种植模式 综合效益 生态农业
下载PDF
农林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兴征 卢剑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农林系统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农林系统的概念、产生背景和过程及主要的研究方向。从农林系统的结构和分类、农林系统小气候及系统效益评价等 3个方面对当前农林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重点从水分、温度、辐射、光照及人... 综述了国内外农林系统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农林系统的概念、产生背景和过程及主要的研究方向。从农林系统的结构和分类、农林系统小气候及系统效益评价等 3个方面对当前农林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重点从水分、温度、辐射、光照及人体舒适度等方面分析了农林系统小气候的研究状况 ;从化感作用和地下部分相互作用两个方面介绍了系统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指出农林系统类型较为单一、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林系统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多学科深层次、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 ,注重科研机构与生产基层的有机联系 ,加强理论基础研究 ,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系统 ,更好地为生产实践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系统 复合经营 研究与进展
下载PDF
黄土塬面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清科 朱金兆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以黄土塬区农林复合系统为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林带(杨树为主)与农作物界面附近土壤中树木和小麦根系的空间分布,利用树木吸收根和小麦根系生物量计算生态位宽度、生态重叠指数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并据此分析林木和农作物种群在水分和养... 以黄土塬区农林复合系统为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林带(杨树为主)与农作物界面附近土壤中树木和小麦根系的空间分布,利用树木吸收根和小麦根系生物量计算生态位宽度、生态重叠指数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并据此分析林木和农作物种群在水分和养分资源轴的生态位特征。小麦在40cm以上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而林木在距林带1H处20cm以上土层到0.5H处60cm以上土层至林下100cm以上土层内具有较大的生态宽度,但林木在1H以内100cm土层其他空间土壤中也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宽度。树木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虽可利用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农林间作对水分和养分资源的利用性竞争,但树木居于竞争的优势者地位,形成对农作物的胁地负效应,距林带1H内林木对农作物生态位重叠,且在0.5H以内重叠较大,竞争剧烈,在此集流补水增肥有利于缓解林木胁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地区 农林复合系统 生态位特征 生态位测度 外业取样方法
下载PDF
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贾树海 李明 +4 位作者 邢兆凯 刘畅 赵旭炜 刘红民 程利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8-653,共6页
以辽宁省朝阳县东大道乡榛子-谷子、枣-谷子、核桃-谷子农林复合模式及谷子纯农地的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对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榛子-谷子复合模式... 以辽宁省朝阳县东大道乡榛子-谷子、枣-谷子、核桃-谷子农林复合模式及谷子纯农地的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对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榛子-谷子复合模式对表层(0~20cm)土壤的物理性质影响最大,与谷子纯农地相比,其土壤容重降低了5.69%,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5.51%。榛子-谷子复合模式对于0~20 cm土壤的化学性质的改善效果显著,其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与其它用地模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并均高于其它模式;枣-谷子复合模式的20~40 cm及40~60 cm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高于其它模式;榛子-谷子复合模式0~20 cm土层脲酶的含量最高,与谷子纯农地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脲酶含量提高了23.15%;枣-谷子复合模式0~2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含量最高,在20~40 cm、40~60 cm土层枣-谷子复合模式3种酶的含量均高于其它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模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土壤剖面
原文传递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向成华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35,共6页
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系统工程学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评价、功能评价、效益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林农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 林农复合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的水土保持效益 被引量:12
9
作者 邹鑫 朱习爱 +1 位作者 陈春峰 刘文杰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2-392,共11页
农林复合系统作为一种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工生态系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全球不同类型的农林复合系统分别展开讨论,阐述其防止水土流失的机制和特点,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估... 农林复合系统作为一种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工生态系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全球不同类型的农林复合系统分别展开讨论,阐述其防止水土流失的机制和特点,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估算了其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能够平均减少54.0%(1.0%~95.8%)的径流和71.7%(17.8%~99.9%)的土壤损失,河岸植被缓冲带减少径流和泥沙效益最高,分别为60.0%(1.0%~94.4%)和76.8%(28.0%~97.0%);农林间作、林草(牧)复合和农田防护林则分别减少56.6%(14.2%~95.3%)、49.0%(9.0%~88.5%)、49.6%(1.7%~95.8%)的径流量和72.4%(30.7%~99.9%)、73.5%(30.0%~96.7%)、61.4%(17.8%~99.9%)的产沙量,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功能.未来有关农林复合系统的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应该聚焦于其效益评估综合化、机理研究深入化、实践指导科学化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径流 泥沙 水土保持效益
下载PDF
渭北旱塬农林复合系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丽梅 邵明安 +1 位作者 郑纪勇 王忠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7,共4页
评价农林复合系统及其农业生产管理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指标体系的确定是前提和关键。该文以陕西渭北旱塬农林复合系统为例,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林复合系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环境污染状况指标、农副产品污染状况... 评价农林复合系统及其农业生产管理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指标体系的确定是前提和关键。该文以陕西渭北旱塬农林复合系统为例,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林复合系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环境污染状况指标、农副产品污染状况指标、社会经济效益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4部分构成,并运用该指标体系,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改进的标准赋权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方法对当地农林复合系统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环境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定西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分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莫保儒 彭鸿嘉 +5 位作者 蔡国军 戚登臣 魏强 季元祖 柴春山 凌雷 《甘肃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7-10,共4页
在总结和参考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定西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类型、立地条件、社会经济、农林复合经营现状,以及农村经济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定西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 在总结和参考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定西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类型、立地条件、社会经济、农林复合经营现状,以及农村经济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定西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分类原则及分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西 黄土丘陵沟壑区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分类
下载PDF
基于参与性调查农户对农林复合系统的认知与响应——以川中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占彪 杨远祥 +2 位作者 邵继荣 张维 朱雪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6-293,共8页
农林复合系统作为可持续的农业系统,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川中丘陵区为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比分析了农户对农林复合系统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明显增加了农... 农林复合系统作为可持续的农业系统,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川中丘陵区为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比分析了农户对农林复合系统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明显增加了农户对农林复合系统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了农户对农林系统的意愿,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农户表示不愿意采用。此外,所有调查农户的环境保护的意识仍然不高。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农户对农林复合系统的认知、与外界的交流学习、经济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耕地面积是决定农户决策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加强对宣传教育和示范力度,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力度;提高经济产品销售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参与性评估 决策意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巴卡小寨混农林系统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曾益群 郭辉军 +2 位作者 尹绍亭 陈爱国 曾嵘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13-127,共15页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混农林业是适宜热带山地社区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之一。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族乡巴卡小寨为调查田野点 ,应用人类学、户级水平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设置以橡胶、水果树、薪炭林为...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混农林业是适宜热带山地社区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之一。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族乡巴卡小寨为调查田野点 ,应用人类学、户级水平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设置以橡胶、水果树、薪炭林为主的三种混农林业实践类型共 2 4个样方 ,分别属 1 8位农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农林业系统 户级水平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 管理 市场
下载PDF
Diversity and Importance of Benin’s Forests and Agroforestry Systems Woody Species in Mortars and Pestles Manufacture
14
作者 Menson Richard Somanin Baba Kayodé Eben-Ezer Ewedje +4 位作者 Akossibe Ismaël Batcho Ezin Paul Ogan Augustin Orou Matilo Cossi Aristide Adomou Hounnakpon Yedomonhan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23年第1期45-60,共16页
The disappearance of resources with high genetic potential and great utility for people and the challenge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se resources are two opposing facts of which the world is ... The disappearance of resources with high genetic potential and great utility for people and the challenge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se resources are two opposing facts of which the world is now concerned. In Benin, forests and agroforestry systems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wood supply for mortar and pestle manufacture. Thu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diversity of woody species used for mortar and pestle manufacture and to analyze the preferences of manufacturers through an ethnobotanical approach. Based on the snowball sampling method, and interviews with 112 manufacturers from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we identified 31 tree species. These species belong to 30 genera and 13 plant families. The Fabaceae are more represented with 14 species (i.e. 45% of the total). Ten are frequently used. But there are four species, such as Vitellaria paradoxa C. F. Gaertn., Prosopis africana (Guill. & Perr.) Taub., Terminalia glaucescens Planch. ex Benth. and Pericopsis laxiflora (Benth.) Meeuwen, which are highly preferred by manufacturers respectively. The calculation of the Indexes of Possession of Global Knowledge (IPSG) revealed that the ethnic group Nagot (0.204) possessed more knowledge and is followed by Mahi (0.201) and Fon (0.18) respectively. Forests and agroforestry systems are both supply sites for manufacturers. The non-parametric Wilcoxon test proved tha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pecies’ preference for mortars or pestles manufacture (v = 181, p-value = 0.38). Since the trees cutting in agroforestry systems can be destructive to them, provisions such as the promotion of agroforestry in rural area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used species in the reforestations programs must be taken to curb the pressure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bio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forestry systems BENIN DIVERSITY Forest Mortars and Pestles USES Woody Species
下载PD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Dynamics in Arabica Coffee Agroforestry Systems in the Noun Division, West Cameroon
15
作者 Abdel Malik Atoupka Emile Temgoua +2 位作者 Lucie Félicité Temgoua Jean Baurel Atchombou Steve Tassiamba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23年第3期262-277,共16页
Agroforestry systems (AFSs) offer viable solutions to climate change because of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BGB) that is maintained by the soil. Therefore, spatially explicit estimation of their BGB is crucial to accoun... Agroforestry systems (AFSs) offer viable solutions to climate change because of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BGB) that is maintained by the soil. Therefore, spatially explicit estimation of their BGB is crucial to account for emission reduction efforts. A study to assess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nd nitrogen dynamics in Arabica coffee agroforests was conducted in two subdivisions (Foumbot and Kouoptamo) of the Noun Division in western Cameroon.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involved the collection of 150 soil samples taken at different depths: 0 - 10, 10 - 20 and 20 - 30 cm. Depending on the depth, the SOC stock is 27.93 ± 1.13 tC/ha at 10 cm depth, 22.37 ± 1.47 tC/ha at 20 cm and 20.79 ± 0.31 tC/ha at 30 cm. According to the age classes of the Arabica coffee systems (ACA), the C/N ratio in our study area averaged 26.94 ± 13.60 for the (5 - 20) year old systems in Foumbot and 60.64 ± 48.80 for the (20 - 35) year old systems in Kouoptamo. Depending on the depth, at 10 cm this ratio is higher in Kouoptamo than in Foumbot with a maximum value of 57 and 38 respectively for the two subdivisions. In view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it would be important to analyse the types of microorg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which is linked to soil organic carb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forestry systems Coffee Trees Soil Organic Carbon Noun Division West Cameroon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耕地典型香榧套种模式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胜伦 李天阳 +4 位作者 何丙辉 刘玉民 刘亚敏 唐荣栋 唐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0-226,共7页
为阐明三峡库区坡耕地典型香榧套种模式对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在重庆市云阳县宝坪镇香榧种植基地内,选取香榧纯林(TG)、香榧-黄精(TGP)、香榧-大豆(TGG)3种套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模式及土层... 为阐明三峡库区坡耕地典型香榧套种模式对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在重庆市云阳县宝坪镇香榧种植基地内,选取香榧纯林(TG)、香榧-黄精(TGP)、香榧-大豆(TGG)3种套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模式及土层深度下土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模式的土壤C含量无显著差异,N、P含量均表现为TGG(0.80,0.53 g/kg)>TGP(0.71,0.40 g/kg)>TG(0.56,0.39 g/kg),且与TG相比,TGG的N、P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2.9%,35.9%。土壤C、N主要富集在0—10 cm土层,而P主要集中在10—20 cm土层。3种模式的土壤C∶N、C∶P、N∶P分别为8.39~10.73,31.63~45.22,3.25~5.61,均低于全国平均值(14.4,136.0,9.3)。N∶P<10,表明N为研究区限制性养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容重和总孔隙度也是影响土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重要指标。香榧套种模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TGG的C、N、P含量高于TGP和TG,有较好的培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农林复合系统 土壤深度 三元相图
下载PDF
中国苗侗民族混农林复合文明的法人类学探究——徐晓光教授《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回溯》读评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展耀 杨小红 《凯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83-186,共4页
徐晓光教授的《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回溯》一书,选取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清水江流域为观照对象,采用历史人类学中结构与历史"并接"的研究路径,对发生于当地林业商品经济中的诉讼事件的"深描"和对契约... 徐晓光教授的《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回溯》一书,选取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清水江流域为观照对象,采用历史人类学中结构与历史"并接"的研究路径,对发生于当地林业商品经济中的诉讼事件的"深描"和对契约文书的深入研究,向我们展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我国苗侗民族独具特色的混农林生计方式的全貌,进而探究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社会在王化浸润过程中的法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农林复合文明 法人类学 区域社会 法律事件 契约文书
下载PDF
新疆农林复合系统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帅 申磊 +6 位作者 王秀媛 刘婷婷 尉雯雯 李鲁华 王家平 程志博 张伟 《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1期64-72,共9页
在农业生产中,田间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作用。人们主要利用化肥和除草、除虫剂等方式,提高作物的产量,但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林复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抑制杂草、提高氮素利用率、改善土壤质量、改善果园小... 在农业生产中,田间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作用。人们主要利用化肥和除草、除虫剂等方式,提高作物的产量,但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林复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抑制杂草、提高氮素利用率、改善土壤质量、改善果园小气候、防治虫害、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多样性等作用。本文主要从新疆农林复合系统作物类型、主要功能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农林复合系统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农林复合系统在新疆农业生产中的研究和运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杂草控制 土壤质量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热带山地社区混农林业实践及其形成原因和机制研究——以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族乡巴卡小寨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曾益群 郭辉军 +1 位作者 尹绍亭 陈爱国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01-112,共12页
应用人类学、户级水平社会经济调查、访谈等调查方法 ,以巴卡小寨为例对基诺族地区的混农林业实践从历时、共时角度进行分析 ,研究内容包括混农林业实践形成的原因、混农林业实践变迁与社会经济、民族文化、传统知识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 应用人类学、户级水平社会经济调查、访谈等调查方法 ,以巴卡小寨为例对基诺族地区的混农林业实践从历时、共时角度进行分析 ,研究内容包括混农林业实践形成的原因、混农林业实践变迁与社会经济、民族文化、传统知识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等。作者认为 ,在热带山地社区 ,混农林业实践可描述为 :在传统耕作系统中引入新的经济和技术因子 ,从而形成新的技术模式和实践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农林业 户级水平社会经济调查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 传统知识
下载PDF
Traditional Agroforestry Systems: One Type of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伟玮 李文华 +1 位作者 刘某承 Anthony M.FULLER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4年第4期306-313,共8页
As one kind of land use practice, traditional agroforestry systems already have a long history of hundreds of years in practice and st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world today, especially in tropical and sub-trop... As one kind of land use practice, traditional agroforestry systems already have a long history of hundreds of years in practice and st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world today, especially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 In this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food in security, more and more government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traditional agroforestry systems because of their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o-culture beneifts. These beneifts are also in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So far, four typical traditional agroforestry systems from five countries have been designated as GIAHS. These traditional agroforestry systems have rich agricultural and associated biodiversity,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and precious socio-culture values at a regional and global level. Although traditional agroforestry systems are confronted with many threat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population growth, migration, market impact, climate change and so on, as long as government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local communities and smallholders can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raditional agroforestry systems will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and wil remain in the future a sustainable global land use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agroforestry systems GIAHS agro-biological diversity ecosystem services socio-cul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