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审美移情出发固推文学翻译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被引量:
16
1
作者
隋荣谊
李锋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4-57,共4页
翻译美学在美学与翻译联姻的过程中成为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翻译美学研究,需要美学与翻译联姻和谐,要求翻译美学,尤其是文学翻译中翻译美学的理论研究,不但要具有美学思维,而且要拓宽美学视野。本文认为研究者的视线需要贯通移情...
翻译美学在美学与翻译联姻的过程中成为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翻译美学研究,需要美学与翻译联姻和谐,要求翻译美学,尤其是文学翻译中翻译美学的理论研究,不但要具有美学思维,而且要拓宽美学视野。本文认为研究者的视线需要贯通移情与文学翻译,并提出美学思想中的“移情作用”在文学翻译中居于首要地位的观点,指出翻译美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须臾不离移情的夯实与丰富,尤其是美学移情说的固本开源和推动润泽。文章旨在把审美移情引入翻译美学,使美学与翻译联姻更加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文学翻译
移情
译者
原文传递
从情绪到认知: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心理构型
被引量:
7
2
作者
周达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36-47,共12页
“共同体美学”是立足于中国电影社会语境和现实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开放性、全域性的学术主张。作为一个西方文论概念,“共同体美学”的审美心理基础是“共情”,以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考察电影共情,则可以分为情绪、情感、认知三个角度...
“共同体美学”是立足于中国电影社会语境和现实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开放性、全域性的学术主张。作为一个西方文论概念,“共同体美学”的审美心理基础是“共情”,以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考察电影共情,则可以分为情绪、情感、认知三个角度。情绪共振、情感共鸣、认知共识,三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时下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三个心理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美学
中国电影
现实经验
情绪共振
情感共鸣
认知共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篇教学与审美同构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向政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6-139,共4页
以功能语言学与美学的整合与同构为切入点,探讨语篇分析之语境、话语类型结构教学和培养教学对象审美意识、心理与思维的必要性,同时论证二者的整合是较完美的同构,并能较好地解决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所遇到的一些思维转换问题。
关键词
语篇分析
审美
内模仿
移情
整合与同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共同体美学视域下的中国扶贫题材电影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龚金平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在共同体美学的视域下,我们对扶贫题材电影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是看其能否激发观众的"他者思维",对人物的处境、选择产生认同心理。遗憾的是,中国扶贫题材电影一度满足于担任政策宣讲员的角色,以一种非常生硬刻意的方式完...
在共同体美学的视域下,我们对扶贫题材电影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是看其能否激发观众的"他者思维",对人物的处境、选择产生认同心理。遗憾的是,中国扶贫题材电影一度满足于担任政策宣讲员的角色,以一种非常生硬刻意的方式完成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与主题表达。近年来比较成功的扶贫题材电影,则能与共同体美学的精神不谋而合,在正面人物的身份定位、工作理念、行为逻辑等方面与观众形成情感共同体;即使是"后进人物",也致力于从人物的困厄处境中找到他们精神贫困的根源,努力使"后进人物"也能够与观众产生道德和情感共鸣。这说明,扶贫题材电影的创作在共同体美学的照拂下,不仅可以和我们这个时代产生共振,还可以和人心产生共情、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题材电影
共同体美学
政策宣讲
深度共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形式的抽象与移情——黑格尔建筑美学讨论
被引量:
2
5
作者
邹青
《建筑师》
2013年第6期6-11,共6页
本文作为黑格尔建筑美学思想研究的一部分,从"形式"问题出发,讨论了在精神(意志)与形式(形态)之间的联系。从哲学和建筑理论的角度具体展开了关于形式的"抽象与移情"的判断和分析,并且从形式上讨论了建筑文化形态...
本文作为黑格尔建筑美学思想研究的一部分,从"形式"问题出发,讨论了在精神(意志)与形式(形态)之间的联系。从哲学和建筑理论的角度具体展开了关于形式的"抽象与移情"的判断和分析,并且从形式上讨论了建筑文化形态中的后现代主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美学
形式
抽象
移情
黑格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文学活动的互动性看立普斯“移情”观
被引量:
1
6
作者
卜凌云
《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1-64,共4页
从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四个要素互动的角度,分析了立普斯"移情"理论中对情感的认识,阐述了立普斯对"情感"与"美感"的区分以及"情感"与其他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肯定了其理论中的...
从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四个要素互动的角度,分析了立普斯"移情"理论中对情感的认识,阐述了立普斯对"情感"与"美感"的区分以及"情感"与其他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肯定了其理论中的合理因素,同时也分析了其主观唯心主义的不合理性,进而提出借鉴其理论中的合理部分,以应用于当前的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活动
心理美学
立普斯
移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托尔斯泰和艺术合法性问题——关于艺术与道德关系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邓军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1期76-84,共9页
艺术合法性问题是一个老问题,甚至可以说是美学的一个原初问题,也是理解托尔斯泰美学的入思之处。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了解托尔斯泰的"感染说"和"宗教艺术"的主张,更无法理解托尔斯泰所揭示的"艺术异化"...
艺术合法性问题是一个老问题,甚至可以说是美学的一个原初问题,也是理解托尔斯泰美学的入思之处。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了解托尔斯泰的"感染说"和"宗教艺术"的主张,更无法理解托尔斯泰所揭示的"艺术异化"现象。本文认为,艺术合法性问题是一种挑战,我们只有直面这种挑战,我们的美学才不会空谈所谓的审美拯救,才会走出书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美学
艺术合法性
感染说
宗教艺术
艺术异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西诗学中自然美观念的差异性
被引量:
1
8
作者
何颖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6-79,共4页
中西方自然美观念的产生都源于人的觉醒,但不同的文化环境使中西方在对待自然审美上出现众多差异,"比德说"和"移情说"就是代表之一。这种差异性表现在文学上,呈现出西方重外省、中国重内省,西方文学作品表现物我分...
中西方自然美观念的产生都源于人的觉醒,但不同的文化环境使中西方在对待自然审美上出现众多差异,"比德说"和"移情说"就是代表之一。这种差异性表现在文学上,呈现出西方重外省、中国重内省,西方文学作品表现物我分离较多、中国文学作品表现物我合一较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诗学
自然审美
比德说
移情说
物我合一
物我两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经科学与视觉艺术
被引量:
1
9
作者
Irving Massey
毛秋月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4期121-133,共13页
19世纪的心理学研究和实验在视觉领域表现得很活跃,视觉美学也成为艺术批评的主要关注点。立体主义等抽象绘画就受到了视觉新思维的影响。19世纪之后,神经学更加系统和积极地介入了视觉艺术研究。尽管这一方法论有其弊端,但它能够给相...
19世纪的心理学研究和实验在视觉领域表现得很活跃,视觉美学也成为艺术批评的主要关注点。立体主义等抽象绘画就受到了视觉新思维的影响。19世纪之后,神经学更加系统和积极地介入了视觉艺术研究。尽管这一方法论有其弊端,但它能够给相关的审美过程提供参考,并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为何会有艺术创作的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美学
神经学
视觉艺术
移情
模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移情与中国文士的山水审美
10
作者
徐治堂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9-30,共2页
"移情"即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于外物,使原本无生命的客观外物好像也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等活动,从而产生物我融合的境界。移情是一种错觉,但是,却因此而使人类创造出各种艺术、人文和宗教,也因此使人的审...
"移情"即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于外物,使原本无生命的客观外物好像也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等活动,从而产生物我融合的境界。移情是一种错觉,但是,却因此而使人类创造出各种艺术、人文和宗教,也因此使人的审美生活丰富多彩。在中国文士的山水审美过程中,移情作用更是最具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审美
移情
拟人化
借物抒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旅愁」――抒情の1900年代から1930年代へ
11
作者
鈴木貞美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3年第5期18-25,共8页
日本の文芸では1900年代から「旅愁「」旅情」が流行語になり、1910年代にかけて郷土色の強い情緒や情調を醸し出すことを狙う表現が開花した。これまであまり論じられてこなかった1910年代の人気作家、長田幹彦による祇園情緒の表現に...
日本の文芸では1900年代から「旅愁「」旅情」が流行語になり、1910年代にかけて郷土色の強い情緒や情調を醸し出すことを狙う表現が開花した。これまであまり論じられてこなかった1910年代の人気作家、長田幹彦による祇園情緒の表現に焦点を当て、その特徴を述べ、そして、その情緒の表現が1920年代から1930年代にかけて「、乾いた抒情」に転換してゆくことを三好達治の詩を例にとって示す。背景には、印象主義から耽美主義、象徴主義、感情移入美学の流行、そして狭義のモダニズムへと芸術概念の大きな変容があるが、ここでは、それに詳しく立ち入らな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
から
抒情
感情移入
原文传递
从接受美学看古诗英译中的创造性判逆
12
作者
杨革新
郑红霞
《韶关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28-131,共4页
我国的传统译论受传统美学文论的影响,从文本出发一味追求译作文本与原作本文的全方位的契合,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幻想。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Robert 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冲破了传统文论专注于作者与作品...
我国的传统译论受传统美学文论的影响,从文本出发一味追求译作文本与原作本文的全方位的契合,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幻想。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Robert 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冲破了传统文论专注于作者与作品的研究樊篱,第一次从本体论的高度提出了以往被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研究古诗英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只不过是跳出了过去以原文文本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给翻译研究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创造性判逆
误译
变形
移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影共同体美学建构的心理学进路
被引量:
15
13
作者
李建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电影共同体美学作为一个开放性、全域性的命题,具有宏大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推进空间。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共情是电影美学共同体的本原和必经之路;认知共情是电影美学共同体的归宿和高级阶段。立足影像,发乎情,止乎义,是电影共同体...
电影共同体美学作为一个开放性、全域性的命题,具有宏大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推进空间。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共情是电影美学共同体的本原和必经之路;认知共情是电影美学共同体的归宿和高级阶段。立足影像,发乎情,止乎义,是电影共同体美学与情感共同体建构的整体方向和完形路径。一方面,情绪共情如果没有认知共情作为牵引,就不可能走向深入和持久;另一方面,认知共情如果没有情绪共情作为铺垫,就不可能循环往复和生生不息。心理学视角的介入,基于当下时代发展的电影观念,立足于人类情感的现代转向,是一条建立在传统艺术学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电影共同体美学建设的新的视野和进路,也为其他学科、范式和方法的进入与参与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共同体美学
情感共同体
情绪共情
认知共情
电影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国产商业类型电影的共同体美学建构及民族性表达
被引量:
8
14
作者
刘春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30-37,共8页
类型电影独有的"想象"特征和与目标观众相对紧密的黏合度,是电影美学共同体的重要表征之一。而中国商业类型电影在类型探索中彰显出的独特民族性,不仅在全球化语境中丰富了电影的类型语汇,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积累...
类型电影独有的"想象"特征和与目标观众相对紧密的黏合度,是电影美学共同体的重要表征之一。而中国商业类型电影在类型探索中彰显出的独特民族性,不仅在全球化语境中丰富了电影的类型语汇,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还体现出高度的民族文化凝聚力、感染力和自信。以当代中国商业类型电影为切入点,借鉴社会学共同体、文化研究"情感结构"、心理学"移情"和"共情"等理论,可以探寻到类型电影建构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着力点及其富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实践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共同体美学
国产商业类型电影
情感结构
共情
中国电影的民族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审美移情出发固推文学翻译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被引量:
16
1
作者
隋荣谊
李锋平
机构
大连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4-57,共4页
基金
2008年辽宁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08151)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翻译美学在美学与翻译联姻的过程中成为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翻译美学研究,需要美学与翻译联姻和谐,要求翻译美学,尤其是文学翻译中翻译美学的理论研究,不但要具有美学思维,而且要拓宽美学视野。本文认为研究者的视线需要贯通移情与文学翻译,并提出美学思想中的“移情作用”在文学翻译中居于首要地位的观点,指出翻译美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须臾不离移情的夯实与丰富,尤其是美学移情说的固本开源和推动润泽。文章旨在把审美移情引入翻译美学,使美学与翻译联姻更加和谐。
关键词
翻译美学
文学翻译
移情
译者
Keywords
Translation
aesthetics
literary
translation
empathy
translator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情绪到认知: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心理构型
被引量:
7
2
作者
周达祎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36-47,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9BC041)。
文摘
“共同体美学”是立足于中国电影社会语境和现实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开放性、全域性的学术主张。作为一个西方文论概念,“共同体美学”的审美心理基础是“共情”,以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考察电影共情,则可以分为情绪、情感、认知三个角度。情绪共振、情感共鸣、认知共识,三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时下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三个心理构型。
关键词
共同体美学
中国电影
现实经验
情绪共振
情感共鸣
认知共识
Keywords
community
aesthetics
Chinese
movie
realistic
experience
arousal
empathy
cognitive
consensus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篇教学与审美同构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向政
机构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涉外系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6-139,共4页
基金
湖南省教改课题资助项目(200371B)
文摘
以功能语言学与美学的整合与同构为切入点,探讨语篇分析之语境、话语类型结构教学和培养教学对象审美意识、心理与思维的必要性,同时论证二者的整合是较完美的同构,并能较好地解决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所遇到的一些思维转换问题。
关键词
语篇分析
审美
内模仿
移情
整合与同构
Keywords
discourse
analysis
aesthetics
inner-imitation
empathy
integ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同体美学视域下的中国扶贫题材电影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龚金平
机构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文摘
在共同体美学的视域下,我们对扶贫题材电影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是看其能否激发观众的"他者思维",对人物的处境、选择产生认同心理。遗憾的是,中国扶贫题材电影一度满足于担任政策宣讲员的角色,以一种非常生硬刻意的方式完成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与主题表达。近年来比较成功的扶贫题材电影,则能与共同体美学的精神不谋而合,在正面人物的身份定位、工作理念、行为逻辑等方面与观众形成情感共同体;即使是"后进人物",也致力于从人物的困厄处境中找到他们精神贫困的根源,努力使"后进人物"也能够与观众产生道德和情感共鸣。这说明,扶贫题材电影的创作在共同体美学的照拂下,不仅可以和我们这个时代产生共振,还可以和人心产生共情、共鸣。
关键词
扶贫题材电影
共同体美学
政策宣讲
深度共情
Key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films
community
aesthetics
policy
preach
deep
empathy
分类号
J90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形式的抽象与移情——黑格尔建筑美学讨论
被引量:
2
5
作者
邹青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建筑师》
2013年第6期6-11,共6页
文摘
本文作为黑格尔建筑美学思想研究的一部分,从"形式"问题出发,讨论了在精神(意志)与形式(形态)之间的联系。从哲学和建筑理论的角度具体展开了关于形式的"抽象与移情"的判断和分析,并且从形式上讨论了建筑文化形态中的后现代主义表现。
关键词
建筑美学
形式
抽象
移情
黑格尔
Keywords
architecture
aesthetics
,
form,
abstraction,
empathy
,
Hegel
分类号
TU-80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文学活动的互动性看立普斯“移情”观
被引量:
1
6
作者
卜凌云
机构
惠州学院中文系
出处
《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1-64,共4页
文摘
从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四个要素互动的角度,分析了立普斯"移情"理论中对情感的认识,阐述了立普斯对"情感"与"美感"的区分以及"情感"与其他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肯定了其理论中的合理因素,同时也分析了其主观唯心主义的不合理性,进而提出借鉴其理论中的合理部分,以应用于当前的文学创作。
关键词
文学活动
心理美学
立普斯
移情
Keywords
literature
activity
psychological
aesthetics
Lipps
empathy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托尔斯泰和艺术合法性问题——关于艺术与道德关系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邓军海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1期76-84,共9页
基金
2012年度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走出民族政治:中国古典美学研究思路之反思"[项目编号:52WN1210]阶段性成果
文摘
艺术合法性问题是一个老问题,甚至可以说是美学的一个原初问题,也是理解托尔斯泰美学的入思之处。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了解托尔斯泰的"感染说"和"宗教艺术"的主张,更无法理解托尔斯泰所揭示的"艺术异化"现象。本文认为,艺术合法性问题是一种挑战,我们只有直面这种挑战,我们的美学才不会空谈所谓的审美拯救,才会走出书架。
关键词
托尔斯泰
美学
艺术合法性
感染说
宗教艺术
艺术异化
Keywords
Tolstoy
aesthetics
validity
of
arts
empathy
religious
arts
alienation
of
arts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西诗学中自然美观念的差异性
被引量:
1
8
作者
何颖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6-79,共4页
文摘
中西方自然美观念的产生都源于人的觉醒,但不同的文化环境使中西方在对待自然审美上出现众多差异,"比德说"和"移情说"就是代表之一。这种差异性表现在文学上,呈现出西方重外省、中国重内省,西方文学作品表现物我分离较多、中国文学作品表现物我合一较多的特点。
关键词
中西诗学
自然审美
比德说
移情说
物我合一
物我两分
Key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ics
natural
aesthetics
bide
theory
empathy
theory
divided-
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oneness
between
object
and
ego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经科学与视觉艺术
被引量:
1
9
作者
Irving Massey
毛秋月
机构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英语系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4期121-133,共13页
文摘
19世纪的心理学研究和实验在视觉领域表现得很活跃,视觉美学也成为艺术批评的主要关注点。立体主义等抽象绘画就受到了视觉新思维的影响。19世纪之后,神经学更加系统和积极地介入了视觉艺术研究。尽管这一方法论有其弊端,但它能够给相关的审美过程提供参考,并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为何会有艺术创作的冲动。
关键词
心理学
美学
神经学
视觉艺术
移情
模仿
Keywords
psychology
aesthetics
neuroscience
visual
arts
empathy
imitation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移情与中国文士的山水审美
10
作者
徐治堂
机构
陇东学院文学院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9-30,共2页
文摘
"移情"即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于外物,使原本无生命的客观外物好像也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等活动,从而产生物我融合的境界。移情是一种错觉,但是,却因此而使人类创造出各种艺术、人文和宗教,也因此使人的审美生活丰富多彩。在中国文士的山水审美过程中,移情作用更是最具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方式。
关键词
山水审美
移情
拟人化
借物抒情
Keywords
landscape
aesthetics
empathy
anthropomorphic
borrowing
lyrics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旅愁」――抒情の1900年代から1930年代へ
11
作者
鈴木貞美
机构
日本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
出处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3年第5期18-25,共8页
文摘
日本の文芸では1900年代から「旅愁「」旅情」が流行語になり、1910年代にかけて郷土色の強い情緒や情調を醸し出すことを狙う表現が開花した。これまであまり論じられてこなかった1910年代の人気作家、長田幹彦による祇園情緒の表現に焦点を当て、その特徴を述べ、そして、その情緒の表現が1920年代から1930年代にかけて「、乾いた抒情」に転換してゆくことを三好達治の詩を例にとって示す。背景には、印象主義から耽美主義、象徴主義、感情移入美学の流行、そして狭義のモダニズムへと芸術概念の大きな変容があるが、ここでは、それに詳しく立ち入らない。
关键词
30年代
から
抒情
感情移入
Keywords
the
emotions
of
a
traveler
melancholy
during
a
journey
mood
and
sentiment
aesthetics
of
empathy
dry
lyricism
分类号
H36 [语言文字—日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接受美学看古诗英译中的创造性判逆
12
作者
杨革新
郑红霞
机构
湖南文理学院外语系
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28-131,共4页
文摘
我国的传统译论受传统美学文论的影响,从文本出发一味追求译作文本与原作本文的全方位的契合,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幻想。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Robert 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冲破了传统文论专注于作者与作品的研究樊篱,第一次从本体论的高度提出了以往被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研究古诗英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只不过是跳出了过去以原文文本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给翻译研究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创造性判逆
误译
变形
移情
Keywords
Receptions
aesthetics
creative
treason
mistranslation
deformation
empathy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影共同体美学建构的心理学进路
被引量:
15
13
作者
李建强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2,共8页
文摘
电影共同体美学作为一个开放性、全域性的命题,具有宏大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推进空间。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共情是电影美学共同体的本原和必经之路;认知共情是电影美学共同体的归宿和高级阶段。立足影像,发乎情,止乎义,是电影共同体美学与情感共同体建构的整体方向和完形路径。一方面,情绪共情如果没有认知共情作为牵引,就不可能走向深入和持久;另一方面,认知共情如果没有情绪共情作为铺垫,就不可能循环往复和生生不息。心理学视角的介入,基于当下时代发展的电影观念,立足于人类情感的现代转向,是一条建立在传统艺术学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电影共同体美学建设的新的视野和进路,也为其他学科、范式和方法的进入与参与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关键词
电影共同体美学
情感共同体
情绪共情
认知共情
电影心理学
Keywords
film
community
aesthetics
emotional
community
emotional
empathy
cognitive
empathy
psychological
approach
分类号
J99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国产商业类型电影的共同体美学建构及民族性表达
被引量:
8
14
作者
刘春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30-37,共8页
文摘
类型电影独有的"想象"特征和与目标观众相对紧密的黏合度,是电影美学共同体的重要表征之一。而中国商业类型电影在类型探索中彰显出的独特民族性,不仅在全球化语境中丰富了电影的类型语汇,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还体现出高度的民族文化凝聚力、感染力和自信。以当代中国商业类型电影为切入点,借鉴社会学共同体、文化研究"情感结构"、心理学"移情"和"共情"等理论,可以探寻到类型电影建构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着力点及其富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实践方式。
关键词
电影共同体美学
国产商业类型电影
情感结构
共情
中国电影的民族性
Keywords
aesthetics
of
film
community
domestic
commercial
genre
film
emotional
structure
empathy
the
nationality
of
Chinese
films
分类号
J90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审美移情出发固推文学翻译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隋荣谊
李锋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6
原文传递
2
从情绪到认知: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心理构型
周达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语篇教学与审美同构
刘向政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共同体美学视域下的中国扶贫题材电影研究
龚金平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形式的抽象与移情——黑格尔建筑美学讨论
邹青
《建筑师》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文学活动的互动性看立普斯“移情”观
卜凌云
《惠州学院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托尔斯泰和艺术合法性问题——关于艺术与道德关系的个案研究
邓军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中西诗学中自然美观念的差异性
何颖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神经科学与视觉艺术
Irving Massey
毛秋月
《文化艺术研究》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移情与中国文士的山水审美
徐治堂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旅愁」――抒情の1900年代から1930年代へ
鈴木貞美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3
0
原文传递
12
从接受美学看古诗英译中的创造性判逆
杨革新
郑红霞
《韶关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电影共同体美学建构的心理学进路
李建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当代国产商业类型电影的共同体美学建构及民族性表达
刘春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