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意象论——探索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对传统意境论传承的途径 被引量:28
1
作者 丁绍刚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滥觞于史前的象征主义艺术,形成中国人意象审美的萌芽,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的使用,使意象审美成为中国人审美的本质特征。无论在传统园林、当代景观营建乃至普通大众的风景欣赏中意象审美无处不在。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式智... 滥觞于史前的象征主义艺术,形成中国人意象审美的萌芽,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的使用,使意象审美成为中国人审美的本质特征。无论在传统园林、当代景观营建乃至普通大众的风景欣赏中意象审美无处不在。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式智慧的结晶,意象思维与意象审美是意境传承的核心实质。通过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理性思考,概括、提炼出"中国式"设计理论——景观意象论,以探索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对传统意境论传承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意象 意境 意象审美 象征主义艺术 景观意象 意境传承
下载PDF
电影技术美学的历史 被引量:26
2
作者 邓肯.皮特里 梁国伟 鲍玉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科学与技术有其独特的目的和用处,对于大多数学者特别是新媒体研究学者们来讲,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技术能够如何同美学实践相关联。这样,他们的任务就不仅仅是单纯地介绍独特的发明、技术和工艺;而要把它们放置在一个更为复杂的境地,对发... 科学与技术有其独特的目的和用处,对于大多数学者特别是新媒体研究学者们来讲,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技术能够如何同美学实践相关联。这样,他们的任务就不仅仅是单纯地介绍独特的发明、技术和工艺;而要把它们放置在一个更为复杂的境地,对发展与变化的全部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和研究。新的技术美学在不断发展。从历史的回顾到对科技研究的全面考察,我们将要说明这个新的技术美学的重要性,而目前这个研究已经成为学院式研究的热门,而且它将对学院教育与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技术美学 艺术与技术 新媒体 视觉文化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基础及其特质 被引量:21
3
作者 何明 吴晓 《学术探索》 2005年第3期116-121,共6页
西方现代美学选择了与古典美学相反的学术路径,批判并放弃了从理性、概念出发演绎出庞大的抽象理论体系的学术模式,追寻对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问题的解释,这为人类学介入艺术及审美领域提供了学术契机。而美学本身早就有着人类学表述... 西方现代美学选择了与古典美学相反的学术路径,批判并放弃了从理性、概念出发演绎出庞大的抽象理论体系的学术模式,追寻对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问题的解释,这为人类学介入艺术及审美领域提供了学术契机。而美学本身早就有着人类学表述的传统,为美学的人类学转向作了知识结构的准备,人类学一直以来热衷于对艺术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介入美学和接纳美学作了经验模式的铺垫。艺术人类学就是在美学进行困境摆脱时而与人类学整合而成。在学科特质上,艺术人类学表现为以美学和艺术哲学的理论思辨作为潜在资源,以人类学的田野实证作为具体路径,以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求实的参与观察方法彰显其自身的敏锐现实介入力和问题阐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人类学 美的本质 艺术人类学
下载PDF
碎片美学在“超现代”的呈现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鸣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46,共11页
碎片美学虽然有漫长的前史,却是在后现代、数码化语境中才趋于流行的。它关注人类时空观念、知识构成与心理状态中所存在的碎片化趋势,视之为实用型、文学型与学术型碎片化写作的背景,认为经典化和碎片化的矛盾曲折地反映了古今文化生... 碎片美学虽然有漫长的前史,却是在后现代、数码化语境中才趋于流行的。它关注人类时空观念、知识构成与心理状态中所存在的碎片化趋势,视之为实用型、文学型与学术型碎片化写作的背景,认为经典化和碎片化的矛盾曲折地反映了古今文化生态的变迁。作为碎片美学研究重点的碎片艺术在形态上与媒体变革存在密切关联。它包括三种基本类型:以碎片为材料而构成,符合碎片几何学原则,或以非线性逻辑为特色的作品。所关联的有网络艺术、数码游戏与生物艺术等。碎片化审美从成与毁的角度观察世界,把握上述过程所体现的生命力,了解碎片化与整体性之互动。理想的"超内容"应当具备拆解、生发、重组的无限可能性,拥有信息本身再加工的无限自由。如果说现代主义倾向于整体化、后现代主义倾向于碎片化的话,"超现代"则是社会生活的新阶段,它将碎片化和整体化有机结合起来。像界面、褶子、镶嵌、导航、社会情境化人工智能等"超范畴"之所以获得广泛应用,在于它们较好地体现了碎片化和整体化的相依、相生与相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 碎片美学 碎片艺术
原文传递
美学与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7,共5页
人们对"生产力"的认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断深入的。在以农、林、牧、渔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前工业时代,人的体力和经验是最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在以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人们对"生产力"的认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断深入的。在以农、林、牧、渔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前工业时代,人的体力和经验是最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在以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工业时代,科学和技术跃居于生产力要素的首位;而在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后工业时代,美学和艺术作为生产力的要素也便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新的生产力要素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加以实现的:首先是制造直接用于审美欣赏的精神产品,其次是这种产品的衍生物,最后是实用产品中的审美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艺术 生产力 精神产品 审美附加值
下载PDF
数字艺术与数字美学初探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立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5-89,共5页
原子艺术是基于原子技术和原子媒介并以原子符号形式呈现美学元素的艺术系统。原子美学是原子艺术的质的规定性,它在美的生成方式、美的表现方式和美的欣赏方式上具有单向度性、专制性、封闭性和惟一性等特征。数字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基... 原子艺术是基于原子技术和原子媒介并以原子符号形式呈现美学元素的艺术系统。原子美学是原子艺术的质的规定性,它在美的生成方式、美的表现方式和美的欣赏方式上具有单向度性、专制性、封闭性和惟一性等特征。数字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基于数字技术的情感创造、传播与交流的符号系统,它在技术根基上具有互动性、开放性、民主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在情感诉求上创造了一种自由情感,并表现出对审美趣味的自由追求;同时,数字艺术大大开拓了人类的审美经验。数字美学是数字艺术特有的新型美学范式。数字艺术创作和批评必须基于这种新的美学范式才具有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数字美学 原子艺术 原子美学
下载PDF
艺术假定性与想象可能性——动画美学衍生机制探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文红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4,共4页
动画作为独特的艺术传播类型,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动画艺术的美学衍生及艺术想象机制主要表现为“以夸张写意的形象触发人类的直观经验”:对人类运动崇拜和“以静制动”游戏欲望的激发,以独特的想象体系复苏人类童年时代的视觉经验... 动画作为独特的艺术传播类型,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动画艺术的美学衍生及艺术想象机制主要表现为“以夸张写意的形象触发人类的直观经验”:对人类运动崇拜和“以静制动”游戏欲望的激发,以独特的想象体系复苏人类童年时代的视觉经验。从动画艺术创作机制来看,动画体现了艺术假定性和想象可能性、艺术真实性与影像虚拟性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美学 艺术想象 衍生机制
下载PDF
中国当代青少年审美情感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贺雯 卢家楣 +1 位作者 徐京卫 周栋梁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4-1328,共5页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审美情感的研究。青少年审美情感是指青少年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审美情感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审美情感的研究。青少年审美情感是指青少年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审美情感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国青少年审美情感正向积极,但低于总体情感素质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是自然美感,最低的是艺术美感;女生审美情感明显优于男生;审美情感与学业自评、师生关系、教师有情施教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感 工艺美感 自然美感 艺术美感 环境美感 科学美感
下载PDF
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 被引量:14
9
作者 顾建华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52-58,共7页
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一方面应该肯定艺术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基本途经 ,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艺术教育又不等同于审美教育 ,不能简单地以艺术教育替代审美教育。
关键词 美育 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 教育手段
下载PDF
让艺术和审美研究从实践出发——艺术人类学之学术意义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6
10
作者 何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86,共5页
西方现代美学在批判古典美学纠缠于形而上的本体论问题、以思辨方法演绎理论体系等过程中提出了从事实和经验出发分析与解决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问题的学术目标,但由于美学自身的方法论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设置了障碍,从而进展缓慢;现代... 西方现代美学在批判古典美学纠缠于形而上的本体论问题、以思辨方法演绎理论体系等过程中提出了从事实和经验出发分析与解决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问题的学术目标,但由于美学自身的方法论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设置了障碍,从而进展缓慢;现代人类学特有的田野工作和“民族志”方法为解决美学的这一难题提供一条路径。目前美学与人类学的结合主要从资料引用、思想启迪等方面切入,属于跨学科研究的性质,现代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尚未真正进入艺术和审美研究的领域,因而作为学科意义的艺术人类学目前尚未确立。把田野工作和“民族志”的方法融进艺术和审美的研究之中,是探寻解决当代美学难题、实现有关艺术和审美研究从经验事实和实践出发的重要路径,也是创建艺术人类学的根本依据和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田野工作 民族志 美学 艺术人类学
下载PDF
体育艺术化释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侯典云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0,共4页
体育艺术化不是将体育转变为艺术,而是实现体育价值多元化,强化其审美价值。体育艺术化的具体途径包括体育表层的艺术化、本体层的艺术化和内核层的艺术化。体育融合艺术丰富了体育的表现形式,充实了体育的文化内涵,是体育表层的艺术化... 体育艺术化不是将体育转变为艺术,而是实现体育价值多元化,强化其审美价值。体育艺术化的具体途径包括体育表层的艺术化、本体层的艺术化和内核层的艺术化。体育融合艺术丰富了体育的表现形式,充实了体育的文化内涵,是体育表层的艺术化;在发现体育美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规则等手段创造和强化体育美,排除破坏体育美的因素是体育本体的艺术化;体育艺术的创作是体育内核层的艺术化,体育艺术的创作是使稍纵即逝的体育美成为永恒的艺术美,拓展了体育美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美学 体育艺术化 融合艺术
下载PDF
屏幕美学:从过去到未来 被引量:15
12
作者 黄鸣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29,共9页
屏幕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媒体之一。它独特的美,源于物质性与信息性、反光与透明、"看"与"看穿"、隐与显、静与动、空与实等的辩证统一。屏幕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存在方式与文化模式,更新了文本观与语言... 屏幕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媒体之一。它独特的美,源于物质性与信息性、反光与透明、"看"与"看穿"、隐与显、静与动、空与实等的辩证统一。屏幕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存在方式与文化模式,更新了文本观与语言观。屏幕造就了"冷缪斯"。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它作为影像的特殊载体、媒体间性的体现、艺术的一般等价物起作用。屏幕对审美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标志着动态文化相对于静态文化的优势。计算机屏幕的积极影响包括:促进用户由读者向作者的角色转变,让人体会到虚实混合的魅力,拥有自我发展所需要的高度交互性、可控性的镜子,通过显示来自互联网的数据流而推动跨文化整合,提供了"艺术之美长存"的新条件等;其消极影响是:有可能造成印刷文学的危机,诱使人们疏远真实世界,妨碍深入观察与思考,扰乱人的心灵等。正确看待屏幕,是审美素养主题中应有之义。屏幕的未来取决于技术进步、社会价值观导向等因素。屏幕之美、屏幕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屏幕对审美心理的影响将是屏幕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幕 审美 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建筑美学研究的新维度——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审美共通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3
作者 唐孝祥 陈吟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审美共通性的研究,发现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在比例、空间等形式和结构上的共通性已日渐明晰,但是在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心理过程、审美价值评价等方面的共通性还较少涉及,有待深入思考...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审美共通性的研究,发现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在比例、空间等形式和结构上的共通性已日渐明晰,但是在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心理过程、审美价值评价等方面的共通性还较少涉及,有待深入思考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美学 建筑艺术 音乐艺术 审美共通性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中国书法艺术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颢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88,共5页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方式:单一的书法艺术承载全息的文化内涵;书法培育了中国文化艺术追求内在美、中和美、自然美的审美观。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基石,是传播文明的载体,培育中国人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方式:单一的书法艺术承载全息的文化内涵;书法培育了中国文化艺术追求内在美、中和美、自然美的审美观。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基石,是传播文明的载体,培育中国人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书法艺术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更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者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承担者。作为艺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产业的繁荣发展必将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强调书法艺术的文化战略地位,是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发挥书法艺术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书法无法"现象、过度炒作现象值得警惕,这需要我们必须坚守中华文化中书法文化的根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文化建设 国家文化形象 发展战略 中国文化 书法艺术产业
下载PDF
艺术体操的美学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邹望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0-111,109,共3页
从艺术体操的美学构成、审美规律、形象美等诸多方面 ,结合从事艺术体操的教学经验 ,对艺术体操的美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 艺术体操 美学 审美 形象美 艺术魅力
下载PDF
审美经验最具教育性:基于杜威美学思想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温辉 彭正梅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0,共9页
杜威关于“什么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的论述一直存在模糊性,但其晚年的美学转向补充和明确了这一点。杜威寻求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把艺术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审美经验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情感和想象力的推动,不断克服阻力... 杜威关于“什么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的论述一直存在模糊性,但其晚年的美学转向补充和明确了这一点。杜威寻求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把艺术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审美经验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情感和想象力的推动,不断克服阻力,整合过去和现在,面向未来而最终达到和谐完满的过程。这最为清晰和强烈地体现在艺术中,艺术的节奏性既强调解决问题和审美体验的过程,也强调结果性的艺术作品。杜威的审美经验确立了经验的教育标准,也就是,审美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它真正地指向生长。这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思考和行动,按照艺术创作的方式,以审美经验或艺术作品为结果导向来进行范例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以强化儿童对审美经验的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审美经验 艺术 教育性经验 美育
下载PDF
论数字艺术演进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立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4,共10页
数字艺术滥觞至今已经历了以CGI艺术为标志的1.0阶段和以互动型数字艺术为标志的2.0阶段,目前正处在以AI艺术为标志的3.0阶段。数字艺术同时经历了以奇观美学、互动美学到算力美学的演进过程。但当下的AI艺术并没有显现出与其技术优势... 数字艺术滥觞至今已经历了以CGI艺术为标志的1.0阶段和以互动型数字艺术为标志的2.0阶段,目前正处在以AI艺术为标志的3.0阶段。数字艺术同时经历了以奇观美学、互动美学到算力美学的演进过程。但当下的AI艺术并没有显现出与其技术优势相匹配的审美优势,更没有显现出如同前两代那样不可替代的强大审美竞争力。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不在于AI技术本身,也不在于时间问题,而在于其研发者所采用的偏颇的技术线路。未来更具竞争力的AI艺术系统,首先应学会体验人类生活,掌握生活逻辑和人性逻辑;其次应将低碳美学和低碳艺术原理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遵循,并实现这一美学法则的可计算化;此外,还应整合兼容前两代数字艺术和一切原子艺术的审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艺术 计算美学 CGI艺术 奇观美学 数字艺术 互动美学 低碳美学 低碳艺术原理
下载PDF
当代艺术的生成式审美——作为认识日常生活世界模式的社会参与式艺术 被引量:11
18
作者 任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9-167,共9页
社会参与式艺术是当代艺术研究中重要的跨学科问题。在当代艺术的各种类别中,参与式艺术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所以如何认识这种艺术在解决问题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是各国学术界都面对的重要问题。与认为参与式艺术可以直接带... 社会参与式艺术是当代艺术研究中重要的跨学科问题。在当代艺术的各种类别中,参与式艺术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所以如何认识这种艺术在解决问题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是各国学术界都面对的重要问题。与认为参与式艺术可以直接带动经济发展、改变伦理道德观念和调整人际关系等理论相比,参与式艺术在本体论上是一种揭示日常生活存在的技术,即是一种让存在的本真(即被隐藏的存在)得到呈现的知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参与式艺术 日常生活世界 生成式审美 当代艺术 羊蹬艺术合作社
下载PDF
中西美学中的虚与实 被引量:11
19
作者 彭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西美学在艺术的虚实问题上看法不同,中国美学推崇虚,西方美学推崇实。柏拉图和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对艺术褒贬不同,但他们所依据的原则一样,艺术因为虚而受到谴责,因为实而受到褒扬。中国美学推崇艺术不是因为艺术之实,而是因为艺术之虚... 中西美学在艺术的虚实问题上看法不同,中国美学推崇虚,西方美学推崇实。柏拉图和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对艺术褒贬不同,但他们所依据的原则一样,艺术因为虚而受到谴责,因为实而受到褒扬。中国美学推崇艺术不是因为艺术之实,而是因为艺术之虚,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将现实世界虚灵化为精神世界。20世纪西方美学家看到了虚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虚与中国美学所推崇的虚非常不同。前者是一种解释和知识形式,后者是一种觉解和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西方美学 艺术
原文传递
景观美学研究中的分形美 被引量:9
20
作者 齐立博 李艳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8-92,共5页
从景观美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把分形几何学与分形艺术结合在一起的美学形式———分形美学;本着丰富景观美学研究内容和扩大景观美学研究视角的目标,探讨了分形美的基本内涵;并结合分形美在景观美学塑造中的应用阐述了分形美的... 从景观美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把分形几何学与分形艺术结合在一起的美学形式———分形美学;本着丰富景观美学研究内容和扩大景观美学研究视角的目标,探讨了分形美的基本内涵;并结合分形美在景观美学塑造中的应用阐述了分形美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美学 分形艺术 分形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