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通与融合——身体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的互补共生 被引量:2
1
作者 韦拴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8-13,共6页
作为消费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的两种理论表征,身体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在极大程度上存在着互为启发、相互印证的会通关系。大众对自我身体从内到外的修饰和改造,使得身体审美因此而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最为浅显直观的具象... 作为消费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的两种理论表征,身体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在极大程度上存在着互为启发、相互印证的会通关系。大众对自我身体从内到外的修饰和改造,使得身体审美因此而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最为浅显直观的具象化表现。身体的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的有效弥合,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审美内涵。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目标导向和终极旨归,伦理生活审美化的实现,可有效促成个体与社会的双重实现和双重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日常生活美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经验 伦理生活审美化
下载PDF
孔孟“得道之乐”及其审美化意义
2
作者 左剑峰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7-93,共7页
"知""好""乐"是由低到高的三种把握道的境界。"知"是理性上、利益上对道的认同,"好"是情感上的直接认同,此二者均与道处于对象性的分离关系中。"乐"则是与道合一时产生的... "知""好""乐"是由低到高的三种把握道的境界。"知"是理性上、利益上对道的认同,"好"是情感上的直接认同,此二者均与道处于对象性的分离关系中。"乐"则是与道合一时产生的心理效应,故称为"得道之乐"。"得道之乐"具有此岸性、自主性,能给人带来内心的充实、和谐和安宁,是道德行为的最终理由。它可以成为道德优化或伦理生活审美化的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和孟子 “乐” 道德的理由 伦理生活的审美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