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他在诉说!——浅谈故事片中独白的审美价值
1
作者 高魏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6年第1期9-12,共4页
虽然镜头语言一直被公认为电影中的当家花旦,但影片中各种声音因素所带来的审美享受也是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电影中的声音包括人声、音响、音乐三部分。本文试着对人声中独白这种形式在故事片中的作用与审美价值进行探讨。探讨从人物... 虽然镜头语言一直被公认为电影中的当家花旦,但影片中各种声音因素所带来的审美享受也是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电影中的声音包括人声、音响、音乐三部分。本文试着对人声中独白这种形式在故事片中的作用与审美价值进行探讨。探讨从人物心灵表现,影片风格的形成及观众审美感受三方面予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白 心灵表现 个人化风格 审美感受
下载PDF
从数学美感的产生看数学美教学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泽忠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共3页
研究数学美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从美学的美感理论出发,为了使数学美教学顺利展开,获得好的效果,数学教学中应在采取多给学生展示数学美的特征策略之外,最好选择学生熟悉的数学内容开始;多方面联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重视... 研究数学美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从美学的美感理论出发,为了使数学美教学顺利展开,获得好的效果,数学教学中应在采取多给学生展示数学美的特征策略之外,最好选择学生熟悉的数学内容开始;多方面联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重视知识的“留白”作用,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重视情感的引导和带动;重视成功数学美感经验的回顾和总结等.另外,教师和学生还应当注意多了解数学美知识和美学知识,注意积累数学美感的体验,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环境开展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美 美感 数学教学 情感
下载PDF
论美感增力性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育科学化原理研究之一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伶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49-54,共6页
美感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因而才能以其显著的增力性激发着人们去追求、去创造。美感增力性的生理基础具有强度适中和第二信号系统支持的特征;其心理基础在于美感合乎人的心理需要和人的充分创造性的本质,决定了它在人的精... 美感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因而才能以其显著的增力性激发着人们去追求、去创造。美感增力性的生理基础具有强度适中和第二信号系统支持的特征;其心理基础在于美感合乎人的心理需要和人的充分创造性的本质,决定了它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无所不在。要科学地建构和实施美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 增力性 强度适中 第二信号系统 本质力量
下载PDF
百年文言文教学的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元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55,共6页
朝代更替、社会变革、意识形态导向、教育理论滞后、教学定位失当等因素影响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教学存在底层缺失语感、顶层缺失美感、中间缺失理解性思辨三种倾向。挖掘文言文中的中华文化基因,把握体验话语的精妙和生活的精彩的目标... 朝代更替、社会变革、意识形态导向、教育理论滞后、教学定位失当等因素影响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教学存在底层缺失语感、顶层缺失美感、中间缺失理解性思辨三种倾向。挖掘文言文中的中华文化基因,把握体验话语的精妙和生活的精彩的目标,按照语言认知规律和语用规律办事,以语感、美感、思辨为突破口,在语用中连通古今汉语和古今生活,构建文言文教学的层级系统,是改进文言文教学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语感 美感 语用 文言文教学
下载PDF
从iF设计奖看消费电子类产品设计的材质美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智慧 李春富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5-187,共3页
通过对iF获奖案例材质的分析与探讨,阐述了衡量产品材质美的标准以及表现产品材质美的方式,提出了设计消费电子类产品材质美的一些原则与方法。从而更好地从材料与工艺角度为产品设计服务。
关键词 材质美 消费电子类产品 IF
下载PDF
中国当代青少年审美情感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贺雯 卢家楣 +1 位作者 徐京卫 周栋梁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4-1328,共5页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审美情感的研究。青少年审美情感是指青少年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审美情感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审美情感的研究。青少年审美情感是指青少年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审美情感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国青少年审美情感正向积极,但低于总体情感素质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是自然美感,最低的是艺术美感;女生审美情感明显优于男生;审美情感与学业自评、师生关系、教师有情施教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感 工艺美感 自然美感 艺术美感 环境美感 科学美感
下载PDF
体操难度与美感的辩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迟振国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1,48,共4页
难度,体现了体操的竞争实力,使体操运动具有激烈的竞技性特点;美感、体现了体操的核心价值。使体操运动具有艺术性特点。体操中的难度与美感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难度与美感只有交融在一起,才能产生高水平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体操运动 难度 美感 竞技性 高水平 体现 特点 竞争实力 核心价值 辩析
下载PDF
关于推进“人生论美学”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元骧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105,119,共8页
美是相对于人的需要而存在的。传统美学重在学理分析,按"本体论"与"认识论"哲学的思维方式,把美学分解与本质论和美感论来进行研究,它对于美学学科的建设虽然功不可没,但在这种科学分析中也把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给抽... 美是相对于人的需要而存在的。传统美学重在学理分析,按"本体论"与"认识论"哲学的思维方式,把美学分解与本质论和美感论来进行研究,它对于美学学科的建设虽然功不可没,但在这种科学分析中也把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给抽象分解了。"人生论"是研究人的生存活动及其意义和价值的学问,人的生存是应对现实境遇的人的意志活动,它的对象是处身于一定现实关系中的实际的、个体的人。我们研究人生论美学就是为了克服以往美学研究脱离现实人生的局限,使之落实到对个人生存的人文关怀上来,同时也使得我们对审美价值的理解在以往情-理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情-志的维度推进,而对之做出更全面、深入的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论美学 审美情感 生存意志
原文传递
城市桥梁加固拓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建廷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5-28,共4页
笔者以实践工程为依托 ,提出了城市桥梁加固拓宽的一种模式 .实践检验表明 ,该桥梁改造模式经济、可靠、美观 ,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可为今后城市桥梁的加固拓宽改造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 .
关键词 城市桥梁 加固拓宽 美观性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下载PDF
时间的审美境域:武术禅修的美感体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安汝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2,共5页
少林功夫禅修及其美感体验是各种关系错综而成的"因缘之网",在修禅时对时间的存在进行超越,是功夫禅修的美感经验的时间审美境域。"以武入禅"在禅者的"美感体验"中,不但标志着禅者的"觉醒",同... 少林功夫禅修及其美感体验是各种关系错综而成的"因缘之网",在修禅时对时间的存在进行超越,是功夫禅修的美感经验的时间审美境域。"以武入禅"在禅者的"美感体验"中,不但标志着禅者的"觉醒",同时禅者也在"妙悟"的刹那与其生命体验融合为一。"以禅入武",就是要看"空"由"因缘"而成的"境",如此"出离万境"才得"自在"。对于修行者而言,禅武融合、体用一如,"空"在刹那间"到时","美"在刹那间"敞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缘生法 以武入禅 以禅入武 禅武一体 美感体验
下载PDF
古代海洋意识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淀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中国古代海洋意识中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特征。本文试从审美欣赏体验、天人合一思想、宇宙时空观念、内在超越意识以及开放进取精神这5个方面进行挖掘和审视,以期增强人们的海洋意识。
关键词 海洋意识 文化内涵 古代 中国
下载PDF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2-46,共5页
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告诉我们 ,人类进化是自然进化的结果。用这种观点来分析问题 ,我们一方面必须分清人类的美感与动物性快感之间所存在的原则性差异 ,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类的美感恰恰是从动物性快感中演变、发展、升华的历史结... 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告诉我们 ,人类进化是自然进化的结果。用这种观点来分析问题 ,我们一方面必须分清人类的美感与动物性快感之间所存在的原则性差异 ,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类的美感恰恰是从动物性快感中演变、发展、升华的历史结晶。人类的原始快感大致分为“食”与“性”两个方面 ,前者有着保护个体生存的功能 ,后者有着维系群体繁衍的意义。然而 ,尽管中国与西方人的审美意识最初都是从“食”、“性”之类的审美快感中升华出来的 ,但是由于“宗法文化”和“宗教文化”的不同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美感发生 史前艺术
下载PDF
试论佛禅对苏轼词之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迟宝东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4-90,共7页
苏轼接受佛教影响的情况较为复杂 ,这也相应体现在其词的创作中。苏轼对人生之虚幻与无常的深刻体验 ,使得其词往往否定现实价值观念的束缚 ,从而透示出人生思索的深度 ;而禅宗“真如本性”、“安心”等思想更是苏轼乐观旷达词风得以形... 苏轼接受佛教影响的情况较为复杂 ,这也相应体现在其词的创作中。苏轼对人生之虚幻与无常的深刻体验 ,使得其词往往否定现实价值观念的束缚 ,从而透示出人生思索的深度 ;而禅宗“真如本性”、“安心”等思想更是苏轼乐观旷达词风得以形成的重要根源 ;中国传统文人接受禅宗思想启发 ,对恬淡静谧、与自然融合而又跃动着生命灵性的美感偏爱有加。苏轼亦将此种美感写入词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禅 苏轼 美感
下载PDF
汉语造词的思维方式及其修辞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兰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7-53,共7页
汉语造词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修辞方法, 渗透了汉民族文化的审美情感和价值判断。对汉语造词活动中思维方式的探究是一个典型的思维寻求其对等物复现的过程。汉民族的意象性思维、“取象类比”思维、“随机”“意合”思维、“平稳”“对... 汉语造词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修辞方法, 渗透了汉民族文化的审美情感和价值判断。对汉语造词活动中思维方式的探究是一个典型的思维寻求其对等物复现的过程。汉民族的意象性思维、“取象类比”思维、“随机”“意合”思维、“平稳”“对称”思维等方式, 都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造词过程中各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从而使汉语词语具有情感美、形象美、含蓄美、自然美、和谐美的特征。造词是反观民族思维方式的绝佳“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词 思维方式 修辞方法 审美情感
下载PDF
艺术语言:发话主体感知世界的言语形式 被引量:8
15
作者 骆小所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3-47,共5页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感知世界的言语形式。发话主体感知世界与认识世界不同 :认识世界所依据的是事物的本质 ,所以 ,它的对象往往只能是处在固定关系的联系中的客体 ;在感知世界中 ,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却是流动的 ,变化的。这样 ,形成了科...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感知世界的言语形式。发话主体感知世界与认识世界不同 :认识世界所依据的是事物的本质 ,所以 ,它的对象往往只能是处在固定关系的联系中的客体 ;在感知世界中 ,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却是流动的 ,变化的。这样 ,形成了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区别。就艺术语言的言语表述来看 ,它反映的虽然不完全是客体 ,但它是客体信息对主体情感的激活。它有的指称相同 ,但语义却不同 ,有的无指称 ,但却有内容。这样 ,增强了人们对艺术语言描写对象的感知度 ,淡化了对描写客体的抽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语言 科学语言 认识 感知 抽象度 感知度
下载PDF
论认知过程中的情感 被引量:6
16
作者 时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7-101,共5页
情感并非绝对的主观性,它通过对客体的价值评价在更为深层和潜在的关系上揭示客体的本质、结构和属性。人的认识的萌芽无一例外地是从情感开始的,它以体验的方式直观对象,凭籍主体的主观感受对对象作出预见性的判断。体现情感的预见... 情感并非绝对的主观性,它通过对客体的价值评价在更为深层和潜在的关系上揭示客体的本质、结构和属性。人的认识的萌芽无一例外地是从情感开始的,它以体验的方式直观对象,凭籍主体的主观感受对对象作出预见性的判断。体现情感的预见性的美感不仅激发着科学家探索未知领域的认知欲望,而且常常比知识或理智更直接地引导他们走向真理,也指导着思想家们对社会现象的把握。情感还决定着认知过程的选择性和方向性,对客体信息执行着价值判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认知 评价 预见 美感 选择
原文传递
文学译者理解过程审美心理结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思永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7-110,130,共5页
文学译者理解过程中的美感来源于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与作为审美客体的原作相互作用时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文学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其整体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在译者的审美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建构起来的,其建构过程经历... 文学译者理解过程中的美感来源于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与作为审美客体的原作相互作用时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文学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其整体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在译者的审美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建构起来的,其建构过程经历了群体性建构和个体性建构两个阶段。另外,还探讨了优秀文学译者审美心理结构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美感 审美心理结构 同化 顺应 建构
下载PDF
智能家居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情感化探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欣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9-112,共4页
我国现代室内设计行业从兴起至今,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发展速度却不容小觑。人们对室内环境的需求已经渐渐由注重其实用性变成强调其实用与美观兼并的态度。时至今日,人们似乎已经不再纠结于工业化的对与错,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的放... 我国现代室内设计行业从兴起至今,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发展速度却不容小觑。人们对室内环境的需求已经渐渐由注重其实用性变成强调其实用与美观兼并的态度。时至今日,人们似乎已经不再纠结于工业化的对与错,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的放在使室内设计更加人性化、情感化,更加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本文将着重以使用者为主体研究对象,探究智能家居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所发挥的情感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室内装饰 审美情感 智能产品
下载PDF
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性水平影响的实验探索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伶俐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78-882,共5页
通常认为审美理性对审美感性有消极影响。这至少对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一种障碍。本研究以审美概念理解作为审美理性活动的典型式,对二者的实际关系进行探索。实验对象分为A类普通被试和B类艺术专业被试。结果表明:... 通常认为审美理性对审美感性有消极影响。这至少对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一种障碍。本研究以审美概念理解作为审美理性活动的典型式,对二者的实际关系进行探索。实验对象分为A类普通被试和B类艺术专业被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否通过专门的审美概念学习训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审美概念理解与审美感性水平的发展都呈共同上升趋势;通过学习训练,审美概念理解程度有显著提高,且显著有助于AB两类被试审美感受总水平提高;审美概念理解的"合理性"(正确性与精确性)是对审美感性各因素影响的显著因子,而其"事实例举"对于审美感性中的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审美情感等是显著因子。A类小学5年级被试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感、B类大学美术专业2年级被试的审美感知,实验前后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审美理性对审美感性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概念理解 审美理性 审美感性
下载PDF
汪曾祺小说的空白之美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徐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2-87,共6页
"空白"是汪曾祺小说写作中的重要现象。汪曾祺诗化语言气韵自生,淡化情节文气天成,放开结尾姿态横生。他的小说流畅如水,随物赋形,气韵流荡,天然充盈,流淌出心旌摇荡的生生之美。
关键词 小说 空白 美感 汪曾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