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赏竹在园林绿化中的功用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新明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26,48,共4页
竹在我国园林绿化史上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无论是它的自然美、色彩美、象征美,还是造园美,都充分体现着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园林美学特征。
关键词 观赏竹 园林绿化 造园艺术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极致的真实:传媒艺术的核心性美学特征与文化困境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俊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仿真"是鲍德里亚"仿像"观点的第三等级,指的是一种摹仿之真,彰示着传媒艺术的美学特... 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仿真"是鲍德里亚"仿像"观点的第三等级,指的是一种摹仿之真,彰示着传媒艺术的美学特征。传媒艺术摹仿真实的符号群本身便呈现出构成物质世界的假象,以至于艺术接受者越来越不辨"仿真"之真与现实、客观、原始、朴素之真的区别。以动态影像为基础性艺术元素的传媒艺术,由于日常化、连续性、包裹式地用动态影像这种"真实的符号"代替"真实本身",而表现出极度、极致地聚焦、呈现和张扬"现实"的美学风格,这成为传媒艺术和传统艺术在美学特征上的一个极为核心的区别。同时,传媒艺术与传统艺术在摹仿真实问题上有重要区别,如传统艺术之"意"与传媒艺术之"形"、传统艺术的距离存在与传媒艺术的距离消解。这些特征和影响背后也必然存有"仿真"这一传媒艺术美学特征背后的大众文化困境,如艺术接受者易被庸常化、被均一化、忽略对本质层面的追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美学特征 传统艺术 “仿真” 大众文化批判
原文传递
构成傣族舞蹈审美特征的几个因素 被引量:10
3
作者 额瑜婷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42-44,共3页
傣族舞蹈以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为主要特征,其舞姿富于雕塑性,下体多保持半蹲状态,身体及手臂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现象。傣族舞蹈这种独特的审美特征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形态、宗教信仰、生活... 傣族舞蹈以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为主要特征,其舞姿富于雕塑性,下体多保持半蹲状态,身体及手臂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现象。傣族舞蹈这种独特的审美特征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舞蹈 审美特征 三道弯 自然环境 生活习惯
下载PDF
试论道家之“道”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哲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0-106,共7页
“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元范畴 ,其语源学根据源自《老子》。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通常将“道”视为“无为”、“无己”的自然之道 ,主张从无形观察“道”的美妙、从有形的变化观察“道”的界限 ,从而使道家之“道”呈显出素朴、... “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元范畴 ,其语源学根据源自《老子》。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通常将“道”视为“无为”、“无己”的自然之道 ,主张从无形观察“道”的美妙、从有形的变化观察“道”的界限 ,从而使道家之“道”呈显出素朴、变易、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美学范畴 审美特征 素朴美 博大美 玄妙美 中国 古典美学 交易美
下载PDF
论意境的审美净化
5
作者 孙建章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87-89,共3页
这里以王国维对意境“其内足以摅己 ,其外足以感人”的著名论断为主线 ,从舒展审美主体 ;唤起审美体验 ;净化审美主体三个方面 ,结合具体诗例 ,阐述了意境具有使审美主体获得审美陶冶。
关键词 意境 美学特征 审美净化 舒展审美主体 唤起审美体验 净化审美主体
下载PDF
英语成语运用的审美选择
6
作者 周明娟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73-75,共3页
英语成语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感染性和社会性的特征,成为具备了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在筛选运用成语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等因素,虚实结合,主体的想象力与对象的审美潜质共同成就了我们所谓的美。
关键词 英语成语 审美对象 审美属性 审美主体 审美心理 审美关系
下载PDF
京派小说的审美追求 被引量:1
7
作者 乌仁其其格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3-78,共6页
 京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的小说流派。它的发生、运演从一个方面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风貌。京派作家多学贯中西,但他们更多地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在小说创作中,较多地借鉴民族文学的传统艺术技巧...  京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的小说流派。它的发生、运演从一个方面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风貌。京派作家多学贯中西,但他们更多地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在小说创作中,较多地借鉴民族文学的传统艺术技巧,追求和谐、圆润、完美的艺术境界。作品圆润精美,情感蕴藉、含蓄,语言古朴、简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小说 审美特征 和谐 含蓄
下载PDF
中国古典舞长穗剑舞穗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力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52-55,共4页
长穗剑剑穗的发展,已由最初的一个重要的实战辅助装备逐渐演变为剑的附属装饰物,表演性功能不断升华,飘逸的剑穗和丰富多变的穗花使长穗剑增添了它赏心悦目的独特魅力。文章将戏曲和武术中的长穗剑元素整理和提炼后,研创了具有中国古典... 长穗剑剑穗的发展,已由最初的一个重要的实战辅助装备逐渐演变为剑的附属装饰物,表演性功能不断升华,飘逸的剑穗和丰富多变的穗花使长穗剑增添了它赏心悦目的独特魅力。文章将戏曲和武术中的长穗剑元素整理和提炼后,研创了具有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长穗剑舞教学训练组合。而其中的穗法训练组合具有独特的训练价值和审美情趣,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审美特征及其取向都可以在长穗剑穗法中得到体现和呈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剑舞 穗法 训练特征 审美特征
下载PDF
中国南北方岩画的审美特征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班澜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7-84,共8页
由于南北方岩画表现内容和手法、作画地点的不同,画面的规模、构图,以及绘画效果都迥然不同,自然也形成了不同的美学风格。其差异源于相异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心理,并决定了南北民族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的... 由于南北方岩画表现内容和手法、作画地点的不同,画面的规模、构图,以及绘画效果都迥然不同,自然也形成了不同的美学风格。其差异源于相异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心理,并决定了南北民族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的互异。北方岩画的审美特质是阳刚美或壮美,南方岩画的审美特质可以说是阴柔美或优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岩画 南方岩画 北方岩画 审美特征
下载PDF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的美学特征
10
作者 秦川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1-15,共5页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是民国时期朱剑芒选录、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一部文言小说总集。此集收明清间文言小说名著十种,体现了五个方面的美学特征,即在情词色调上,强调“乐而不淫”、“不浓也不淡”的“中和”之美;在感觉和体验上,则讲究...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是民国时期朱剑芒选录、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一部文言小说总集。此集收明清间文言小说名著十种,体现了五个方面的美学特征,即在情词色调上,强调“乐而不淫”、“不浓也不淡”的“中和”之美;在感觉和体验上,则讲究“有味”、“可人”的美学效果;特别是把传统道德的至善、至德作为“至美”的标准来认定和强调,更可谓深得老庄哲学和美学的三昧,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美文名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 美学特征 美文名著
下载PDF
“中和”论——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探索
11
作者 刘伟林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1期58-65,共8页
"中和"说作为中国古典审美范畴,其内涵、应用和影响都是全方位的。它既是作品论,又是创作论,也是鉴赏论。中,即中庸;和,即和谐。"中和"说贯穿于中国古代美学的始终。它既是艺术心理学,又是艺术辩证法,以其主张中和... "中和"说作为中国古典审美范畴,其内涵、应用和影响都是全方位的。它既是作品论,又是创作论,也是鉴赏论。中,即中庸;和,即和谐。"中和"说贯穿于中国古代美学的始终。它既是艺术心理学,又是艺术辩证法,以其主张中和之美,从而构成了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特色。"中和"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心理和艺术表现精神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和谐 艺术心理学 艺术辩证法 美学特色
原文传递
先秦道家美学及美育思想初探
12
作者 郭红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9-102,共4页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呈现出自然、朴素、玄妙的特征。在这种美学特征影响下的道家美育思想也表现出轻功利、重本真的特点。
关键词 先秦时期 道家思想 美学 美育思想 审美特征 政治伦理思想
下载PDF
徐志摩在新诗中
13
作者 章景曙 《嘉兴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1-44,共4页
作者把徐志摩放在整个新诗发展过程中进行分析,通过把他与同时代的其他新诗人进行比较,说明徐志摩与生俱来的诗人禀赋使他的诗成为中国新诗最初阶段的第一个高峰,进而深入分析其诗歌最明显的美学特征:轻柔感、音乐感、形式感。
关键词 徐志摩 新诗 美学特征
下载PDF
陪都重庆小说叙事的审美特征试析
14
作者 郝明工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3-39,共7页
通过对陪都重庆小说进行文本的考察与分析,探讨了陪都重庆小说叙事的两大审美特征,即小说叙事中审美视野的极度开阔与审美创造的空前自由。它们在为抗战时期中国现代小说展示出现实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显现出陪都重庆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 通过对陪都重庆小说进行文本的考察与分析,探讨了陪都重庆小说叙事的两大审美特征,即小说叙事中审美视野的极度开阔与审美创造的空前自由。它们在为抗战时期中国现代小说展示出现实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显现出陪都重庆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历史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重庆 小说叙事 审美特征
下载PDF
论美国诗人斯奈德生态思想的美学特征
15
作者 毛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斯奈德的生态思想具有明显的美学特征,这既表现在它具有一般的美学特征,更表现在它具有生态美学特征。其生态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强调人在面对大自然时的审美情感、秉持更加多样的审美标准、肯定生态过程中因"流变"而体现出的... 斯奈德的生态思想具有明显的美学特征,这既表现在它具有一般的美学特征,更表现在它具有生态美学特征。其生态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强调人在面对大自然时的审美情感、秉持更加多样的审美标准、肯定生态过程中因"流变"而体现出的"不确定性"。上述特点符合其诗人身份,并为进一步了解其生态思想提供了一个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斯奈德 生态思想 生态美学 美学特征
下载PDF
建盏的美学特征及美学意义 被引量:29
16
作者 金晓霞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建窑是两宋时期的名窑,以烧制黑釉瓷而闻名于世,其出产的建盏是历史上著名的茶盏之一;建盏是时代的产物,它集中的体现了宋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体现了当时的美学思想和工艺技术水平;同时,建盏还是宋代茶文化的产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 建窑是两宋时期的名窑,以烧制黑釉瓷而闻名于世,其出产的建盏是历史上著名的茶盏之一;建盏是时代的产物,它集中的体现了宋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体现了当时的美学思想和工艺技术水平;同时,建盏还是宋代茶文化的产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宋代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它那秀丽典雅的造型、璀璨如星光的釉色装饰、古朴厚重的胎质都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和谐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盏 美学特征 美学思想 美学意义 茶文化
下载PDF
虚拟美学特征诌议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勋祥 陈定方 李文锋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虚拟美学是传统美学思想在数字化时代的延续和发展,作为新生事物,尚未有自身的理论体系,而传统的关学思想又难以完全诠释这一视觉审美新领域。鉴于此,文中对虚拟现实的审美特征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虚拟美学 虚拟现实 审美特征 数字媒介 沉浸感
下载PDF
浅析传统皮影艺术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英 宋伟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 2007年第3期25-29,共5页
在阐述皮影艺术来源、流派、制作流程、操作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造型、色彩、雕刻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并将其不同流派、角色、风格的共性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皮影 艺术 美学特征
下载PDF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背景及审美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涛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娱神、娱人的舞蹈形式。其舞蹈动作与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息息相关,与瑶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民族精神紧密相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长鼓舞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审美...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娱神、娱人的舞蹈形式。其舞蹈动作与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息息相关,与瑶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民族精神紧密相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长鼓舞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长鼓舞 文化背景 审美特征
下载PDF
对敦煌舞体系的认识 被引量:19
20
作者 贺燕云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2,共6页
敦煌舞自成体系,体现在三方面:源自于客观存在的古代敦煌壁画舞姿体系;经过创造性"复活"具有独立美学特征的舞蹈语汇和韵律,有别于戏曲、武术舞蹈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古典舞;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敦煌舞的出现,引发了... 敦煌舞自成体系,体现在三方面:源自于客观存在的古代敦煌壁画舞姿体系;经过创造性"复活"具有独立美学特征的舞蹈语汇和韵律,有别于戏曲、武术舞蹈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古典舞;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敦煌舞的出现,引发了舞蹈学界对中国古典舞多元多样性存在与发展的认识。北京舞蹈学院近年来把敦煌舞教学和研究作为加强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的扶持,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深入思考和预见。笔者在教学体系上,把敦煌舞定位成"中国古典舞敦煌风格性舞蹈表演训练课",以古典舞基本功为基础,重点训练对敦煌舞独特舞姿形态、典型舞蹈语汇和舞蹈韵律的掌握与把控,强调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避免以动态回归静态的模拟;强调领悟舞蹈意境,获得心神与动作技巧自然贯通的游送感。敦煌舞教学与研究前景广阔,需进一步将训练中的动作规格化、抽象化、高度艺术化;深入探究敦煌舞蹈的历史文化内涵,认清其在中国舞蹈史中的位置;明确敦煌舞的独特美学表现,避免把特指的敦煌舞类型和一般意义上仅以敦煌为题材的其他舞蹈品类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舞体系 美学特征 教学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