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实时环境情绪感受评价 被引量:45
1
作者 陈筝 刘颂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7,共6页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环境感受一直是国内外风景园林领域的核心问题,但其测量却比较困难。介绍了一种依靠可穿戴生物传感器进行实景环境实时情绪感受评价的新方法。在国际相关实验技术的基础上,依靠实验方法通过心电传感器(EKG/ECG)、脑...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环境感受一直是国内外风景园林领域的核心问题,但其测量却比较困难。介绍了一种依靠可穿戴生物传感器进行实景环境实时情绪感受评价的新方法。在国际相关实验技术的基础上,依靠实验方法通过心电传感器(EKG/ECG)、脑电传感器(EEG)、皱眉肌肌电传感器(EMG)、皮温传感器(ST)、皮电传感器(SC)和呼吸传感器(resp),记录实时环境行走中的人的情绪体验。数据在matlab里面经降噪、伪迹去除、时频分析、生成采样率为1帧每秒的情绪评价值,再与GPS空间位置做数据融合,生成具有空间属性的情绪评价轨迹。研究发现,结合时空间轨迹的生理情绪数据较好地反映了被试受空间影响的情绪反应,传感器采集的情绪结果与现场试验后访谈中实验者表达的环境体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情绪体验测量技术,将有助于更好地测量并理解环境体验,为未来设计提供诸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审美体验 环境情绪感受 可穿戴传感器 使用后评价
下载PDF
现代纤维艺术软材料形态美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苏荷芬 《建材世界》 2009年第5期118-120,共3页
从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的基本形态——线绳入手,通过分析各种软材料的形态美语言,探索艺术作品形态变迁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及形态变换之中蕴含的美的体验,倾听如哲学般复杂的材料语言,观察它不可预测的互动面貌,从而把握现代纤维艺术... 从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的基本形态——线绳入手,通过分析各种软材料的形态美语言,探索艺术作品形态变迁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及形态变换之中蕴含的美的体验,倾听如哲学般复杂的材料语言,观察它不可预测的互动面貌,从而把握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软材料 形态变迁 审美体验
下载PDF
论现代中国民族歌曲中五种主要情感美类型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吟久 杨君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6-120,共5页
音乐是非常擅长于表现情感的一门传统艺术。现代中国民族歌曲表现了我国各族人民丰富多采的情感,特别是爱国之情、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五类情感。表现这些情感的现代中国民族歌曲,在旋律、节奏、调式和情调等方面整体上呈现出各自... 音乐是非常擅长于表现情感的一门传统艺术。现代中国民族歌曲表现了我国各族人民丰富多采的情感,特别是爱国之情、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五类情感。表现这些情感的现代中国民族歌曲,在旋律、节奏、调式和情调等方面整体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特征,并给欣赏者带来各具特色的审美体验。它们并非互不相干和孤立自存,而是内在关联和彼此融合,并且在某些情形下一者向另一者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民族歌曲 主要情感 艺术特征 审美体验
下载PDF
中西文艺审美心理特质论——兼说异民族间鉴赏心理之异同
4
作者 罗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中西(异民族间)的文化心理构成的异同导致其审美感受的异同,了解并认识中西的这种审美心理形态的异同性。
关键词 文艺审美 心理特质 异同性 美感经验
原文传递
恬淡,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意趣
5
作者 陈兰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89-190,共2页
审美意趣是审美理念的感性反应。通过对一些具体作品的分析来阐述恬淡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意趣。
关键词 审美意趣 审美体验 恬淡
下载PDF
论意境的审美净化
6
作者 孙建章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87-89,共3页
这里以王国维对意境“其内足以摅己 ,其外足以感人”的著名论断为主线 ,从舒展审美主体 ;唤起审美体验 ;净化审美主体三个方面 ,结合具体诗例 ,阐述了意境具有使审美主体获得审美陶冶。
关键词 意境 美学特征 审美净化 舒展审美主体 唤起审美体验 净化审美主体
下载PDF
消费领域共创价值的机理及对品牌忠诚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0
7
作者 王新新 万文海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65,共14页
结合社会学的互动理论和心理学的审美体验理论,探索在消费领域共创价值中共创价值的价值内容、消费者创造价值的行为表现、企业的行为表现及其作用、共创价值的机理以及消费领域共创价值对品牌忠诚的作用。基于理论分析,以汽车品牌社群... 结合社会学的互动理论和心理学的审美体验理论,探索在消费领域共创价值中共创价值的价值内容、消费者创造价值的行为表现、企业的行为表现及其作用、共创价值的机理以及消费领域共创价值对品牌忠诚的作用。基于理论分析,以汽车品牌社群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成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使用R软件,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领域,消费者能够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并且消费者主导价值的创造,企业只需起到支持性作用,消费者主导的共创价值与其品牌忠诚正相关,并提出消费者与企业共创价值的举措以及企业培育消费者品牌忠诚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领域共创价值 消费互动 审美体验 品牌忠诚 企业行为
原文传递
产品设计领域的消费者审美体验 被引量:52
8
作者 李东进 李研 武瑞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6-346,共11页
消费者从产品设计上获得的审美体验会影响他们对产品的感知和购买。审美体验的作用机制涉及神经科学研究、信息处理模型和情感反应过程三部分。具体图形与结构元素、一般化的设计要素、个体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设计的审美体验,而审美... 消费者从产品设计上获得的审美体验会影响他们对产品的感知和购买。审美体验的作用机制涉及神经科学研究、信息处理模型和情感反应过程三部分。具体图形与结构元素、一般化的设计要素、个体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设计的审美体验,而审美体验会进一步通过溢出效应、感染效应和对比效应等方式影响产品性能感知、产品评价和购买意向。未来研究应解决已有研究结果间的矛盾并继续探索美学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审美体验 视觉美学 情感反应
下载PDF
“审美”概念的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姚文放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102,共7页
在中西美学史上,"审美"概念都以审美经验为中心。在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经历了从自律性向他律性的转化,"审美"概念的内涵也从非功利、无目的的变为功利的、实用的。中国美学对于"审美"概念的理解始终叠... 在中西美学史上,"审美"概念都以审美经验为中心。在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经历了从自律性向他律性的转化,"审美"概念的内涵也从非功利、无目的的变为功利的、实用的。中国美学对于"审美"概念的理解始终叠加着国外美学理论的交光互影,但也不乏对于中国本土传统美学观念的传承,在总体上更具开放性、普适性和兼容性。从中西美学史的嬗变可见,"审美"概念的内涵十分宽泛,这与它所依托的审美经验的包容性和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概念 审美经验 中西美学史 分析
下载PDF
神经美学:探索审美与大脑的关系 被引量:30
10
作者 黄子岚 张卫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2-681,共10页
神经美学采用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来探索审美的神经机制。本文从审美认知加工过程的角度来探讨审美的心理学原理及其神经机制。回顾了近年来神经美学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发现与审美加工相关的脑区主要涉及感知觉、运动、情绪以及奖赏等... 神经美学采用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来探索审美的神经机制。本文从审美认知加工过程的角度来探讨审美的心理学原理及其神经机制。回顾了近年来神经美学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发现与审美加工相关的脑区主要涉及感知觉、运动、情绪以及奖赏等机能系统。神经美学的三个重要研究主题是真与美、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以及认知与情绪。未来研究应从时间维度来探讨审美体验的动态性,从跨艺术形式以及跨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审美神经机制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美学 审美 艺术
下载PDF
“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27
11
作者 覃江梅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27,共5页
当代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贝内特.雷默提出的"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国音乐教育哲学中具有纲领性意义。审美音乐教育以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性特征为基础,在教育中以审美的方式注重对音乐的审美品质的... 当代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贝内特.雷默提出的"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国音乐教育哲学中具有纲领性意义。审美音乐教育以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性特征为基础,在教育中以审美的方式注重对音乐的审美品质的感知与理解,并对其作出审美的回应,从而获得审美体验。但它本身固有的特征和缺陷也使其面临着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内特·雷默 审美 音乐教育哲学 审美体验
下载PDF
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基于对杜威“审美经验”的内涵的理解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秀萍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3-140,共8页
在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与实践性并列提出,为此音乐教育需要一种融合审美性与实践性的价值来引领与规范音乐教育改革实践。杜威的"审美经验"概念具有对"审美"特性与"实践"... 在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与实践性并列提出,为此音乐教育需要一种融合审美性与实践性的价值来引领与规范音乐教育改革实践。杜威的"审美经验"概念具有对"审美"特性与"实践"特性进行包容与通约的品质。以杜威"审美经验"为价值引领的一种音乐教育即一种经验的音乐教育。经验音乐教育是以经验性融合审美性与实践性的一种音乐教育,它以经验的连续性与整合性为课程组织原理,以做中学为课程实施方式。杜威"审美经验"内涵所揭示的经验特性自然而然地涵盖了审美性与实践性。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路径是建构与实施杜威经验性质的一种音乐教育模式,以音乐经验获得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为课程组织原理,以做中学为课程实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音乐教育 审美性 实践性 审美经验
原文传递
审美体验的层次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苏君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13,共6页
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审美体验可以分为许多层次,层次越高,主观的成分就越大。按照由浅入深的精神活动进程,审美体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直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起点。认同体验和反思... 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审美体验可以分为许多层次,层次越高,主观的成分就越大。按照由浅入深的精神活动进程,审美体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直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起点。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对直接体验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体验 直接体验 认同体验 反思体验
下载PDF
对音乐表演若干心理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冯效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71,共6页
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创造活动中生理、心理因素最丰富、最活跃的一个环节。同时,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心理活动,又是建立在对音乐作品思想内涵深入发掘基础上的。音乐表演心理学的任务,正是研究演奏家在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活... 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创造活动中生理、心理因素最丰富、最活跃的一个环节。同时,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心理活动,又是建立在对音乐作品思想内涵深入发掘基础上的。音乐表演心理学的任务,正是研究演奏家在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活动中的生理、心理律动,从整体的、动态的角度揭示音乐表演艺术创造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 生理、心理规律 审美体验
下载PDF
伍尔夫模仿学习理论述评 被引量:21
15
作者 邱关军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31,共7页
模仿学习是一种审美体验方式,是一种解释学的认知方式,也是文化知识习得的方式。模仿学习由感官、图像和姿势等要素组成,在个体自我发展以及知识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模仿学习的模糊性,伍尔夫试图通过文本解读和人种志研究的方式... 模仿学习是一种审美体验方式,是一种解释学的认知方式,也是文化知识习得的方式。模仿学习由感官、图像和姿势等要素组成,在个体自我发展以及知识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模仿学习的模糊性,伍尔夫试图通过文本解读和人种志研究的方式来揭示模仿发挥作用的过程。伍尔夫的模仿学习理论促进了模仿研究向人学的回归,但是也存在着解释上的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模仿学习 审美体验 解释学
原文传递
中国艺术乡建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7
16
作者 方李莉 范晓颖 《美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9,共14页
艺术乡建作为社会参与式艺术在中国乡村的重要表征,体现了当代艺术的社会转向和时代担当,是我国百年乡建思想遗产和欧美、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社会参与式艺术思潮的互融结果。艺术人类学从整体性视角对艺术乡建进行观照,分析了艺术家与人... 艺术乡建作为社会参与式艺术在中国乡村的重要表征,体现了当代艺术的社会转向和时代担当,是我国百年乡建思想遗产和欧美、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社会参与式艺术思潮的互融结果。艺术人类学从整体性视角对艺术乡建进行观照,分析了艺术家与人类学家在乡建中耦合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文化基因、中国乡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探讨了中国艺术乡建在文化空间生产、家园共同体建设与心态秩序、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与身体体验以及在地性等方面的理论,展现了多元主体的整体发展特点,具有东方审美哲学意蕴。艺术乡建中关于中国手工艺的复兴和乡村的复兴实际上是中国文化样式和中国审美哲学的回归,构建了一种新型审美体验,预示着中国社会向后农业文明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建 家园共同体 审美体验 多主体互动 乡村建设
原文传递
论课程作为审美经验——美学取向的课程理解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良 靳玉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9,共6页
课程作为审美经验是美学视域下课程本质观的集中概括。这一美学取向的课程本质观旨在揭露由于技术理性的霸权学校课程被遗忘的审美维度,借助美学视角进而澄清课程的美学本质及其特征,以期实现师生审美意识的觉醒、恢复课程与审美经验的... 课程作为审美经验是美学视域下课程本质观的集中概括。这一美学取向的课程本质观旨在揭露由于技术理性的霸权学校课程被遗忘的审美维度,借助美学视角进而澄清课程的美学本质及其特征,以期实现师生审美意识的觉醒、恢复课程与审美经验的连接以及凸显课堂教学的艺术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经验 课程美学 课程观 美学取向课程探究
下载PDF
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意象感受与诗意想象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陆小玲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8-104,共7页
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意象感受与诗意想象在音乐审美中的意义与作用。音乐的音响动态形式作用于人的听觉 ,使欣赏者获得一种完整的听觉意象 ,进而通过视觉联想 ,向音乐以外的生存领域扩展 ,使音乐与它的表现对象相连接。而诗意的想象则赋... 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意象感受与诗意想象在音乐审美中的意义与作用。音乐的音响动态形式作用于人的听觉 ,使欣赏者获得一种完整的听觉意象 ,进而通过视觉联想 ,向音乐以外的生存领域扩展 ,使音乐与它的表现对象相连接。而诗意的想象则赋予意象以神韵 ,把音乐的声音与意义、形象与思想、现实与幻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意象 视觉意象 诗意想象 音乐审美体验
原文传递
美学发现与价值重塑: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转向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加晋 卢勇 李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144,共8页
农业文化遗产常被看作是传统农村生产性、生活性与生态性的集合体,其美学价值却一直未受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学初创期并未将审美纳入致思范畴,后经典美学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自身话语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直到大众化的... 农业文化遗产常被看作是传统农村生产性、生活性与生态性的集合体,其美学价值却一直未受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学初创期并未将审美纳入致思范畴,后经典美学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自身话语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直到大众化的乡村审美活动兴起并确证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大美所在。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不同于传统审美对象的美学特性,其独特性的根本来源是功利性和群体性的农民生产实践,这也决定了农业文化遗产无法脱域,须介入式审美以引发审美经验。美学价值的重塑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提出了新的内在要求,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美学理论与话语体系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审美 美学价值 审美经验 美丽乡村
下载PDF
灵韵消散之后——艺术生产与审美经验的跨媒介重建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132,148,共9页
本雅明的灵韵论是对大工业生产背景下艺术状况的总体解说,而由此形成的"由机械复制导致艺术灵韵消散"的学术命题也成为理解现代、后现代直至当代艺术的重要理论参照。本文沿着本雅明的思路,即从技术与艺术的关联性出发,分析... 本雅明的灵韵论是对大工业生产背景下艺术状况的总体解说,而由此形成的"由机械复制导致艺术灵韵消散"的学术命题也成为理解现代、后现代直至当代艺术的重要理论参照。本文沿着本雅明的思路,即从技术与艺术的关联性出发,分析在灵韵消散之后艺术所经历的变化与其特性,并且结合当下语境与艺术现状,试探性地讨论"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生产与审美经验的逻辑(跨媒介性)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性 艺术生产 审美经验 灵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