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清代词史观念的形成 |
叶嘉莹
|
《河北学刊》
|
2003 |
15
|
|
2
|
试论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
梁颖
|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7
|
|
3
|
中国电影的诗意美学品格 |
郭望泰
|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 |
5
|
|
4
|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 |
金文野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06 |
1
|
|
5
|
精心制作 全力打造——命题艺术寻幽 |
郭建利
|
《台州师专学报》
|
2001 |
0 |
|
6
|
一个有待于开发的美学研究新领域——关于建构“文化人格美学”的设想 |
崔茂新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7
|
试论悲剧性与喜剧性 |
彭吉象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8
|
|
8
|
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基于对杜威“审美经验”的内涵的理解 |
王秀萍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8
|
|
9
|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语言美学特征的建立 |
黄颖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1 |
12
|
|
10
|
论教学的审美品格 |
辛继湘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1
|
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其审美特征的思考 |
王金瑞
刘可为
|
《国外建材科技》
|
2007 |
9
|
|
12
|
关于文论“失语”和“话语重建”的再思考 |
沈立岩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13
|
论大学美育的个体价值 |
姚裕萍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8
|
|
14
|
美术教育应造就中国式的理想人格 |
胡达生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4 |
8
|
|
15
|
从审美意向看东西方服饰文化精神 |
钟蔚
|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
2007 |
8
|
|
16
|
课程美育理念的内涵、价值及实践路径 |
余萍
殷世东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23 |
6
|
|
17
|
阮籍人格建构的文化阐释 |
王渭清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8
|
弥合与抗争——从《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古典悲剧的不同美学风格 |
王利平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4 |
6
|
|
19
|
《伟大征程》的“人民性”底蕴及其政治美学表达 |
王玉
刘炼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0
|
论网络原创视频短片的艺术特征 |
王桂亭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