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代词史观念的形成 被引量:15
1
作者 叶嘉莹 《河北学刊》 2003年第4期122-129,共8页
本文通过历代对词体的理论反思之过程 ,论述了由清代周济提出的“词史”这一观念的形成因素。这些因素有很多 ,主要是词体本身的美感特质的因素、词体演进过程中明朝至清朝的世变因素以及周济作为史学家的背景因素等。
关键词 词史 清代 美感特质 周济
下载PDF
试论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梁颖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6-70,共5页
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位置 ,二者都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担当着重任。本文试图从分析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 ,来说明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自重要性以及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取长... 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位置 ,二者都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担当着重任。本文试图从分析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 ,来说明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自重要性以及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作用 审美观 人格教育 教育手段 情感教育 个性发展
下载PDF
中国电影的诗意美学品格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望泰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1-54,共4页
中国民族电影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东方意境美学特征的诗意电影形态。诗意电影的特征是:散点透视的镜头语言、抒情言志的表意方法、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以及散文化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 中国 电影 意境 诗意电影 散文化 美学品格 蒙太奇手法
下载PDF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文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3-77,共5页
女性个体经验的不断展开、女性审美自由的不断拓展、女性艺术形式规范的不断丰富,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价值取向,其目的是要建立以个人化写作为基础,以张扬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和自由审美精神为旨归的女性主义性别诗学。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审美特征 诗性写作 躯体修辞 欲望叙事
下载PDF
精心制作 全力打造——命题艺术寻幽
5
作者 郭建利 《台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57-61,共5页
标题往往是全篇内容的结晶,司揭旨、点题之责,予人以暗示和联想。一则上乘佳题要有“三度”、“五美”:内容上有厚度,思想上有浓度,艺术上有高度;简约美、弹性美、鲜活美、情趣美、装饰美。拟题技法各有千秋,而以清新隽永为上。
关键词 标题 命名 美学特质
下载PDF
一个有待于开发的美学研究新领域——关于建构“文化人格美学”的设想 被引量:3
6
作者 崔茂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5-132,共8页
文化人格美学从中西璧合的背景上拈出“我—你”关系概念,不仅使哲学美学上的关系一般获得了本体论与本源论相统一的坚实思想基础,还深刻地揭示出一切审美活动和艺术创造最隐秘的发生机制。文化人格美学特别关注审美活动与文化美学人格... 文化人格美学从中西璧合的背景上拈出“我—你”关系概念,不仅使哲学美学上的关系一般获得了本体论与本源论相统一的坚实思想基础,还深刻地揭示出一切审美活动和艺术创造最隐秘的发生机制。文化人格美学特别关注审美活动与文化美学人格生成之间的关系性内涵。审美活动作为最具原初关系特征的“相遇”或“对话”过程,培育着一种独特性、个人性,使孤立抽象的人转变为“我—你”关系中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我”。文化人格美学是以“美学地活着”为本真存在方式的、具有鲜活生命情怀和浓郁生活气息的人生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格美学 “我-你”关系 文化美学人格 美学地活着
下载PDF
试论悲剧性与喜剧性 被引量:28
7
作者 彭吉象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6-131,共6页
作为审美类型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除戏剧艺术外,还表现在美术、音乐、电影、诗歌、小说等多种文艺样式和体裁之中。悲剧美是一种崇高之美,悲剧感能震撼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坚定对真善美的不... 作为审美类型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除戏剧艺术外,还表现在美术、音乐、电影、诗歌、小说等多种文艺样式和体裁之中。悲剧美是一种崇高之美,悲剧感能震撼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坚定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喜剧的美学特征是"寓庄于谐",以诙谐可笑的艺术形式来体现深刻的社会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类型 悲剧性与喜剧性 本质特征
原文传递
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基于对杜威“审美经验”的内涵的理解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秀萍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3-140,共8页
在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与实践性并列提出,为此音乐教育需要一种融合审美性与实践性的价值来引领与规范音乐教育改革实践。杜威的"审美经验"概念具有对"审美"特性与"实践"... 在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与实践性并列提出,为此音乐教育需要一种融合审美性与实践性的价值来引领与规范音乐教育改革实践。杜威的"审美经验"概念具有对"审美"特性与"实践"特性进行包容与通约的品质。以杜威"审美经验"为价值引领的一种音乐教育即一种经验的音乐教育。经验音乐教育是以经验性融合审美性与实践性的一种音乐教育,它以经验的连续性与整合性为课程组织原理,以做中学为课程实施方式。杜威"审美经验"内涵所揭示的经验特性自然而然地涵盖了审美性与实践性。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路径是建构与实施杜威经验性质的一种音乐教育模式,以音乐经验获得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为课程组织原理,以做中学为课程实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音乐教育 审美性 实践性 审美经验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语言美学特征的建立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颖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42-46,共5页
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体发生之初,儿童文学的语言美学特征就逐步形成。在文学革命的推动下,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体建立起了以口语化、戏剧化和音乐化为美学特征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 儿童文学 语言 美学特征
下载PDF
论教学的审美品格 被引量:7
10
作者 辛继湘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97,共5页
教学的审美品格表现出追求自由、超越功利、体现和谐、凸显个性、富于创造、充盈情感等特征,是教学的科学品格和伦理品格的升华。在教学中应通过呈现教学的生命之美,让教学过程灵动起来,建立审美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的审美品格得以彰显。
关键词 教学 审美品格 科学品格 伦理品格
原文传递
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其审美特征的思考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金瑞 刘可为 《国外建材科技》 2007年第1期92-95,共4页
通过对环境设计理念有重要影响的诸多因素(如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分析,指出信息时代下,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是人性化的、整体的、多方参与的、具有良好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的设计理念,同时对现代环境设计的特征进行探讨,进而尝试阐... 通过对环境设计理念有重要影响的诸多因素(如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分析,指出信息时代下,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是人性化的、整体的、多方参与的、具有良好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的设计理念,同时对现代环境设计的特征进行探讨,进而尝试阐明环境艺术设计内在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理念 审美特征 生态性
下载PDF
关于文论“失语”和“话语重建”的再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立岩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2-87,96,共7页
所谓“失语”并不是对当前文论状况的一个准确的概括 ,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也很难成为“话语重建”的理想途径 ,单纯的民族特色亦非理论建构的第一要旨 ,问题的关键是对当代的社会文化和文学现实的深刻研究 ;文学理论话语的建构并... 所谓“失语”并不是对当前文论状况的一个准确的概括 ,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也很难成为“话语重建”的理想途径 ,单纯的民族特色亦非理论建构的第一要旨 ,问题的关键是对当代的社会文化和文学现实的深刻研究 ;文学理论话语的建构并非文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而只是认识文学实在的概念工具和手段 ,它必须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实证性研究中自然地生发出来 ,而且具有历史的特定性和暂时性特征 ,是有待于不断的调整和变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重建 文化差异 文化变迁 文学批评 文学史 文学理论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论大学美育的个体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裕萍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81-185,207,共6页
当代大学美育价值的彰显是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大学美育的个体价值,不仅为我们审视新时期大学美育的价值功能和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认识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和谐社会... 当代大学美育价值的彰显是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大学美育的个体价值,不仅为我们审视新时期大学美育的价值功能和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认识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提供了重要帮助。文章从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优化审美趣味;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创新品格;赋予大学生人文关怀,建构精神家园;塑造大学生审美人格,促进和谐发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当代大学美育的个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美育 个体价值 创新品格 审美人格
下载PDF
美术教育应造就中国式的理想人格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达生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8期97-100,共4页
美术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应通过美育与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的结合,造就和培养中国式的理想人格,服 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主要体现在如何从宏观上认识美术教育的作用,在实践中如何落实美术教育,如何 使中国美术教育走上民族... 美术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应通过美育与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的结合,造就和培养中国式的理想人格,服 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主要体现在如何从宏观上认识美术教育的作用,在实践中如何落实美术教育,如何 使中国美术教育走上民族化的道路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 中国特色 理论人格 人文素质
下载PDF
从审美意向看东西方服饰文化精神 被引量:8
15
作者 钟蔚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7年第7X期133-134,共2页
通过对中西方服饰的审美文化的探讨,分析服装设计的审美特性和美学意蕴。从全面的、科学的角度来客观评价东西方服饰文化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服饰文化 审美特征 文化差异 和谐
原文传递
课程美育理念的内涵、价值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萍 殷世东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6期43-54,共12页
课程美育是进一步彰显课程的美育价值,以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思路,全员、全程、全方位地推进各学科课程与美育理念同向同行,将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的一种整体美育理念。课程美育要求在课程目标中蕴含“美”的素养发展,在课... 课程美育是进一步彰显课程的美育价值,以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思路,全员、全程、全方位地推进各学科课程与美育理念同向同行,将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的一种整体美育理念。课程美育要求在课程目标中蕴含“美”的素养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展现课程育人的审美品性,在课程实施中践行以“美”育人,在课程评价上观照课程的美育功能。课程美育以实现人的自由而身心和谐发展为根本追求,以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内在要求,以挖掘课程中美育资源的内生意义为实践取向,以拓展当代美育前沿为发展方向。为此,需树立课程美育理念,建立多维立体的课程美育协同体系,坚守课堂场域美育主渠道,提升教师的课程美育意识与能力,达成课程美育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美育 课程美学 “美”的素养 审美品性
下载PDF
阮籍人格建构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渭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2-38,43,共8页
阮籍人格由三重构成,即作为传统儒士的真实自我、作为魏晋名士的现实自我,以及作为文学家的理想自我——"大人先生"。这三重自我之间张力的失衡,导致了阮籍人格的焦虑与分裂。这种士人人格在士大夫文化史上具有典型性,其中所... 阮籍人格由三重构成,即作为传统儒士的真实自我、作为魏晋名士的现实自我,以及作为文学家的理想自我——"大人先生"。这三重自我之间张力的失衡,导致了阮籍人格的焦虑与分裂。这种士人人格在士大夫文化史上具有典型性,其中所包涵的现实悲剧、人生伦理以及内在超越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人格向审美人格的生成、生存智慧与诗性智慧相融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人格 真实自我 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 伦理人格 审美人格
下载PDF
弥合与抗争——从《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古典悲剧的不同美学风格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利平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8-40,共3页
《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表现了同样的母题———“爱情”和“自杀”。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悲剧冲突、悲剧人物、悲剧结局的比较 。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叙事诗 《罗密欧与朱丽叶》 戏剧评论 爱情 悲剧人物 美学
下载PDF
《伟大征程》的“人民性”底蕴及其政治美学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玉 刘炼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伟大征程》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之后的又一部大型情景史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辉煌进程。《伟大征程》不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性文艺”... 《伟大征程》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之后的又一部大型情景史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辉煌进程。《伟大征程》不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性文艺”的创作宗旨,还特别突出“人民史观”的政治审美叙事,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追求,折射出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美学表达。《伟大征程》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但扩充了“人民性”的内涵,更是将其政治审美的境界提升到“人类终极关怀”的高度,推动人类和平共赢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征程》 政治美学 人民性
下载PDF
论网络原创视频短片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桂亭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1-45,78,共6页
形制短小的网络原创视频短片呈现出与传统影视不同的风貌。从影像语言角度看,网络原创视频突破影视艺术奇观化的趋向,总体上体现出平实的特征。从形象塑造角度看,网络视频更多关注小人物,展现寻常人寻常事,呈现日常化特点。网络原创视... 形制短小的网络原创视频短片呈现出与传统影视不同的风貌。从影像语言角度看,网络原创视频突破影视艺术奇观化的趋向,总体上体现出平实的特征。从形象塑造角度看,网络视频更多关注小人物,展现寻常人寻常事,呈现日常化特点。网络原创视频依托网络传播平台,具有碎片化倾向。平实的影像语言,日常化的形象建构,小空间的微叙事让网络原创视频呈现出民间化的艺术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原创视频 艺术特征 影像语言 形象塑造 微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