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晚唐的郡斋诗和“沧洲吏” 被引量:20
1
作者 葛晓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103,共16页
郡斋诗源于二谢,但自唐代大历以后数量才明显增多,其创作主力是一些自诩为"沧洲吏"的郡县官吏。中晚唐内外官迁转状况及文人吏道观的变化致使担任州县官的文学之士大大增多、贬官冗员多发配边远州县的制度,及其事简人闲的生... 郡斋诗源于二谢,但自唐代大历以后数量才明显增多,其创作主力是一些自诩为"沧洲吏"的郡县官吏。中晚唐内外官迁转状况及文人吏道观的变化致使担任州县官的文学之士大大增多、贬官冗员多发配边远州县的制度,及其事简人闲的生活方式和寂寞失落的心理状态,造成了文人们视外郡为沧洲的普遍观念;同时唐代郡斋多有山池亭阁的建筑格局,与郡内的自然山水形成互补,也为文人们提供了在公务之余享受沧洲趣的现实环境。由于郡斋诗的表现重点在于强化郡斋的幽居特性,刻意营造出对宦情的疏离姿态和幽人自适的小天地,因而在继承二谢创作传统的同时又有新的变化,并形成了审美视野不同于初盛唐别业诗的一种诗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斋诗 沧洲吏 创作环境 审美视野 诗歌类型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和表达方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冉 王艺璇 《纺织报告》 2024年第2期75-77,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需要在动态发展中不断融合和应用,加强自身的生命力。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和表达方式,阐述了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运用、传统美学观念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体现以及...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需要在动态发展中不断融合和应用,加强自身的生命力。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和表达方式,阐述了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运用、传统美学观念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体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价值体现,得出结论:采取依托地区特征发掘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古今融合拓展传统文化应用空间以及科技赋能激发传统文化应用活力等创新策略,可以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 美学观念 创作视野
下载PDF
革新意识与思想觉醒——俄国巡回展览画派的早期实践活动与审美图景
3
作者 孔祥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俄国19世纪最大的民主艺术协会——巡回展览协会(画派),成立于1870年,一直存续至1923年,由坚持现实主义原则的俄国画家群体创立,在俄国艺术史上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让俄国艺术在此历史时期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巡回展览画派... 俄国19世纪最大的民主艺术协会——巡回展览协会(画派),成立于1870年,一直存续至1923年,由坚持现实主义原则的俄国画家群体创立,在俄国艺术史上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让俄国艺术在此历史时期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巡回展览画派诞生的前身和最初形态由“十四人反叛”事件开始,这群皇家美术学院的优等生们在艺术创作的反思和觉醒中奋起,从早期以“合作社”互助的形式凝聚到后来转变和发展为以画派协会的机制运转,期间进行了不同形式和规模的组织实践尝试。巡回展览画派作为艺术团体,它的运作模式、创作的革新意识和美学思想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实践路径和审美图景,串联起一条具备非凡内涵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新意识 思想觉醒 巡回展览画派 早期实践 审美图景
下载PDF
文学理论知识创新的焦虑与新媒介文化的冲击--2007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述评 被引量:5
4
作者 章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0-187,共8页
新世纪的中国,政治文化语境的变革以及全球化的多面推展致使文艺学知识和理论论域的范式新变迫在眉睫,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正是文艺学理论新变的表征。30年来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反思和学术创新、文学本质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争、新媒介对... 新世纪的中国,政治文化语境的变革以及全球化的多面推展致使文艺学知识和理论论域的范式新变迫在眉睫,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正是文艺学理论新变的表征。30年来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反思和学术创新、文学本质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争、新媒介对于文学生存方式的影响、视觉文化以及都市文化研究的兴起等是2007年度比较重要的文艺学热点问题。关注生活变化,反思既往视界,创新理论命题是作为理论探索的文艺学的应有使命,也是2007年度文艺学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知识生产 审美意识形态 电子媒介 视觉文化 都市文化
下载PDF
文化研究在我国兴起的原因及其困境 被引量:4
5
作者 井延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6-78,共3页
199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不仅仅是西方理论的又一次"中国旅行",而是有着具体的本土文化语境。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化、世俗化的社会现实与大众文化迅速崛起是其兴起的社会现实基础;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 199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不仅仅是西方理论的又一次"中国旅行",而是有着具体的本土文化语境。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化、世俗化的社会现实与大众文化迅速崛起是其兴起的社会现实基础;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困境,以及走出这种困境的焦虑,是文化研究在中国兴起的更为深层的原因;打破学科体制对学术研究的束缚,冲破学科壁垒的限制,是其兴起的另一动因。但同时"文化研究"也存在被它所所挑战的文化工业和学术体制收编,以及丧失文学研究的审美维度的可能性。这种困境是必须警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大众文化 体制化 审美维度
下载PDF
美育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金怀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20年第25期192-194,共3页
美育属于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通过把美融入到教育工作之中的方法,提高学生发展水平。在美育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会不断地被优化,有利于升华学生思想,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由此可见,美育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不可或缺的... 美育属于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通过把美融入到教育工作之中的方法,提高学生发展水平。在美育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会不断地被优化,有利于升华学生思想,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由此可见,美育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基于此,高校需要从美育视野下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地把控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以此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本文分析了美育视野下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探究了美育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美育视野 优化路径
原文传递
审美人类学的历史视野与批判精神 被引量:1
7
作者 范秀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42,共8页
审美人类学对美的历史性理解,一是指美是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发生的;二是指历史是美的发生基础和氛围;三是指美之为美的观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呈现出鲜明的历史感。“羊大为美”和“羊人为美”代表了两种典型形态的审美人类学... 审美人类学对美的历史性理解,一是指美是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发生的;二是指历史是美的发生基础和氛围;三是指美之为美的观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呈现出鲜明的历史感。“羊大为美”和“羊人为美”代表了两种典型形态的审美人类学:一种是侧重生活感觉的审美人类学,一种是侧重文化仪式的审美人类学,两种形态的审美人类学都批判了美与日常生活的疏离。审美人类学的历史视野和批判精神赋予了其整体性美学和反思性美学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历史视野 批判精神
下载PDF
贝叶斯-拉普拉斯“脑”与美的体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筱茜(译)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49-178,369-370,共32页
针对学界关于大脑作为贝叶斯-拉普拉斯系统(Bayesian-Laplacian system,后文缩写为B-L)的讨论,通过区分大脑推理系统运作所依据的两大类先验机制——生物性先验(简称β先验,βpriors)和人工性先验(简称为α先验,αpriors),本文概述了在... 针对学界关于大脑作为贝叶斯-拉普拉斯系统(Bayesian-Laplacian system,后文缩写为B-L)的讨论,通过区分大脑推理系统运作所依据的两大类先验机制——生物性先验(简称β先验,βpriors)和人工性先验(简称为α先验,αpriors),本文概述了在关于B-L的未来讨论中值得完善的地方。β先验——以色彩类别和面孔识别为最佳范例——为人们所共有,它来自先天遗传或在出生后便被迅速习得,对经验带来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或相对的抗性,由其得出的后验概率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和一致性;相较之下,α先验——以人工制品为范例——为后天习得并在出生后的各生命阶段不断修正,因而更适应或更易于接受新的经验,由此生成的后验概率的普适性较低。概而言之,二者的区别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α先验比β先验更易为实验和经验改变;二是β先验的后验结果普适性高于α先验。两种先验如同截然不同的两极,其中间区间则意味着二者在不同程度上的综合体,相应的后验结果的情况也是如此。本文对两类先验机制的区分受到康德对经验与概念之关系以及他对决定的与未定的两个概念的划分的影响,但与康德思想不同的是,我们认为,功利的、人工的概念更容易被归类为“未定的”,其判断受到个人经验的影响,不能被假定(在人工范畴的情况下)为具有普遍有效性。进而在美的体验这一领域我们划分了生物美和人工美,并以面孔之美、建筑之美等类别为例分析了两类先验的表现形式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经验 人工性先验 贝叶斯式大脑运作 生物性先验 色彩视觉
原文传递
在期待视野的融合中透视文学的效果史——接受美学文学史模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温潘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接受美学文学史模式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读者为中心,在期待视野融合中朱透视文学的效果史。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类型,读者在文学史中地位的确定,文学史的历时与共时研究,效果史与接受史的结合,显示出建构一... 接受美学文学史模式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读者为中心,在期待视野融合中朱透视文学的效果史。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类型,读者在文学史中地位的确定,文学史的历时与共时研究,效果史与接受史的结合,显示出建构一种总体文学史的意向。它作为文学史研究的新范式,具有着同过去一切文学史理论不同的全新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对文学总体活动过程研究的新思路,实现了文学史研究方向的根本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学史模式 期待视野 总体文学史
下载PDF
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仪表美学视觉的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勇杰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2-23,39,共3页
仪表体现了教师强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品位。教师的仪表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审美,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审美倾向。教师注重仪表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能够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 仪表体现了教师强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品位。教师的仪表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审美,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审美倾向。教师注重仪表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能够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身教”与“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大学教师 仪表美 审美视觉
下载PDF
“五四”文学审美批评的视野、建构与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首作帝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6-192,共7页
"五四"文学审美批评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批评模式,纵向视野与横向视野构成批评活动的两个基本维度,时间历时形态与空间共时形态交叉互渗。与此同时,"五四"文学审美批评体现为诚挚性、独创性和宽容性的复合内涵,彼此之... "五四"文学审美批评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批评模式,纵向视野与横向视野构成批评活动的两个基本维度,时间历时形态与空间共时形态交叉互渗。与此同时,"五四"文学审美批评体现为诚挚性、独创性和宽容性的复合内涵,彼此之间互为补充、渗透和制约,共同建构了整体性的批评氛围。"五四"文学审美批评作为一种话语诉求,在不同作家和批评家之间保持了良好对话与争辩,也就保持了相对自由与独立,在启蒙背景下彰显出全面的审美阐释,为新文学的自由与自觉在理论上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批评 双重视野 多层建构 积极意义
下载PDF
视觉引导的知觉综合:论审美通感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婷婷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85-89,共5页
审美通感是一种以视觉为主导的知觉综合现象,其产生并非源于联想或是单个感官之间的交互转换,而是在完形的身体图式基础上的一种知觉综合的整体体现。在各个知觉感官的共同参与之下,视觉以其所具有的思维特性成为引导其余知觉感官的媒介... 审美通感是一种以视觉为主导的知觉综合现象,其产生并非源于联想或是单个感官之间的交互转换,而是在完形的身体图式基础上的一种知觉综合的整体体现。在各个知觉感官的共同参与之下,视觉以其所具有的思维特性成为引导其余知觉感官的媒介,同时协助其他知觉感官克服感知对象时的模糊性与片面性。经由视觉的辅助,审美通感在各个感官的综合中得以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通感 身体图式 整体性 视觉
下载PDF
视觉·味觉与触觉——论阿拉比亚瓷器的审美体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莹 沈玲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83,89,共4页
阿拉比亚(Arabia)陶瓷厂是芬兰现代设计的开拓者,以日用瓷和礼品瓷设计为主。这些瓷器具有永恒的美感和精良品性,是为重视设计、注重产品美学价值的芬兰人设计的,因此,分析阿拉比亚瓷器所具有的审美体验有助于了解芬兰设计的精髓所在。... 阿拉比亚(Arabia)陶瓷厂是芬兰现代设计的开拓者,以日用瓷和礼品瓷设计为主。这些瓷器具有永恒的美感和精良品性,是为重视设计、注重产品美学价值的芬兰人设计的,因此,分析阿拉比亚瓷器所具有的审美体验有助于了解芬兰设计的精髓所在。对其审美体验的分析可从感官知觉体系的视觉、味觉和触觉为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比亚 审美体验 视觉 味觉 触觉
下载PDF
论律诗对偶的美学功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德晶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39-42,共4页
律诗是我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而对偶作为律诗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规则 ,对律诗的审美功能及情感表现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偶具有对称对比之美及智性快乐两种美学功能 ,但对诗而言 ,它们毕竟还只是较低层次的美感。从深层情感表... 律诗是我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而对偶作为律诗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规则 ,对律诗的审美功能及情感表现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偶具有对称对比之美及智性快乐两种美学功能 ,但对诗而言 ,它们毕竟还只是较低层次的美感。从深层情感表现角度来看 ,对偶以它高度对称的两句为一个结构单位、综合表达一个共同的意思的特性能使情感表现稳定有力和适度强化。除此之外 ,对偶的美学功能还表现在它对律诗的境界创造方面 :诗的性质本身 ,总是竭力能在总的时间运动的框架中 ,融进更多的空间艺术的因素 ,这在律诗中表现尤为突出。律诗这种十分凝炼短小而又极谨严的格律诗体 ,如此狭窄的区间和容量 ,对于诗的时间运动来说无论如何是十分局促的 ,作为一种补充 ,律诗在诗的空间展现方面却超过了我们所知的任何一种诗体 ;而对偶艺术是律诗突破线性运动 ,向空间性艺术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 对偶 美学功能 情感强化 境界
下载PDF
“沙家浜”现象与接受美学视野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中望 《温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42-47,共6页
自接受美学的视阈审视从“样板戏”到“风流版”的“沙家浜”现象,力图对“沙家浜”现象中引发的尖锐争论之原因做出深层解读。不同时期读者的审美经验、期待视野、接受方式直接导致他们对于《沙家浜》各个版本的不同看法。
关键词 沙家浜 接受美学 审美经验 期待视野 接受方式
下载PDF
The Reality and Experience of Viewing—Visual Construction and Spiritual Intension of Concept Photography
16
作者 WANG Zhi-ju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12期1187-1191,共5页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meaning of conceptual photography, analyzes its aesthetic attitude,and proposes that the reading experience of conceptual photography works through expression of meaning a...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meaning of conceptual photography, analyzes its aesthetic attitude,and proposes that the reading experience of conceptual photography works through expression of meaning and howto embody its spiritual connotation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watch” the conceptual photography works becomethe act of interpreting a kind of figurative object, which makes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photography works fullyre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DING aesthetic standards field of vision conceptual photography EXPERIENCE vision
下载PDF
浅谈审美视野下的早期阅读教学
17
作者 张地容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39-42,共4页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三种不同视野即知识视野、文化视野和审美视野来审视。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学应是在审美视野下进行的教学。教师可通过精选早期阅读材料、创设审美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早期阅读教学内容、环境、过程审美化,从而促...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三种不同视野即知识视野、文化视野和审美视野来审视。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学应是在审美视野下进行的教学。教师可通过精选早期阅读材料、创设审美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早期阅读教学内容、环境、过程审美化,从而促进幼儿阅读与审美能力的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视野 早期阅读教学 审美化
下载PDF
美学视野下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略论
18
作者 杨道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4-139,共6页
语文教育必须着力探究既要体会字词之妙,又要体会句式之妙,还要体会描写之妙的默化过程之揣摩;既要培养情趣,又要寻找意趣,还要发展志趣的默化过程之陶冶;既要滋育心根,又要涵养性情,还要润泽灵魂的默化过程之滋养等"寓学于乐"... 语文教育必须着力探究既要体会字词之妙,又要体会句式之妙,还要体会描写之妙的默化过程之揣摩;既要培养情趣,又要寻找意趣,还要发展志趣的默化过程之陶冶;既要滋育心根,又要涵养性情,还要润泽灵魂的默化过程之滋养等"寓学于乐"的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视野 语文教育 默化过程
下载PDF
论当今舞美设计的现代感
19
作者 汪强 《演艺科技》 2016年第2期55-58,65,共5页
基于当下舞美设计中的现代主义观念和思潮,分析了现代感的具体表现方面。
关键词 舞美设计 现代主义 现代感 审美视觉
下载PDF
通隔之际:中国古典园林中窗的审美功能
20
作者 刘耕 《艺术探索》 2015年第1期54-58,共5页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对园林空间的沟通与分隔中。沟通使得观者能保持和外部空间的关联,使观者在居所之内仍能融身于自然之中。分隔则在观者与审美对象中制造了距离,激起观者的想象力和观看欲望,并通过窗棂、窗纱、窗纸...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对园林空间的沟通与分隔中。沟通使得观者能保持和外部空间的关联,使观者在居所之内仍能融身于自然之中。分隔则在观者与审美对象中制造了距离,激起观者的想象力和观看欲望,并通过窗棂、窗纱、窗纸等,创造了丰富的视觉空间和审美经验。由于"通"和"隔"的功能,窗为多种感官提供了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功能 视觉 听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