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代文学语境与穆旦译介择取的特点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曼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1年第4期49-58,共10页
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穆旦,50年代初开始从事翻译.他的文学翻译选择既体现了他追求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也体现了他的个性化审美追求.本文试图根据当时的时代文学语境,阐释其译介择取的特点.
关键词 文学语境 译介 穆旦 诗人 文学翻译 时代 审美追求 阐释 主义 翻译家
原文传递
从画面走向体验——感悟当代景观设计审美趋向 被引量:8
2
作者 苏丹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12,共3页
“景观”的概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从字面含义去直观分析,它包含审视主体和被审视的客观景象两个部分。传统的景观设计更为侧重创造完善的客观景象,强调塑造结果的视觉艺术特征。而在当代除了对客观物像的创造以外,更加注重审视主体... “景观”的概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从字面含义去直观分析,它包含审视主体和被审视的客观景象两个部分。传统的景观设计更为侧重创造完善的客观景象,强调塑造结果的视觉艺术特征。而在当代除了对客观物像的创造以外,更加注重审视主体的知觉特性,人和环境由对立走向交融,当代景观设计是在创造一种空间环境之中的感受而非静态的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审美趋向 景象 审视 客观 走向 创造 画面 体验 感悟
下载PDF
基于BIB-LCJ法的芍药花境植物配植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金爱芳 叶康 +3 位作者 陈夕雨 罗卷 张颖 胡永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1-237,共7页
芍药为我国的传统名花,但在花境中应用极少。运用BIB-LCJ法,通过让不同专业背景的4个群体150名评价者,对芍药花期时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照片的21个样本进行美景度评价,以探索公众所喜爱的芍药花境植物景观及其配植方法。研究表明,4个群体... 芍药为我国的传统名花,但在花境中应用极少。运用BIB-LCJ法,通过让不同专业背景的4个群体150名评价者,对芍药花期时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照片的21个样本进行美景度评价,以探索公众所喜爱的芍药花境植物景观及其配植方法。研究表明,4个群体的审美标准相互之间都具有高度相关性,其中背景相似的人相关性更高。各群体的审美标准有一定差异,其中具有专业背景的人群审美能力更强,且各群体有不同的审美趋向。公众普遍对于植物种类丰富、色彩和谐、层次分明、线条感强、芍药种植面积大的样本评分较高,对植被覆盖度低、色彩杂乱、层次模糊、芍药突显性弱的样本评分较低。研究认为,在芍药花境的植物配植中,应契合公众的审美趋向,遵循基本的形式美法则,以求色彩、立面、质地的设计获得人们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花境 BIB—LCJ 美景度评价 植物配植
下载PDF
论朱天文小说的感官书写——以《世纪末的华丽》和《荒人手记》为例
4
作者 王丽叶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3-87,共5页
朱天文的中期小说《世纪末的华丽》和《荒人手记》中存在着大量的感官意象,《世纪末的华丽》发出了“将以嗅觉和颜色的记忆存活”的宣告,《荒人手记》带给人以神迷目眩的视觉冲击。细读朱天文小说中的感官书写,颜色和气味的背后既潜藏... 朱天文的中期小说《世纪末的华丽》和《荒人手记》中存在着大量的感官意象,《世纪末的华丽》发出了“将以嗅觉和颜色的记忆存活”的宣告,《荒人手记》带给人以神迷目眩的视觉冲击。细读朱天文小说中的感官书写,颜色和气味的背后既潜藏着早年胡兰成在文化审美方面的影响,亦表现出朱天文以女性这一边缘者造型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城市、建筑、时装等构成的都市风景线与情人、同性恋者等反复无常的男女感情都在朱天文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甚至发展为“恋物癖”或“拜物教”式的存在,由此建构起小说的唯美倾向与阴性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天文 感官书写 色彩 唯美倾向 阴性气质
下载PDF
司马迁《史记》塑造人物爱奇的审美取向 被引量:1
5
作者 付以琼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8-50,共3页
本文试从司马迁《史记》选择历史人物的原则之奇,塑造人物手法之奇,历史人物入选体例之奇,突出人物性格的故事情节之奇,所塑造的人物之奇等几个方面论述司马迁塑造人物爱奇的审美取向及其爱奇的原因。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历史人物 审美取向 人物塑造 人物性格 故事情节 传记体文学
下载PDF
晋宋之际的诗运转关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澧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2-85,共4页
文论史上的“义熙诗风”与“元嘉诗风”,人为地把浑然为一的诗风演进按照朝代一分为二。其实,晋宋之际,由作者构成而论,超凡脱俗的名士群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正是才艺出众的文士群体的天下;据审美趋向而言,名士钟情于清谈,争胜于谈锋,... 文论史上的“义熙诗风”与“元嘉诗风”,人为地把浑然为一的诗风演进按照朝代一分为二。其实,晋宋之际,由作者构成而论,超凡脱俗的名士群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正是才艺出众的文士群体的天下;据审美趋向而言,名士钟情于清谈,争胜于谈锋,大都重理而轻文,而诗人钟情于吟咏,竞逐于才藻,往往重文而轻理。晋宋的诗运转关,使“情”、“采”向文学复归,体现出诗骚传统的归位,意味着中古文学在晋宋之际的新生,为南朝文学的兴盛提供了方向性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熙诗风” “元嘉诗风” 作者构成 审美趋向 诗运转关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译论两大关系之审美取向及其哲学基础
7
作者 冯丽霞 蓝红军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3,191,共10页
中国传统译论为何呈现与西方传统译论截然不同的走向,根本答案不能不追溯至中国传统哲学。但常见的是从理论至理论的探究路径,结果常有失翻译的针对性。传统译论根本上产生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对自身遭遇的“人-人关系”及“人-文本关系... 中国传统译论为何呈现与西方传统译论截然不同的走向,根本答案不能不追溯至中国传统哲学。但常见的是从理论至理论的探究路径,结果常有失翻译的针对性。传统译论根本上产生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对自身遭遇的“人-人关系”及“人-文本关系”问题的反思。按照“翻译实践问题-翻译思想-哲学思想”的路径,从译(论)者对此两种关系的认识及审美取向出发,向上追寻其哲学基础,不仅可以找到中国传统翻译问题、翻译思想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具体联结,还可揭示出中国传统翻译取向背后蕴含的独特精神实质,为当代中国译学理论建构连接并超越传统提供思想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译论 关系 审美取向 哲学基础
原文传递
“玉茗堂”本与“陈评”本《异梦记》之比较
8
作者 廖明星 兰香梅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3-50,共8页
王元寿《异梦记》现存两种版本:一为《玉茗堂批评异梦记》;一为《陈眉公先生批评异梦记》。两种版本刊刻的年份不同,排版插图也各异。其曲文内容虽相差不大,但也略有差异,相较而言“陈本”曲文稍雅稍合理。两种版本署名的评者分别是汤... 王元寿《异梦记》现存两种版本:一为《玉茗堂批评异梦记》;一为《陈眉公先生批评异梦记》。两种版本刊刻的年份不同,排版插图也各异。其曲文内容虽相差不大,但也略有差异,相较而言“陈本”曲文稍雅稍合理。两种版本署名的评者分别是汤显祖先生和陈继儒先生,但仔细比对可知两种版本共有41处评语相似,除相似的评语外,其他评语相差还是较大的,且两个评者的评语特点与审美倾向也各有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评”本 “玉茗堂”本 眉批 出批 审美倾向
下载PDF
爱伦坡与孟郊创作心理定势之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曹曼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4-86,共3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诗人爱伦坡与中国诗人孟郊的比较 ,分析两人的相同的创作心理定势。作者对他们逆向艺术创作心理和审美取向进行考察 ,认为他们是以非同常人的眼光去审视人生世界 ,歌颂死亡 ,歌颂丑陋 ,用死亡去表达对生的追求 ,以美... 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诗人爱伦坡与中国诗人孟郊的比较 ,分析两人的相同的创作心理定势。作者对他们逆向艺术创作心理和审美取向进行考察 ,认为他们是以非同常人的眼光去审视人生世界 ,歌颂死亡 ,歌颂丑陋 ,用死亡去表达对生的追求 ,以美的破坏去获得美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孟郊 创作心理定势 审美取向 逆向心理
下载PDF
论晚明曲学“双美说”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小雅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面对汤显祖与沈?不同的戏曲审美取向,晚明曲论者通常将二人并列对照,进而得出"矩矱""才情""合之双美"的理论理想,但在潜而微的感性价值追求上,这一审美主张的内涵又不可抑制地有所偏向、转换。"双美... 面对汤显祖与沈?不同的戏曲审美取向,晚明曲论者通常将二人并列对照,进而得出"矩矱""才情""合之双美"的理论理想,但在潜而微的感性价值追求上,这一审美主张的内涵又不可抑制地有所偏向、转换。"双美说"的理论表述方式及其审美内涵,不仅强化了"汤沈之争"的争论假象,也决定了其自身的理论品性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双美说” 审美取值 理论意义
下载PDF
试析湖南现代话剧作家的审美倾向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慧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88-94,共7页
湖南现代话剧作家由于受到湖湘文化的影响,在剧本创作中表现出"以刺世事"和"凭心而言"的审美倾向。湖南现代话剧作家关心时政、"以刺世事"的积极面世的创作倾向的形成得益于在湖南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新式... 湖南现代话剧作家由于受到湖湘文化的影响,在剧本创作中表现出"以刺世事"和"凭心而言"的审美倾向。湖南现代话剧作家关心时政、"以刺世事"的积极面世的创作倾向的形成得益于在湖南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新式教育和亲戚朋友爱国思想的熏陶;他们擅于捕捉生活中的浪漫与诗情的"凭心而言"创作姿态的形成则离不开孩提时在湖湘故土养成的"诗心"主体。历史的、民族的群体实践以及社会、文化的遗传因子对湖南剧作家审美心理的形成产生了潜隐却是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现代话剧作家 审美倾向 以刺世事 凭心而言
下载PDF
阜阳剪纸的艺术特征及其审美倾向的转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利光 王猛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72-76,共5页
阜阳剪纸兼有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的特色,并在当地风土人情的浸润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其艺术特征可以归纳为灵动飘逸的曲线、丰富圆满的构图、刚柔并济的造型、稚拙夸张的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题材。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阜阳剪纸稚... 阜阳剪纸兼有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的特色,并在当地风土人情的浸润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其艺术特征可以归纳为灵动飘逸的曲线、丰富圆满的构图、刚柔并济的造型、稚拙夸张的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题材。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阜阳剪纸稚拙朴实、夸张灵动的民间味逐渐模糊,越来越接近南方剪纸的细腻婉约和精致纤巧,展现出明显的文人化特征,这种审美倾向的转变可以从民俗文化缺失、创作主体的没落和市场运作的冲击三个方面来探寻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阳剪纸 艺术特征 审美倾向
下载PDF
东北二人转的历史渊源及演艺风格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丽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8-52,共5页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其表演形式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喜剧效应是其演艺风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地域风格浓烈是它的另一大特色,还具有即兴表演特色和突出的丑角艺术。其发展趋势应该是保持其"俗"的本...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其表演形式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喜剧效应是其演艺风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地域风格浓烈是它的另一大特色,还具有即兴表演特色和突出的丑角艺术。其发展趋势应该是保持其"俗"的本质的同时,还要做到"雅俗共赏,丑中见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二人转 起源 唱腔 曲牌子 演艺风格 审美取向 创新
下载PDF
《诗经》性别称谓与周人的审美倾向 被引量:3
14
作者 刁生虎 罗文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0期85-91,共7页
《诗经》中丰富多彩的性别称谓,折射出周人特定的审美倾向。"君子"、"良人"、"叔"、"武夫"等男性称谓,体现了周人重视男子"德"、"貌"、"才"之"温厚勇壮&qu... 《诗经》中丰富多彩的性别称谓,折射出周人特定的审美倾向。"君子"、"良人"、"叔"、"武夫"等男性称谓,体现了周人重视男子"德"、"貌"、"才"之"温厚勇壮"的审美倾向;"淑女"、"佼人"、"硕人"、"静女"等女性称谓体现了周人重视女子"德"、"貌"之"窈窕淑善"的审美倾向。这种审美倾向的形成与当时以农为主的经济、多子多孙的观念以及礼乐文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性别称谓 周人 审美倾向 温厚勇壮 窈窕淑善 审美成因
下载PDF
两宋造物艺术之审美趋向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杰 马姗姗 《惠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8-103,共6页
两宋造物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是中国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中一次重要转折。在思想领域,理学的产生与文人所倡导的审美趣味给造物艺术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文化领域,绘画艺术的侵染使得一部分器物脱离了实用功能,转而变为欣赏品;在社会领域,市民... 两宋造物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是中国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中一次重要转折。在思想领域,理学的产生与文人所倡导的审美趣味给造物艺术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文化领域,绘画艺术的侵染使得一部分器物脱离了实用功能,转而变为欣赏品;在社会领域,市民阶层的兴起带动民间设计蓬勃发展,中国古代民间造物体系发端于此。与汉唐相比,两宋造物在走向严谨与理性的同时,又向着世俗性与生活化发展,其整体风貌也随之发生了根本转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造物艺术 审美趋向 艺术风格
下载PDF
狂:泰州学派的审美归趋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文放 童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泰州学派发扬光大了王学“狂”的本色。创始人王艮以“大人造命”开拓主体自由的审美心意;颜钧的“制欲非体仁”毫无忌惮地承认欲望之美;何心隐的“育欲”与“寡欲”则转向实践乌托邦社会理想的狂热情感。“狂”围绕着主体心、性、情、... 泰州学派发扬光大了王学“狂”的本色。创始人王艮以“大人造命”开拓主体自由的审美心意;颜钧的“制欲非体仁”毫无忌惮地承认欲望之美;何心隐的“育欲”与“寡欲”则转向实践乌托邦社会理想的狂热情感。“狂”围绕着主体心、性、情、欲的觉醒、生长这一核心发生变异、转换和断裂。“狂”是放纵感官享乐的欲望结构与渴求理想实现的情感结构之间生成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州学派 审美归趋
下载PDF
论兰姆散文译介中的主体差异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精玲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3-96,共4页
译者的主体性在译介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同的译介主体的知识结构、审美倾向和言语风格,导致了王佐良和刘炳善两位译者对英国散文家兰姆作品的不同评价,也使他们在翻译兰姆散文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 兰姆 散文 翻译主体 知识结构 审美倾向 言语风格
下载PDF
江南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审美趋向散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屈德印 吕朝亚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17-119,139,共4页
江南地域文化是诗性的,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代表;这种诗性的文化离不开江南这块肥沃土地的滋润,是长期人文历史积淀的结晶;淡雅、清丽、婉媚,意境悠远的审美趋向体现在江南文人山水画的"笔墨"意境之中,私家园林营造的诗情画意之... 江南地域文化是诗性的,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代表;这种诗性的文化离不开江南这块肥沃土地的滋润,是长期人文历史积淀的结晶;淡雅、清丽、婉媚,意境悠远的审美趋向体现在江南文人山水画的"笔墨"意境之中,私家园林营造的诗情画意之中,龙泉青瓷简洁洗练的造型和玉润的釉色之中,以及简朴、宁静、层次丰富、诗意栖居的民居建筑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审美趋向 江南地区
下载PDF
论沈从文传记叙事的“趣味化”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成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8-22,共5页
以沈从文为代表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叙事的共同特征及审美趋向。我们甚至可以说,被丁玲反感、否定的沈从文式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正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 以沈从文为代表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叙事的共同特征及审美趋向。我们甚至可以说,被丁玲反感、否定的沈从文式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正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现代性"属性中最为明显的特色之一。因为"趣味化传记叙事"的平视角叙事方法,既不把传主当作神(仰视)也不把自己视为帝王(俯视),这样就解决了传记作家与传主之间存在的叙事矛盾,更有利于展示传主那有血有肉的复杂人生。传记诗学理应在理论上为沈从文式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正名,以促进当代中国传记文学创作的繁荣与理论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趣味化传记叙事” 作者与传主 审美趋向
下载PDF
中国汉代文人的音乐审美倾向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鑫鑫 王建坤 《黄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7-91,共5页
汉代是古代音乐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时期,其中汉代文人对音乐的审美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今后发展。汉代音乐发展中,文人重视对音乐中个性的表达与追求,强调"至道",致力于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含蓄"与"弦外之... 汉代是古代音乐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时期,其中汉代文人对音乐的审美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今后发展。汉代音乐发展中,文人重视对音乐中个性的表达与追求,强调"至道",致力于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含蓄"与"弦外之音"的良好美学感受,所以在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独特的审美境界,并产生了相对深刻、独立而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文人 审美取向 虚韵 审美倾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