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音乐及其在旅游开发与规划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艳霞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S1期77-81,86,共6页
通过对旅游音乐的涵义、性质的分析,讨论旅游与旅游音乐的关联性,并以此为基础,对在旅游开发与规划中运用旅游音乐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旅游音乐 旅游规划 美感体验 个性
下载PDF
高校美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被引量:14
2
作者 夏志勇 《三明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93-95,共3页
文章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论述了美育及健康人格的特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从美育对大学生的道德培养、创造力的激发、感性与理性的融合、心理结构的完善等方面,论述了美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作用,并对高校如何... 文章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论述了美育及健康人格的特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从美育对大学生的道德培养、创造力的激发、感性与理性的融合、心理结构的完善等方面,论述了美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作用,并对高校如何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实施美育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美育 人格塑造 大学生 健康 马克思主义 美学理论 心理结构 创造力 文章
下载PDF
21世纪我国学校美育的操作设计 被引量:12
3
作者 樊美筠 罗筠筠 王德胜 《北方论丛》 2002年第4期115-121,共7页
面向 2 1世纪的学校美育课程应是一组课群 ,而不是一门课程。这些课群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从小学至大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的主渠道 ,又包括学校第二课堂 ;它既包括活动类课程、赏析类课程 ,又包括理论类课程和渗透类课程 ;它的... 面向 2 1世纪的学校美育课程应是一组课群 ,而不是一门课程。这些课群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从小学至大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的主渠道 ,又包括学校第二课堂 ;它既包括活动类课程、赏析类课程 ,又包括理论类课程和渗透类课程 ;它的内容既涉及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类型的人类艺术经典作品 ,涉及到青少年的艺术能力培养 ,又涉及到美学、美育、艺术史、艺术批评、审美文化等基本知识。小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感性教育 (敏锐感知 ,激发情感与想象 ) ;中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趣味教育 (在审美赏析中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 ;大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人格教育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塑造健康人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素质教育 感性教育 理性教育 趣味教育 人格教育 美育课程设计
下载PDF
论音乐作品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9
4
作者 黄昌海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4-126,共3页
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音乐作为这种特殊形态的艺术,其作品的创作又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它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渗透着生产者主体强烈的情感意向、独特的艺术个性、气质和风格,物化着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 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音乐作为这种特殊形态的艺术,其作品的创作又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它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渗透着生产者主体强烈的情感意向、独特的艺术个性、气质和风格,物化着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因此,在其产品——音乐作品中,必定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审美意蘊.其主要体现在情感与自然的完美谐和、意蕴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时代与个性的有力张扬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情感意蕴 个性 时代 自然 形式
下载PDF
当代人格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5
5
作者 何齐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08-112,共5页
人格困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现实,主体失落、物欲膨胀、精神空虚、情感淡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等是其主要表现。摆脱人格困境的出路在于建构审美人格。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既具有理想性... 人格困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现实,主体失落、物欲膨胀、精神空虚、情感淡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等是其主要表现。摆脱人格困境的出路在于建构审美人格。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既具有理想性,又具有现实性,因而成为当代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教育在审美人格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奠定审美人格发展的基础,确立审美人格发展最基本的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发展 人格困境 审美人格 教育使命
下载PDF
美育与创造个性的培养 被引量:5
6
作者 傅梅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2-26,共5页
创造个性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创造个性包括创新性、独特性、整体性三个方面。审美教育对创造个性的影响主要通过艺术创造、艺术欣赏过程表现出来。因为,艺术创造是新颖的、独特的、富有理想的,艺术欣赏是主体参与的,因而也是创... 创造个性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创造个性包括创新性、独特性、整体性三个方面。审美教育对创造个性的影响主要通过艺术创造、艺术欣赏过程表现出来。因为,艺术创造是新颖的、独特的、富有理想的,艺术欣赏是主体参与的,因而也是创新的、独特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对受教育者创新性、独特性及完善个性培养有重大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对创造个性的培养,使美育成为教育的基础,克服一些错误的美育观,树立一些新的美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个性 美育观 审美教育 个性培养 创造力发展 主体参与 受教育者 重要因素 过程 独特性
下载PDF
文化节目《局部》对青年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禹易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64,共3页
文化类节目《局部》通过展现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聚焦其中不易察觉的精彩细节,与观众分享艺术的美好。文化节目《局部》节目中蕴含对青年的美育价值,这对当代青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化节目《局部》对青年进行美育,要理论结合实... 文化类节目《局部》通过展现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聚焦其中不易察觉的精彩细节,与观众分享艺术的美好。文化节目《局部》节目中蕴含对青年的美育价值,这对当代青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化节目《局部》对青年进行美育,要理论结合实践,提升青年审美认知水平;结合节目叙事形式,引导青年审美意识形成;探索历史人文精神,发现人类文明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文化类节目 《局部》 美育价值 审美认知 审美能力 审美意识 完善人格
下载PDF
诗意教育的生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哲学审思
8
作者 王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18,共9页
新时代考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本质,探寻当下社会诗意教育的可能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哲学反思,可以厘清生活教育意蕴、追问生活意义、追寻自由理性、通达理解世界。诗意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审美超越,能够... 新时代考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本质,探寻当下社会诗意教育的可能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哲学反思,可以厘清生活教育意蕴、追问生活意义、追寻自由理性、通达理解世界。诗意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审美超越,能够实现回归生活教育本质、重申生活教育价值、擢升生活教育品质的目的。诗意教育的展开要澄清生活教育的价值迷思,通过追寻个体合德性的生活、重建个体自我精神秩序,破解生活教育的困境,借由重拾闲暇教育、注重劳动教育、关注生命教育、追寻审美教育,勘定生活教育的理性边界,进而通达理解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诗意教育 存在本身 审美意向 审美人格 闲暇教育 生命教育 劳动教育
下载PDF
论审美教育对创造性人格发展的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英玉 齐璐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5,共3页
创造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人的本质特性和潜能的发挥。其中创造性人格是推动个体创造性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健全完善的人格,因此,探究审美教育对创造性人格的意义将会促进个体创造力的全面发展,本论文从审美教育与创... 创造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人的本质特性和潜能的发挥。其中创造性人格是推动个体创造性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健全完善的人格,因此,探究审美教育对创造性人格的意义将会促进个体创造力的全面发展,本论文从审美教育与创造性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阐述,这将对素质教育中美育的开展以及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审美发展 创造性人格
下载PDF
审美——自由的需要,生命的升华 被引量:6
10
作者 岳友熙 曾耀农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8-63,共6页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 ,借助精神分析和完形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指出由于艺术作品中的力的结构与人的心理“力”的结构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关系 ,故审美教育对实现完美人格 。
关键词 异化 审美 审美教育 自由 人格 精神家园 精神分析 艺术作品 辩证唯物主义 完形心理学
下载PDF
论当代美育的超越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海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2-15,共4页
中国当代美育的超越性是追求自由的审美精神品格,实现人及其教育的自由。美育超越的现实缘由在于社会转型与边际人格、日常生活审美化、学校美育“三化”(边缘化、狭窄化、技术化)的现实语境。中国当代美育应超越现实人格,构建审美人格... 中国当代美育的超越性是追求自由的审美精神品格,实现人及其教育的自由。美育超越的现实缘由在于社会转型与边际人格、日常生活审美化、学校美育“三化”(边缘化、狭窄化、技术化)的现实语境。中国当代美育应超越现实人格,构建审美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走向审美人生,并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实现学校美育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育 超越性 审美人格 人生境界 美育广度 美育深度
下载PDF
美育与大学生人格的培养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振君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美育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能启真,促进大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美能储善,提升人格境界,从而促成人格的完美;美能怡情,使大学生心理结构保持均衡。大学生人格培养中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 美育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能启真,促进大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美能储善,提升人格境界,从而促成人格的完美;美能怡情,使大学生心理结构保持均衡。大学生人格培养中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网络美育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大学生 人格培养
下载PDF
当代美育:从国际观点看中国进路
13
作者 左漪漪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3期68-81,I0003,共15页
如何定义美育的概念一直是一个被学界广泛讨论的话题,对于美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解释和理解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美育具有跨学科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特征,这就使美育的界定尤为重要。从目前较为主流的关于美育阐释的理论出发,可以初步总结... 如何定义美育的概念一直是一个被学界广泛讨论的话题,对于美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解释和理解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美育具有跨学科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特征,这就使美育的界定尤为重要。从目前较为主流的关于美育阐释的理论出发,可以初步总结出四种主要观点:美育即人文教育,美育即人格教育,美育即艺术教育和美育即文化教育。前两种观点立足于传统理论,后两者则更面向当下语境。这四种观点并不能完整涵盖美育概念的解释与论述,而是立足最有意义与价值的观点展开分析的。理论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有关联和交叉,各有其优点和不足,正是这种区分使美育的多元性和潜在可能性得以敞开,也为我们建立中国特色的美育学科范式提供了值得学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人文教育 人格教育 艺术教育 文化教育
下载PDF
由悲剧意识到人格境界:陶渊明诗歌的审美超越和价值建构
14
作者 高宇燕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49-170,共22页
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源自人欲望的无限性和客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悲剧意识不能被消灭,但可以通过审美超越化为境界提升和价值建构的资源。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思想之深刻玄远、风格之平淡绚烂、人格之真淳高古,实由其对悲... 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源自人欲望的无限性和客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悲剧意识不能被消灭,但可以通过审美超越化为境界提升和价值建构的资源。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思想之深刻玄远、风格之平淡绚烂、人格之真淳高古,实由其对悲剧意识的审美超越而实现。他追问生命价值,表现为慨叹生命短促的生命悲剧意识,在仕隐矛盾中艰难徘徊的政治悲剧意识,追询精神归宿的价值悲剧意识和质疑天道至善的历史悲剧意识,并通过审美超越将悲剧意识化为人格境界提升和价值建构的资源。各悲剧意识类型之间彼此融合互渗,与陶渊明重要的人生问题相勾连,共同呈现了他由对悲剧意识的审美超越而实现价值建构,达至天人合一的人格境界,成就千古卓逸人格的生命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悲剧意识 审美超越 人格境界 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论美育与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被引量:6
15
作者 钟仕伦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62,共7页
对美的需要是人类心理最高的需要,也是完美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外教育发展史证明美育在教师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学校美育工作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当前的现状仍令人忧虑。应从美育的规律等方面出... 对美的需要是人类心理最高的需要,也是完美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外教育发展史证明美育在教师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学校美育工作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当前的现状仍令人忧虑。应从美育的规律等方面出发,在教师教育专业中开设美育类必修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完美人格 教师教育 专业人才
原文传递
美育与人格塑造 被引量:3
16
作者 冉祥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5-168,共4页
美育作为情感教育,终极目标在于塑造完美的人格,实现人的自由。美育塑造人格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内在精神因素的整体培养,促进人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协调发展,通过情感的提升恢复人格的完整。完美人格的塑造过程,就是审美心理结... 美育作为情感教育,终极目标在于塑造完美的人格,实现人的自由。美育塑造人格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内在精神因素的整体培养,促进人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协调发展,通过情感的提升恢复人格的完整。完美人格的塑造过程,就是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审美超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人格 感性 理性 情感 审美超越
下载PDF
以美化人:高校加强美育工作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
17
作者 郭圣能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2-74,共3页
高校坚持以美化人、加强美育工作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部分高校的美育工作依然存在对以美化人的认识不深刻、美育课程设置不科学、美育师资缺乏、美育保障不... 高校坚持以美化人、加强美育工作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部分高校的美育工作依然存在对以美化人的认识不深刻、美育课程设置不科学、美育师资缺乏、美育保障不完善等问题。高校要在遵循美育规律的前提下牢固树立以美化人意识,完善以美化人课程体系,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完善美育保障,努力为实现以美化人营造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以美化人 审美意识 健全人格
下载PDF
儒家美育思想对大学生审美人格构建的启示
18
作者 韩昊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9期154-158,共5页
儒家思想体系的构建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这种本质特征体现在美学思想上便是“美善合一”的理念。通过培育大学生的审美人格、提升其审美素养、健全人格培育的层次,来改善、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凝聚社会力量是高校美育工作中亟待... 儒家思想体系的构建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这种本质特征体现在美学思想上便是“美善合一”的理念。通过培育大学生的审美人格、提升其审美素养、健全人格培育的层次,来改善、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凝聚社会力量是高校美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在儒家美育思想的视域下探析当代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培育路径,通过儒家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阐述如何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发挥美育作用,以及在儒家美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情感需要和人格发展的需要,力求把大学生的审美人格培育融入当前学校美育工作的实质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美育 传统文化 儒家美育 审美人格 高等教育
下载PDF
蔡元培多育互通的教育思想初识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振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8-61,共4页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构成了蔡元培教育的主导思想,美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从各育方法的目的、作用及实施中可明显看出,虽然德、智、体、美四育各有特点,功能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相互渗透、相得...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构成了蔡元培教育的主导思想,美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从各育方法的目的、作用及实施中可明显看出,虽然德、智、体、美四育各有特点,功能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的。只有全面发展,多育并举,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现代新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美育 健全人格 培育
下载PDF
论现代美育深刻的人道主义内涵 被引量:4
20
作者 易健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12,共5页
现代美育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自身,从中获取某种自我愉悦,自我完善,自我优化,自我实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具有深刻的人道主义内涵。
关键词 审美教育 人道主义 人格心理 生命能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