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体育教育中审美心理的探讨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洪哉 姚明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5-317,共3页
体育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它的发展日趋完美。体育中蕴涵了丰富的美学因素 ,同时伴随着审美心理过程的发生 ,因此体育教育与审美心理在艺术规律和发展规律上密切相关 ,相互包容。建立良好的审美心理趋向 ,可以促使我... 体育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它的发展日趋完美。体育中蕴涵了丰富的美学因素 ,同时伴随着审美心理过程的发生 ,因此体育教育与审美心理在艺术规律和发展规律上密切相关 ,相互包容。建立良好的审美心理趋向 ,可以促使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从审美的角度优化教学 ,提高技术、战术和体育艺术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体育教育从心理的角度培养审美素质 ,开发审美心理潜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审美心理 规律 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敦广 王志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9-145,共7页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观,必须继承中国审美思想中关注现实的人生价值的传统,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精神,要真正从内在精神上继承民族传统中具有生命活力的审美思想精髓,以审美的态度去陶冶性...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观,必须继承中国审美思想中关注现实的人生价值的传统,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精神,要真正从内在精神上继承民族传统中具有生命活力的审美思想精髓,以审美的态度去陶冶性灵、体验人生,从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出发,吸收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积极成果,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国情,对西方的相关学说进行吸收,创构中国民族声乐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审美心理 审美特征 审美取向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包装中的审美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冬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87-90,共4页
阐述了中国传统色彩元素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体现出整个民族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意识。通过对中国传统色彩元素在现代包装中运用的若干经典案例的分析,论述了由现代包装的商品市场化行为,从而大力宣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论述了正... 阐述了中国传统色彩元素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体现出整个民族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意识。通过对中国传统色彩元素在现代包装中运用的若干经典案例的分析,论述了由现代包装的商品市场化行为,从而大力宣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论述了正确对待和恰当运用中国传统色彩对中国现代包装的积极意义,通过传统色彩与现代包装的完美结合,创造出既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品位,又具有时代感,能够得到现代社会认同的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色彩元素 现代包装 社会审美 导向
下载PDF
论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时代特征与审美取向 被引量:12
4
作者 黑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135,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多元一体"的经济格局形成与多样化的文化诉求的合法化带来了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多元化、大众化、通俗化的多种审美价值取向并存的局面。标志着中国民族声乐进入了成熟发展的阶段。相比"文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多元一体"的经济格局形成与多样化的文化诉求的合法化带来了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多元化、大众化、通俗化的多种审美价值取向并存的局面。标志着中国民族声乐进入了成熟发展的阶段。相比"文革"前十七年与"文革"中革命歌曲,新时期的民族声乐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内心,切近了人们的生活,歌曲以人民为主体,表达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与价值追求。通过梳理新时期我国民族声乐的审美表现,探求人民大众的审美趣味和时代精神的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民族声乐 审美取向
下载PDF
试论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取向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芳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170,共4页
高校音乐教学立足职业化、社会化发展新方向,对音乐教学审美取向进行广泛性引导,对音乐人才社会审美心理、社会审美观念、社会审美价值形成科学转变。以直接作用为引导主体,以间接影响为侧面带动,对高校音乐教育审美取向形成优化,促使... 高校音乐教学立足职业化、社会化发展新方向,对音乐教学审美取向进行广泛性引导,对音乐人才社会审美心理、社会审美观念、社会审美价值形成科学转变。以直接作用为引导主体,以间接影响为侧面带动,对高校音乐教育审美取向形成优化,促使音乐教育人才社会审美价值观念的形成。立足高校音乐教学全新发展趋势,针对时代教育新方针,充分培养高校人才感知社会美的能力,进而实现高校音乐教学审美取向价值的最大化发展。遵循社会发展总体趋势,促使音乐教学对美的发掘更为全面,体现出艺术性与社会性价值,对人才社会审美心理、能力以及意识都能够产生不同角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音乐 社会审美 方向性价值 探索分析
下载PDF
美学观照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菲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10,共6页
鲜有学者从美学角度对商务英语翻译进行探索性研究。刘宓庆(1995,1996,2001,2011)的翻译美学理论为从美学视角下研究商务英语翻译打开了一个窗口。本文融合商务英语特点,提出商务英语翻译特定的美学取向——忠实之美、婉转之美、简约之... 鲜有学者从美学角度对商务英语翻译进行探索性研究。刘宓庆(1995,1996,2001,2011)的翻译美学理论为从美学视角下研究商务英语翻译打开了一个窗口。本文融合商务英语特点,提出商务英语翻译特定的美学取向——忠实之美、婉转之美、简约之美和约定之美。同时,依据Newmark(2001)的文本功能和翻译理论,针对函电、合同、单证、广告四种主要商务英语文本,分别提出"近文言体"、"化整为零"、"拾遗补缺"和"达意传情"等求美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英语 翻译美学 美学取向 求美策略
下载PDF
新中式家具设计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国成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0年第2期26-27,共2页
新中式家具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复苏而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针对当前新中式家具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设计思想、生产和发展模式等方面深入剖析原因,分析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当前新中式家具所面临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审美取向 系统工业模式 创新
下载PDF
我国女性体育参与的文化解读与时代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韬磊 吴燕丹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5,共5页
我国女性在体育参与中相对于男性遭遇了很多不平等的现象,这些现象必然有其文化历史根源。通过文献梳理和逻辑分析,从意识形态层面的审美取向、形成意识形态的氏族制政治生态与形成政治生态的社会及人类进化论根源三个角度,对我国女性... 我国女性在体育参与中相对于男性遭遇了很多不平等的现象,这些现象必然有其文化历史根源。通过文献梳理和逻辑分析,从意识形态层面的审美取向、形成意识形态的氏族制政治生态与形成政治生态的社会及人类进化论根源三个角度,对我国女性的体育参与特征进行剥离式解读,总结出女性参与体育的时代特征。同时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女性体育参与的机会成本或许在短时间内不会降低到与男性相同的水平,但过去阻碍女性参与体育的桎梏将随时间一一消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体育 体育参与 意识形态 机会成本 氏族制 政治生态 进化论 审美取向 身体审美
下载PDF
美学取向:翻译研究中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被引量:2
9
作者 范梓锐 于海玲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7,145,150,共9页
不管从中国还是从西方的传统翻译理论观察,翻译研究都与美学尤其是语言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学取向贯穿翻译研究的始终,对现当代翻译理论的产生和衍变也具有很好的解释力。文学翻译要想带给读者审美享受,必须有语言美学技巧的介入... 不管从中国还是从西方的传统翻译理论观察,翻译研究都与美学尤其是语言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学取向贯穿翻译研究的始终,对现当代翻译理论的产生和衍变也具有很好的解释力。文学翻译要想带给读者审美享受,必须有语言美学技巧的介入。即使在机器翻译已凸显出高度效能优势的应用翻译领域,依然需要甚至更加离不开语言审美。翻译研究的美学取向对译文质量提高和翻译人才培养相较于其他研究范式有着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译论 美学取向 机器翻译
原文传递
近代徽州民间服饰图案艺术风格与审美取向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红 崔荣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9-73,80,共6页
徽州文化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服饰图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与徽州文化博物馆63件徽州地区服饰刺绣品为实物研究对象,从图案造型、色彩、寓意三方面分析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图案的艺术风格,指出徽州... 徽州文化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服饰图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与徽州文化博物馆63件徽州地区服饰刺绣品为实物研究对象,从图案造型、色彩、寓意三方面分析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图案的艺术风格,指出徽州地区花卉植物图案造型雅致、人物动物图案造型朴实稚趣、女子服饰图案色彩素雅、儿童服饰图案色彩鲜艳及服饰图案寓意丰富等特点,并结合徽州地域文化背景探讨服饰图案的审美取向:天人合一、尚古好雅,指出徽州地区的服饰图案艺术风格与审美取向顺应了徽州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服饰图案 艺术风格 审美取向
下载PDF
走向平衡、力行和至善的审美教育——兼论当代审美教育的发展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麻鑫乐 张新海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审美教育在当今时代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审美教育是在美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感知美的教育,并最终指向行为美的呈现。同时,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和德育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 审美教育在当今时代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审美教育是在美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感知美的教育,并最终指向行为美的呈现。同时,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和德育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避免出现对这些概念的歧义,在探析审美教育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应当把握当代审美教育的应然之态,即审美教育应是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教育、“美心”之教育和“非功利化”的行为教育。继而,追寻审美教育的“平衡”“至善”“力行”之美的价值导向。最后,为促进当代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应破除审美的学科化怪圈,设置合理的非功利性的评价机制,推行“知行合一”审美教育实践,厘清和平衡教育中的育美和育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知行合一 价值导向 素质教育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基督教音乐活动与艺术人类学阐释——以云南芭蕉箐苗族为个案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明 吴晓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151-158,共8页
苗族作为云南受基督教影响最大的少数民族,基督教唱诗已然成为其重要的文化表征,对苗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并在其日常生活中呈现出了多姿多样的功能色彩。唱诗的内在组织特征和外显展演形式,正是... 苗族作为云南受基督教影响最大的少数民族,基督教唱诗已然成为其重要的文化表征,对苗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并在其日常生活中呈现出了多姿多样的功能色彩。唱诗的内在组织特征和外显展演形式,正是艺术人类学的学术观照对象。艺术人类学以美学和艺术哲学的理论思辨作为潜在资源,以人类学的田野实证、实践体验作为具体路径,表现出来的敏锐现实介入力和问题阐释力正好成为阐释唱诗这一基督教音乐文化活动的有效理论视角。该视角着力于探究基督教音乐艺术实践的形塑功效,试图从音乐活动的展演切入到音乐主体的审美趣味,从而突破和超越了既往对该问题研究的平面描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音乐 苗族 基督教唱诗 审美趣味 艺术民族志 艺术人类学
下载PDF
“七I”课程观:美学取向的探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俊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72,共8页
无论是将课程隐喻为"跑道"还是"奔跑",都是一种平面上设喻,使得课程成为由物理时间所支配的知识叠加,忽略了空间的、历史的因素,丧失了以人为核心的整体性与情感性。因此,课程需要恢复时空感,由"平面"变... 无论是将课程隐喻为"跑道"还是"奔跑",都是一种平面上设喻,使得课程成为由物理时间所支配的知识叠加,忽略了空间的、历史的因素,丧失了以人为核心的整体性与情感性。因此,课程需要恢复时空感,由"平面"变为"立体"。可以将课程隐喻为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知识球",其核心要素是"七I":我(I)、交往(Interaction)、兴趣(Interest)、想象(Imagination)、理解(Interpretation)、灵感(Inspiration)、智慧(Intelligence)。其中,知识球的核心是人,是个体的"我",课程的结构与目的要以人性的结构与发展为基础;知识球的表面是"对话",交往与对话是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全方位的;兴趣是课程与人相遇的第一要素;课程的开发与功能要为想象"留白";理解是动态认知与静态认知的交织;灵感是理性思维与直觉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可以培育和发展的;智慧是一种人生境界,达成智慧,课程也就由知识形态转变为人本形态,即知识球的中心——"我"(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课程美学 “七I”课程观 审美认识论 美学取向
下载PDF
爱伦·坡恐怖小说的美学解读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凌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7-80,共4页
以怪诞恐怖为特色的小说系列代表了爱伦.坡的主要创作风格,体现了作者清晰而独特的文学观和价值观。文章从美学角度对这类小说进行解读,从而发掘小说深层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意蕴。集中表现为:注重美学效果,化恐怖为艺术;审美取向指向生死... 以怪诞恐怖为特色的小说系列代表了爱伦.坡的主要创作风格,体现了作者清晰而独特的文学观和价值观。文章从美学角度对这类小说进行解读,从而发掘小说深层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意蕴。集中表现为:注重美学效果,化恐怖为艺术;审美取向指向生死维度,在恐怖叙事和死亡观念之间架起美学桥梁;将文学创作上升到生命与宇宙对话的高度,对"天国之美"进行消解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恐怖小说 美学效果 审美取向 天国之美
下载PDF
渴求新知与崇尚传统——李叔同“学堂乐歌”创作的文化取向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煜斓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0-176,共7页
李叔同的“学堂乐歌”创作是一种“别求新声”的现代追求;是一种不失传统的现代创新。他要借助西方的美学情调,推崇中国的精神内核。他的歌词创作未完成文学语言由古代韵文向现代白话的彻底转变,但从形式上打破了旧韵文的传统格局,而且... 李叔同的“学堂乐歌”创作是一种“别求新声”的现代追求;是一种不失传统的现代创新。他要借助西方的美学情调,推崇中国的精神内核。他的歌词创作未完成文学语言由古代韵文向现代白话的彻底转变,但从形式上打破了旧韵文的传统格局,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古代词牌长短句的特点,在形式上又发展了现代长短句歌词的新品种,并依照西洋乐曲形成了自己崭新的结构。他在用西方音乐形式与“本国语言”向人们诉说最深沉的感情的同时,也展示了“学堂乐歌”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融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堂乐歌 李叔同 审美取向 历史局限
下载PDF
黄士陵篆刻边款品评语词及审美取向研究
16
作者 池县委 董存建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6-181,共6页
在中国篆刻史上,黄士陵作为“晚清四家”之一,不为时风所缚,出入秦汉,上溯三代,以其丰富的学养、深厚的功力和广博的见识构筑起极富个性的“黟山派”印学风格。黄氏整合不同流派及丰富的金石资料为己所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精华,强... 在中国篆刻史上,黄士陵作为“晚清四家”之一,不为时风所缚,出入秦汉,上溯三代,以其丰富的学养、深厚的功力和广博的见识构筑起极富个性的“黟山派”印学风格。黄氏整合不同流派及丰富的金石资料为己所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精华,强化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不随人脚踵,胆敢独造,终营造出既古典又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样式。对于印坛可谓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文章从其篆刻边款中梳理出“秀”“瘦”“光洁”“古”四个品评语词,谨结合相关资料展开论述,试言明其印学的审美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士陵 边款 品评语词 审美取向
下载PDF
金代后期政治生态与文学风格的演变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松勤 龙小松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7,共8页
金代南渡之后,文学风格大变,由明昌、承安时期的浮艳嬗变为贞祐之后的奇古、风雅。这与金代后期士人对章宗后期政治的反思以及蒙古入侵、金国衰落、权臣干政和宣宗、哀宗两朝渴望中兴等金代后期政治生态有关。由于学养和人生际遇的不同... 金代南渡之后,文学风格大变,由明昌、承安时期的浮艳嬗变为贞祐之后的奇古、风雅。这与金代后期士人对章宗后期政治的反思以及蒙古入侵、金国衰落、权臣干政和宣宗、哀宗两朝渴望中兴等金代后期政治生态有关。由于学养和人生际遇的不同,文学革新的阵营分离出重学养、主师古、倡导中和之美与重天赋、主师心、追求奇古险怪风格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学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生态 浮艳 风雅 文学主张 审美取向
下载PDF
宋代文学艺术中的“极简主义”审美取向——以宋瓷为研究中心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国庆 胡丹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近年来,随着极简美学走入大众视野,简洁自然的审美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极简主义思潮因此而大行其道。其实,这种极简美学风格早在宋代文学艺术中即已得到一定展现,在“三教”合流、由外转内、理学本体思辨等因素的影响下,宋代文艺的... 近年来,随着极简美学走入大众视野,简洁自然的审美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极简主义思潮因此而大行其道。其实,这种极简美学风格早在宋代文学艺术中即已得到一定展现,在“三教”合流、由外转内、理学本体思辨等因素的影响下,宋代文艺的审美取向发生了较大转变,平实晓畅、文从字顺、简朴平易成为人们的创作观念,在诗文、绘画、书法、工艺等领域出现了一种“简古高远”的艺术清流,尤其是在宋瓷简洁实用的器型、素净优雅的设色、自然内敛的装饰中,表现出了一种典型的“极简主义”风范。中国宋瓷的审美取向与现代西方盛行的极简主义思潮不谋而合,为此,探讨宋代文艺的审美取向,剖析宋瓷艺术中的极简主义风格,无疑具有重要的美学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艺术 极简主义 宋瓷 审美取向
下载PDF
汉代易学的审美面向——以《淮南子》《春秋繁露》为考察中心
19
作者 黄瑞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205-216,251,共13页
《淮南子》和《春秋繁露》算不上专门的易学著作,但是从中我们能看到相关的易学思想。受此影响,两书的相关易学论述可以认为是汉代易学的另一种样态,是先秦义理易学的进一步延伸。它们与汉代美学体系之间的建构可以归结为汉代人有关天... 《淮南子》和《春秋繁露》算不上专门的易学著作,但是从中我们能看到相关的易学思想。受此影响,两书的相关易学论述可以认为是汉代易学的另一种样态,是先秦义理易学的进一步延伸。它们与汉代美学体系之间的建构可以归结为汉代人有关天人关系的直接呈现,与汉代美学之间的意义产生可能性在于直面思想意识及其生活世界。汉代人在正常观照和体验天下宇宙时是有意识的审美,也具备艺术的嗅觉。从辨物体道走向成人之行,其思维方式逐渐具象化,人的自身重新得到关注,易学的形态化向生活世界的审美化回归。无论是《淮南子》中的神话书写,还是《春秋繁露》中具有神学色彩的“天人感应”部分,都可以把它们纳入同一种形式进行讨论。它们都在表达特定的意义或者观念,给予了汉代易学与审美以正当性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易学 《淮南子》 《春秋繁露》 审美面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