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现代“美育”概念的形成及其学制基础
被引量:7
- 1
-
-
作者
王宏超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8,共13页
-
基金
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中文)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现代美学的学科制度与知识谱系"[项目编号:17FZW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中国现代美育概念的形成,一方面与传统的礼乐教化思想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吸收了康德哲学中知情意分立的范畴。在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史中,从早期对"三育"(德育、智育、体育)的强调,过渡到对"四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提倡,是对美育价值逐渐认同的过程。民国时期,美学及美育被大加提倡,且被推举到至高的地位,与王国维、蔡元培的研究与倡导密不可分。王国维早年译介西方教育学著作,受席勒和赫尔巴特的影响很大,这对其美育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所受到的教育,对其美育思想影响深远。在民初学制改革中,美育逐渐确立了其重要地位。但在此后的历史中,美育的地位也随着社会主导教育观念的变化而有所削弱。
-
关键词
美学
美育
自律
美育代宗教
-
Keywords
aesthetics
aesthetic education
autonomy
aesthetic education as substitute for religion
-
分类号
B83-092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论“以美育代宗教说”与蔡元培审美信仰建构的世俗性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潘黎勇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
文摘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是要在宗教精神阙如而儒家礼乐法度业已崩解的现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以美育为手段实施国民信仰的重建。审美作为一种精神形式的特殊性和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使信仰的审美化建构表现出在世俗性与超越性之间徘徊的张力特质,而最终结果往往以牺牲信仰的超越精神为代价,这是与知识分子纠缠于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现代性心境紧密关联的。
-
关键词
“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
信仰
超越
世俗性
-
Key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as substitute for religion" Cai Yuanpei belief transcendence secularity
-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