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今广州风景园林品题系列的审美意蕴转向 被引量:8
1
作者 彭孟宏 唐孝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为弘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加深地方认同等时代需求,"八景"文化现象不断受到关注。基于金学智先生的风景园林品题系列理论,以历代广州品题系列为例,从"四字八节"的景观组诗表意格式和真切求殊,... 为弘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加深地方认同等时代需求,"八景"文化现象不断受到关注。基于金学智先生的风景园林品题系列理论,以历代广州品题系列为例,从"四字八节"的景观组诗表意格式和真切求殊,以及多元荟萃的语言特色2个方面概括宋、元、明、清4组品题系列的基本特征,比较其与新中国成立后4组品题系列之间的审美意蕴差异,即景象审美关系由整体的关联性转向个体的独立性、美感韵律由循环圆融转向直线明晰、审美心态由因循守恒转向推陈出新,为品赏历代广州景观风貌特征提供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广州 风景园林品题系列 景象关系 美感韵律 审美心态
下载PDF
身体美学应是身体存在论美学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连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4,共7页
身体美学不应该是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也不应该是以身体为审美主体的美学,在逻辑上它必然要求成为身体存在论美学,即身心同一、主客同一的美学。这在西方已经得到了身体存在论哲学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得到中国天人合一哲学传统的印证... 身体美学不应该是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也不应该是以身体为审美主体的美学,在逻辑上它必然要求成为身体存在论美学,即身心同一、主客同一的美学。这在西方已经得到了身体存在论哲学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得到中国天人合一哲学传统的印证。身体存在论美学不同于西方传统意识美学,它要求我们在审美态度论、审美趣味论、审美感官论、艺术类型论和审美体验论等方面重新建构新的美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存在论美学 意识美学 审美态度论 审美感官论 艺术类型论
下载PDF
语文教育审美态度略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道麟 方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3-98,共6页
语文学科是一门融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的学科,作为审美主体的教师,理应启发另一审美主体的青少年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客体即语文的审美态度的端正融入其全过程。因此,教师在语文教育中要抓住课文即文字作品而引导青少年学... 语文学科是一门融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的学科,作为审美主体的教师,理应启发另一审美主体的青少年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客体即语文的审美态度的端正融入其全过程。因此,教师在语文教育中要抓住课文即文字作品而引导青少年学生唤起强烈的审美欲望、满足基本的审美需求、形成特定的审美动机、知悉深层的审美意图,进而促使他们的审美态度得以端正,并为重塑新时代迫切需要的“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人才的“健全的人格”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审美态度 审美欲望 审美需求 审美动机 审美意图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审美态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洋 王正鹏 《工业工程设计》 2023年第2期65-74,共10页
为确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真实需求及使用体验,帮助车企明确目标用户群并清晰定义新产品,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主观审美态度进行研究。采用Q方法,对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研究过程、数据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结果表明,目前消费者... 为确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真实需求及使用体验,帮助车企明确目标用户群并清晰定义新产品,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主观审美态度进行研究。采用Q方法,对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研究过程、数据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结果表明,目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主观审美态度可归纳为4种类型:追求新兴科技的智能设计偏好型、追求时尚造型的视觉设计偏好型、追求细节体验的守旧设计偏好型、追求性能舒适的实用设计偏好型,并对每种类型消费者的特征及其对新能源汽车设计的启示进行了分析。为用户研究提供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新方法,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工业设计提供了参考方向与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用户研究 审美态度 Q方法
下载PDF
《西游记》翻译中的审美态度书写
5
作者 刘珍珍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69-73,共5页
审美特征重构是文学翻译实践的重要维度。文学作品的翻译也是美学价值再创造的过程。受二十世纪大众审美文化蓬勃发展的影响,亚瑟·韦利非常重视文学的审美功效,偏爱西方盛行的通俗文学之美。这种审美认知与情感的结合,促使他的翻... 审美特征重构是文学翻译实践的重要维度。文学作品的翻译也是美学价值再创造的过程。受二十世纪大众审美文化蓬勃发展的影响,亚瑟·韦利非常重视文学的审美功效,偏爱西方盛行的通俗文学之美。这种审美认知与情感的结合,促使他的翻译实践始终面向译入语社会普通大众的审美趣味。在此审美态度作用下,他对《西游记》英译本进行了通俗化书写,过滤了原文中的多层原旨、奇书文体以及人物形象张力,打造了《西游记》经典通俗英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态度 审美文化 《西游记》翻译 文化过滤 亚瑟·韦利
下载PDF
浅析审美个性发展进程中的美术教学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涵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8X期182-184,共3页
在素质教育开展得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对待学生思维个性的态度也越来越包容。在美术教学这样的一个更特殊的领域,由于审美本身的个体性、主观性等因素,如何引导审美个性的合理发展相应地成为一个更为特殊的问题。从基本的美学原理入手,从... 在素质教育开展得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对待学生思维个性的态度也越来越包容。在美术教学这样的一个更特殊的领域,由于审美本身的个体性、主观性等因素,如何引导审美个性的合理发展相应地成为一个更为特殊的问题。从基本的美学原理入手,从多角度引入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对应于不同进程下的不同侧重方面的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个性 审美态度 审美趣味 审美心理 动态语境
下载PDF
怎样才是“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论审美态度及其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伯海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6-125,共10页
审美态度问题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在经历长时期的孕育与胚芽阶段之后,跟随人的审美自觉的兴起而凸显出来,却又面临时下对"审美自律性"的质疑而发生动摇,但只要审美活动未曾消亡,它也仍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作为人对... 审美态度问题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在经历长时期的孕育与胚芽阶段之后,跟随人的审美自觉的兴起而凸显出来,却又面临时下对"审美自律性"的质疑而发生动摇,但只要审美活动未曾消亡,它也仍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作为人对世界的独特的掌握方式,审美态度的基本性能表现为精神超越性和情感倾向性,两者紧相关联。审美的超越须建立在情感生命体验的基础之上,才不会成为生命意志的解脱或远离人世的高蹈;情感的体验亦应以精神超越为指针,方不致流于实用功利的计较和攫取、占有的欲望。由现实的生命体验提升为超越性的生命追求,更以这超越性的情感生命来观照世界和拥抱世界,于是形成为审美态度。在人的审美生命体系中,审美态度实居于枢纽地位。它以审美需要为内在动力,而又通过一系列功能组合,将这一浑沦的动力机制转化为一整套可供操作的审美规范与活动机能,借以嵌入审美体验的心理流程,并对整个审美活动起导向作用,这也正是其行使审美主体职能的功效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态度 掌握方式 精神超越 情感体验 功能组合 导向作用
原文传递
设计历程与人性化追求
8
作者 尹建国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从人性的、客观的、发展的角度出发 ,深刻认识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在观念和表现上的区别 ,阐明设计的本质是对人性化的追求 ,同时 。
关键词 设计 人性化追求 审美态度 社会生产力 现代设计 传统设计 设计历程
下载PDF
概念嬗变与风景视角:中西比较视域中的“散点透视”新论
9
作者 李森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150,共13页
散点透视是对国画空间特征的当代总结,在中国影响极大。本文详尽考证了“透视”和“散点”等相关语汇,发掘了散点透视在发生学意义上的概念源流。散点透视并不具备光学或几何学意义上的科学基底,而是组合两个矛盾的西式概念去直呈国画... 散点透视是对国画空间特征的当代总结,在中国影响极大。本文详尽考证了“透视”和“散点”等相关语汇,发掘了散点透视在发生学意义上的概念源流。散点透视并不具备光学或几何学意义上的科学基底,而是组合两个矛盾的西式概念去直呈国画的构图经验,学理上与中国传统的“三远”“以大观小”“游观”等概念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中西方绘画视角的实质差异并不在于“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显性对比,而在于双方对相似的非透视风景采取的不同审美态度,及其所导致的绘画细节的差异之中。将“散点透视”放在更广阔的艺术史图景中进行反思与定位,是进一步促进中西交流、凸显中国绘画独特美学追求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点透视 中西比较 地图式风景画 审美态度
下载PDF
简论旅游审美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世德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旅游是人类特有的审美文化活动,它的主要方式是休闲与游玩。它的积极意义是使生活比职业更宽广,心情比功利更浩阔,精神上自由潇洒,不为利害得失所拘束。这就要求尽可能提高旅游的审美文化质量,充分发掘出旅游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懂得... 旅游是人类特有的审美文化活动,它的主要方式是休闲与游玩。它的积极意义是使生活比职业更宽广,心情比功利更浩阔,精神上自由潇洒,不为利害得失所拘束。这就要求尽可能提高旅游的审美文化质量,充分发掘出旅游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懂得和遵循旅游的审美态度、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审美的修养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审美内涵 文化意蕴 审美态度 旅游质量 旅游文化
下载PDF
审美呈现·日常态度·鉴赏力——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的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彬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09-113,共5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近来在国内引起广泛讨论。但日常生活审美化并未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它不过是大众文化产品以审美方式呈现在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新型媒介文化人制造的文化幻象;大众文化不仅没有消...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近来在国内引起广泛讨论。但日常生活审美化并未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它不过是大众文化产品以审美方式呈现在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新型媒介文化人制造的文化幻象;大众文化不仅没有消弭审美与日常生活、高雅与通俗的界限,相反,它销蚀或钝化了大众的审美鉴赏力,不利于审美心境的营造,同时文化的视觉转向为审美现代性提出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呈现 日常生活 审美态度 鉴赏力
下载PDF
清新优雅的妙境——试论张先词的审美境界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全鑫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4-46,共3页
张先作为宋词转型期间的重要词人,在词境的推动和艺术手法的创新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文章试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从审美情趣、情感表达、绘影艺术等三个方面对张先词的"妙境"作一定程度的分析。
关键词 张先 审美情趣 情感表达 绘影艺术
下载PDF
中国农民审美态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傅前景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2,共2页
在对我国农民这个特殊群体(农民和农民工)进行的审美态度调查中,结果分析表明:农民与农民工审美态度总体趋于同一;农民群体(包括农民和农民工)中,不同性别的态度具有不一致性;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比农民工审美态度更具保守性。就调查结果... 在对我国农民这个特殊群体(农民和农民工)进行的审美态度调查中,结果分析表明:农民与农民工审美态度总体趋于同一;农民群体(包括农民和农民工)中,不同性别的态度具有不一致性;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比农民工审美态度更具保守性。就调查结果分析后,认为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进一步去了解和认识农民内在对美的需求,将审美教育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引导农民充分地认识美、积极地追求美,完善自己并构建一种和谐的人格,是我们目前必须加以重视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农民工 审美态度 美育
下载PDF
加强审美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正 吴文瀚 《许昌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125-127,共3页
本文根据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审美能力。
关键词 审美态度 鉴赏能力 大学生 审美素质教育 高校
下载PDF
在审美活动中提高主体的审美感受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世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美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能现实地生成、真实地显现出来。在审美活动中不断体验、观照各种形式的美,才是主体提高审美感受力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审美感受 感觉器官 审美活动 审美心态 审美教育
下载PDF
现代与传统——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题材差异解析
16
作者 郭惠珍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2-86,共5页
20世纪幻20、30年代,日、中两国先后出现了一个完整的、典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即新感觉派。通过对中日新感觉派小说的解读,发现素有“洋场文学”之称的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在创作题材上侧重现代都市文明的展现;而被称之为“震灾文学”... 20世纪幻20、30年代,日、中两国先后出现了一个完整的、典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即新感觉派。通过对中日新感觉派小说的解读,发现素有“洋场文学”之称的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在创作题材上侧重现代都市文明的展现;而被称之为“震灾文学”的日本新感觉派小说则倾向于传统题材的发掘。导致这个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国作家在当时的现实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审美思想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传统 创作题材 社会环境 审美思想
下载PDF
论明末清初晋中遗民诗人傅山的山水诗 被引量:2
17
作者 时志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81,共4页
傅山是明末清初晋中遗民诗人的翘楚,与同时代的志士一样,经历了抗争、奋斗,乃至退隐的心灵蜕变。他是战士,亦为节士,他以画人的独特视界和审美情趣,把身经心历的南北山水尽收笔底,遂形成瘦劲质实,极富穿透力的山水诗章。通过其迥异独绝... 傅山是明末清初晋中遗民诗人的翘楚,与同时代的志士一样,经历了抗争、奋斗,乃至退隐的心灵蜕变。他是战士,亦为节士,他以画人的独特视界和审美情趣,把身经心历的南北山水尽收笔底,遂形成瘦劲质实,极富穿透力的山水诗章。通过其迥异独绝的山水诗篇,我们可窥见北地文章大师云停岳峙的胸襟与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山 山水诗 思想特质 审美精神
下载PDF
色彩各异的两个雪夜祭礼——《林中之死》与《祝福》死亡结局阐释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桂平 《茂名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5-67,80,共4页
安德森的《林中之死》及鲁迅的《祝福》的死亡结局,反映出两位作家在死亡结局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效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个是林中之死,弥漫着浓郁的浪漫色彩;一个是人中之死,充满着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这种差异主要基于两位作家不同... 安德森的《林中之死》及鲁迅的《祝福》的死亡结局,反映出两位作家在死亡结局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效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个是林中之死,弥漫着浓郁的浪漫色彩;一个是人中之死,充满着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这种差异主要基于两位作家不同的审美情趣及创作思想;而不同的审美情趣及创作思想是基于两人所处的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夜祭礼 审美情趣 创作思想 悲剧性
下载PDF
朱光潜“审美观照”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57-59,共3页
朱光潜提倡"观照"的审美态度,兼具西方"审美静观"理论与中国传统"凝神观照"思想的双重品质。朱光潜"审美观照"思想以凝神的心理状态为审美基础,以"不即不离"的审美距离及审美移情为... 朱光潜提倡"观照"的审美态度,兼具西方"审美静观"理论与中国传统"凝神观照"思想的双重品质。朱光潜"审美观照"思想以凝神的心理状态为审美基础,以"不即不离"的审美距离及审美移情为实现的保证,以物我统一的审美境界为旨归,以超脱人生的烦恼、痛苦为最终目的,凸显了审美静观的非功利性和主体性,对以后中国美学审美态度、审美心胸的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和学术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审美观照 审美态度
下载PDF
老舍女性意识浅谈
20
作者 张崇玲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4-37,共4页
和同期现代作家相比,老舍的女性意识更具有传统性,他欣赏恪守妇道、聪明贤惠、任劳任怨的古典女性,对现代女性则不感兴趣,对所谓时髦张狂女性,更是深恶痛绝,其审美范式与其女性形象构成一种特殊的因果关系,也为解读其人其文提供了一种... 和同期现代作家相比,老舍的女性意识更具有传统性,他欣赏恪守妇道、聪明贤惠、任劳任怨的古典女性,对现代女性则不感兴趣,对所谓时髦张狂女性,更是深恶痛绝,其审美范式与其女性形象构成一种特殊的因果关系,也为解读其人其文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内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女性意识 传统女性 现代女性 审美立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