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身体化”审美活动的体育健身的文化哲学研究——基于莫里斯·梅洛-庞蒂和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思想 被引量:31
1
作者 赵歌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7,共13页
根据莫里斯·梅洛-庞蒂和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思想,可揭示当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体育健身"这一身体文化所呈现的审美意蕴和哲学维度。首先,审美视角下体育健身的基本内涵包括:1)体育健身是以身体作为审美对象;2)体育... 根据莫里斯·梅洛-庞蒂和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思想,可揭示当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体育健身"这一身体文化所呈现的审美意蕴和哲学维度。首先,审美视角下体育健身的基本内涵包括:1)体育健身是以身体作为审美对象;2)体育健身是以身体作为审美主体;3)体育健身是"身体化"的审美活动。其次,体育健身作为"身体化"的审美活动,哲学基本理论要素:1)其哲学基础是生命满足的直接体验;2)其关照对象是健康而美丽的身体形态;3)其涉身机制是自由的全身心体验与践履;4)其社会功能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5)其应用价值是"体验经济"。作为"身体化"审美活动的体育健身,其审美特性包括感官超越视听和功能超越欣赏。体育健身对于人们良好"生活品质"的达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健身的哲学阐释对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如下启示:体育健身消费属于体验型消费,体育健身消费不仅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健康工程,更是满足体验时代下人们追求时尚与美丽、个性与自我认同的经济工程。因此,力求对中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精准开发,从而引导大众对体育健身消费的投入,最终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经济性问题,更是带有社会进步意义的战略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健身 身体化 审美活动 文化哲学 体育产业
下载PDF
论实践美学的九个缺陷 被引量:19
2
作者 章辉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1-17,共7页
实践美学虽然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有过巨大贡献 ,但其理论自身愈来愈显露出对于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现实审美活动和审美文化的滞后。这主要表现在其起源本质论 ,实践决定论 ,美感认识论 ,误设美的客观存在 ,把美误作意识形态 ,忽视接受主... 实践美学虽然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有过巨大贡献 ,但其理论自身愈来愈显露出对于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现实审美活动和审美文化的滞后。这主要表现在其起源本质论 ,实践决定论 ,美感认识论 ,误设美的客观存在 ,把美误作意识形态 ,忽视接受主体性 ,褊狭的自由观、自然美观和艺术观等九个方面。这些缺陷 ,使得实践美学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随着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中西哲学的融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自然人化 审美活动 现代性
下载PDF
审美活动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咏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8,共8页
主体性理论与主体间性理论对于审美活动都具有解释的理论意义。主体性在审美活动中的优先性地位应予以肯定 ,但它也存在解释学上的局限。因此 ,应强调主体间性理论对主体性理论的超越性意义。从具体的考察中发现 :审美活动的本质特性不... 主体性理论与主体间性理论对于审美活动都具有解释的理论意义。主体性在审美活动中的优先性地位应予以肯定 ,但它也存在解释学上的局限。因此 ,应强调主体间性理论对主体性理论的超越性意义。从具体的考察中发现 :审美活动的本质特性不在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分裂 ,而在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活动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下载PDF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被引量:7
4
作者 朱立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6,93,共8页
决定美学学科性质的主要根据是它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美学史上以及中国当代美学中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观点的回顾和反思,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不是现成、静止的美和美的本质,而应是审美现象即审美关系中的现象,亦即审美活动;进... 决定美学学科性质的主要根据是它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美学史上以及中国当代美学中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观点的回顾和反思,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不是现成、静止的美和美的本质,而应是审美现象即审美关系中的现象,亦即审美活动;进而确定了美学的人文学科定位和综合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审美现象 艺术 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 综合性 人文学科
下载PDF
审美活动生态圈* 被引量:5
5
作者 袁鼎生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审美场是审美欣赏、批评、研究、创造活动按序运转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关键词 审美场 审美活动 生态圈
下载PDF
生命的宣言与告白——“生命美学”述评 被引量:4
6
作者 肖祥彪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7-80,共4页
应运而生的生命美学 ,选取了独特的理论视角 ,从人本身出发 ,从生命活动出发 ,以审美活动作为研究的中心 ,具有原创性、深刻性和当代性的理论品格。作为刚刚诞生的新理论 ,它还显得不够成熟 ,但经过学术的砺炼 。
关键词 生命美学 美学论争 审美活动
下载PDF
生命美学取向教学评价的价值意蕴、时代境遇与实现路径
7
作者 李瑞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43,共8页
生命美学取向的教学评价是以生命美学为理论基础,依据教育目的对审美化的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引领评价追求真善美的融合统一,促进生命个体向美生长,注重师生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是生命美学取向教学评价的价值意蕴。在现实中,... 生命美学取向的教学评价是以生命美学为理论基础,依据教育目的对审美化的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引领评价追求真善美的融合统一,促进生命个体向美生长,注重师生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是生命美学取向教学评价的价值意蕴。在现实中,教学评价存在倾向技术理性、偏重结果评价、固守标准评价等问题,遮蔽了对生命个体整全发展的观照。为了回归育人本真,教学评价应基于生命美学立场,破除功利主义的评价弊端,关注实践情境和评价过程,构建多元的教学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教学评价 审美活动 育人本真
下载PDF
儿童科学审美启蒙教育:模式建构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茜 余雁君 +1 位作者 廖丽莉 张潇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3期23-35,共13页
儿童科学审美教育是将科学与美育跨界融合的学前教育活动,是一种注重儿童科学探究思维培养和强调儿童审美体验的综合性教育活动。研究选取重庆市某幼儿园60名大班(5~6岁)儿童,将儿童随机且均等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测查教师审美化教... 儿童科学审美教育是将科学与美育跨界融合的学前教育活动,是一种注重儿童科学探究思维培养和强调儿童审美体验的综合性教育活动。研究选取重庆市某幼儿园60名大班(5~6岁)儿童,将儿童随机且均等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测查教师审美化教学效果、儿童审美能力和编码课后访谈内容来分析儿童科学审美活动的效果。结果发现:教师审美化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差异,尤其在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环节方面相比传统教学变化较大;儿童审美能力在探究兴趣、探究方法上表现极其显著,在概念认知、联想创造和审美感受的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实验证明,采取多渠道整合园外资源、多样化改进活动形式、多领域融合活动内容来建构儿童科学审美启蒙教育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科学审美 科学美 审美活动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谈谈美学和审美活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立元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本文对把美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探讨美的本质、为美下定义上的传统研究方式进行了反思和批评 ,提出了把美学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审美活动上的新思路 ,认为审美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 ;优美与崇高、丑与荒... 本文对把美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探讨美的本质、为美下定义上的传统研究方式进行了反思和批评 ,提出了把美学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审美活动上的新思路 ,认为审美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 ;优美与崇高、丑与荒诞等审美主体都不是先在地独立存在的 ,而是在审美活动中同时现实地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本质 生存方式 审美现象 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 审美形态
下载PDF
审美活动迈向价值观建构的历程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新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28-32,共5页
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建构,而审美活动恰恰具有建构的功能,能够满足价值观形成的需要,审美活动是通往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桥梁──审美活动在观念上全面产生主体需要,主体又以自己的需要去接纳价值实体──从而构成价值体系,产生相应的... 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建构,而审美活动恰恰具有建构的功能,能够满足价值观形成的需要,审美活动是通往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桥梁──审美活动在观念上全面产生主体需要,主体又以自己的需要去接纳价值实体──从而构成价值体系,产生相应的价值意识,最后由价值意识的“自我”提升形成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活动 价值观建构 审美主体 价值实体
下载PDF
视听传播时代的美学嬗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晓丽 王俊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2,共5页
在视听传播时代,传播神话现象的客观存在揭示出传播过程中的审美活动和美学规律。视听产品的消费,不是单纯对音像的消费,而更主要的是对其中的文化因素、美学因素的消费。审美因素是文化生产的灵魂,视听产品生产者对美学规律的自觉应用... 在视听传播时代,传播神话现象的客观存在揭示出传播过程中的审美活动和美学规律。视听产品的消费,不是单纯对音像的消费,而更主要的是对其中的文化因素、美学因素的消费。审美因素是文化生产的灵魂,视听产品生产者对美学规律的自觉应用,促进了关于美学作为一种文化生产资源的思考。美学已经成为一种传播逻辑和文化营销的生产力资源,因而实现了一个从静观批判到设计参与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传播 审美活动 美学嬗变
下载PDF
艺术学与美学的分界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剑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5期49-54,共6页
尽管艺术学已经从文学门类之下独立出来成为第十三个新的门类,但作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在学术研究中始终未能与美学拉开学科距离。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都源于人类对自身的超越,但二者的超越方式不同。由于美学学科的诞生时期与现代艺术体... 尽管艺术学已经从文学门类之下独立出来成为第十三个新的门类,但作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在学术研究中始终未能与美学拉开学科距离。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都源于人类对自身的超越,但二者的超越方式不同。由于美学学科的诞生时期与现代艺术体系的形成时期重叠,致使美学与艺术学胶合在一起。随着艺术学的诞生,不管是从学科自身还是从各自的研究对象上,美学与艺术学都是有界限的。当下,艺术学面临的紧迫任务是秉承打通门类艺术为己任,以扎实的研究成果建构起艺术学自身的学科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艺术学 审美活动 艺术活动
下载PDF
从《溪山琴况》之“和”况探究二胡演奏的立美、审美活动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晶 向清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4-136,F0003,共4页
中国古代七弦琴演奏及琴乐美学专著《溪山琴况》中提到"和"是古代琴乐重要的审美范畴。笔者在"和"这一审美范畴下,从音乐创作、表演、传播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二胡演奏中真实与再创造、弦与指、指与韵、音与意之间的... 中国古代七弦琴演奏及琴乐美学专著《溪山琴况》中提到"和"是古代琴乐重要的审美范畴。笔者在"和"这一审美范畴下,从音乐创作、表演、传播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二胡演奏中真实与再创造、弦与指、指与韵、音与意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二胡演奏的立美、审美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 《溪山琴况》 立美 审美
下载PDF
论庄子怀疑论美学的方法与姿态 被引量:3
14
作者 颜翔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4,共5页
庄子的怀疑论美学凭借于“悬解”、“心斋”、“坐忘”等方法试图达到安宁和无言的精神境界,从而诞生真正的生命智慧,并由此超脱现实界的物质之限定而进入审美的自由领域。
关键词 怀疑论 审美活动 无言 智慧
下载PDF
论李白尚“清”的审美理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乃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李白有着尚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这表现在他一系列以"清"为主要审美尺度的审美活动中;这些审美活动有以清论人、以清论物、以清论文艺等。李白以清为美的审美意识与尚"清"的审美理想对其诗歌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李白 审美理想 审美活动
下载PDF
文学审美价值的生成——条件、过程与形态
16
作者 陈吉猛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8-72,共5页
文学活动之所以能够生成审美价值,是因为文学活动本身提供了审美活动发生的三个条件,或者说文学活动可以满足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三项原则——感性的原则,形式的原则,非利害(或距离)的原则。文学的审美价值形态主要有文学的美、文学的... 文学活动之所以能够生成审美价值,是因为文学活动本身提供了审美活动发生的三个条件,或者说文学活动可以满足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三项原则——感性的原则,形式的原则,非利害(或距离)的原则。文学的审美价值形态主要有文学的美、文学的丑、文学的崇高、文学的悲剧性、文学的喜剧性等。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看,文学的审美价值属于"感性的认识",文学的非审美价值属于理性认识,它们在文学活动中既可能相互分离,又可能相互伴生、甚至水乳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活动 审美原则 审美活动 审美价值形态
下载PDF
从美的本质到审美活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对象转换问题再审视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永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5-161,共7页
当代中国美学将研究对象从“美的本质”转向“审美活动”,研究重心从“美”转向“审美”,哲学基础从认识论、实践论转向现象学和存在论,颠覆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美学模式,使得美学从附属于哲学的尴尬地位中独立出来。但是,当代中国美学... 当代中国美学将研究对象从“美的本质”转向“审美活动”,研究重心从“美”转向“审美”,哲学基础从认识论、实践论转向现象学和存在论,颠覆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美学模式,使得美学从附属于哲学的尴尬地位中独立出来。但是,当代中国美学不应完全否定认识论美学和实践论美学在“美的本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过分迷信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而应当坚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此为底线,兼容其他美学方法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本质 审美活动 研究对象 认识论美学 实践论美学
下载PDF
再论实践存在论美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章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8,共10页
在实践存在论美学那里,马克思的实践论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原意被篡改,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存在秘密的意义被遮蔽,其对于美学的指导意义也被过滤;存在论的反异化的文化现代性意义被消解。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远离现实的理论拼贴并没有推... 在实践存在论美学那里,马克思的实践论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原意被篡改,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存在秘密的意义被遮蔽,其对于美学的指导意义也被过滤;存在论的反异化的文化现代性意义被消解。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远离现实的理论拼贴并没有推进当前的美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存在论 审美活动
下载PDF
美学视角下的商品包装设计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艺旋 萧冰 《工业设计》 2018年第8期62-64,共3页
对商品包装设计在审美活动中的发展优化进行探究。以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商品包装设计案例,通过研究美学与包装设计的关联开展探讨。得出商品包装设计与美学的共存性、共同指向和融合性,提出包装设计优化的新思路。
关键词 美学 商品包装设计 审美活动 融合
下载PDF
审美活动与社会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智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62-68,共7页
社会控制是维系社会稳定、防止社会解体的基本手段。审美活动作为社会活动的子系统之一 ,也在社会控制的范围之内。审美控制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控制的特点。社会通过文化、教育、舆论、群体组织等系统对社会审美活动进行控制。与此同时 。
关键词 审美活动 社会控制 审美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