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溶胶反应器分解叠氮二乙基铝制备氮化铝纳米粉体 被引量:4
1
作者 叶亚平 王丽华 +2 位作者 姜莉 钱维兰 橘高茂治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538,共4页
以叠氮二乙基铝(CH3CH2)2AIN3为前体物在气溶胶反应器中热分解制备氮化铝 AIN纳米粉体.单 反应物且无载气使反应器简化.分解温度低于500-700℃.所得球状AIN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0-50 nm,表面积为... 以叠氮二乙基铝(CH3CH2)2AIN3为前体物在气溶胶反应器中热分解制备氮化铝 AIN纳米粉体.单 反应物且无载气使反应器简化.分解温度低于500-700℃.所得球状AIN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0-50 nm,表面积为103m2/g,活性高.该法为AIN 纳米粉体的合成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气溶胶反应器 纳米粉体 叠氮二乙基铝 制备方法 分解温度
下载PDF
光催化系统灭活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程荣 邓子祺 +3 位作者 夏锦程 李江 石磊 郑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7-968,共12页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背景下,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与去除再次引起学界的重视,而常规的过滤、化学药剂、紫外等空气净化方式存在各自的缺陷与不足。光催化法具有高效、广谱、绿色、无残留、可动态持续...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背景下,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与去除再次引起学界的重视,而常规的过滤、化学药剂、紫外等空气净化方式存在各自的缺陷与不足。光催化法具有高效、广谱、绿色、无残留、可动态持续消毒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光催化剂的种类、光催化剂的负载、光源以及反应器的结构与运行等方面对光催化系统灭活微生物气溶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文中指出:绝大多数研究选择TiO2或其衍生材料作为光催化剂,而更多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应当得到应用;多孔、多通道以及大表面积的催化剂载体能够有效提升光催化系统的效率;在光源的选择上仍然较多依赖于紫外光,可见光的应用有待更多的研究;从优化反应器结构入手改进光催化系统的研究较少,最常用的是环形反应器;已有研究者开发出光催化空气净化器,或将光催化系统与室内风管系统相结合。文章提出,未来光催化系统将会成为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控制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气溶胶 光催化 反应器 光源 空气净化
下载PDF
SO_2在高岭土表面气-粒转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焦坤灵 袁猛 +3 位作者 张连科 孙鹏 李玉梅 武文斐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082-5088,共7页
利用自制气溶胶反应器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RH)、光照、NOx和NH3条件对SO_2在高岭土表面的气-粒转化过程和SO_2-4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H是影响高岭土表面SO_2转化及SO_2-4生成的最重要因素,随着RH的增加,高岭土表面SO_2的转... 利用自制气溶胶反应器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RH)、光照、NOx和NH3条件对SO_2在高岭土表面的气-粒转化过程和SO_2-4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H是影响高岭土表面SO_2转化及SO_2-4生成的最重要因素,随着RH的增加,高岭土表面SO_2的转化量及SO_2-4的生成量也明显增加,其中SO_2转化量最大增幅达600%;光照条件对高岭土表面SO_2的转化及SO_2-4的生成也有一定影响,光照越强SO_2的转化量及SO_2-4的生成量越高;NOx和NH3的存在会促进SO_2在高岭土表面的转化和SO_2-4的生成,协同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反应器 SO_2 高岭土 气-粒转化
原文传递
Synthesis of aluminum nitride nano-powder by decomposed diethylaluminum azide in aerosols
4
作者 YapingYe lihuaWang WeilanQian MuTang YanbingWu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4年第5期428-432,共5页
An aerosol process for making aluminum nitride nano-powder by decompositionof single compound diethylalumimm az-ide was described.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electron microscopy (TEM) were used to study c... An aerosol process for making aluminum nitride nano-powder by decompositionof single compound diethylalumimm az-ide was described.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electron microscopy (TEM) were used to study characters of the A1N powder. It is shown that theprocess can produce spherical A1N powder with mean particle diameters ranging from 10 to 50 nm at500-800°C. The generated amorphous A1N powder is characterized by a BET (Brunauer-Emmett-Teller)surface area of 103 m2/g and is very reactive to mois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nitride aerosol reactor nanometric diethylaluminun azide
下载PDF
NO_x在高岭土表面非均相转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焦坤灵 鲁尚发 +2 位作者 张连科 李玉梅 武文斐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21-5826,共6页
利用自制气溶胶反应器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RH)、光照对NO_x在高岭土表面的非均相转化过程和NO^-_3生成量的影响,探讨了SO_2、NH_3及SO_2/NH_3共存对NO_x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H的增加,高岭土表面NO_x转化量及NO^-_3生成量... 利用自制气溶胶反应器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RH)、光照对NO_x在高岭土表面的非均相转化过程和NO^-_3生成量的影响,探讨了SO_2、NH_3及SO_2/NH_3共存对NO_x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H的增加,高岭土表面NO_x转化量及NO^-_3生成量均显著降低,其中NO_x转化量最大降幅可达433%;光照增加对高岭土表面NO_x的转化及NO^-_3的生成有促进作用,NO_x转化量和NO^-_3生成量的相对增幅最高可分别达到167%和200%;SO_2、NH_3分别存在及共存时会促进NO_x在高岭土表面的转化,其中NH_3存在时对NO_x转化和NO^-_3生成的协同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反应器 NOx 高岭土 非均相转化
原文传递
NO_x和/或NH_3气氛下SO_2在高岭土表面非均相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焦坤灵 王雪薇 +3 位作者 张连科 李玉梅 孙鹏 武文斐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52-3958,共7页
利用自制气溶胶反应器研究了NO_x和/或NH_3气氛下SO_2在高岭土表面的非均相转化过程,应用扫描电镜(SEM)对高岭土颗粒物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岭土颗粒表面的SO_2非均相转化致使其成分和形貌产生了较大变化.相同实验条件下,SO_2... 利用自制气溶胶反应器研究了NO_x和/或NH_3气氛下SO_2在高岭土表面的非均相转化过程,应用扫描电镜(SEM)对高岭土颗粒物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岭土颗粒表面的SO_2非均相转化致使其成分和形貌产生了较大变化.相同实验条件下,SO_2转化的协同作用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NH_3、NO_x/NH_3和NO_x气氛,相对湿度40%、有光照条件下,SO_2转化量增幅最高可分别达125%、75%和50%.所有气氛下,协同作用在无光照时在高相对湿度(40%~70%)区间更为突出,有光照时其显著性则体现在低相对湿度(20%~40%)区间.SO_2、NO_x、NH_3三者共存时,在高岭土颗粒表面发生的非均相反应过程既有协同作用又存在竞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反应器 NOx/NH3 SO2 高岭土 非均相转化
原文传递
北京市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日变化规律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俊 楚碧武 贺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05-2511,共7页
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是大气细粒子(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实际大气SOA生成潜势的日变化规律对于认知SOA生成转化机制及其对大气细粒子污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首次使用氧化流动管反应器(oxidation flo... 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是大气细粒子(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实际大气SOA生成潜势的日变化规律对于认知SOA生成转化机制及其对大气细粒子污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首次使用氧化流动管反应器(oxidation flow reactor,OFR)研究了北京夏季城市大气SOA生成潜势的日变化规律,利用高浓度的羟基自由基(·OH)氧化进入反应器内的环境空气,直接测定SOA的生成潜势.结果表明,一天内,SOA生成潜势的小时均值在3.9~9.4μg·m^(-3)范围内变化,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趋势,在16:00左右达到最低.SOA生成潜势和甲苯等城市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变化趋势一致,而和臭氧浓度反相关.实验结果表明,除了边界层高度变化影响污染物浓度进而影响SOA生成潜势以外,夏季白天强烈的光化学反应导致环境大气VOCs的消耗,对降低环境气体白天的SOA生成潜势值也有重要影响.同国外同类研究相比,北京环境大气由于具有更高的VOCs浓度,其SOA生成潜势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可能对北京地区细颗粒物污染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挥发性有机物(VOCs) 生成潜势 氧化流动管反应器(OFR) 日变化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DPM方法的安全壳内气溶胶输运特性初步研究
8
作者 王雨晴 翁炎运 +3 位作者 倪木一 邓理邻 谭怡 张明昊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0-296,共7页
核电厂在正常运行和发生严重事故时,气溶胶是放射性物质的主要泄漏途径。本文基于流体仿真软件FLUENT中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离散相模型(DPM),针对铅基堆安全壳内气溶胶输运特性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静止流场中气溶胶小粒径颗... 核电厂在正常运行和发生严重事故时,气溶胶是放射性物质的主要泄漏途径。本文基于流体仿真软件FLUENT中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离散相模型(DPM),针对铅基堆安全壳内气溶胶输运特性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静止流场中气溶胶小粒径颗粒受布朗力的驱动在不同壁面的沉降数量分布较均匀;大粒径颗粒受重力的驱动在不同壁面的沉降数量分布不均匀。同时,以PHEBUS FP T0实验的沉降阶段作为基准工况,验证了模型方法在安全壳环境下的适用性与准确性。最后,基于安全壳的二维轴对称简化模型,模拟了反应堆正常运行工况下从堆芯表面到安全壳中的气溶胶迁移和沉降过程。研究发现,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粒径0.1μm的气溶胶会随流线进行大范围的迁移并在安全壳上壁面和竖直壁面的交界附近被捕获,粒径3μm和10μm的气溶胶会滞留在安全壳下壁面附近或沉降到安全壳下壁面。基于本模型研究得到的初步结论,可为后续开展的气溶胶受力分析实验和安全壳内气溶胶迁移实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离散相模型(DPM) 安全壳 压水堆 铅基堆
原文传递
木质素微纳米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4
9
作者 熊福全 王航 +2 位作者 韩雁明 储富祥 吴义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0-175,共6页
在植物纤维原料中,木质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可再生资源,但由于结构复杂且不同类型木质素结构性能差异,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废料或低价值副产品。微纳米木质素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发展方向,可为木质素产品高值化利用提供一种新途径。木质... 在植物纤维原料中,木质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可再生资源,但由于结构复杂且不同类型木质素结构性能差异,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废料或低价值副产品。微纳米木质素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发展方向,可为木质素产品高值化利用提供一种新途径。木质素微纳米球是一种具有规整结构的微纳米木质素,其自组装制备方法主要有溶剂-反溶剂法、气溶胶的流式反应器法和界面细乳液聚合法。利用四氢呋喃、二氧六环和乙醇等溶剂对木质素或化学修饰木质素进行溶解,然后滴加反溶剂去离子水可获得木质素微纳米球,然而溶剂-反溶剂法获得的木质素微纳米球悬浮液在干燥过程中存在微纳米球团聚问题;气溶胶的流式反应器法能将木质素溶液直接雾化自组装成气溶胶;界面细乳液聚合法可使木质素分子在非共价自组装形成微纳米球基础上实现共价键结合。相比实心微纳米球,中空微纳米球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木质素微纳米球当前主要应用于药物载体、紫外防护和纳米填料等方面。采用木质素包载疏水药物,能提高药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实现可控释放,延长作用时间,降低毒副作用;将木质素微纳米球用于光敏性农药的包载,能使其具有可控释放和抗光降解功效;将木质素微纳米球对酶进行包载,能使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通过调控木质素自组装过程,可使其微纳米球具有相对亲水或疏水外表面,使微纳米球与相应亲水或疏水高分子聚合物共混时具有较强的分子间作用。此外,木质素微纳米球亦可用于吸附材料、聚集诱导发光纳米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等方面。目前,木质素微纳米球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简单可行的可控构筑方法及其高值化应用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界面细乳液聚合法能使木质素分子自组装过程中实现非共价键和共价键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微纳米球 自组装 溶剂-反溶剂 气溶胶的流式反应器 界面细乳液聚合
下载PDF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from straw burning using an oxidation flow reactor 被引量:1
10
作者 Hui Wang Song Guo +9 位作者 Zhijun Wu Kai Qiao Rongzhi Tang Ying Yu Weizhao Xu Wenfei Zhu Liwu Zeng Xiaofeng Huang Lingyan He Mattias Hallquis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49-258,共10页
Herein,we use an oxidation flow reactor,Gothenburg:Potential Aerosol Mass(Go:PAM)reactor,to investigate the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formation from wheat straw burning.Biomass burning emissions are exposed to hig... Herein,we use an oxidation flow reactor,Gothenburg:Potential Aerosol Mass(Go:PAM)reactor,to investigate the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formation from wheat straw burning.Biomass burning emissions are exposed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ydroxyl radicals(OH)to simulate processes equivalent to atmospheric oxidation of 0-2.55 days.Primar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were investigated,and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Go:PAM reactor.The influence of water content(i.e.5%and 11%)in wheat straw was also explored.Two burning stages,the flaming stage,and non-flaming stages,were identified.Primary particle emission factors(EFs)at a water content of 11%(~3.89 g/kg-fuel)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t a water content of 5%(~2.26 g/kg-fuel)during the flaming stage.However,the water cont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at the non-flaming stage.EFs of aromatics at a non-flaming stage(321.8±46.2 mg/kg-fuel)are larger than that at a flaming stage(130.9±37.1 mg/kg-fuel).The OA enhancement ratio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OH exposure at first and de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al increment of OH exposure.The maximum OA enhancement ratio is~12 during the non-flaming stages,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1.7 during the flaming stages.The mass spectrum of the primary wheat burning organic aerosols closely resembles that of resolved biomass burning organic aerosols(BBOA)based on measurements in ambient air.Our results show that large gap(0%-90%)still remains to estimate biomass burning SOA if only the oxidation of VOCs were i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thenburg:Potential aerosol Mass(Go:PAM)reactor Wheat straw burning Flaming Non-flaming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原文传递
氨对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影响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赵兴亚 包职贰 +3 位作者 张鑫 李佳濛 王晨曦 陈玲红 《能源工程》 2021年第2期41-47,共7页
在氧化流动管反应器中开展了一系列甲苯/OH自由基氧化实验,研究了复合污染情景下NH_(3)对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的影响。反应器采用低压汞灯作为光源,0H暴露量范围为2.91~6.79 molec·cm^(-3)s(2.3~5.2 d大气老化)。研究... 在氧化流动管反应器中开展了一系列甲苯/OH自由基氧化实验,研究了复合污染情景下NH_(3)对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的影响。反应器采用低压汞灯作为光源,0H暴露量范围为2.91~6.79 molec·cm^(-3)s(2.3~5.2 d大气老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甲苯/0H自由基氧化体系中,通入NH_(3)导致SOA的峰值粒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增大;进一步通入NO或SO_(2),SOA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随之增加,且SO_(2)对SOA生成的促进作用高于NO_(2)同时通入NO和SO_(2),促进作用更明显。提高反应器内0H自由基暴露量,SOA的峰值粒径和质量浓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二次有机气溶胶 气溶胶生成潜势 氧化流动管反应器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在处理医院污水中空气微生物的监测
12
作者 聂肖 汤萌萌 顾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监测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处理医院污水过程中散逸的气溶胶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程度。方法通过对医院污水处理站内MBR在负压、常压及部分敞开3种状态下的空气微生物进行监测,运用Andersen采样器着重研究空气微生物的数量及粒径... 目的监测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处理医院污水过程中散逸的气溶胶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程度。方法通过对医院污水处理站内MBR在负压、常压及部分敞开3种状态下的空气微生物进行监测,运用Andersen采样器着重研究空气微生物的数量及粒径分布。结果反应器在负压运行时工作间内的平均细菌和真菌粒子浓度低于常压及部分敞开状态。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处理后的细菌粒子浓度(388CFU/m3)明显小于处理前反应器内部的细菌粒子浓度(8039CFU/m3),去除率达到95.2%。结论负压运行的MBR尾气经过高效过滤器排放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微生物 膜生物反应器 医院污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