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马伟斌 张千里 刘艳青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32,共8页
论述了现场实车试验、数值仿真计算和室内模型试验等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隧道气动效应的影响因素,系统研究了动车组通过隧道及交会条件下车体内和隧道内瞬变压力与洞口微气压波随速度的变化规律、缓冲结构的设置条件... 论述了现场实车试验、数值仿真计算和室内模型试验等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隧道气动效应的影响因素,系统研究了动车组通过隧道及交会条件下车体内和隧道内瞬变压力与洞口微气压波随速度的变化规律、缓冲结构的设置条件、隧道附加阻力的计算方法、隧道内辅助设施所承受的气动荷载要求以及长大隧道远程测试控制技术和隧道内精确交会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列车通过隧道引起的气动效应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乘员舒适性以及隧道周边的环境,是高速铁路隧道设计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建议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隧道内复合型舒适度、微气压波标准,开展多孔吸能材料、洞口缓冲结构、减压竖井、横通道设计等减缓措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气动效应 实车试验 数值计算 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时速200km动车组通过隧道时空气动力学效应现场试验与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万晓燕 吴剑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8,共6页
与常规铁路隧道不同,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设计除了要考虑满足围岩稳定性、建筑限界等外,还必须考虑高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所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影响。文章通过遂渝线200km/h提速综合试验中的隧道气动力及结构动力学试验,对200 km/h动... 与常规铁路隧道不同,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设计除了要考虑满足围岩稳定性、建筑限界等外,还必须考虑高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所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影响。文章通过遂渝线200km/h提速综合试验中的隧道气动力及结构动力学试验,对200 km/h动车组通过隧道内和列车上瞬变压力、空气动力荷载、列车风、微气压波等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为时速200 km/h客运专线隧道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隧道 现场试验 空气动力学效应
下载PDF
时速350km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基本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厚嫦 张岩 +1 位作者 何德华 黄成荣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9,共5页
在高速铁路武汉至乐昌段和郑州西至三门峡南段,进行CRH2C和CRH380A型动车组以250~350km·h-1速度通过长度为287~1 0081m、隧道内有效净空面积为100m2的隧道和在2 728m长的九子仙隧道内交会的现场试验,研究时速350km高速铁路隧道气... 在高速铁路武汉至乐昌段和郑州西至三门峡南段,进行CRH2C和CRH380A型动车组以250~350km·h-1速度通过长度为287~1 0081m、隧道内有效净空面积为100m2的隧道和在2 728m长的九子仙隧道内交会的现场试验,研究时速350km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的基本规律以及隧道气动效应对动车组动力学行为、车体结构强度和人耳舒适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动车组以350km·h-1及以下速度通过隧道和在隧道内交会的过程中,最大轮轴横向力为41.28kN,最大脱轨系数为0.70,最大轮重减载率为单峰值0.79,最大车内外压差为3 224Pa,车内空气压力3s最大变化值为1 064Pa,均在动车组运行安全性、车体强度及人耳舒适性指标的允许范围内;车内外空气压力基本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加;相同速度条件下,在隧道长度小于3 000m时,车内外压力变化最大值总体上均随隧道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动车组的头型和密封的优化能够改善动车组通过隧道和在隧道内交会时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隧道 气动效应 空气压力 车体强度 人耳舒适性 动力学行为
下载PDF
桥梁风屏障的气动效应及其对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郭薇薇 夏禾 张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119,128,共9页
基于风-车-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分析了风屏障对车桥系统气动效应及桥上高速行驶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以新建兰新铁路百里风区跨度16 m简支槽形梁为工程背景,通过风洞试验测试了有、无风屏障时车辆、桥梁的三分力系数,然后对强侧风作... 基于风-车-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分析了风屏障对车桥系统气动效应及桥上高速行驶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以新建兰新铁路百里风区跨度16 m简支槽形梁为工程背景,通过风洞试验测试了有、无风屏障时车辆、桥梁的三分力系数,然后对强侧风作用下车辆通过桥梁时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综合分析得到了保证列车在桥上运行安全的风速-车速阈值曲线。结果表明,对未设置风屏障的桥梁,当风速超过15 m/s即应限速行驶;而设置风屏障后,桥上车辆的运行安全性指标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即使风速达到40 m/s,列车仍可以260 km/h的速度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行车安全 风-车-桥动力分析 风屏障 气动效应 阈值曲线
原文传递
不同运行方式对高速地铁气动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冉腾飞 梁习锋 熊小慧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0-870,共11页
为了研究时速140km/h高速地铁列车以不同运行方式在隧道中运行时的气动效应,采用三维、可压、非定常N-S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地铁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及站间运行时产生的气动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运行方式对高速地铁隧道气动效应... 为了研究时速140km/h高速地铁列车以不同运行方式在隧道中运行时的气动效应,采用三维、可压、非定常N-S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地铁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及站间运行时产生的气动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运行方式对高速地铁隧道气动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列车站间运行时,车体表面测点压力峰峰值沿车长方向基本不变;而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车体表面测点压力峰峰值从头车向尾车逐渐降低。2种运行方式下的隧道壁面测点压力峰峰值均在中间风井处达到最小值。并且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的最大车体表面和隧道壁面压力峰峰值分别为列车站间运行时的1.37倍与1.49倍。不同列车密封指数下,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的车内压力变化均大于列车站间运行时的车内压力变化。因此,地铁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比站间运行时更加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地铁 运行方式 气动效应 站间运行 中间风井 压力波 数值模拟 密封指数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动效应对燃烧室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兰宇丹 何立明 +3 位作者 王峰 杜宏亮 陈鑫 梁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7-222,共6页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建立燃烧室助燃激励器中等离子体气动效应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求解电势方程和电荷密度方程,得到等离子体气动效应的体积力分布函数,将动量以源项的形式引入Navier-Stokes方程求解,对助燃激励器中等...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建立燃烧室助燃激励器中等离子体气动效应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求解电势方程和电荷密度方程,得到等离子体气动效应的体积力分布函数,将动量以源项的形式引入Navier-Stokes方程求解,对助燃激励器中等离子体气动效应诱导燃烧室空气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激励电压、气体流量和电荷密度对燃烧室中等离子体气动效应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气动效应的作用下,燃烧室流场紊流度增大,速度分布不均匀;随着激励电压的升高,燃烧室轴向速度振荡幅度增大;等离子体气动效应对燃烧室流场的影响随着进口流速的增加不断减小;随着电荷密度的增加,火焰稳定器前后燃烧室流场轴向速度的振荡不断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气动效应 电场 流场 燃烧室 体积力
下载PDF
关于广州地铁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缓解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林世生 《隧道建设》 2013年第8期650-658,共9页
地铁列车高速通过中间风井以及多次在地下线路与高架线路间转换,引起车厢内压力波动,降低了乘车的舒适性。文章总结了其他国家制定的地铁或高速铁路不同的人体舒适度压力控制标准和国内的地铁压力舒适度的相关研究,采用地铁环境模拟计... 地铁列车高速通过中间风井以及多次在地下线路与高架线路间转换,引起车厢内压力波动,降低了乘车的舒适性。文章总结了其他国家制定的地铁或高速铁路不同的人体舒适度压力控制标准和国内的地铁压力舒适度的相关研究,采用地铁环境模拟计算软件SES 4.1,对广州地铁14号线列车线路在隧道运行时不同列车时速、不同的隧道断面、不同渐扩段长度等情况下通过隧道洞口及中间风井时车头的压力波动及压力舒适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对于高速地铁可在常规盾构隧道断面入洞口处和中间风井处设置一定长度及规模的渐扩段,同时结合行车组织的压力缓解措施的设计建议,这些措施在广州地铁14号线、21号线、南京机场线等工程设计中已进行应用,具体效果有待线路开通后进行实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空气动力学效应 压力舒适度 地铁环境模拟计算程序SES 隧道洞口 中间风井 渐扩段
下载PDF
地铁列车通过隧道时的气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世南 张继业 +1 位作者 熊骏 孟添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104,共6页
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的空气动力效应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乘客乘坐的舒适性等产生不良影响。基于列车空气动力学理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某型号地铁车辆通过最不利长度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并分析了地铁... 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的空气动力效应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乘客乘坐的舒适性等产生不良影响。基于列车空气动力学理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某型号地铁车辆通过最不利长度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并分析了地铁列车和隧道壁面监测点的压力时程曲线和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车体表面压力峰峰值、3 s内车内压力波动最大值及隧道内附属物压力峰峰值,与列车速度的平方近似成线性关系;隧道断面净空面积越小,车体承受的压力越大;地铁列车通过隧道时需限速,以达到人体舒适性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隧道 空气动力效应 压力时程曲线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伟斌 程爱君 +2 位作者 郭小雄 吴敏敏 张千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4-87,共4页
论述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的研究历程,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包括隧道内乘车舒适度标准、洞口微气压波控制标准、隧道净空断面积设计标准、隧道微气压波减缓措施等,并从设计角度对我国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研究的... 论述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的研究历程,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包括隧道内乘车舒适度标准、洞口微气压波控制标准、隧道净空断面积设计标准、隧道微气压波减缓措施等,并从设计角度对我国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隧道工程 气动效应 展望
下载PDF
基于气动效应的特长隧道断面优化探讨 被引量:13
10
作者 马辉 吴剑 +1 位作者 高明忠 王海云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2-1422,共11页
铁路隧道净空面积的确定,不仅应考虑隧道建筑限界和机车车辆限界,还要考虑列车通过隧道时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的流动假设,推导得到车内瞬变压力、洞口微气压波和空气阻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这3个指标对现有城... 铁路隧道净空面积的确定,不仅应考虑隧道建筑限界和机车车辆限界,还要考虑列车通过隧道时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的流动假设,推导得到车内瞬变压力、洞口微气压波和空气阻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这3个指标对现有城际铁路、高速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进行论证和优化。结果表明:针对大于10km的特长隧道,在一定长度范围内,且在提高列车密封水平、增加洞口微气压波缓冲结构的情况下,可对特长隧道净空断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气动效应 断面优化 瞬变压力 微气压波 空气阻力
下载PDF
高速列车隧道内等速交会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红梅 杨飞 +1 位作者 张骞 孙丽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0,共7页
基于风压载荷空气动力学控制方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分析高速列车在不同线间距隧道内,以不同速度级等速交会时的车体表面风压和受到的气动力;将隧道内交会时受到的气动力以时程荷载的形式施加到车辆动力学模型中,分析其对各... 基于风压载荷空气动力学控制方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分析高速列车在不同线间距隧道内,以不同速度级等速交会时的车体表面风压和受到的气动力;将隧道内交会时受到的气动力以时程荷载的形式施加到车辆动力学模型中,分析其对各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安全性和平稳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列车在隧道内等速交会时,头车所受的气动阻力、升力、横向力最大;高速列车表面所受的风压极值与速度的2.2~2.3次方成正比,所受的气动阻力、升力、横向力与速度的1.8~2.4次方成正比;隧道内高速交会对车辆安全性指标影响不大,仅在交会瞬间产生较大的车体横向振动,当运行速度达到400km·h^-1时各项安全性、舒适性指标均满足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 空气动力学 气动效应 等速交会 车辆动力学 线间距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太行山超长隧道群关键技术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志富 赵建峰 +3 位作者 朱永全 李建华 张俊兴 王洪昌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03-1111,共9页
为研究解决石家庄至太原高速铁路隧道断面有效净空面积标准、长段落膏溶角砾岩地层内修建隧道、特大断面隧道修建以及超长隧道(群)防灾救援系统设置等技术难题,通过采用调研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现场试验段试验等一系列研究手段,... 为研究解决石家庄至太原高速铁路隧道断面有效净空面积标准、长段落膏溶角砾岩地层内修建隧道、特大断面隧道修建以及超长隧道(群)防灾救援系统设置等技术难题,通过采用调研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现场试验段试验等一系列研究手段,确定了时速250 km高速铁路单线、双线隧道有效净空面积标准,顺利实施了高速铁路特大断面隧道到2条单线隧道的过渡,安全通过了长大段落膏溶角砾岩地层,创建了铁路特长隧道(群)防灾救援成套技术,最终实现了石太客运专线的顺利开通运营,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太原高速铁路 超长隧道群 空气动力学效应 特大断面 膏溶角砾岩 防灾救援
下载PDF
高速铁路长隧道内缓冲结构的气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骆建军 马伟斌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5,共8页
为了降低高速列车通过时长隧道内及隧道出口外的气动效应,在受到地形影响无法在长隧道入口外修建缓冲结构时,应在长隧道洞内设置缓冲结构。采用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在列车与隧道之间产生的气流场进行建模,对气流场... 为了降低高速列车通过时长隧道内及隧道出口外的气动效应,在受到地形影响无法在长隧道入口外修建缓冲结构时,应在长隧道洞内设置缓冲结构。采用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在列车与隧道之间产生的气流场进行建模,对气流场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对模型采用SIMPLE算法求解,对采用变断面喇叭形式(A型)、常断面形式(B型)和新型回转形式(C型)3种洞内缓冲结构形式的长隧道洞内外的气动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B型缓冲结构较其他2种缓冲结构能够显著降低长隧道洞内外的气动效应,再结合其施工容易等因素,建议选用B型缓冲结构;B型缓冲结构的环向深度宜控制在约1m,最大不应超过1.5m,其长度应控制在1列列车的长度(203m);在具体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在长隧道内设置1个或2个缓冲结构,并尽可能将其中的1个缓冲结构设置在隧道内入口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隧道 气动效应 缓冲结构 空气压缩波 微气压波 高速铁路
下载PDF
气动效应对折叠翼展开过程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单继祥 甄文强 +1 位作者 石运国 陈强洪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为了研究气动效应对火箭弹折叠翼展开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低速条件下横向折叠翼的气动特性,并对其展开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折叠翼所受气动力随着攻角的增大均线性增大,随展开角度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 为了研究气动效应对火箭弹折叠翼展开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低速条件下横向折叠翼的气动特性,并对其展开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折叠翼所受气动力随着攻角的增大均线性增大,随展开角度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且背风侧气动力均小于迎风侧。在负攻角情况下,迎风侧折叠翼展开所需时间长于背风侧,随着风速、攻角的增大,折叠翼展开的同步性进一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翼 气动力影响 展开过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加减速时地铁列车隧道气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冬雪 蒋雅男 杨明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N-S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A型地铁列车在隧道内加减速时车体表面压力变化和车内压力变化,分析隧道净空面积与密封指数的关系,并采用动模型实验验证数值计算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随着阻... 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N-S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A型地铁列车在隧道内加减速时车体表面压力变化和车内压力变化,分析隧道净空面积与密封指数的关系,并采用动模型实验验证数值计算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随着阻塞比的减小,测点压力幅值随之减小,主要体现在对正峰值的影响,压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阻塞比越小,列车表面压力幅值随列车长度方向的变化趋势越平缓;列车以匀速、减速和加速3种方式运行,隧道断面为22 m2时,根据美国标准列车气密性需分别大于6,3和6 s,根据国内标准需分别大于10,6和10 s;隧道净空面积小于35 m2时,根据美国标准列车气密性需分别大于2,0.7和1.5 s,根据国内标准需分别大于3,0.4和1.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数值模拟 动模型实验 加减速 气动效应 阻塞比
下载PDF
高空高速环境热光学分析及光学窗口设计 被引量:12
16
作者 范达 明星 +4 位作者 刘昕悦 王国名 郭文记 黄旻 董登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5-201,共7页
为提高高空高速环境下机载光谱相机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分析了飞行高度对光学窗口面型变形的影响,合理设计光学窗口厚度。基于有限元流固耦合、流热耦合模型,仿真高空高速环境下气动压力、气动热载荷对光学窗口的作用,分析了飞行高... 为提高高空高速环境下机载光谱相机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分析了飞行高度对光学窗口面型变形的影响,合理设计光学窗口厚度。基于有限元流固耦合、流热耦合模型,仿真高空高速环境下气动压力、气动热载荷对光学窗口的作用,分析了飞行高度对不同厚度光学窗口面型变形的影响;初步选择光学窗口厚度,利用Zernike多项式对该光窗面型变形进行拟合并输入光学软件,以MTF及波相差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光学窗口变形对光学系统成像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合理的光学窗口厚度。结果表明:飞行器在5~30 km高空以3 Ma速度、5毅攻角飞行时,口径200 mm的光学窗口合理设计厚度为15 mm。为不同飞行高度范围光学窗口厚度的选择及优化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光学分析 气动效应 光学窗口 有限元分析 成像性能分析
下载PDF
高速铁路运营期桥梁声屏障气动效应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朴爱玲 尹皓 +2 位作者 伍向阳 刘兰华 陈迎庆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共3页
为了掌握我国高速铁路长期运营后声屏障结构动力响应性能变化情况,更好地进行运营期声屏障的安全评估和高速铁路桥梁声屏障设计,通过现场试验及与运营初期的数据对比,得到运营期动车组高速通过时桥梁声屏障气动荷载及结构动力响应的变... 为了掌握我国高速铁路长期运营后声屏障结构动力响应性能变化情况,更好地进行运营期声屏障的安全评估和高速铁路桥梁声屏障设计,通过现场试验及与运营初期的数据对比,得到运营期动车组高速通过时桥梁声屏障气动荷载及结构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动车组高速通过时声屏障结构表面承受气动荷载显著;列车风压对声屏障不同位置的变形和应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单元板位移大于立柱,立柱应力大于单元板;高速铁路运营10年后,单元板和立柱最大位移增大而最大应力减小,表明声屏障结构长期承受交变荷载后可能出现承载能力下降问题。建议设计时考虑运营期声屏障疲劳劣化所带来的影响,优化结构疲劳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气动效应 现场试验 声屏障 运营期 气动荷载
下载PDF
我国高速铁路声屏障气动效应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兴 张毅超 +2 位作者 陈迎庆 伍向阳 刘兰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91,共8页
针对高速铁路声屏障的安全可靠性,从气动效应角度阐述其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及存在的挑战,并基于我国高速铁路声屏障应用场景,探讨列车脉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声屏障结构的振动特性,结合技术标准中与气动效应相关的要求和规定,提出完善... 针对高速铁路声屏障的安全可靠性,从气动效应角度阐述其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及存在的挑战,并基于我国高速铁路声屏障应用场景,探讨列车脉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声屏障结构的振动特性,结合技术标准中与气动效应相关的要求和规定,提出完善标准体系的相关建议,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结果表明:列车脉动力受列车运行速度、列车车型及声屏障设置位置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列车脉动力与运行速度的平方基本服从线性关系;声屏障气动效应还与车头流线型、车体截面形状等列车气动性能参数相关,相同速度条件下不同车型的脉动力差异可达45%;在列车脉动力作用下,声屏障钢立柱以横向振动为主,呈现典型受弯构件的特征,而单元板以整体往复横向运动为主,振幅受安装状态的影响显著,声屏障动力性能评估重点为结构的低频振动;未来可结合声屏障结构振动特征和服役性能变化情况,深化声屏障气动荷载产生机理和动力分析方法的研究,探索声屏障服役性能演变机理和规律,完善声屏障结构安全性能检测评估体系,发展快速高效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气动效应 动力响应 声屏障 安全性能
下载PDF
高速列车过双线隧道气动效应及列车风特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磊 骆建军 李飞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3-52,共10页
为加深对隧道内气动效应和列车风特性的认识,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模拟高速列车偏心通过隧道全过程,应用滑移网格技术模拟列车高速运动,对列车通过时隧道内的气动效应及列车风进行研究。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为加深对隧道内气动效应和列车风特性的认识,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模拟高速列车偏心通过隧道全过程,应用滑移网格技术模拟列车高速运动,对列车通过时隧道内的气动效应及列车风进行研究。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隧道入口处气动压力变化规律与隧道内有很大差别;列车两侧对称测点的最大正压值及峰-峰压力变化幅值分别相差13.1%和7.3%,近隧道侧列车风纵向速度分量与合速度最大值分别为远隧道侧的2.1倍和1.9倍,列车偏心通过对列车周围气动压力影响不大,而对列车风影响非常显著;列车表面边界层对列车风纵向分量影响显著,对横向速度分量和垂向速度分量几乎无影响;隧道内列车后方产生交替出现的复杂尾涡结构,与明线时差别很大;隧道内列车风风速衰减较慢,持续时间更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双线隧道 气动效应 列车风 流场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速远程滑坡气垫效应的风洞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邢爱国 殷跃平 +3 位作者 齐超 张明 黄汉杰 韩金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42-1646,共5页
将木质材料制成不同坡度、不同横断面形式的沟谷地形,通过大型风洞模拟试验,测定了地面效应影响下滑体凌空飞行时的空气动力学参数.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沟谷地形对地面效应影响显著.地形圈闭效果越好,地面效应越明显,模型升力系数相对于... 将木质材料制成不同坡度、不同横断面形式的沟谷地形,通过大型风洞模拟试验,测定了地面效应影响下滑体凌空飞行时的空气动力学参数.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沟谷地形对地面效应影响显著.地形圈闭效果越好,地面效应越明显,模型升力系数相对于平坦地形将成倍增加;模型离地高度越小,气垫效应越显著,但对平坦地形影响不明显;各沟谷地形下升阻比曲线变化基本相同,最大值均发生在飞行迎角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滑坡 空气动力学效应 气垫效应 风洞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