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铝离子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及浸出黄铜矿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许晓芳
林海
董颖博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3-948,共6页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f)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铝离子浓度对黄铜矿浸出体系At.f菌氧化活性、黄铜矿表面吸附细菌数量以及铜浸出率的影响,并对其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浸出体系铝离子浓度在...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f)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铝离子浓度对黄铜矿浸出体系At.f菌氧化活性、黄铜矿表面吸附细菌数量以及铜浸出率的影响,并对其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浸出体系铝离子浓度在所研究的0~20 g·L^(-1)范围内,对细菌氧化活性的影响有明显差异。铝离子浓度为1 g·L^(-1)时,细菌氧化活性最好,浸出15 d后,体系氧化还原电位便可由381 mV升高到588 mV左右,Fe^(2+)氧化率达到98.49%,体系pH值由2.11下降到1.44;超过1 g·L^(-1)后,细菌氧化活性逐渐降低,Fe^(2+)氧化率下降,铝离子浓度为20 g·L^(-1)时,浸出45 d后,体系氧化还原电位仅为400 mV左右,Fe^(2+)氧化率也仅为40%左右。矿物表面吸附细菌数量、浸出体系铜浸出率均随铝离子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铝离子浓度为15 g·L^(-1)时,浸出体系铜离子浸出率最高,可达71.39%,矿物表面吸附细菌数量也最多,表明铜浸出率与矿物表面吸附细菌数量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离子
氧化亚铁硫杆菌
活性
铜浸出率
吸附菌
原文传递
一种嗜镍菌对含镍废水中Ni^(2+)的特效吸附
被引量:
7
2
作者
赵玉清
李晋
+4 位作者
周广麒
任铮宇
杨洪泽
孙天竹
邢艳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2-97,共6页
为解决微生物对重金属吸附的应用问题,筛选了一种嗜镍菌,研究了最优条件下嗜镍菌对镍离子的特效吸附。表明: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嗜镍菌对Ni2+吸附的热力学过程,在最佳条件下嗜镍菌对镍离子吸附2h,饱和吸附量可达92.59mg/g;嗜镍菌对...
为解决微生物对重金属吸附的应用问题,筛选了一种嗜镍菌,研究了最优条件下嗜镍菌对镍离子的特效吸附。表明: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嗜镍菌对Ni2+吸附的热力学过程,在最佳条件下嗜镍菌对镍离子吸附2h,饱和吸附量可达92.59mg/g;嗜镍菌对Ni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反应模型,由吸附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见:镍离子为25mg/L,吸附时间2h,吸附即趋于平衡,吸附率最高可达97.7%,对超标50倍的含镍废水,一次处理已接近镍的排放标准;该菌对含镍废水中Ni2+的吸附有特效性。热力学模型与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测定同时说明嗜镍菌对Ni2+的作用以表面为主,其主要吸附位点是菌体胞外聚合物的蛋白质、多糖的羟基和氨基;这对该菌作为工程菌的回用有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镍菌
NI2+
特效吸附
工程菌
原文传递
海藻酸钠-培养基-刃天青-硅藻土微球法快速检测细菌总数
被引量:
1
3
作者
韦伟
李正国
+1 位作者
程婵娟
杨德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9-185,共7页
通过制备海藻酸钠-培养基-刃天青-硅藻土(alginate-medium-resazurin-diatomaceous silica, AMRD)微球,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细菌总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单倍培养基浓度下,海藻酸钠:硅藻土为1:1.4(m/m)时,AMRD微球变色时间与...
通过制备海藻酸钠-培养基-刃天青-硅藻土(alginate-medium-resazurin-diatomaceous silica, AMRD)微球,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细菌总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单倍培养基浓度下,海藻酸钠:硅藻土为1:1.4(m/m)时,AMRD微球变色时间与细菌数量呈最佳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02×10^2CFU/mL,检测时间为2~16.5h。AMRD微球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62×10^3、2.03×10^3CFU/mL。微球对细菌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参数1/n在0.5-1.0之间,属于中等吸附,低浓度条件下受温度影响不大,吸附饱和需要30-45min。AMRD微球细菌计数法是一种快速而经济的细菌计数新方法,有望用于食品、饮用水以及环境检测等领域细菌总数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硅藻土
刃天青
细菌计数
细菌吸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铝离子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及浸出黄铜矿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许晓芳
林海
董颖博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3-94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20401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六批特别资助项目(2013T60063)
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项目(20121000803)资助
文摘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f)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铝离子浓度对黄铜矿浸出体系At.f菌氧化活性、黄铜矿表面吸附细菌数量以及铜浸出率的影响,并对其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浸出体系铝离子浓度在所研究的0~20 g·L^(-1)范围内,对细菌氧化活性的影响有明显差异。铝离子浓度为1 g·L^(-1)时,细菌氧化活性最好,浸出15 d后,体系氧化还原电位便可由381 mV升高到588 mV左右,Fe^(2+)氧化率达到98.49%,体系pH值由2.11下降到1.44;超过1 g·L^(-1)后,细菌氧化活性逐渐降低,Fe^(2+)氧化率下降,铝离子浓度为20 g·L^(-1)时,浸出45 d后,体系氧化还原电位仅为400 mV左右,Fe^(2+)氧化率也仅为40%左右。矿物表面吸附细菌数量、浸出体系铜浸出率均随铝离子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铝离子浓度为15 g·L^(-1)时,浸出体系铜离子浸出率最高,可达71.39%,矿物表面吸附细菌数量也最多,表明铜浸出率与矿物表面吸附细菌数量正相关。
关键词
铝离子
氧化亚铁硫杆菌
活性
铜浸出率
吸附菌
Keywords
aluminum
ions
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ctivity
copper
leaching
rate
adsorptive
bacteria
分类号
TD925.5 [矿业工程—选矿]
原文传递
题名
一种嗜镍菌对含镍废水中Ni^(2+)的特效吸附
被引量:
7
2
作者
赵玉清
李晋
周广麒
任铮宇
杨洪泽
孙天竹
邢艳杰
机构
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2-9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070005)
文摘
为解决微生物对重金属吸附的应用问题,筛选了一种嗜镍菌,研究了最优条件下嗜镍菌对镍离子的特效吸附。表明: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嗜镍菌对Ni2+吸附的热力学过程,在最佳条件下嗜镍菌对镍离子吸附2h,饱和吸附量可达92.59mg/g;嗜镍菌对Ni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反应模型,由吸附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见:镍离子为25mg/L,吸附时间2h,吸附即趋于平衡,吸附率最高可达97.7%,对超标50倍的含镍废水,一次处理已接近镍的排放标准;该菌对含镍废水中Ni2+的吸附有特效性。热力学模型与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测定同时说明嗜镍菌对Ni2+的作用以表面为主,其主要吸附位点是菌体胞外聚合物的蛋白质、多糖的羟基和氨基;这对该菌作为工程菌的回用有宜。
关键词
嗜镍菌
NI2+
特效吸附
工程菌
Keywords
Nickel-resistant
strain
Ni2
+
Specific
adsorpt
ion
Engineering
bacteria
分类号
Q938.11 [生物学—微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海藻酸钠-培养基-刃天青-硅藻土微球法快速检测细菌总数
被引量:
1
3
作者
韦伟
李正国
程婵娟
杨德芳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第
重庆市巴蜀中学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9-185,共7页
基金
重庆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项目(重师教发[2010]No.138)
重庆师范大学校级青年基金项目(12XWQ15)
重庆师范大学"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GCZX2012-4)
文摘
通过制备海藻酸钠-培养基-刃天青-硅藻土(alginate-medium-resazurin-diatomaceous silica, AMRD)微球,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细菌总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单倍培养基浓度下,海藻酸钠:硅藻土为1:1.4(m/m)时,AMRD微球变色时间与细菌数量呈最佳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02×10^2CFU/mL,检测时间为2~16.5h。AMRD微球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62×10^3、2.03×10^3CFU/mL。微球对细菌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参数1/n在0.5-1.0之间,属于中等吸附,低浓度条件下受温度影响不大,吸附饱和需要30-45min。AMRD微球细菌计数法是一种快速而经济的细菌计数新方法,有望用于食品、饮用水以及环境检测等领域细菌总数的定量检测。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硅藻土
刃天青
细菌计数
细菌吸附
Keywords
alginate
diatomaceous
silica
resazurin
bacteria
l
cell
counting
adsorpt
ion
for
bacteria
分类号
TS202.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铝离子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及浸出黄铜矿的影响
许晓芳
林海
董颖博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原文传递
2
一种嗜镍菌对含镍废水中Ni^(2+)的特效吸附
赵玉清
李晋
周广麒
任铮宇
杨洪泽
孙天竹
邢艳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7
原文传递
3
海藻酸钠-培养基-刃天青-硅藻土微球法快速检测细菌总数
韦伟
李正国
程婵娟
杨德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