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草药提取物中单宁(鞣质)的选择性脱除 被引量:22
1
作者 廖学品 马贺伟 +1 位作者 陆忠兵 石碧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15,共6页
用牛皮为原料通过甲醛交联反应制备胶原纤维吸附材料 ,采用外加单宁的方法研究了这种吸附材料对双黄莲口服液、银黄注射液及中草药提取物中单宁的选择性吸附能力。结果表明 ,胶原纤维对单宁具有明显的竞争吸附能力和吸附选择性 ,在实验... 用牛皮为原料通过甲醛交联反应制备胶原纤维吸附材料 ,采用外加单宁的方法研究了这种吸附材料对双黄莲口服液、银黄注射液及中草药提取物中单宁的选择性吸附能力。结果表明 ,胶原纤维对单宁具有明显的竞争吸附能力和吸附选择性 ,在实验条件下单宁的去除率达到 97%以上 ,而对有效成份吸附率很低。皮胶原纤维吸附材料为中药制剂工艺中单宁的高选择性脱除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提取物 单宁 鞣质 选择性脱除 吸附材料 皮胶原纤维
下载PDF
改性Y型分子筛对FCC汽油脱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董世伟 秦玉才 +5 位作者 阮艳军 王源 于文广 张磊 范跃超 宋丽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1-346,共6页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I)Y、NiY、CeY分子筛,利用XRD、ICP/MS、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其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使用固定床技术和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SCD)偶联技术系统考查了改性Y分子筛对FCC汽油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着重探讨了FCC...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I)Y、NiY、CeY分子筛,利用XRD、ICP/MS、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其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使用固定床技术和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SCD)偶联技术系统考查了改性Y分子筛对FCC汽油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着重探讨了FCC汽油选择性吸附脱硫过程中硫化物的脱除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金属阳离子改性的Y分子筛对FCC汽油中不同硫化物选择性有所不同,对CeY分子筛:2-甲基-5-乙基噻吩<噻吩<C3硫醇<C2噻吩<2或3-甲基噻吩<苯并噻吩<3,4-二甲基噻吩≈2,3,4-三甲基噻吩<四氢噻吩,而NiY与Cu(I)Y选择性相同:C3硫醇<2-甲基-5-乙基噻吩<C2噻吩<2或3-甲基噻吩<噻吩<苯并噻吩<3,4-二甲基噻吩≈2,3,4-三甲基噻吩<四氢噻吩,改性Y分子筛对噻吩及小分子烷基取代噻吩类硫化物的选择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分子筛 FCC汽油 吸附脱硫 吸附选择性
下载PDF
煤吸附CO_2、O_2和N_2的能力与竞争性差异 被引量:15
3
作者 武司苑 邓存宝 +2 位作者 戴凤威 高飞 王雪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29-4235,共7页
应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采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方法,依据电厂烟气注入采空区防火与封存实际,对煤吸附CO_2、O_2和N_2的能力与竞争性差异进行分析。由计算结果可知,相比于吸附O_2、N_2,煤吸附单组分CO_2除了范德华能起主要作用,还有... 应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采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方法,依据电厂烟气注入采空区防火与封存实际,对煤吸附CO_2、O_2和N_2的能力与竞争性差异进行分析。由计算结果可知,相比于吸附O_2、N_2,煤吸附单组分CO_2除了范德华能起主要作用,还有很强的静电作用能。由相互作用能和等量吸附热计算结果可知,煤容易吸附CO_2,而不容易吸附O_2和N_2。298.15 K时,CO_2对N_2和O_2吸附选择性及O_2对N_2的吸附选择性分别为42.396、32.357和1.310,揭示了竞争能力大小为CO_2>O_2>N_2。分压分别为CO_216.5 k Pa+N_279 k Pa+O_24.5 k Pa内系统竞争吸附时,受吸附能力、竞争性和分压影响,CO_2被大量吸附,而O_2吸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烟气 静电能 吸附选择性 竞争吸附
原文传递
CO/N_2/CO_2在MOF-74(Ni)上吸附相平衡和选择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有毅 黄艳 +3 位作者 何嘉杰 肖静 夏启斌 李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469-4475,共7页
主要研究了MOF-74(Ni)材料对CO/N2/CO2的吸附分离性能。应用水热法合成制备MOF-74(Ni),分别采用全自动表面积吸附仪、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孔隙结构和晶体形貌进行了表征,应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CO、N2和CO2在MOF-74(Ni... 主要研究了MOF-74(Ni)材料对CO/N2/CO2的吸附分离性能。应用水热法合成制备MOF-74(Ni),分别采用全自动表面积吸附仪、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孔隙结构和晶体形貌进行了表征,应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CO、N2和CO2在MOF-74(Ni)上的吸附等温线,应用DSLF方程模拟了3种气体MOF-74(Ni)上的吸附等温线,依据IAST理论模型计算了MOF-74(Ni)对CO/N2二元混合物和CO/CO2二元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Pa和常温条件下,MOF-74(Ni)材料对CO吸附容量高达6.15 mmol·g-1,而相同条件下N2的吸附量只有0.86 mmol·g-1。MOF-74(Ni)在低压下(0~40 kPa)对CO的吸附量明显高于其对CO2的吸附量。应用IAST模型估算MOF-74(Ni)对二元混合物吸附选择性的结果表明:MOF-74(Ni)对CO/N2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在1000以上;MOF-74(Ni)对 CO/CO2的吸附选择性在4~9范围,在所研究的二元气体混合物吸附体系中,MOF-74(Ni)都能优先吸附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74(Ni) 吸附 一氧化碳 吸附选择性 二元混合物
下载PDF
温和水热法合成钛酸盐纳米管及其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雷立 李学钊 +3 位作者 晋银佳 王婷 晏友 刘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63-1671,共9页
采用温和水热法一步快速合成了钛酸盐纳米管(TNTs),并应用于对水中重金属离子Pb(Ⅱ)、Cd(Ⅱ)和Cr(Ⅲ)的吸附.通过选择纳米级锐钛矿替代P25型二氧化钛作为反应原材料,成功将水热反应时间从72 h缩短至6 h.TEM,XRD和FT-IR等表征证实了新合... 采用温和水热法一步快速合成了钛酸盐纳米管(TNTs),并应用于对水中重金属离子Pb(Ⅱ)、Cd(Ⅱ)和Cr(Ⅲ)的吸附.通过选择纳米级锐钛矿替代P25型二氧化钛作为反应原材料,成功将水热反应时间从72 h缩短至6 h.TEM,XRD和FT-IR等表征证实了新合成材料的为管状钛酸盐结构.TNTs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且对Pb(Ⅱ)、Cd(Ⅱ)和Cr(Ⅲ)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高达525.58、214.41和69.65 mg·g^(-1).p H=5时,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对于初始浓度分别为200、100和50 mg·L^(-1)的Pb(Ⅱ)、Cd(Ⅱ)和Cr(Ⅲ),在TNTs上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513.04、212.46和66.35 mg·g^(-1),吸附性能优于传统吸附材料.合成的TNTs结构为三联的[Ti O6]八面体骨架和层间H+/Na+,其吸附机理为金属阳离子与TNTs层间Na+的离子交换.同时,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实验表明TNTs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存在选择性,即使在较高的共存离子浓度下(10 mmol·L^(-1))TNTs对目标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依然优异.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应用钛酸纳米材料高效去除水体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纳米管 水热反应 吸附容量 重金属离子 吸附选择性
原文传递
一维直孔道MOFs对CH_4/N_2和CO_2/CH_4的分离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倬铭 杨江峰 +3 位作者 陈杨 王勇 李立博 李晋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549-3555,共7页
非常规天然气未来可以作为常规天然气的有效补充,其中低浓度煤层气和生物质燃气分别需要脱除大量的N2和CO2以达到富集和纯化CH4的目的。本研究针对CH4/N2这一对较难分离的气体组合,选取了具有一维菱形孔道的MOFs材料Cu(INA)2作为吸附剂... 非常规天然气未来可以作为常规天然气的有效补充,其中低浓度煤层气和生物质燃气分别需要脱除大量的N2和CO2以达到富集和纯化CH4的目的。本研究针对CH4/N2这一对较难分离的气体组合,选取了具有一维菱形孔道的MOFs材料Cu(INA)2作为吸附剂,将合成的样品做了XRD和TG表征,测试了纯气体CO2、CH4和N2的吸附曲线,利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GCMC)分子模拟和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计算了气体的吸附热和该材料对于CH4/N2和CO2/CH4的吸附选择性系数;3 MPa压力下制备的颗粒样品填装吸附分离装置,进行了混合气体CH4/N2(50%/50%)和CO2/CH4(50%/50%)的穿透试验,分离的结果显示,Cu(INA)2不仅高选择性地吸附CH4/N2混合物中的CH4(SCH4/N2=10),而且对CH4/N2的分离效果优于CO2/C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分离 吸附剂 金属有机骨架 吸附选择性 穿透试验
下载PDF
PDMS基涂层活性炭对甲苯、苯和丙酮吸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寒冰 姜鑫 +3 位作者 王新 杨兵 薛南冬 张石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7-1294,共8页
活性炭疏水性改性是提高其对含水VOCs选择性吸附的重要手段,然而这种改性方法对活性炭吸附不同VOCs的效果研究较少.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并利用BET、Boehm滴定等方法对活性炭进行表征.... 活性炭疏水性改性是提高其对含水VOCs选择性吸附的重要手段,然而这种改性方法对活性炭吸附不同VOCs的效果研究较少.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并利用BET、Boehm滴定等方法对活性炭进行表征.采用动态吸附法,利用Yoon-Neslon吸附理论模型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PDMS改性活性炭对VOCs(甲苯、苯、丙酮)吸附穿透曲线、饱和吸附量的影响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DMS改性活性炭BET比表面积、微孔容积和表面酸碱官能团含量均有减少;经PDMS改性后,活性炭表面疏水性增大.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DMS改性前后活性炭吸附甲苯、苯、丙酮穿透曲线均符合Y-N模型;随着相对湿度增大,未经改性的活性炭(Bare-AC)对甲苯、苯和丙酮吸附速率降低、平衡吸附量减少,PDMS改性活性炭对甲苯、苯分子吸附速率和选择吸附能力提高,其中PDMS改性的活性炭(PDMS/AC-250)对甲苯、苯吸附量为相同条件下Bare-AC的1.86(甲苯)、1.92(苯)倍,但对丙酮分子提高不明显;结合表征结果分析,PDMS改性活性炭对VOCs分子吸附主要依靠化学吸附,同时与VOCs分子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疏水性涂层 VOCS 选择性吸附
原文传递
石墨烯/纳米管复合结构吸附分离CO_2/CH_4混合物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9
8
作者 雷广平 刘朝 解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0-666,共7页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及分子动力学(MD)方法探讨了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骨架结构(GNHS)对等摩尔CO2/CH4二元混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模拟结果表明CO2比CH4更易吸附于GNHS中,GNHS与(6,6)SWCNT(单壁碳纳米管)相比具有更高的分离性能.随...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及分子动力学(MD)方法探讨了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骨架结构(GNHS)对等摩尔CO2/CH4二元混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模拟结果表明CO2比CH4更易吸附于GNHS中,GNHS与(6,6)SWCNT(单壁碳纳米管)相比具有更高的分离性能.随着温度升高,CO2的吸附量快速降低,而CH4的吸附量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后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CO2与CH4的自扩散系数及停留时间等动力学相关参数,发现CO2在GNHS内扩散的阻力更大.而各组分在吸附剂外部吸附层内的扩散过程对混合物的分离也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骨架结构 吸附等温线 停留时间 吸附选择性 吸附系数
下载PDF
侧链含芳香基的聚醚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超灿 卓仁禧 +3 位作者 罗宣干 王军 胡斌 杨立群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59-64,共6页
聚[B-氯乙基缩水甘油醚]分别和4-氨基偶氮苯,4-氨基-2”,3-二甲基偶氮苯、4-氨基-4”-氯联苯、4-羟偶基氮苯、4、4”-二氨基-3,3”二甲氧基联苯及1、3-二(4-羟基-苯基丙烷反应,合成了六种新型的聚醚树脂。它们对A_u(Ⅲ)等离子显示出较... 聚[B-氯乙基缩水甘油醚]分别和4-氨基偶氮苯,4-氨基-2”,3-二甲基偶氮苯、4-氨基-4”-氯联苯、4-羟偶基氮苯、4、4”-二氨基-3,3”二甲氧基联苯及1、3-二(4-羟基-苯基丙烷反应,合成了六种新型的聚醚树脂。它们对A_u(Ⅲ)等离子显示出较好的吸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螯合树脂 吸附 贵金属离子
下载PDF
铜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峥 温玉清 黄美春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研究了铜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考察了该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以铜离子为模板,以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进行聚合,聚合产物用盐酸进行洗脱,得到铜离子印迹聚合物.利用红外... 研究了铜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考察了该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以铜离子为模板,以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进行聚合,聚合产物用盐酸进行洗脱,得到铜离子印迹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铜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和动态法分析研究铜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吸附剂相比,铜离子印迹聚合物对铜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吸附选择性系数较高,可望在分离富集领域获得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属离子 印迹聚合物 吸附选择性 富集
下载PDF
CH_4/CO_2混合组分在13X分子筛上的吸附平衡及分离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陆江园 刘伟 +1 位作者 孙林兵 刘晓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高精度智能重量分析仪IGA-100对13X分子筛进行CH4、CO2的吸附分离实验。于298、310、326 K温度下,分别测定了CH4、CO2纯组分及混合组分的吸附等温线。纯组分吸附等温线用DL(Double-Langmuir)模型拟合,并通过DL-IAST(Ideal Adsorbed ... 采用高精度智能重量分析仪IGA-100对13X分子筛进行CH4、CO2的吸附分离实验。于298、310、326 K温度下,分别测定了CH4、CO2纯组分及混合组分的吸附等温线。纯组分吸附等温线用DL(Double-Langmuir)模型拟合,并通过DL-IAST(Ideal Adsorbed Solution Theory,IAST)模型与实验测定值进行比较。利用该模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混合气中各组分的吸附量,得到了CO2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DL-IAST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CH4、CO2在13X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在298 K时,随着压力的增加,CO2的吸附选择性增加,最后稳定在80左右;当温度一定时,CO2吸附选择性随着混合物中CO2浓度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二氧化碳 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 吸附选择性
下载PDF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二元混合物在有序介孔碳材料CMK-3中的吸附和分离 被引量:9
12
作者 彭璇 张勤学 +1 位作者 成璇 曹达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65-2071,共7页
采用分子模拟与吸附理论研究了天然气成分在有序介孔碳材料CMK-3上的吸附和分离.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GCMC)模拟表明,CH4和CO2气体的较优存储条件分别为208K、4MPa和298K、6MPa,其最大超额吸附量分别为10.07和14.85mmo·lg-1.基于双... 采用分子模拟与吸附理论研究了天然气成分在有序介孔碳材料CMK-3上的吸附和分离.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GCMC)模拟表明,CH4和CO2气体的较优存储条件分别为208K、4MPa和298K、6MPa,其最大超额吸附量分别为10.07和14.85mmo·lg-1.基于双位Langmuir-Freundlich(DSLF)模型,使用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预测了不同二元混合物在CMK-3中的分离行为,发现吸附选择性SCO2/CH4与SCH4/N2比较接近,在298K和4MPa下约等于3,而N2-CO2体系中的CO2吸附选择性较高,可达到7.5,说明CMK-3是一种适合吸附和分离天然气组分的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 吸附选择性 理想吸附溶液理论 甲烷 二氧化碳 氮气 CMK-3
下载PDF
钴离子(Ⅱ)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莉 余荟宇 +5 位作者 李鹏 胡德琼 刘迎梅 字富庭 胡显智 成会玲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9-957,共9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对致孔溶剂的种类及用量、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的用量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制备了16种钴离子(Ⅱ)印迹聚合物(Co(Ⅱ)-IIPs)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s)....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对致孔溶剂的种类及用量、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的用量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制备了16种钴离子(Ⅱ)印迹聚合物(Co(Ⅱ)-IIPs)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s).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印迹聚合物Co(Ⅱ)-IIP6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高的印迹因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氮气吸附(BET)对Co(Ⅱ)-IIP6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6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分析了Co(Ⅱ)-IIP6的吸附性能及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与NIP-6相比较,Co(Ⅱ)-IIP6对Co(Ⅱ)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好的吸附选择性.说明Co(Ⅱ)-IIP6对Co(Ⅱ)有较好的选择识别能力,有望用于实际样品中Co(Ⅱ)的分离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离子(Ⅱ) 离子印迹聚合物 沉淀聚合法 吸附选择性
下载PDF
核-壳表面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水中双酚A的特异性去除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建明 李红红 熊振湖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40-2248,共9页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核-壳结构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SiO2-MIPs),在外磁场作用下该吸附剂很容易实现固-液分离.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平衡吸附实验与斯...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核-壳结构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SiO2-MIPs),在外磁场作用下该吸附剂很容易实现固-液分离.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平衡吸附实验与斯卡查德(Scatchard)分析证实了Fe3O4@SiO2-MIPs对双酚A的吸附选择性.Freundlich模型拟合吸附等温线的相关系数R2=0.995 2;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吸附动力学,相关系数R2达到了0.999 9.在弱酸性条件下,制备的印迹材料表现出高吸附效率和快速的吸附动力学,达到90%的去除率仅需40 min;各种离子的存在不影响双酚A的吸附率;与非印迹聚合物(Fe3O4@SiO2-NIPs)比较,Fe3O4@SiO2-MIPs对湖水中加标的双酚A表现出显著的亲和性;7次的重复使用而性能没有明显下降证明了Fe3O4@SiO2-MIPs的可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分子印迹 核-壳结构 吸附选择性 二级出水
原文传递
温度对MOF-74(Ni)吸附分离丙烯丙烷机理和选择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江 吴玉芳 +3 位作者 许峰 肖静 夏启斌 李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42-1948,共7页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MOF-74(Ni),使用PXRD、孔径分析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C_3H_6和C_3H_8吸附等温线,应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估算了脱附活化能,并使用IAST理论预测了材料对C_3H_6/C_3H_8二元体系的吸附选择性。讨...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MOF-74(Ni),使用PXRD、孔径分析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C_3H_6和C_3H_8吸附等温线,应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估算了脱附活化能,并使用IAST理论预测了材料对C_3H_6/C_3H_8二元体系的吸附选择性。讨论了温度对吸附机理和吸附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MOF-74(Ni)的BET比表面积高达1306 m2·g^(-1)。在298 K下,C_3H_6的吸附量高达7.4 mmol·g^(-1)。随着温度升高,C_3H_8的吸附量大幅降低,而C_3H_6的吸附量下降程度较小,导致材料对C_3H_6/C_3H_8吸附选择性升高。当温度为328K时,MOF-74(Ni)对C_3H_6/C_3H_8二元气体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接近12。程序升温脱附的实验结果显示,C_3H_6在MOF-74(Ni)上的脱附活化能大于C_3H_8,分别为68.92 k J·mol^(-1)和50.80 k J·mol^(-1)。C_3H_6是通过与MOF-74(Ni)的不饱和金属位点Ni2+以π络合作用方式吸附,作用力较强,而C_3H_8与Ni2+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根据吸附机理不同的特点,适当提高温度,将有助于提高MOF-74(Ni)吸附分离C_3H_6/C_3H_8混合物体系的吸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74(Ni) 丙烯 丙烷 吸附等温线 吸附选择性 温度
下载PDF
盐湖提锂尾液中锂回收的吸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扶鑫 樊洁 +3 位作者 马婉霞 左方涛 朱朝梁 邓小川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7-76,共10页
从高镁锂比盐湖提锂生产尾液中回收锂,可实现锂资源高效回收利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台吉乃尔盐湖提锂尾液为原料,系统性研究了铝系层状锂吸附剂JW-LAHS对提锂尾液中锂的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过程。结果表明,吸附... 从高镁锂比盐湖提锂生产尾液中回收锂,可实现锂资源高效回收利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台吉乃尔盐湖提锂尾液为原料,系统性研究了铝系层状锂吸附剂JW-LAHS对提锂尾液中锂的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过程。结果表明,吸附剂的静态吸附容量为7.3 mg/g,镁锂分离因子为27.98;最佳动态吸附条件为床层高度24.8 cm,进料流速3.5 mL/min,此时穿透时间为22.0 min,Li+吸附率大于95%,饱和时间为210 min,饱和吸附容量达到5.5 mg/g,表明锂吸附剂适合从高镁锂比提锂尾液中回收锂。BDST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床层穿透时间,误差小于8.61%。使用去离子水进行解吸,增大解吸流速能够加速Li+脱出,但对Mg^(2+)的解吸无明显影响。解吸流速为4.6 mL/min,解吸360 min时,Li+解吸率为83.25%,总解吸液的镁锂比值为0.7,仅为提锂尾液(80)的0.88%。循环20次后吸附容量仍能保持原来的82%以上,表明锂吸附剂循环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提锂尾液 锂吸附剂 选择性 锂回收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离子印迹聚合物及其用于选择性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综述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蓝青 钟溢健 +1 位作者 陈南春 解庆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2,共7页
离子印迹聚合物(Ion imprinted polymers,IIPs)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结构,对目标离子有更强亲和力的聚合材料。该材料通常可通过模板离子与功能单体螯合,经交联聚合、模板洗脱后获得。IIPs由于具有结构稳定、特异识别与高选择性等特点,在... 离子印迹聚合物(Ion imprinted polymers,IIPs)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结构,对目标离子有更强亲和力的聚合材料。该材料通常可通过模板离子与功能单体螯合,经交联聚合、模板洗脱后获得。IIPs由于具有结构稳定、特异识别与高选择性等特点,在重金属污染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IIPs的印迹位点分布不均、印迹位点包埋过深以及印迹材料传质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IIPs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吸附以及后续应用。因此,在IIPs的制备过程中,亟须采取一种理想的IIPs制备方法,解决印迹位点包埋,改善模板离子的洗脱效果,促进印迹位点均匀分布,提高IIPs的传质效率,发挥其独特优异性能。近年来开发了多种IIPs制备方法,通过优化制备IIPs的组装、聚合方式,克服了制备过程中的部分难点,保证IIPs特异识别选择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IIPs的吸附性能。IIPs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基于逐步聚合机理的溶胶-凝胶法和基于连锁聚合机理的自由基聚合法。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易控,产物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与结构预定性,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IIPs的工艺途径大致可分为包埋法、共聚法与表面印迹法。包埋法制备过程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有机组分与作用位点稳定均匀分布于材料中,但制备过程容易造成模板离子包埋过深、不易洗脱、印迹位点不易暴露、传质效率较差。基于共聚法制备的IIPs表面粗糙、不规则,具有多孔结构与较大的比表面积,能促进小尺寸粒子进入到材料孔道,提高对模板离子的捕获与识别;但模板离子与功能单体的结合程度受限,IIPs的功能基团空间取向不稳定,限制了IIPs的特定选择功能。表面印迹法保留了基体材料的性能优势,通过将特异性印迹位点作用(负载、接枝、修饰等)于载体表面,可增大吸附容量、增强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印迹聚合物 溶胶-凝胶法 重金属离子 选择吸附
下载PDF
东曲矿8号煤CO_(2)和CH_(4)竞争吸附特性分子模拟研究
18
作者 邓小鹏 相建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4,共7页
深入了解煤层中CO_(2)和CH_(4)竞争吸附的微观机制是实现CO_(2)驱替甲烷开采(CO_(2)-ECBM)的关键,基于东曲矿8号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开展了CO_(2)和CH_(4)的单组分与双组分竞争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单组分吸附中CO_(2)的吸附量显著大于CH_... 深入了解煤层中CO_(2)和CH_(4)竞争吸附的微观机制是实现CO_(2)驱替甲烷开采(CO_(2)-ECBM)的关键,基于东曲矿8号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开展了CO_(2)和CH_(4)的单组分与双组分竞争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单组分吸附中CO_(2)的吸附量显著大于CH_(4)的吸附量,双组分竞争吸附中的总吸附量随着CO_(2)的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摩尔比条件下的双组分吸附中CO_(2)对CH_(4)的选择性吸附系数始终大于1,且CO_(2)摩尔分数越大,选择性吸附系数越小;相互作用能随着吸附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大,CO_(2)吸附体系中较大的静电能促进了煤大分子对CO_(2)吸附,因此,不同摩尔比体系的相互作用能随着CO_(2)摩尔分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单组分吸附中CO_(2)的吸附势大于CH_(4)的吸附势,双组分竞争吸附中CO_(2)的吸附势随着CO_(2)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而CH_(4)的吸附势随着CO_(2)摩尔比的增加而降低,该结果与吸附选择性分析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采 CO_(2)驱替甲烷 竞争吸附 吸附选择性 相互作用能 势能分布 分子模拟
下载PDF
水分对CH_(4)和CO_(2)在煤中竞争吸附特性影响研究
19
作者 陈立伟 边乐 +2 位作者 王东杰 郑浩阁 赵占川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254,共12页
为研究水分对CH_(4)和CO_(2)及混合气体在煤中竞争吸附的影响,通过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多元气体竞争吸附试验系统进行不同含水率煤对CH_(4)和CO_(2)单组分吸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分并没有改变CH_(4)和CO_(2)等温吸附曲线的基本规律,在... 为研究水分对CH_(4)和CO_(2)及混合气体在煤中竞争吸附的影响,通过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多元气体竞争吸附试验系统进行不同含水率煤对CH_(4)和CO_(2)单组分吸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分并没有改变CH_(4)和CO_(2)等温吸附曲线的基本规律,在相同条件下,水分也未影响煤对单组分气体吸附能力的排序,始终是煤对CO_(2)的吸附能力大于对CH_(4)的吸附能力。相同条件下,水分对CH_(4)的抑制率大于CO_(2)吸附量抑制率,说明水分对煤吸附弱吸附性气体的抑制程度更大。在进行水对混合气体的竞争吸附影响研究试验,发现:当注入煤体的气体比例保持不变时,在同一吸附平衡压力下,混合气体的吸附总量随着水分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并且吸附平衡后的CH_(4)吸附量和CO_(2)吸附量都随着煤体中水分含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当含水率不变时,同一注气比例下的气体吸附平衡压力越大,吸附平衡后的CH_(4)吸附量和CO_(2)吸附量越大。游离相中的CO_(2)的体积分数始终低于气源,而CH_(4)体积分数始终高于气源。不同条件下CO_(2)/CH_(4)选择系数的数值均大于1,范围处在4.8~5.4,煤对CO_(2)的吸附亲和能力大于CH_(4)。相同组分混合气体吸附条件下,CO_(2)/CH_(4)选择系数均随着试验煤样含水率变大而降低。该研究进一步完善影响煤对气体吸附的因素的理论分析,以及为工程实践为井下注气促抽瓦斯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分 竞争吸附 吸附选择性 煤吸附气体
下载PDF
褐煤中CH_(4)/O_(2)/N_(2)气体竞争吸附特性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同浩 陈明义 +3 位作者 田富超 刘惠族 张浩 王硕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6期817-827,共11页
为探究温度与摩尔比对煤中CH_(4)/O_(2)/N_(2)气体竞争吸附的影响规律,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GCMC)和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云南小龙潭褐煤在不同温度(303.15~383.15 K)和压力0~480 kPa条件下CH_(4)/O_(2)和N_(2)/O_(2)二元混合气体竞争吸... 为探究温度与摩尔比对煤中CH_(4)/O_(2)/N_(2)气体竞争吸附的影响规律,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GCMC)和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云南小龙潭褐煤在不同温度(303.15~383.15 K)和压力0~480 kPa条件下CH_(4)/O_(2)和N_(2)/O_(2)二元混合气体竞争吸附特性。结果表明:①在试验温度和压力范围内,温度升高均会抑制煤对CH_(4)、O_(2)、N_(2)三种气体的吸附,且煤对三种气体的吸附能力为CH_(4)>O_(2)>N_(2)。②煤对CH4/O2吸附选择性系数与气体摩尔比基本无关,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减小趋势;对N_(2)/O_(2)的吸附选择性与温度和摩尔比的关系均不显著。③随着吸附量的增加,二元混合气体中任一组分的等量吸附热均呈线性增大;CH_(4)/O_(2)和N_(2)/O_(2)在同等吸附量条件下,摩尔比越大吸附热越低,但当CH4吸附量低于0.029 mmol/g时,CH_(4)气体的等量吸附热与摩尔比的关系不大。研究结果为揭示CH_(4)与空气竞争吸附行为对煤低温氧化的影响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竞争吸附 吸附选择性 吸附热 分子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