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5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行政公益诉讼的客观诉讼机制 被引量:170
1
作者 刘艺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50,共12页
我国行政诉讼鲜明的主观诉讼特征,致使行政公益诉讼很难自然生长出来。2017年行政诉讼法修正,正式确立了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和发展具有客观诉讼特征的行政公益诉讼机制势在必行。2015年7月起开展的两年行政公益诉讼... 我国行政诉讼鲜明的主观诉讼特征,致使行政公益诉讼很难自然生长出来。2017年行政诉讼法修正,正式确立了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和发展具有客观诉讼特征的行政公益诉讼机制势在必行。2015年7月起开展的两年行政公益诉讼试点实践,已经呈现出诸多客观诉讼的特征:以违法造成实际损害为起诉条件并以实质合法性为审查标准,诉讼前置程序发挥督促执法功效,受案范围从行政行为扩展到行政活动,主要提起责令履职之诉,确认之诉次之。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客观诉讼机制,仍需在受案范围、审理规则、立案程序、审理程序、期限、判决类型等方面突出其客观诉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行政公益诉讼 客观诉讼
原文传递
司法判决中的正当程序原则 被引量:109
2
作者 何海波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46,共23页
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机关应当遵循的程序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院能否根据正当程序原则去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观察当前中国司法的实际职能和法律发展的一个窗口。通过统计《人民法院案例选》上行政判决所用的法律依据,分析... 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机关应当遵循的程序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院能否根据正当程序原则去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观察当前中国司法的实际职能和法律发展的一个窗口。通过统计《人民法院案例选》上行政判决所用的法律依据,分析田永案件、刘燕文案件、张成银案件等十余个有关行政程序的代表性案例,结合对法官所做的访谈,可以发现,在过去十多年中,正当程序原则在司法审查中获得了比较广泛的认可,开始成为中国法律的一部分。这一事实显示了中国法院在相对局促的空间里的能动主义立场,以及由个案判决所推动的一种法律发展的特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正当程序原则 司法能动主义 法律发展
原文传递
作为客观诉讼的行政公益诉讼 被引量:101
3
作者 林莉红 马立群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5,144,共14页
我国目前实际发生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几乎都是属于自益形式的公益诉讼,他益形式的公益诉讼在我国囿于起诉资格的限制尚难以展开。借鉴域外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区分理论,可以建构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并丰富我国行政诉讼类型。未来我国行... 我国目前实际发生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几乎都是属于自益形式的公益诉讼,他益形式的公益诉讼在我国囿于起诉资格的限制尚难以展开。借鉴域外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区分理论,可以建构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并丰富我国行政诉讼类型。未来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设置应遵循客观诉讼的法理和精神,建立一套符合客观诉讼法理的诉讼程序,诉权设计上可以采取多元的启动模式,诉讼类型应限制为非财产给付诉讼,起诉资格应以法律有特别规定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客观诉讼 公益诉讼 主观诉讼
原文传递
行政协议司法判断的核心标准:公权力的作用 被引量:83
4
作者 于立深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53,共18页
在行政法理论和司法审查中,辨别行政协议(行政合同)的通用标准是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要件标准,其在针对具体问题时并非得心应手。只能以"一案一议"的方式,建立具体合同关系法律属性的判断。在行政私法契约中,并未发生公权力的... 在行政法理论和司法审查中,辨别行政协议(行政合同)的通用标准是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要件标准,其在针对具体问题时并非得心应手。只能以"一案一议"的方式,建立具体合同关系法律属性的判断。在行政私法契约中,并未发生公权力的作用;在行政主体隐身的合同关系中,公权力恰恰可能发挥了作用。删繁就简,可将"公权力的作用"作为行政协议与民事合同区别的核心标准,它是二者之间最小的公倍数。契约合意则是行政协议与民事合同之间最大的公约数。英美法上的政府合同并不区分公法与私法,并未影响其法治发达现状。中国正在兴起的公私合作行政中,逐渐使用了政府合同概念。与政府合同理念相契合,从难而易,在立法和司法政策上,可以考虑将含有公共权力、公共任务目的、公共财物等因素之一的合同形态,纳入行政诉讼解纷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协议 公权力 诉讼 政府合同
原文传递
中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与课题 被引量:53
5
作者 高秦伟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36-141,共6页
对制度的设计者来说 ,建立完备的行政纠纷解决方式的体系 ,是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为制度的使用者考量 ,也应建立多种纠纷解决方式 ,从而落实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面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出现的困... 对制度的设计者来说 ,建立完备的行政纠纷解决方式的体系 ,是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为制度的使用者考量 ,也应建立多种纠纷解决方式 ,从而落实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面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出现的困境 ,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重构需要解决一些重要的课题 ,如在调解中怎样实现自愿与平等协商 ,如何实现调解与审判的协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调解 合意 和解 公法契约
下载PDF
对违反法定程序的司法审查--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件(1985--2008)为例 被引量:68
6
作者 章剑生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0-165,共16页
学理上,对"法定程序"之解释有"法律、法规规定说"、"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说"、"法律、法规、规章和宪法规定说"和"重要程序说"等四种学说,对违反法定程序之行政行为的法律效果,也... 学理上,对"法定程序"之解释有"法律、法规规定说"、"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说"、"法律、法规、规章和宪法规定说"和"重要程序说"等四种学说,对违反法定程序之行政行为的法律效果,也存在着上"无效说"、"撤销说"和"区别说"等三种观点。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有关违反法定程序的典型案件中,判决理由及判决主文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和学理解释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结合学理和司法实践,可以认为: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为"法定程序";在没有"法定程序"情形时,法院可以引入正当程序辅助判断之。认定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之后,法院应当主要考虑"是否损害行政相对人实体法上的合法权益"之因素,区分不同情形分别作出撤销判决、确认判决和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程序 正当程序 行政诉讼
原文传递
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 被引量:54
7
作者 马怀德 解志勇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3-53,共11页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第三人只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第三人的司法解释,也略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术界尚未对行政诉讼第三人某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达成共识。因此,对行政诉讼法所称“利害关系...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第三人只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第三人的司法解释,也略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术界尚未对行政诉讼第三人某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达成共识。因此,对行政诉讼法所称“利害关系”进行科学定位,并回答目前实务界面临的一些难题,乃当务之急。如行政诉讼第三人有何特征,如何分类,行政主体是否可以作为第三人,第三人在诉讼中拥有何种法律地位,享有何种诉讼权利,承担何种诉讼义务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文章运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行政诉讼第三人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第三人 利害关系 权利关系 义务关系
下载PDF
行政诉讼和解问题探讨 被引量:37
8
作者 张淑芳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3-98,共6页
行政诉讼和解是原被告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在庭审阶段就诉讼标的互谅互让达成合致以解决纠纷的诉讼制度。行政权在特定情形下的可处分性、解决纠纷的诉讼目的及行政法关系的发展趋势等为行政诉讼和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解包括需自愿发起、... 行政诉讼和解是原被告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在庭审阶段就诉讼标的互谅互让达成合致以解决纠纷的诉讼制度。行政权在特定情形下的可处分性、解决纠纷的诉讼目的及行政法关系的发展趋势等为行政诉讼和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解包括需自愿发起、适用范围有限、依照法定程序达成协议以及具有法律约束力等法律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法 中国 和解 被告 人民法院 原告
原文传递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之探讨——从现实和法理的角度考察 被引量:49
9
作者 陈丽玲 诸葛旸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2005年第3期88-94,共7页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违法案件,迫切需要有一个适格主体代表国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理论不是静止不变的,检察机关代表公益的特性,使其可以成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违法案件,迫切需要有一个适格主体代表国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理论不是静止不变的,检察机关代表公益的特性,使其可以成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国外早已开展。我国亦应明确:检察机关对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可以原告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行政公益诉讼 行政违法案件 行政诉讼 行政相对人 中国
原文传递
行政诉讼应该确立调解原则吗? 被引量:37
10
作者 朱新力 高春燕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5-81,共7页
在制度多元的今天 ,在纠纷解决机制日趋灵动的当今社会 ,调解所具有的优越性固然不应该被忽略 ;但是 ,在我国行政审判的现实环境下 ,一旦在实定法上规定调解原则 ,调解本身所具有的弊端极可能彰显无疑。从策略上考虑 ,在撤诉制度实践事... 在制度多元的今天 ,在纠纷解决机制日趋灵动的当今社会 ,调解所具有的优越性固然不应该被忽略 ;但是 ,在我国行政审判的现实环境下 ,一旦在实定法上规定调解原则 ,调解本身所具有的弊端极可能彰显无疑。从策略上考虑 ,在撤诉制度实践事实上已起到调解作用的情况下 ,不宜再在立法上确立行政诉讼调解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原则 行政诉讼 确立 纠纷解决机制 行政审判 撤诉 彰显 立法 制度 事实
原文传递
论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兼与朱新力教授商榷 被引量:39
11
作者 刘东亮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78-84,共7页
当前,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法院调解现象,这与《行政诉讼法》禁止调解的规定形成冲突。实践表明,在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行政诉讼法》应当适时加以修改,确立有条件适用调解的原则,同时明确规定调解适用的... 当前,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法院调解现象,这与《行政诉讼法》禁止调解的规定形成冲突。实践表明,在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行政诉讼法》应当适时加以修改,确立有条件适用调解的原则,同时明确规定调解适用的原则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调解 冲突解决
原文传递
城市空间利益的正当分配——从规划行政许可侵犯相邻权益案切入 被引量:50
12
作者 陈越峰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53,共15页
高速城市化和城市土地上多元权益结构的形成,催生了开发过程中城市空间利益分配问题。对此,私法上相邻关系规则和民事诉讼制度已不敷使用。行政法的第三人效力制度和理论,拓展出利害关系人行政诉讼。但是,对我国典型案例和样本判决的解... 高速城市化和城市土地上多元权益结构的形成,催生了开发过程中城市空间利益分配问题。对此,私法上相邻关系规则和民事诉讼制度已不敷使用。行政法的第三人效力制度和理论,拓展出利害关系人行政诉讼。但是,对我国典型案例和样本判决的解析表明,法院将主观权利保护诉求处理成了客观合法性监督,从而减弱了原告资格扩张的意义,而行政过程中的程序权利和行政许可审查内容公开也未能形成利益的实体权衡机制。这种局限性使得作为裁判依据的城市规划和技术标准变得相对关键,其利益权衡机制的确立至关重要。这就形成了城市空间利益正当分配的多阶机制和连续过程,它在行政的合法性证成的传统模式基础上拓展了行政的正当性证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行政许可 相邻关系 行政诉讼 行政程序
原文传递
论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行政诉讼法》修订之构想 被引量:31
13
作者 薛刚凌 王霁霞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现行《行政诉讼法》已远不能适应现实需要 ,其修改势在必行。《行政诉讼法》的修订目标是解决行政诉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人权公约的承诺、满足入世的要求及扩充行政诉讼的功能。在具体制度上 ,应从诉讼类型、受案范围、审级制度、... 现行《行政诉讼法》已远不能适应现实需要 ,其修改势在必行。《行政诉讼法》的修订目标是解决行政诉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人权公约的承诺、满足入世的要求及扩充行政诉讼的功能。在具体制度上 ,应从诉讼类型、受案范围、审级制度、当事人制度、审理程序、庭审方式、审理标准、证据规则至判决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修改。此外 ,对《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还需要关注制度的外围环境和配套制度的建立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制度 《行政诉讼法》 立法完善 中国
原文传递
WTO与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兼论对现行行政诉讼法的修改 被引量:35
14
作者 马怀德 葛波蔚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34,共10页
WTO具有完备的法律框架体系 ,司法审查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制度。我国加入WTO以后 ,国内的行政诉讼制度受到WTO规则的挑战 ,WTO规则对行政诉讼制度有严格要求 ,检讨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 ,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是我们的当务... WTO具有完备的法律框架体系 ,司法审查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制度。我国加入WTO以后 ,国内的行政诉讼制度受到WTO规则的挑战 ,WTO规则对行政诉讼制度有严格要求 ,检讨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 ,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中国 行政诉讼制度 加入议定书 受案范围 行政审判
原文传递
预防性行政诉讼 被引量:45
15
作者 解志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180,共9页
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事后救济型行政诉讼,常常无法排除或修复行政活动对原告造成的严重损害后果,导致原告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直接威胁到行政诉讼救济的有效性和社会稳定与和谐。应尽快弥补这个法律缺失,建立以事前和事中救济为特... 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事后救济型行政诉讼,常常无法排除或修复行政活动对原告造成的严重损害后果,导致原告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直接威胁到行政诉讼救济的有效性和社会稳定与和谐。应尽快弥补这个法律缺失,建立以事前和事中救济为特征,旨在对抗威胁性行政行为和事实行为的预防性行政诉讼制度,真正实现权利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预防性行政诉讼 权利保障
原文传递
行政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进路的司法建构 被引量:46
16
作者 李成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72,共12页
对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的200件行政判决文书进行法教义学分析,可以发现行政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主要从被诉请对象的可审查性、与争讼行政决定的关联性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三个方面展开。可审查性基于行政行为"具体—抽象&qu... 对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的200件行政判决文书进行法教义学分析,可以发现行政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主要从被诉请对象的可审查性、与争讼行政决定的关联性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三个方面展开。可审查性基于行政行为"具体—抽象"二元框架厘定附带审查的对象范围,并回应特定制定主体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可审查性的影响。关联性强调法院需查证被诉请审查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是否确系行政机关作出争讼行政决定的直接依据并分别处置。合法性则要求法院从权限、程序以及内容三个层面判断行政规范性文件是否存在与上位法规则或原则相抵触的情形。行政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的内涵由此得到充实和丰富。其中凸显的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问题也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性文件 行政诉讼 附带审查
原文传递
行政审判体制重构与司法体制改革 被引量:39
17
作者 马怀德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1期57-62,共6页
我国行政审判体制不仅缺乏独立性,也未顾及行政诉讼的专业性要求;建立行政法院, 改革行政审判体制既可弥补行政诉讼专业性的不足,也有利于提升行政审判机关的独立地位;这同时构 成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机关整体实现独立的必要策... 我国行政审判体制不仅缺乏独立性,也未顾及行政诉讼的专业性要求;建立行政法院, 改革行政审判体制既可弥补行政诉讼专业性的不足,也有利于提升行政审判机关的独立地位;这同时构 成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机关整体实现独立的必要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体制 行政审判 独立性 行政法院
下载PDF
行政公益诉讼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认定 被引量:43
18
作者 张旭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6,157,158,共12页
"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认定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运行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职责范围界定、履职期限计算、判断标准选择等问题的关注与探讨严重不足。基于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的明确分工,保障生效行政决定内... "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认定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运行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职责范围界定、履职期限计算、判断标准选择等问题的关注与探讨严重不足。基于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的明确分工,保障生效行政决定内容实现的相关法定职责不应纳入行政公益诉讼监督,但是行政机关回复检察建议的职责具有独立性,属于行政机关的履职范围。履职期限以收到检察建议为计算起点,并应当将鉴定、公告等时间扣除。较之行政私益诉讼中的依申请履职,公益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的履职行为具有调查取证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调查对象的天然阻抗性以及"行刑衔接"的复杂性等特殊性,履职期限可以适当延长。由于职权法定、程序法定以及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认定应选择行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公益诉讼 不依法履行职责
下载PDF
论行政主体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树义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2-97,共6页
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区别导致行政主体概念的采用;行政主体直接的意义在于行政诉讼被告的确认,但作用并不限于此;行政主体的理论根基来自法学方法论,其实践基础却在于中国改革,改革中的主体分化是行政主体理论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 行政诉讼 法学 改革
原文传递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多层次构造 被引量:41
20
作者 陈鹏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4-1232,共19页
我国实定法从未以某种一般性标准统合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所有情形。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倾向于宽泛地理解"利害关系"标准的适用范围,但将该标准适用于某些类型的案件,颇有错位之感,且易使该标准的解释走向混乱。从当前实定法出... 我国实定法从未以某种一般性标准统合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所有情形。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倾向于宽泛地理解"利害关系"标准的适用范围,但将该标准适用于某些类型的案件,颇有错位之感,且易使该标准的解释走向混乱。从当前实定法出发,应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区分为三个层次,即行政相对人的原告资格、行政行为相关人的原告资格以及基于客观诉讼契机的特殊情形。行政相对人通常具有原告资格,但对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应区分不同情况;行政行为相关人的原告资格可以以利害关系标准为基石,借助保护规范理论予以判断;原告资格转移、行政公益诉讼以及受害人诉讼,则更适于作为客观诉讼加以把握,但对于何种案件属于受害人诉讼的认定不应过于宽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 合法权益 利害关系 行政相对人 客观诉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