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水雾添加剂抑制锂电池火灾最佳浓度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青松 程相静 白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50,共8页
为了研究针对锂电池火灾所适用的细水雾添加剂的最佳浓度,利用自主搭建平台进行7种不同浓度的常用添加剂抑制锂电池火灾实验,对温度变化趋势、最高温度以及最大冷却速率3个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剂浓度逐渐增加,对锂电池火灾... 为了研究针对锂电池火灾所适用的细水雾添加剂的最佳浓度,利用自主搭建平台进行7种不同浓度的常用添加剂抑制锂电池火灾实验,对温度变化趋势、最高温度以及最大冷却速率3个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剂浓度逐渐增加,对锂电池火灾的抑制效果增加,至一个峰值后降低,峰值即为最佳添加浓度。对于物理添加剂而言,抑制效果较好的是季铵盐型碳氟阳离子氟表面活性剂,最佳添加浓度为0.16%;化学添加剂中效果较好是尿素,最佳添加浓度为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火灾 细水雾 添加剂 添加浓度
下载PDF
MH-Ni电池低温放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靖洪 潘成久 +3 位作者 毛永志 夏春明 国书元 段秋生 《电源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9-191,共3页
研究了贮氢合金中稀土组成和Mo含量、化学计量比、结晶组织、电解液浓度对MH Ni电池低温放电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 ,合金中Nd含量的提高 ,使合金传热较慢 ,不利于MH Ni电池低温放电 ;而Ce含量的提高 ,降低氢化物稳定性 ,改善MH Ni电池... 研究了贮氢合金中稀土组成和Mo含量、化学计量比、结晶组织、电解液浓度对MH Ni电池低温放电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 ,合金中Nd含量的提高 ,使合金传热较慢 ,不利于MH Ni电池低温放电 ;而Ce含量的提高 ,降低氢化物稳定性 ,改善MH Ni电池低温放电性能 ;La含量的增加 ,提高氢化物稳定性 ,降低了MH Ni电池 - 4 0℃放电能力。贮氢合金化学计量比的提高 ,使合金产生具有催化性的第二相 ,明显地改善了MH Ni电池低温放电性能。贮氢合金冷却速度太快 ,晶粒细化 ,氢在合金中的扩散速度下降 ,降低了MH Ni电池低温放电能力。贮氢合金中加入Mo并不能提高电池低温放电容量 ,少量的Mo反而使MH Ni电池低温放电性能恶化。电解液浓度由 30 %提高到 35% (质量百分数 )可改善MH Ni电池 - 4 0℃放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NI电池 低温放电 Mo含量 贮氢合金
下载PDF
添加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对人精子运动参数的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梁培育 李浩勇 +2 位作者 肖劲逐 刘继红 叶章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 观察体外添加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对弱精子症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 ,探讨黄芪注射液中微量元素在精子运动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优选后的弱精子症精子与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共同培养 ,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精子分析系统 (CASA)观察不同浓... 目的 观察体外添加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对弱精子症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 ,探讨黄芪注射液中微量元素在精子运动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优选后的弱精子症精子与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共同培养 ,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精子分析系统 (CASA)观察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对人精子各运动参数的作用。同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黄芪注射液的微量元素。结果 黄芪注射液在 10mg/ml和 2 0mg/ml能显著提高弱精子症患者精子的运动 ,黄芪对精子活率 (Mot)、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 ,曲线速度 (VCL) ,直线运动速度 (VSL) ,平均路径速度 (VAP)和精子头摆幅度 (ALH)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黄芪注射液中K+ 为 7.0 3μm/ml、Ca2 + 为 2 .91μm/ml、Fe2 + 为 0 .0 2 2 μm/ml、Zn2 + 为 0 .0 82 μm/ml、Mg2 + 为 6 1.2 0 μm/ml、Se2 + 为 0 .0 2 μm/ml。 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弱精子症患者精子运动参数的最佳浓度是 10mg/ml和 2 0mg/ml,最佳体外优选时间为 6 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黄芪注射液 浓度 精子运动
下载PDF
Shear Thickening Fluids Based on Additive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Molecular Chain Lengths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钰蕾 龚兴龙 +3 位作者 彭超 孙英强 江万权 张忠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42-346,I0002,共6页
Shear thickening fluids (STFs) based on additive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molecular chain lengths were investigated. STF samples were prepared with silica and additive dispersed in polyethylene glycol (PE... Shear thickening fluids (STFs) based on additive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molecular chain lengths were investigated. STF samples were prepared with silica and additive dispersed in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400, where three types of additives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chain lengths of PEG4000, PEG6000, and PEG10000 were used. For PEG10000,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cluding 0, 1%, 3%, and 5%,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additive concentration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measured with a rheome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thickening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 the molecular chain length of additives. The mechanism of enhancement was quantitatively explain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large particles clu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thickening fluid additive Polyethylene glycol concentration Molecular chain length
下载PDF
Design of titanium alloys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A critical review 被引量:8
5
作者 Tianlong Zhang Chain-Tsuan Liu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 2022年第1期3-13,共11页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i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that creates objects with a complex geometry layer-by-layer,and it has rapidly prospered in manufacturing metallic parts for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pplications...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i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that creates objects with a complex geometry layer-by-layer,and it has rapidly prospered in manufacturing metallic parts for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pplications.Recent literatur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M technologi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titanium alloys.However,metal AM has mostly been regarded only as a shaping technology for near-net-shape manufacturing.A huge advantage of AM in alloy design and treatments has been largely overlooked at the present time.In this paper,w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e interaction of AM processes and different Ti-alloys,as well as the possible ways for mechanical property enhancements.On the one hand,the complex thermal histories caused by AM influence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Ti-alloys.On the other hand,the unique thermal and processing features of AM provide ways and opportunities to design new Ti-alloys with unachievable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by conventional methods.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hus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 process and alloy design,which is to consider AM as an irreplaceable material treating and design method.Only an integrated consideration of both AM process and alloy design can successfully achieve materials with superior properties for applications in the future indus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itanium alloy Alloy design Heterogeneous microstructure concentration modulation
下载PDF
黄酒中苯甲酸本底含量与溯源分析及初步风险评估 被引量:7
6
作者 肖潇 李国辉 +4 位作者 雍凌 包汇慧 隋海霞 钟其顶 宋雁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6-311,共6页
目的对黄酒中苯甲酸的本底含量进行调查与溯源分析,并对我国居民成年饮黄酒者的苯甲酸摄入量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健康风险。方法从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上海市等我国主要五大黄酒产区采集黄酒样品231份及其加工原料15份,并采... 目的对黄酒中苯甲酸的本底含量进行调查与溯源分析,并对我国居民成年饮黄酒者的苯甲酸摄入量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健康风险。方法从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上海市等我国主要五大黄酒产区采集黄酒样品231份及其加工原料15份,并采用液相色谱法对其中苯甲酸及其前体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苯甲醛和苯丙氨酸模拟试验以及实际样品加速试验对黄酒中苯甲酸的来源进行溯源分析;并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方法对我国居民成年饮黄酒者的苯甲酸摄入量进行评估。结果黄酒中苯甲酸检出率为99.13%(229/231),含量范围为ND(未检出)~37.00 mg/L,均值为2.28 mg/L。其中,98份成品酒中,苯甲酸检出率为100.00%(98/98),含量范围为ND^1.60 mg/L,均值为0.52 mg/L;133份基础酒中,苯甲酸检出率为98.50%(131/133),含量范围为ND^37.00 mg/L,均值为3.58 mg/L。溯源分析结果显示,黄酒中苯甲酸主要来自加工原料带入、苯丙氨酸降解以及苯甲醛氧化生成。暴露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黄酒消费人群苯甲酸的平均暴露量为0.001 mg/kg BW,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0.02%;P95暴露量为0.005 mg/kg BW,占ADI的0.1%。结论黄酒中苯甲酸的检出率高但本底含量较低,其主要来源为加工原料带入、苯丙氨酸降解以及苯甲醛氧化生成;我国居民成年饮黄酒者的苯甲酸的暴露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 食品添加剂 黄酒 含量调查 溯源分析 暴露评估
原文传递
Litter mixing significantly affects decomposition in the Hulun Buir meadow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7
7
作者 Caihong Zhang Shenggong Li +2 位作者 Leiming Zhang Xiaoping Xin Xingren Liu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4年第1期59-67,共9页
Aims We explored the decomposition rates of single-and mixed-species litter,the litter-mixing effect and the effect of component litters in a mixture on decomposition.Methods In a litter bag experiment,shoot litters f... Aims We explored the decomposition rates of single-and mixed-species litter,the litter-mixing effect and the effect of component litters in a mixture on decomposition.Methods In a litter bag experiment,shoot litters from two dominant grasses(Leymus chinensis and Stipa baicalensis)and one legume(Melissitus ruthenica)were decomposed separately and as a mixture from May 2010 to September 2011 in the Hulun Buir meadow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China.We separated the litter mixture into its individual component litters(i.e.the different single-species litters)and analyzed the changes in litter mass remaining and litter nitrogen(N)remaining during single-and mixed-species litter decomposition.Important Findings(i)Litter mixing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litter decomposition.The litter-mixing effect was strongest for the mixture of S.baicalensis and L.chinensis litters,followed by the mixture of S.baicalensis and M.ruthenica litters.(ii)Single-species component litters decomposed faster in the mixtures than separately(positive effect),but these effects were not significant for legume species M.ruthenica litter.Relative to single-species litter decomposition,the decomposition rates of the two grass(S.baicalensis and L.chinensis)litter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they were mixed with each other or with M.ruthenica litter.(iii)For each species litter type,the percentage of litter N remaining during decomposition(NR)differed between the single-species litter and mixed litter treatments.The NR of S.baicalensis litter was higher when it was decomposed in the mixture than in isolation.However,the NR of L.chinensis litter was lowest in its mixture with M.ruthenica among the treatments.Regardless of its decomposition in the mixture or in isolation,the NR of M.ruthenica litter varied little among treatment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R and percentage of initial litter mass remaining in both the single litter and mixed litter treatment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N transfer may happen am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dditive effect interaction strength single litter mixed litter nutrient concentration
原文传递
添加剂影响水合物溶液表面张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余汇军 《天然气与石油》 2013年第1期24-26,6+5,共3页
气体水合物具有独特的物化性质,可以开发一系列高新应用技术。但是面临着生成速率慢、生成条件高、实际储气密度较理论值过低这一首要技术瓶颈,所有应用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当前最紧要的是研究水合物生成促进技术。实验采用CTAB... 气体水合物具有独特的物化性质,可以开发一系列高新应用技术。但是面临着生成速率慢、生成条件高、实际储气密度较理论值过低这一首要技术瓶颈,所有应用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当前最紧要的是研究水合物生成促进技术。实验采用CTAB、P123、[HMIPS]Ss几种新型添加剂作为水合物溶液的添加剂,测试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添加剂对水合物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以此判断这几类添加剂对水合物生成促进作用与表面张力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其中降低表面张力效果最好的为300 mg/kg CTAB,然后依次为500 mg/kg P123、300 mg/kg[HMIPS]Ss。此研究为今后促进水合物生成研究提供了理论及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添加剂 浓度 温度
下载PDF
助剂对小鼠吸收黄连总生物碱的影响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亚梅 叶小利 +6 位作者 李雪梅 褚浩锋 刘国印 朱炎 陈新 周家洲 李学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筛选促进小鼠吸收黄连总生物碱的助剂,研究黄连总生物碱的药代学。方法:黄连总生物碱与助剂按1∶1配成制剂,灌胃小鼠后收集小鼠粪便和灌胃后眼眶采血,HPLC测定粪便和血液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明胶使药根碱、黄连碱、小檗碱和总生... 目的:筛选促进小鼠吸收黄连总生物碱的助剂,研究黄连总生物碱的药代学。方法:黄连总生物碱与助剂按1∶1配成制剂,灌胃小鼠后收集小鼠粪便和灌胃后眼眶采血,HPLC测定粪便和血液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明胶使药根碱、黄连碱、小檗碱和总生物碱的吸收均提高约30%;聚山梨醇酯和阿拉伯树胶对小檗碱的吸收无影响,而抑制其他3种生物碱和总碱的吸收;卵磷脂几乎不影响各生物碱的吸收。总生物碱在血液中的达峰时间分别为2 h(Cmax1=5.9 mg.L-1)和5.0 h(Cmax2=3.4 mg.L-1),AUC为17.6 mg.h.L-1,消除半衰期t1/2为5.2 h;添加明胶后,总生物碱的达峰时间分别为1.5 h(Cmax1=7.6 mg.L-1)和4.8 h(Cmax2=8.5 mg.L-1),AUC增大为31.1 mg.h.L-1,消除半衰期t1/2为6.2 h。结论:明胶可以加快小鼠对黄连总生物碱的吸收,延长消除半衰期,增加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总生物碱 HPLC 助剂 血药浓度
原文传递
铁基燃油添加剂对柴油机颗粒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川 孟忠伟 +2 位作者 陈超 王武先 张靖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8-92,共5页
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对柴油中添加微量的铁基燃油添加剂进行了试验,从颗粒物数量浓度和粒径的分布特性、排气烟度、颗粒物的氧化特性等方面研究了燃油添加剂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油添加剂能降低柴油机排气温度和... 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对柴油中添加微量的铁基燃油添加剂进行了试验,从颗粒物数量浓度和粒径的分布特性、排气烟度、颗粒物的氧化特性等方面研究了燃油添加剂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油添加剂能降低柴油机排气温度和排气烟度。加入添加剂后,核模态颗粒数量浓度增加,峰值粒径也增加;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无明显变化;颗粒物总数量浓度增加,但添加剂浓度对颗粒数量浓度影响较小。添加剂使颗粒物中SOF含量增加,同时也使得微粒的氧化表观活化能和起燃温度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 燃油添加剂 粒径分布 数量浓度 氧化特性
下载PDF
润滑剂浓度与润滑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茂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9-110,共2页
论述了几种润滑剂在水和油中不同浓度时的PB、PD 值。PD 值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 ,最后达到一极大值。由于润滑剂反应活性的不同 ,大多数情况下 ,PB 在低浓度时 ,随润滑剂浓度的增大而提高 ,达到一极大值后 ,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对于活... 论述了几种润滑剂在水和油中不同浓度时的PB、PD 值。PD 值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 ,最后达到一极大值。由于润滑剂反应活性的不同 ,大多数情况下 ,PB 在低浓度时 ,随润滑剂浓度的增大而提高 ,达到一极大值后 ,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对于活性很强的润滑剂 ,PB 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对于反应活性温和的润滑剂 ,PB 随浓度增大而逐渐提高 ,最后达到一极大值。印证了边界极压润滑机理是一种可控制腐蚀行为。在实际应用时 ,应考虑润滑剂的反应活性与腐蚀性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 低浓度 PB 关系 反应活性 腐蚀性 控制 极大值 可控 边界
下载PDF
高分子添加剂对旋转射流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树江 王瑞和 周卫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5-57,共3页
在清水旋转射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对旋转射流结构特性及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分子添加剂对旋转射流的基本结构影响不大,只是加快了射流的衰减速度,增大了射流的截面积;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高... 在清水旋转射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对旋转射流结构特性及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分子添加剂对旋转射流的基本结构影响不大,只是加快了射流的衰减速度,增大了射流的截面积;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高分子添加剂可以提高射流的破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添加剂 旋转谢流 水平井 石油钻井
下载PDF
铝合金电子元器件的表面涂层与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振邦 陆振涛 +1 位作者 柯喜敏 罗峰瑞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2,共4页
研究了微弧氧化主盐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对电子元器件用LY12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厚度、膜层表面和截面形貌、物相组成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的提高,膜层厚度呈现先... 研究了微弧氧化主盐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对电子元器件用LY12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厚度、膜层表面和截面形貌、物相组成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的提高,膜层厚度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小的趋势,当其浓度为0.04g/L时膜层厚度达最大。溶液中添加不同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后得到的微弧氧化膜层的腐蚀电位均高于基础主盐膜层,相应的耐腐蚀性能更好。微弧氧化膜层的厚度与耐腐蚀性能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与膜层中显微孔洞数量及其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膜层 添加剂 浓度 腐蚀性能
下载PDF
镀锡甲基磺酸镀液添加剂生产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尚元艳 王志登 穆海玲 《宝钢技术》 CAS 2018年第1期24-27,33,共5页
在电镀锡甲基磺酸(MSA)镀液体系中,添加剂是核心组成部分,它影响晶粒的成核,起到光亮镀层、细化晶粒的作用。生产应用中,添加剂体积浓度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其影响镀锡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通过MSA镀液的静态赫尔槽试验、镀液电化学... 在电镀锡甲基磺酸(MSA)镀液体系中,添加剂是核心组成部分,它影响晶粒的成核,起到光亮镀层、细化晶粒的作用。生产应用中,添加剂体积浓度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其影响镀锡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通过MSA镀液的静态赫尔槽试验、镀液电化学测试及表面张力测试研究添加剂体积浓度对镀液性能的影响。通过旋转阴极模拟镀锡试验,扫描电镜表面形貌及元素成分分析研究添加剂体积浓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该研究为生产中选择合理的添加剂体积浓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A镀锡液 添加剂 体积浓度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体系优选实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举 李靖宇 《当代化工研究》 2017年第5期16-17,共2页
在工业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但是很多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都有着限制,比如在低渗透油藏方面,通过减小油藏的水驱压力来增加储层的采收效率,我们在选择表面活性剂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低渗透油藏的实际生产情况,... 在工业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但是很多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都有着限制,比如在低渗透油藏方面,通过减小油藏的水驱压力来增加储层的采收效率,我们在选择表面活性剂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低渗透油藏的实际生产情况,对表面活性剂进行严格的筛选,确定最适合低渗透油藏的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助剂 浓度
下载PDF
铁基燃油添加剂对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丹 刘忠长 +2 位作者 王忠恕 吴楠 刘江唯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73-1178,共6页
在低硫(w(S)=30×10-6)柴油中直接添加微量的铁基添加剂,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铁基添加剂对柴油机性能、气体排放、微粒数量浓度及其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铁基添加剂时,发动机动力性稍有提高,燃油消耗率略有下降,C... 在低硫(w(S)=30×10-6)柴油中直接添加微量的铁基添加剂,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铁基添加剂对柴油机性能、气体排放、微粒数量浓度及其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铁基添加剂时,发动机动力性稍有提高,燃油消耗率略有下降,CO、HC和NOx排放有降低趋势。铁基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总微粒数量浓度,尤其是核态微粒排放,试验工况下加剂柴油的核态微粒数比例均高于纯柴油,基本上都大于90%。此外,除了高速工况,燃油添加剂的使用降低了积聚态微粒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柴油机 燃油添加剂 微粒排放 数量浓度 粒度分布
下载PDF
一种简单的混合盐水密度-浓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馥 张海严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1998年第2期38-40,共3页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二元、三元混合盐水密度-浓度表达式,该公式适合于盐浓度低于30%的室温常压钻井液、完井液,具有简单、应用方便和可信度高的特点。
关键词 油层保护 盐水 密度 浓度 计算模型 油田
下载PDF
汽油添加剂含量对其节油和排气净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锐彬 张洪娟 高志文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1-83,共3页
简述了汽油添加剂的种类和基本工作原理,在汽油机试验台架上,进行了一系列汽油中含有不同含量的MAZ添加剂在等同工况下的热车怠速、常用转速为2 800 r/m in的负荷特性和外特性对比试验,探讨新型多效燃油添加剂MAZ加到国产90#汽油中的体... 简述了汽油添加剂的种类和基本工作原理,在汽油机试验台架上,进行了一系列汽油中含有不同含量的MAZ添加剂在等同工况下的热车怠速、常用转速为2 800 r/m in的负荷特性和外特性对比试验,探讨新型多效燃油添加剂MAZ加到国产90#汽油中的体积分数对其节油和排气净化效果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汽油中含MAZ添加剂的体积分数为0.1%时,能有效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而发动机的动力性则基本不变,其综合使用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添加剂含量 燃烧 排放
下载PDF
添加剂对飞灰基地聚合物固化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漫彤 陈林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为解决当飞灰掺入量较大时,飞灰基地聚合物固化体出现的体积膨胀、成型效果差和浆砂快凝等问题,在地聚合物固化飞灰时分别掺入水泥、沸石和偏磷酸钠三种添加剂,考察掺入水泥、沸石和偏磷酸钠对飞灰基地聚合物固化体抗压强度和重金属浸... 为解决当飞灰掺入量较大时,飞灰基地聚合物固化体出现的体积膨胀、成型效果差和浆砂快凝等问题,在地聚合物固化飞灰时分别掺入水泥、沸石和偏磷酸钠三种添加剂,考察掺入水泥、沸石和偏磷酸钠对飞灰基地聚合物固化体抗压强度和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掺量在2%时,固化体的抗压强度达到33.00MPa,并且较好地缓解了固化体膨胀问题;沸石掺量在2%时,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得到明显的改善,提高效率达17.79%;掺加2%偏磷酸钠可以有效地解决浆砂的快凝问题,并且将飞灰最大掺量提高至60%;同时掺入添加剂之后,重金属Pb,Zn,Cu,Cr和Cd的浸出质量浓度都很低,重金属被很好地包容在固化体中,表现出良好的浸出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基地聚合物固化体 水泥 沸石 偏磷酸钠 添加剂 抗压强度 浸出质量浓度
下载PDF
煤浆提浓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志刚 王建忠 +1 位作者 荣令坤 谭丽 《选煤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16-19,23,共5页
为了提高气化水煤浆浓度,采用新配方HD-8A添加剂,进行了神华上湾煤制浆过程中添加剂添加量、煤浆pH值与煤浆浓度关系的实验室研究,并在对制浆设备工艺参数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HD-8A添加剂用量为3‰,煤... 为了提高气化水煤浆浓度,采用新配方HD-8A添加剂,进行了神华上湾煤制浆过程中添加剂添加量、煤浆pH值与煤浆浓度关系的实验室研究,并在对制浆设备工艺参数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HD-8A添加剂用量为3‰,煤浆pH值为8.35条件下,煤浆浓度可提高1.17个百分点;煤浆浓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煤气有效成分(CO+H2)占比可提高1.1个百分点,比煤耗可降低10.08 kg/k Nm3,比氧耗可降低12.68 Nm3/k Nm3,且甲醇产量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水煤浆添加剂 添加剂用量 煤浆pH值 煤浆浓度 比煤耗 比氧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