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0
1
作者 林海菁 丁树良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7-753,共7页
构造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CAT),关键在于设计不同于传统CAT的选题策略。本文采用先认知诊断后估计能力的方法,在诊断阶段用状态转换图描述特定认知领域中所有知识状态及这些状态之间的... 构造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CAT),关键在于设计不同于传统CAT的选题策略。本文采用先认知诊断后估计能力的方法,在诊断阶段用状态转换图描述特定认知领域中所有知识状态及这些状态之间的联系,以图的深度优先搜索方法为基础设计选题策略;而在能力估计精细化阶段,每个被试所测项目,不仅与其能力估计值相匹配,且只与其所掌握的属性相关。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模拟针对三种不同的属性结构进行试验,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诊断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 选题策略 状态转换图.
下载PDF
《尤利西斯》汉译的生态翻译学诠释——以萧乾、文洁若和金隄两译本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建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8-75,共8页
中国学者独立创导的生态翻译学在本世纪初成为继翻译的语言学转向、翻译的文化转向之后的新一轮翻译研究转向,在国际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和响应。生态翻译学借鉴生态学研究范式,把翻译看成是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整... 中国学者独立创导的生态翻译学在本世纪初成为继翻译的语言学转向、翻译的文化转向之后的新一轮翻译研究转向,在国际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和响应。生态翻译学借鉴生态学研究范式,把翻译看成是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整体,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维度来探讨翻译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从翻译生态学视域探讨萧乾、文洁若和金隄的《尤利西斯》汉译本,可知译者在汉译过程中是如何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和交际性进行平衡、适应、选择和再平衡的,只有各个维度的翻译的精彩,才能实现整部译作都出彩。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尽可能做好"三维"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才能获得理想的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尤利西斯》汉译 三维理论 适应性选择转换 萧乾和文洁若 金隄
下载PDF
闵福德《易经》英译本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任运忠 周晓琴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5,101,共8页
闵福德《易经》英译本是诞生在21世纪的崭新译本。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看,闵福德适应了《易经》翻译生态环境的要求。译者在语言维和文化维主动地适应了原语生态环境,在交际维采用“厚翻译”策略传达了交际意图,实现了语言、文化、交际... 闵福德《易经》英译本是诞生在21世纪的崭新译本。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看,闵福德适应了《易经》翻译生态环境的要求。译者在语言维和文化维主动地适应了原语生态环境,在交际维采用“厚翻译”策略传达了交际意图,实现了语言、文化、交际的“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成功地保留了《易经》原文的语言风格,准确地传递了原文的文化意义,有效地达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易经》 适应性选择 “三维”转换
原文传递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苏州评弹翻译研究——以《枫桥夜泊》和《欲诉衷肠未出声》为例
4
作者 余子洁 邹璆 吴旻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2期31-36,共6页
苏州评弹是一种传统曲艺评书形式,以苏州方言为代表,采用吴语评说表演,是评话、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并广为流行。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苏州评弹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弹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 苏州评弹是一种传统曲艺评书形式,以苏州方言为代表,采用吴语评说表演,是评话、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并广为流行。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苏州评弹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弹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因此弹词的研究和传承尤为重要。生态翻译学以生态学视角研究翻译,并对生态翻译环境进行适应选择,即对译文进行三维转换。该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解读汪榕培、尤志明和杜争鸣对苏州评弹翻译时三维转换中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评弹 生态翻译学 适应选择 三维转换 译者中心 弹词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