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舒发明 黄英 +3 位作者 陈玮钰 毛德文 李媛 龙富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6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 探讨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 目的 探讨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肝衰竭发生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 PTA)]、HBV-DNA转阴例数。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00%(47/50)高于对照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个疗程治疗,并进行4周、12周随访,治疗组肝衰竭发生率4.00%(2/50)低于对照组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ST、AL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改善PT较治疗前降低,PTA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T低于对照组,PTA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间HBV-DNA转阴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患者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技术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技术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HBc-IgM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孙静媛 田庚善 孙凤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1-32,共2页
抗HBc-IgM在鉴别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及慢性乙肝急性发作中的意义。应用亚培试剂盒检测抗HBc-IgM,追溯120例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各临床类型的抗体滴度水平分布,同时统计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共240例患者的抗HBc-Ig... 抗HBc-IgM在鉴别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及慢性乙肝急性发作中的意义。应用亚培试剂盒检测抗HBc-IgM,追溯120例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各临床类型的抗体滴度水平分布,同时统计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共240例患者的抗HBc-IgM检测结果,比较其抗体阳性率和滴度水平之间的差异。抗HBc-IgM阳性率,急乙肝组明显高于慢乙肝组和慢乙肝急性发作组。抗体滴度<2.0者,慢乙肝组和慢乙肝急性发作组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急肝组。抗体滴度的检测对鉴别急乙肝和慢乙肝急性发作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bc—IgM 急性乙肝慢乙肝急性发作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3
作者 陈凤娟 李丽雅 +4 位作者 陈铿 陈旭丹 李平红 刘惠媛 蔡庆贤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研究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AE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分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患者40例,以及门诊就诊的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0例... 目的研究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AE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分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患者40例,以及门诊就诊的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0例和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的频率。分析MDSC表达频率在各组中的差异及其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AECHB组MDSC频率均值为(0.32±0.18),低于ITCHB组的(0.6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健康对照组的(0.35±0.20)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MDSC频率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呈负相关(r=-0.45、-0.48,P<0.01);与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MDSC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后免疫耐受及肝炎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慢乙肝急性加重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耐受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