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对隆线溞趋光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其致死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永贵 熊焱 林初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57-662,共6页
采用隆线潘(Daphnia carinata)纯生物株Dc42为试验生物,参照ISO6341大型潘活动抑制试验及ISO6241大型潘致死生物试验法,研究水体中Cu^2+对隆线潘3h趋光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其24—96h的致死效应。结果表明,隆线潘的趋光指数(Ip)与C... 采用隆线潘(Daphnia carinata)纯生物株Dc42为试验生物,参照ISO6341大型潘活动抑制试验及ISO6241大型潘致死生物试验法,研究水体中Cu^2+对隆线潘3h趋光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其24—96h的致死效应。结果表明,隆线潘的趋光指数(Ip)与Cu^2+浓度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2=0.994,P〈0.001),随着溶液中Cu^2+浓度的增加,趋光指数急剧下降。Cu^2+导致隆线潘趋光性发生显著改变的检测下限远低于LC50。其3h-Ip监测下限(0.0056mg/L)比24h—LC50(0.031mg/L)及48h—LC50(0.021mg/L)分别低81.94%和73.33%;仅相当于96h—LC50(0.006mg/L)。铜对不同时段隆线潘死亡率影响与3h趋光指数下降的趋势相似,在0.0032mg/L至0.1mg/L的浓度范围内,隆线潘各时段死亡率与浓度之间并不呈直线关系,而是呈Boltzmann曲线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5以上。因此,趋光指数是一个较为灵敏的毒理学指标,利用隆线潘趋光行为抑制法来判断Cu^2+生物毒性的大小,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并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具有高度重复性的实验数据。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利用隆线潘趋光行为抑制法评价化学物质生物毒性提供快速的测试方法,为进一步了解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性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隆线潘 趋光行为 急性生物毒性 生物监测
下载PDF
新型水处理铁炭微电解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周璇 王灿 +2 位作者 季民 刘京 韩丽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6,34,共5页
传统铁炭床的填料板结和更换问题,严重制约了微电解工艺的发展和应用。以铁屑和活性炭为主要原料,以膨润土为黏结剂,经过高温焙烧制成球状新型微电解材料。以某化工园区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考察微电解材料的铁炭比、膨润土含量、添... 传统铁炭床的填料板结和更换问题,严重制约了微电解工艺的发展和应用。以铁屑和活性炭为主要原料,以膨润土为黏结剂,经过高温焙烧制成球状新型微电解材料。以某化工园区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考察微电解材料的铁炭比、膨润土含量、添加剂种类和焙烧温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该新型微电解材料处理化工园区废水,CODCr去除率为22%,废水的生物急性毒性削减率高达90%,B/C可提高59%。对新型微电解材料的结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固体孔结构多为介孔,比表面积为16.45 m2/g,平均孔径为5.889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材料 化工废水 生物急性毒性 可生化性
下载PDF
基于大肠杆菌的全细胞微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急性生物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钱俊 李久铭 +1 位作者 只金芳 覃事栋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8-743,共6页
构建了以大肠杆菌为指示生物的全细胞微生物传感器,初步探讨了其在重金属(Cu2+,Zn2+,Pb2+)及其二元联合毒物、农药污染物(莠灭净、乙酰甲胺磷)的急性生物毒性分析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基于对数生长后期和稳定期的大肠杆菌微生物传感... 构建了以大肠杆菌为指示生物的全细胞微生物传感器,初步探讨了其在重金属(Cu2+,Zn2+,Pb2+)及其二元联合毒物、农药污染物(莠灭净、乙酰甲胺磷)的急性生物毒性分析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基于对数生长后期和稳定期的大肠杆菌微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毒性分析性能。最优实验条件为:E.coli培养16 h,苯醌为电子传递介体,呼吸基质pH 6~8。所测毒物对E.coli的呼吸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Cu2+>Zn2+>Pb2+,乙酰甲胺磷>莠灭净,与发光细菌、鱼类、藻类等其它方法检测所得结果一致。这种电化学全细胞生物传感器毒性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有望用于水体急性生物毒性的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传感器 大肠杆菌 急性生物毒性 重金属 农药
下载PDF
含油污泥及其污染水体中多环芳烃及其急性生物毒性测定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天璐 杨洁 +2 位作者 王君 黄群星 严建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51-3058,共8页
为了更好地控制含油污泥的环境污染,通过实验分析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含油污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来源以及总毒性当量浓度(TEQ),测定了不同有机溶剂浸提液的急性生物毒性,并对油泥污染水样的PAHs和急性生物毒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为了更好地控制含油污泥的环境污染,通过实验分析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含油污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来源以及总毒性当量浓度(TEQ),测定了不同有机溶剂浸提液的急性生物毒性,并对油泥污染水样的PAHs和急性生物毒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含油污泥中PAHs含量为496.10~4 233.25μg·g^(-1),PAHs总毒性当量(TEQ)为8.41~231.56μg·g^(-1),炼化厂含油污泥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的热转化,其他含油污泥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原油本身。正己烷是3种受试有机溶剂中最适合测量含油污泥急性生物毒性的溶剂。被污染水样中PAHs含量为9.68~385.16 ng·mL^(-1),除被清罐油泥污染的水样外,其他油泥污染水样中苯并(a)芘(BaP)未超标,但所有测试水样都具有较高的急性生物毒性,相对发光抑制率最高达到87.46%,大大超过了毒性参照物100 mg·L^(-1)的Zn^(2+)的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多环芳烃 源解析 有机浸提液 急性生物毒性
原文传递
内电解-混凝组合技术对合成制药废水的预处理 被引量:6
5
作者 孙亮 王灿 +1 位作者 季民 王郭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1-1315,共5页
采用多级内电解反应器与混凝沉淀组合技术预处理典型合成制药废水.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技术对制药废水的COD去除率高于单一混凝技术和单一内电解技术;以PAM作为混凝剂的处理效果优于Ca(OH)2,在PAM投加浓度为10 m.gL-1,pH值为8的条件下,内... 采用多级内电解反应器与混凝沉淀组合技术预处理典型合成制药废水.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技术对制药废水的COD去除率高于单一混凝技术和单一内电解技术;以PAM作为混凝剂的处理效果优于Ca(OH)2,在PAM投加浓度为10 m.gL-1,pH值为8的条件下,内电解与混凝沉淀组合技术对制药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到30%.同时,组合技术可显著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和削减废水的生物毒性,处理后制药废水BOD5/COD从0.21提高至0.28,生物毒性由4.5 mgZn2.+L-1降低至1.8 mgZn2.+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内电解 混凝沉淀 组合技术 生物毒性
下载PDF
石化废水处理厂特征污染物变化及水质安全研究
6
作者 李海鹏 麻微微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3,共6页
石化废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是水环境领域污染防治的重要课题,但是目前关于石化废水处理工艺中特征污染物的组成变化及水质安全性尚未深入探讨。研究了某石化废水处理厂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废水特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和毒性削减效应。结果表... 石化废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是水环境领域污染防治的重要课题,但是目前关于石化废水处理工艺中特征污染物的组成变化及水质安全性尚未深入探讨。研究了某石化废水处理厂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废水特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和毒性削减效应。结果表明,预处理阶段COD和石油类去除率分别为36.38%和95.16%,出水生物毒性有效降低。生化处理单元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63.19%和43.21%,废水中酚类、酯类、胺类等有机物含量显著降低。石化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后,COD、BOD5、石油类、氨氮、总氮分别为(32.54±4.93)、(2.19±1.09)、(0.04±0.01)、(2.32±0.31)、(27.08±1.45)mg/L。由于酚类和含氮杂环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最终出水毒性单位(TU)值为0.32,无急性生物毒性。该石化废水处理厂所采用的废水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多种特征污染物,出水无显著急性生物毒性,对水环境生态安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废水 全流程处理工艺 特征污染物 急性生物毒性 水质安全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天然岩沥青降滤失剂的环保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唐玲娟 刘超 +3 位作者 吴伟林 王敏 刘浩兵 卢福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6-710,共5页
为了解决环保油基钻井液中低成本降滤失剂环保问题,采用致癌多环芳烃含量和急性生物毒性检测对天然岩沥青降滤失剂进行环保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天然岩沥青降滤失剂中未检出致癌多环芳烃,掺入3%天然岩沥青的白油基钻井液体系污染后的岩屑... 为了解决环保油基钻井液中低成本降滤失剂环保问题,采用致癌多环芳烃含量和急性生物毒性检测对天然岩沥青降滤失剂进行环保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天然岩沥青降滤失剂中未检出致癌多环芳烃,掺入3%天然岩沥青的白油基钻井液体系污染后的岩屑EC50值为104751 mg/L,达到环保无毒标准。沥青族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岩沥青中不含低分子量的饱和分和芳香分,可变形的胶质组分含量为13.83%,其余为刚性的沥青质,所有组成均可参与封堵泥饼空隙,起到降滤失效果。天然岩沥青在油基钻井液体系中150℃高温高压滤失量不大于3.7 mL,200℃高温高压滤失量不大于4.0 mL。天然岩沥青降滤失剂绿色环保、降滤失效果稳定,可用于环保油基钻井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降滤失剂 天然岩沥青 致癌多环芳烃 急性生物毒性
下载PDF
发光菌用于饮水中部分重金属及农药的应急监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建江 贾继民 +4 位作者 马永红 田华 张华 宋远新 王黎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饮水中常见且重要的3种重金属及2种农药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为新疆地区针对重大饮水污染风险应急保障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Hg2+、As3+和Cr6+及氧化乐果、敌敌畏为污染物,建立重金属及农药饮水污染模型,以发光细...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饮水中常见且重要的3种重金属及2种农药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为新疆地区针对重大饮水污染风险应急保障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Hg2+、As3+和Cr6+及氧化乐果、敌敌畏为污染物,建立重金属及农药饮水污染模型,以发光细菌为研究对象,用生物毒性测试仪测定样品及空白的发光度,计算相对发光率。结果发光菌的相对发光率与重金属的浓度呈负相关,其决定系数为-0.77~-0.90(P<0.01);Hg2+、As3+、Cr6+使发光菌产生50%光损失时的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0.16、1.77和7.54 mg/L。发光菌的相对发光率与农药的体积分数呈负相关,其决定系数为-0.78~-0.99(P<0.01);氧化乐果、敌敌畏的EC50分别为604.89、748.54mg/L。结论该方法为饮水中毒物的毒性监测和评价提供了直接证据,可以弥补理化方法分析毒性时的不足,在新疆地区重大饮水污染风险的应急监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菌 饮水污染风险 重金属 农药 急性生物毒性 应急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