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78
1
作者 张吉 张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5,共4页
针刺镇痛涉及整个神经系统各部的功能,脊髓是初步对针刺镇痛处理、译释的第一站;脑干是针刺镇痛信息整理、辨析、激发、综合、承上启下的中继站,对针刺镇痛起到重要作用;丘脑部分对各种信息的复杂分析,综合调整,有多种神经体液参与,是... 针刺镇痛涉及整个神经系统各部的功能,脊髓是初步对针刺镇痛处理、译释的第一站;脑干是针刺镇痛信息整理、辨析、激发、综合、承上启下的中继站,对针刺镇痛起到重要作用;丘脑部分对各种信息的复杂分析,综合调整,有多种神经体液参与,是加强针刺镇痛和控制镇痛的协调中枢;边缘系统及其核团和多种神经介质参与,对针刺镇痛起到协调作用;大脑皮层是最高中枢,对针刺镇痛不单是兴奋和抑制过程,而且是一个复杂的调整、指挥中枢,既能加强镇痛,又能抑制其太过,起到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综述 中枢神经系统/针灸效应
下载PDF
针刺麻醉向何处去?由针刺麻醉(AA)到针刺辅助麻醉(AAA) 被引量:91
2
作者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作者试图对30余年针刺麻醉的认识加以总结,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讨论。(1)针刺麻醉(AA)的核心是针刺镇痛。(2)针刺可以减轻外科手术引起的疼痛,但不能达到完全无痛。(3)针刺合并药物麻醉,可使麻醉药用量减少40... 本文作者试图对30余年针刺麻醉的认识加以总结,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讨论。(1)针刺麻醉(AA)的核心是针刺镇痛。(2)针刺可以减轻外科手术引起的疼痛,但不能达到完全无痛。(3)针刺合并药物麻醉,可使麻醉药用量减少40%~50%,从颅脑到腹部手术均如此。(4)针麻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可使麻醉药用量减少,从而使生命指标波动减少,术后恢复加速,术后住院日期缩短;也由于针麻下手术可使病人与医师有更好的配合。(5)针麻的难点主要在于针刺的操作引起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已由于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的出现而得到解决。(6)建议今后应用针刺与药物复合麻醉,称之为“针刺辅助麻醉”(AAA)。它既可保留AA的主要优点,又可保证病人在完全无痛的情况下接受手术。(7)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应制订一些新的规定,鼓励麻醉医师在有利于病人的前提下多应用A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针刺麻醉 针刺辅助麻醉
下载PDF
针刺镇痛的新思路——针灸参与疼痛多维度调节的可行性 被引量:102
3
作者 方剑乔 邵晓梅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9,共5页
随着疼痛研究的推进,研究者逐渐认识到疼痛包括痛感觉、痛情绪、痛认知3个维度。3个维度之间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疼痛研究已经从伤害性感受的单一模式向"疼痛-情绪-认知"的多维度模式转变。中医对疼痛病因提出了不通则痛、... 随着疼痛研究的推进,研究者逐渐认识到疼痛包括痛感觉、痛情绪、痛认知3个维度。3个维度之间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疼痛研究已经从伤害性感受的单一模式向"疼痛-情绪-认知"的多维度模式转变。中医对疼痛病因提出了不通则痛、因病致郁等经典论述,体现了疼痛的多维度认识。针灸镇痛历史悠久,作用明确,而且初步研究发现针灸对痛诱发的情绪和认知改变都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因此对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推广,如能从疼痛的多维度开展,必将创新针刺镇痛的研究理念,拓展针刺镇痛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创针刺镇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疼痛 多维度 感觉 情绪 认知
原文传递
腕踝针止痛机理的生物力学观 被引量:99
4
作者 胡侠 凌昌全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1-363,共3页
根据腕踝针的分区特点、针刺部位、镇痛特点结合现代经络实验研究 ,对其镇痛机理从生物力学方面提出新的思路。腕踝针的镇痛特性可能与十二皮部经络循行路线上的交感神经敏感线、皮下血管的应力变化、组织液压波的形成与传播等引起病灶... 根据腕踝针的分区特点、针刺部位、镇痛特点结合现代经络实验研究 ,对其镇痛机理从生物力学方面提出新的思路。腕踝针的镇痛特性可能与十二皮部经络循行路线上的交感神经敏感线、皮下血管的应力变化、组织液压波的形成与传播等引起病灶局部的离子通道变化有关 ,即镇痛的机制认为是体内机械波与化学波 (孤立波 )相互协调、相互振荡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生物力学 镇痛 离子通道 组织液压波
下载PDF
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电刺激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75
5
作者 金真 张蔚婷 +4 位作者 罗非 张奎伶 张磊 曾亚伟 韩济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5-280,共6页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 ,TENS)的反应。实验对 11名志愿者进行了 2 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 ,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 2和 10 0HzTENS刺激 ,刺激...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 ,TENS)的反应。实验对 11名志愿者进行了 2 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 ,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 2和 10 0HzTENS刺激 ,刺激部位为左腿足三里和三阴交穴。结果为不同频率TENS都激活了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频率特异性的激活信号出现在与运动相关的区域、丘脑、边缘系统和联络皮层。结果显示 ,在相同穴位给予不同频率的TENS可以在大脑引起不同的反应 ,提示 2和 10 0HzTENS可能激活了不同的神经通路 ,这些神经通路分别在中枢神经系统起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功能性脑成像 穴位体表电刺激 针灸 镇痛 频率
下载PDF
电针镇痛后效应与脑干5-HT、下丘脑β-EP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78
6
作者 梁繁荣 刘雨星 +1 位作者 陈瑾 罗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01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电针镇痛后效应的中枢机制。 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以“昆仑”穴为电针穴位 ,以放免、荧光测定为检测方法 ,观察了炎症局部痛阈、脑干 5 -羟色胺 (5 -HT)含量、下丘脑β-内啡肽 (β- EP)含量... 目的 探讨电针镇痛后效应的中枢机制。 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以“昆仑”穴为电针穴位 ,以放免、荧光测定为检测方法 ,观察了炎症局部痛阈、脑干 5 -羟色胺 (5 -HT)含量、下丘脑β-内啡肽 (β- EP)含量。 结果 电针能提高 AA大鼠痛阈并能维持 6 0 m in以上 ;提高下丘脑β- EP含量并维持 30 m in以上 ;提高脑干 5 - HT含量并维持此效应 30 min以上。 结论 提示电针镇痛后效应有其客观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镇痛 中枢镇痛机制 脑干 5-羟色胺 Β-内啡肽
下载PDF
针刺镇痛的脑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76
7
作者 侯金文 黄蔚皓 +3 位作者 王青 冯凊媺 蒲永林 高家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fMRI)方法研究与针刺镇痛有关的脑功能区。方法 针刺 8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侧大肠经合谷穴 ,同时进行全脑的fMRI扫描 ,用t检验分析获得针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fMRI)方法研究与针刺镇痛有关的脑功能区。方法 针刺 8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侧大肠经合谷穴 ,同时进行全脑的fMRI扫描 ,用t检验分析获得针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  8例受试者中 6例的资料符合研究条件而被采用。针刺引起的信号升高与信号降低出现于不同的多个脑区 (t≥ 2 345 ,P <0 0 1) ,其中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左侧豆状核区的信号升高 ,以及双侧前扣带回区和双侧枕叶的信号降低 ,被认为可能是与针刺镇痛有关的脑区反应。结论 用fMRI方法研究表明 ,针刺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磁共振成像 MRI
原文传递
针刺镇痛机制的多样性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80
8
作者 范刚启 钱俐俐 +1 位作者 赵杨 符仲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6,共5页
从针刺镇痛神经机制(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神经解剖学)及非神经机制(结缔组织、局部生化改变)等方面,对复杂、多样的针刺镇痛机制进行总结,对多样性机制个体的不足之处、多样性机制间的矛盾之处及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 从针刺镇痛神经机制(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神经解剖学)及非神经机制(结缔组织、局部生化改变)等方面,对复杂、多样的针刺镇痛机制进行总结,对多样性机制个体的不足之处、多样性机制间的矛盾之处及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机制 影响因素 文献述评
原文传递
针刺方向、角度、深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被引量:67
9
作者 范刚启 赵杨 符仲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从疼痛病症、针刺进针点、针刺工具及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不同角度,对近30年针刺镇痛文献进行分析,初步优化针刺方向、角度、深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以提高针刺镇痛疗效。结果表明,针刺方向、角度及深度是影响针刺镇痛疗效的关键因素... 从疼痛病症、针刺进针点、针刺工具及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不同角度,对近30年针刺镇痛文献进行分析,初步优化针刺方向、角度、深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以提高针刺镇痛疗效。结果表明,针刺方向、角度及深度是影响针刺镇痛疗效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对此研究非常薄弱。应用多因素分析法,系统分析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因素与镇痛效应、镇痛机制的关系,既可提高针刺镇痛疗效,又可全方位探索针刺镇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针刺方向 针刺角度 针刺深度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针刺三阴交对痛经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5
10
作者 龚萍 张明敏 +4 位作者 王棋 吴志坚 黄晓桃 王伟 黄光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三阴交治疗痛经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6例痛经患者行经疼痛时行右侧三阴交假针刺和针刺,用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比较刺激前后疼痛情况,并在假针刺和针刺时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PET)对痛... 目的:探讨针刺三阴交治疗痛经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6例痛经患者行经疼痛时行右侧三阴交假针刺和针刺,用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比较刺激前后疼痛情况,并在假针刺和针刺时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PET)对痛经患者行18FFDG脑功能成像,用SPM软件分析,获得针刺激活的脑解剖功能区。结果:假针刺前后疼痛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三阴交后疼痛值比针刺前明显降低(P<0.01)。针刺右侧三阴交引起痛经患者多个与疼痛相关脑区被激活,针刺使同侧豆状核(苍白球、壳)、同侧小脑、同侧岛叶、双侧背侧丘脑、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杏仁体、对侧中脑黑质、双侧第Ⅱ躯体感觉区、同侧海马回、同侧扣带回前部、对侧下丘脑乳头体葡萄糖代谢增强,大脑皮质小区域葡萄糖代谢降低。结论:针刺三阴交能明显缓解痛经患者疼痛,其机理为针刺三阴交可激活皮质、皮质下边缘系统和小脑与疼痛相关脑区,可能通过平衡与疼痛有关的中枢网络而减轻疼痛,神经内分泌也可能在治疗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方法 三阴交 脑/代谢 针刺镇痛
下载PDF
针刺镇痛原理探析 被引量:63
11
作者 王倩 包永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911-4913,共3页
针刺镇痛历史悠久,综观针刺镇痛的发展,无不体现着时代的变迁,在新时代下,针刺镇痛已由传统的针刺麻醉、针刺镇痛转向针刺对疼痛感觉、疼痛认知、疼痛情绪的导向,正如现代的心身疾病一样,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社会-... 针刺镇痛历史悠久,综观针刺镇痛的发展,无不体现着时代的变迁,在新时代下,针刺镇痛已由传统的针刺麻醉、针刺镇痛转向针刺对疼痛感觉、疼痛认知、疼痛情绪的导向,正如现代的心身疾病一样,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针刺镇痛的研究逐渐从研究躯体感觉向研究精神层面的改善过度。鉴于此,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针刺镇痛相关文献,将自身体会和看法抒诸于文章,旨在深化针刺镇痛的研究基石,更好地推动针刺镇痛的发展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疼痛 机制探讨
原文传递
肥大细胞功能对针刺大鼠“足三里”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4
12
作者 张迪 丁光宏 +5 位作者 沈雪勇 姚伟 张志英 章毓清 林俊 顾全保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47-152,共6页
目的:观察穴位肥大细胞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穴位针刺组、旁开针刺组、色甘酸钠组、生理盐水组、色甘酸钠+针刺组、生理盐水+针刺组和色甘酸钠+对侧针刺组。采用大鼠尾部痛阈作为效应指标,在体... 目的:观察穴位肥大细胞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穴位针刺组、旁开针刺组、色甘酸钠组、生理盐水组、色甘酸钠+针刺组、生理盐水+针刺组和色甘酸钠+对侧针刺组。采用大鼠尾部痛阈作为效应指标,在体观察针刺“足三里”提插捻转30 min过程中大鼠的甩尾潜伏期;并通过穴位组织切片染色,离体对照针刺前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以及色甘酸钠注射对其的影响。结果:手针大鼠“足三里”穴具有显著镇痛作用,效果明显优于针刺旁开对照点;而在色甘酸钠屏蔽穴位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功能后,这种镇痛作用被明显地削弱。针刺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提高;而注射色甘酸钠可以明显减少该脱颗粒现象。结论:穴位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在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参与了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针刺镇痛 肥大细胞脱颗粒 色甘酸钠
下载PDF
针刺对炎性疼痛的镇痛机制 被引量:58
13
作者 李媛 吴凡 +2 位作者 程珂 沈雪勇 劳力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67-475,共9页
针刺尤其是电针有很好的镇痛作用,但针刺介导的外周和中枢镇痛机制仍处于不断研究中。对相关研究及时进行综述,有利于更好地阐述针刺对炎性疼痛的作用机制,并为今后的研究指出方向。本文从外周、脊髓和脊髓上水平阐述针刺对炎性疼痛的... 针刺尤其是电针有很好的镇痛作用,但针刺介导的外周和中枢镇痛机制仍处于不断研究中。对相关研究及时进行综述,有利于更好地阐述针刺对炎性疼痛的作用机制,并为今后的研究指出方向。本文从外周、脊髓和脊髓上水平阐述针刺对炎性疼痛的镇痛机制,主要包括外周炎性介导的免疫反应和伤害性感受器上的受体之间的神经免疫交互作用,脊髓神经递质、神经调质、胶质细胞、信号通路及其他相关活性分子等相互作用机制,和针刺对脊髓上水平痛感觉和痛情绪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炎性疼痛 机制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针刺镇痛临床研究与应用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56
14
作者 闫丽萍 马骋 +1 位作者 李守栋 徐恒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69-871,共3页
目的 :对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方法 :从理论上就中西医学对痛和镇痛的认识以及当前针刺镇痛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以此为基础 ,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和科研实践 ,就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提出... 目的 :对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方法 :从理论上就中西医学对痛和镇痛的认识以及当前针刺镇痛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以此为基础 ,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和科研实践 ,就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结论 :随着针刺镇痛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 ,其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水平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临床研究 思考与建议 中西医学 基础研究 科研实践 问题 现状 目的 水平
下载PDF
基于电针频率的针刺镇痛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5
作者 阎丽娟 付宏伟 +3 位作者 赵悦 夏虹影 郭义 郭永明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通过文献整理,总结分析相关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报道,从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机制、神经生理机制、分子机制和效应机制等方面分析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效应的研究现状,提出不同电针频率兴奋不同的中枢部位而产生不同的中枢性阿片肽,不同电针频... 通过文献整理,总结分析相关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报道,从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机制、神经生理机制、分子机制和效应机制等方面分析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效应的研究现状,提出不同电针频率兴奋不同的中枢部位而产生不同的中枢性阿片肽,不同电针频率兴奋不同感受器经不同神经纤维传入,不同针刺手法引起的神经电信息编码序列不同,为今后对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频率 针刺镇痛 综述
下载PDF
皮肤交感物质分布线的发现及其与中医经络实质的关系 被引量:48
16
作者 刘里远 张慧 潘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非血管性经络的实质——皮肤交感神经敏感线或皮肤交感物质富集线。方法:以125I一酪氨酸为示踪剂,用宏观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结果:显示出大鼠皮肤中存在纵贯全身的系列交感物质分布线,连续清晰,左右对称,在头部和肢体...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非血管性经络的实质——皮肤交感神经敏感线或皮肤交感物质富集线。方法:以125I一酪氨酸为示踪剂,用宏观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结果:显示出大鼠皮肤中存在纵贯全身的系列交感物质分布线,连续清晰,左右对称,在头部和肢体末端形成环路。在沿物质分布线经过的背上部切断皮肤,可以显著阻断针刺“足三里”产生的针刺效应,表明这些交感物质分布线就是针刺信号的传递线。结论:皮肤交感神经敏感线的假说得到了形态学的证明,或者说经络的形态学基础已经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交感物质分布线 发现 中医 经络实质 针刺镇痛 信号传递
下载PDF
针刺镇痛——全景式的多维度疼痛调控方案 被引量:53
17
作者 方剑乔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59-466,共8页
近年来,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疼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疼痛被认为是一个包含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交行为改变在内的复杂的高级神经功能。借助脑科学的相关技术,人类对疼痛产生的神经环路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并部分解释了为何疼痛具... 近年来,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疼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疼痛被认为是一个包含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交行为改变在内的复杂的高级神经功能。借助脑科学的相关技术,人类对疼痛产生的神经环路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并部分解释了为何疼痛具备如此众多的属性,以及情感和认知是如何影响疼痛的感觉。针刺镇痛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疼痛观念的转变,对针刺镇痛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针刺镇痛新机制的研究,将有效深化针刺镇痛的内涵和外延,创新针刺镇痛的研究理念,拓展针刺镇痛的应用范围,从而开创针刺镇痛更广阔的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针刺镇痛 多维度 神经环路
原文传递
电针刺激参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8
作者 顾陈怿 胡军 蔡云彪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9-491,共3页
目的 :介绍电针刺激参数的研究进展 ,为临床应用和科研设计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从电针频率、电针强度、刺激时间等方面对近来研究电针刺激参数的文献报道做一综述。结果 :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对针刺效应 (尤其镇痛 )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 ... 目的 :介绍电针刺激参数的研究进展 ,为临床应用和科研设计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从电针频率、电针强度、刺激时间等方面对近来研究电针刺激参数的文献报道做一综述。结果 :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对针刺效应 (尤其镇痛 )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 :对电针刺激参数的研究 ,不仅有利于客观分析影响针刺起效的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刺激参数 电针频率 电针强度 刺激时间
下载PDF
针刺太冲穴得气及疼痛激发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fMRI研究 被引量:52
19
作者 方继良 Hui KS Kathleen +4 位作者 Liu Jing Nixon Erika 周科华 王小玲 朱兵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9,F0002,共7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针刺太冲穴得气及针刺疼痛时所激发的脑功能网络效应异同。方法:47例初次接受针刺的志愿者参加手针右侧太冲穴fMRI实验。针刺时脑fMRI扫描10min,共2次捻针,各2min,间隔3min。其中17例接受体表触觉刺... 目的:采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针刺太冲穴得气及针刺疼痛时所激发的脑功能网络效应异同。方法:47例初次接受针刺的志愿者参加手针右侧太冲穴fMRI实验。针刺时脑fMRI扫描10min,共2次捻针,各2min,间隔3min。其中17例接受体表触觉刺激作为针刺对照,分为3组:①针刺得气组;②针刺得气合并尖锐性疼痛组(简称针刺疼痛组);③触觉对照组。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和t检验分析感觉频率及强度;用AFNI处理fMRI数据,得到激活、负激活脑区;用种子相关分析法,以前扣带回膝部为种子点,分析其与全脑的功能网络联系图谱,并比较得气与疼痛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针刺2组的酸痛、酸感、压感、麻感、钝痛等得气感觉的频率和强度均明显强于触觉刺激组;针刺2组间除尖锐性疼痛及酸痛外,各种感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得气及疼痛2组均激活了体感及丘脑岛叶皮层,重要的是,针刺得气时在大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LPNN)产生了较强而广泛的负激活区,加强了负激活区之间的脑功能网络联系。此网络包括杏仁核、海马、旁海马、颞极、前额叶腹内侧回、前扣带回膝及下部、前楔叶内侧回和后扣带回(BA31,23_腹侧核,29,30),另外,小脑蚓部、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脑干网状结构也见负激活现象。然而,在针刺疼痛时,这些脑区负激活程度减低且区域缩小,大部分脑区fMRI信号逆转为激活信号,被疼痛激活的脑区之间功能网络明显增强。这些脑区参与了疼痛、镇痛(如感觉、情感、认知、自主性、内源性镇痛)功能调制环路。结合既往研究表明,负激活与脑血氧消耗及血流量下降呈正相关。本结果支持针刺通过调制LPNN和疼痛中枢网络的活动,产生其镇痛、抗焦虑和其他调节效应的假说。结论:针刺得气及针刺得气伴随疼痛产生了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针刺得气对LPNN及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感应 疼痛 神经网 磁共振成像 针刺镇痛
下载PDF
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大鼠中枢镇痛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47
20
作者 周友龙 刘宜军 +1 位作者 付杰娜 魏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23-926,共4页
目的:探讨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镇痛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来比林对照组、常规体针组、踝三针治疗组,分别采用肌肉注射药物来比林、常规穴针刺、踝三针穴位针刺治疗。... 目的:探讨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镇痛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来比林对照组、常规体针组、踝三针治疗组,分别采用肌肉注射药物来比林、常规穴针刺、踝三针穴位针刺治疗。测各组机械痛阈值和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大鼠痛阈值踝三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同时点比较显著增高(P<0.05);30 min时点痛阈值来比林对照组、常规体针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踝三针治疗组与来比林对照组、常规体针组比显著增加(均P<0.05)。5-HT测量值踝三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来比林对照组在相同时点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0 min时点5-HT测量值踝三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体针组(P<0.05)。结论:踝三针镇痛作用与脑内5-HT递质含量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椎间盘移位/针灸疗法 腰椎 受体 神经递质/针灸效应 腕踝针 @踝三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