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舶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40
1
作者 李维嘉 曹青松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8-79,共12页
从船舶振动危害、现象与振源、阻尼技术及其在船舶上的应用、船舶振动隔离技术、动力吸振器的研究以及整船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诸方面综述了船舶振动控制技术的进展,重点关注了近几年来主动控制技术在船舶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并对今后... 从船舶振动危害、现象与振源、阻尼技术及其在船舶上的应用、船舶振动隔离技术、动力吸振器的研究以及整船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诸方面综述了船舶振动控制技术的进展,重点关注了近几年来主动控制技术在船舶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并对今后船舶振动控制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舰船工程 船舶振动 主动控制 阻尼技术 隔振技术 动力吸振器
下载PDF
阵风减缓直接升力控制方案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费玉华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9-72,共4页
阵风减缓技术可有效地抑制飞机飞行过程中受到阵风和湍流影响所产生的附加过载。研究阵风载荷减缓的基本原理及各种控制方案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以副翼作为直接升力操纵面的阵风减缓控制方案 ,建立了直接升力控制的阵风减缓系... 阵风减缓技术可有效地抑制飞机飞行过程中受到阵风和湍流影响所产生的附加过载。研究阵风载荷减缓的基本原理及各种控制方案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以副翼作为直接升力操纵面的阵风减缓控制方案 ,建立了直接升力控制的阵风减缓系统的数学模型 ,并就阵风减缓系统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减缓系统 直接力控制 飞机副翼
下载PDF
飞行控制与飞机发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汝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77-1083,共7页
论述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其与飞机发展的关系 .概要回顾了自莱特兄弟研究人类飞行技术开始至 2 0世纪 60年代初期飞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 .阐述了主动控制技术与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产生和对飞机发展的巨大影响 .
关键词 飞行控制 主动控制技术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 射流矢量推力 创新的控制效应器
下载PDF
长航时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向锦武 阚梓 +3 位作者 邵浩原 李华东 董鑫 李道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77,共21页
为研究长航时无人机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技术难题,对长航时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长航时无人机留空时间长,作业覆盖区域广,在高空巡航作业时受天气和大气上下对流的影响小,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以常规动力和新能... 为研究长航时无人机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技术难题,对长航时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长航时无人机留空时间长,作业覆盖区域广,在高空巡航作业时受天气和大气上下对流的影响小,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以常规动力和新能源动力分类,总结了当前国内外长航时无人机的主要型号,回顾了长航时无人机的发展历程.然后,根据长航时无人机高升力、高升阻比和缓失速气动需求,复合材料大展弦比机翼大柔性特征以及长航时无人机任务环境复杂等特点,总结了长航时无人机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包括高效气动综合设计技术、大展弦比机翼气动弹性分析和主动控制技术、复合材料气动弹性剪裁技术、柔性飞行动力学建模和控制技术以及无人机自主导航技术等.最后,结合国外长航时无人机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我国长航时无人机的发展建议.研究表明:常规动力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新能源动力长航时无人机多数还处于研究样机研制阶段.续航时间在一周以上的"超长航时"无人机技术成为各航空强国关注的焦点.长航时无人机系统的智能化、协同化和网络安全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航时无人机 气动优化设计 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 非线性气动弹性 主动控制技术 飞行轨迹控制 自主导航
下载PDF
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的初步数值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洪俊武 陈晓东 +1 位作者 张玉伦 陈作斌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2-407,共6页
利用亚跨超CFD软件平台2.0版本(trip2.0)对几种常见的流动主动控制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包括进气道和襟翼等几个算例的流场进行了定常和非定常求解,获得了合理的计算结果,为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非定常 主动控制 数值试验
下载PDF
济南地铁盾构隧道小曲线叠落下穿京沪高铁桥施工控制技术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捷城 周国锋 +3 位作者 路林海 丁洁 谭生永 李克金 《施工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61-66,共6页
以济南地铁R1线、R2线盾构隧道小曲线、小净距、叠落下穿京沪高铁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多区间隧道下穿施工主动控制技术体系。研究表明:(1)多区间隧道下穿施工主动控制技术体系包含盾构叠落下穿施工顺序优选、主动隔离控制、管片结构加... 以济南地铁R1线、R2线盾构隧道小曲线、小净距、叠落下穿京沪高铁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多区间隧道下穿施工主动控制技术体系。研究表明:(1)多区间隧道下穿施工主动控制技术体系包含盾构叠落下穿施工顺序优选、主动隔离控制、管片结构加强、交叠区洞内加固控制、下穿高铁桥减隔振控制5项技术;(2)盾构叠落下穿施工顺序优选原则为叠落区域隧道按自下而上顺序施工,同一平面按与既有隧道由远而近顺序施工;(3)主动隔离控制技术为施做钻孔灌注桩作隔离桩,袖阀管注浆作桩间止水;(4)交叠区洞内加固控制技术采用管片增设预留注浆孔对交叠区夹层进行注浆预加固、下方隧道架设台车支撑加强整体刚度;(5)全自动变形监测表明4条盾构区间穿越施工桥墩最大沉降量仅为0. 4mm,变形控制效果极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 下穿施工 小曲线叠落 主动控制技术 监测
下载PDF
先进民机飞控系统发展的需求与设计考虑 被引量:10
7
作者 石鹏飞 谭智勇 陈洁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随着现代民用航空业的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需求.飞行控制系统如何实现技术能力提升来满足这些需求,成为先进民用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研制必须... 随着现代民用航空业的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需求.飞行控制系统如何实现技术能力提升来满足这些需求,成为先进民用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研制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和回顾了国内外典型系列民用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提炼了民用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需求,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传飞控系统 民机飞控系统 高安全架构 电功率作动 主动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High AOA decoupling control for aircraft based on ADRC 被引量:9
8
作者 LIU Junjie SUN Mingwei +1 位作者 CHEN Zengqiang SUN Qingl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2期393-402,共10页
In this paper, a practical decoupling control scheme for fighter aircraft is proposed to achieve high angle of attack(AOA)tracking and super maneuver action by utilizing the thrust vector technology. Firstly, a six de... In this paper, a practical decoupling control scheme for fighter aircraft is proposed to achieve high angle of attack(AOA)tracking and super maneuver action by utilizing the thrust vector technology. Firstly, a six degree-of-freedom(DOF) nonlinear model with 12 variables is given. Due to low sufficiency of the aerodynamic actuators at high AOA, a thrust vector model with rotatable engine nozzles is derived. Secondly, the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 is used to realize a three-channel decoupling control such that a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different channels can be treated as total disturbance, which is estimated by the designed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The control surface allocation is implemented by the traditional daisy chain method. Finally,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sented control strategy is demonstrated by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angle of attack(AOA) decoupling control 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 THRUST vector technology control allocation
下载PDF
曲线齿锥齿轮点啮合齿面主动控制加工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吴训成 陈志恒 胡宁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7-101,共5页
与传统的摇台型锥齿轮机床相比,Free-form型锥齿轮机床具有能够更加有效地加工出性能更好的齿面的潜力。介绍了一种基于Free-form型机床切齿加工理论的点啮合齿面制造技术,提供了Free-form型机床3轴联动切齿加工基本方程及详细的计算公... 与传统的摇台型锥齿轮机床相比,Free-form型锥齿轮机床具有能够更加有效地加工出性能更好的齿面的潜力。介绍了一种基于Free-form型机床切齿加工理论的点啮合齿面制造技术,提供了Free-form型机床3轴联动切齿加工基本方程及详细的计算公式。直接以工件齿轮的转角为运动参数,将机床其他各轴的运动表达为工件齿轮转角的函数,阐明了机床运动函数及其他机床切齿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来说明所介绍的技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锥齿轮 准双曲面齿轮 点啮合齿面 主动控制 加工技术 Free-form型锥齿轮机床
下载PDF
超大沉井基础施工控制智能感知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凡 刘华 +2 位作者 岳青 邓发杰 高展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33-242,共10页
依托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主塔沉井基础,为该沉井基础施工全过程实现“可测、可视、可控”的主动控制目标,针对沉井基础下沉机理、控制方法、各阶段控制重点及分析评估系统进行细致研究。以常泰长江大桥主塔沉井基础主体结构为载体,通过... 依托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主塔沉井基础,为该沉井基础施工全过程实现“可测、可视、可控”的主动控制目标,针对沉井基础下沉机理、控制方法、各阶段控制重点及分析评估系统进行细致研究。以常泰长江大桥主塔沉井基础主体结构为载体,通过BIM技术将传感器数据、三维地层情况与结构主体进行融合,设计并搭建一套具有直观展示、数据关联、分析研判及辅助决策等功能为一体的超大沉井基础施工控制智能感知系统(IPS)。该套系统可以为有限元的正向理论计算提供对应工况的全套实测数据以便进行反演;通过土压力计一方面对沉井结构动态支撑条件进行探明,另一方面可以对施工过程中力的转移进行实时监测,最后还可以对突沉、翻砂涌土进行预警,实现沉井基础施工全过程的主动控制。通过总结该套系统设计研究过程的主要成果,为后续沉井基础施工控制与监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泰长江大桥 沉井基础 全过程 主动控制 智能感知 BIM技术
下载PDF
日本住友金属主动控制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小泉智志 陈海 《国外铁道车辆》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介绍了日本新干线主动控制技术的系统构成和作用原理,以及该技术首次应用于高速列车后的列车舒适性改善情况。
关键词 铁道车辆 主动控制技术 舒适性
下载PDF
海上作业起重机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金波 宋宇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989-1996,共8页
为补偿船用起重机在海上作业时的升沉运动,构造了基于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绞车液压驱动系统。首先,建立了升沉补偿系统的完整数学模型,提出了包含二次单元变量油缸位置环、二次单元马达速度环及二次单元马达位置环的三闭环控制结构... 为补偿船用起重机在海上作业时的升沉运动,构造了基于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绞车液压驱动系统。首先,建立了升沉补偿系统的完整数学模型,提出了包含二次单元变量油缸位置环、二次单元马达速度环及二次单元马达位置环的三闭环控制结构。然后,给出了三闭环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为了得到起重机货物的位移,利用钢丝绳张力设计了状态观测器。最后,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通过数字仿真从频域角度分析了升沉补偿系统的动态特性,为控制策略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升沉补偿 二次控制单元 海上作业 动态特性 海洋技术
下载PDF
软岩隧道NPR锚索主动控制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华 韩玉 +1 位作者 陶志刚 刘能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7-596,605,共11页
为解决横断山区软岩隧道的大变形问题,本文以云南省昌宁至保山高速公路昌宁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方法,从作用机理、支护方案、施工工艺等方面对软岩隧道开展了高预紧力恒阻大变形(NPR)锚索主动支护及关键技术研究。... 为解决横断山区软岩隧道的大变形问题,本文以云南省昌宁至保山高速公路昌宁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方法,从作用机理、支护方案、施工工艺等方面对软岩隧道开展了高预紧力恒阻大变形(NPR)锚索主动支护及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支护下,隧道围岩节理裂隙发育、黏土矿物含量高、围岩强度低、微观结构存在细小溶蚀孔、结构疏松等是昌宁隧道围岩发生变形破坏的主因;提出了“NPR锚索+PR锚索+“W”钢带+高强柔性网”主动支护技术,并通过现场松动圈测试等试验,确定了NPR锚索、PR锚索等的支护参数;针对极破碎围岩及含水软岩的特殊环境,提出了“先喷后支+复喷”和“锚固端下缘封堵+钢绞线端头加丝”NPR锚索主动支护优化技术;现场试验结果表明,NPR锚索主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控制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最大变形量由原来的2125 mm控制到300 mm以内,保障了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主动控制 NPR锚索 支护技术 优化技术
下载PDF
放宽静稳定性在空空导弹总体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邢晓岚 刘代军 《飞行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55-58,共4页
将主动控制技术引入空空导弹总体设计中 ,研究了空空导弹放宽静稳定性设计问题。讨论了放宽静稳定性设计对导弹性能的改善 ,最后给出了静不稳定弹体的系统稳定性判定条件 ,并着重讨论了静不稳定弹体的人工稳定问题。
关键词 主动控制技术 放宽静稳定性 总体设计 空对空导弹
下载PDF
民用飞机放宽静稳定性的效益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洪平 王立新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分析了放宽静稳定性改善飞机性能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具体算例给出了民用飞机飞行性能的改善结果和所获得的结构质量收益。研究了放宽静稳定性对飞机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所给出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可用于我国民用飞机放宽静稳定性的设计。
关键词 主动控制技术 放宽静稳定性 飞行性能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滑油泵试验台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飞佳 樊丁 +1 位作者 缑林峰 彭凯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00-1402,共3页
根据航空发动机滑油泵试验台的功能及要求,设计了基于PLC硬件系统和iFIX监控软件的滑油泵试验台测控系统;应用Ac-tive X控件开发技术,在Visual Basic 6.0环境下开发适用于本系统的控件库;同时引入FIR数字滤波器,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滤波,... 根据航空发动机滑油泵试验台的功能及要求,设计了基于PLC硬件系统和iFIX监控软件的滑油泵试验台测控系统;应用Ac-tive X控件开发技术,在Visual Basic 6.0环境下开发适用于本系统的控件库;同时引入FIR数字滤波器,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滤波,以提高数据的准确度;试验台的调试运行表明,该系统可靠、稳定,操作简便,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控系统 PLC IFIX active X技术 FIR滤波器
下载PDF
航天飞机的随控布局研究——航天飞机空气动力学问题之六 被引量:5
17
作者 庄逢甘 赵梦熊 何峻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89年第1期1-9,共9页
从60年代后期以来,在飞行器研制中逐渐采用先进的主动控制技术。对于航天飞机,随控布局的主要任务是放宽静稳定性,对静不稳定的航天飞机实现飞行控制,并使共具有良好的飞行品质和性能。航天飞机随控布局设计的主要参数是高超音速下的配... 从60年代后期以来,在飞行器研制中逐渐采用先进的主动控制技术。对于航天飞机,随控布局的主要任务是放宽静稳定性,对静不稳定的航天飞机实现飞行控制,并使共具有良好的飞行品质和性能。航天飞机随控布局设计的主要参数是高超音速下的配平能力、重心后限和操纵面的气动加热。在空气动力学上,主要靠机翼机身的合理布局设计。最佳的随控布局设计比常规设计飞行器的有效载荷有显著的增加,飞行器的净重约可减少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飞机 随控布局 主动控制
下载PDF
RSS对飞航导弹总体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法涛 关成启 +1 位作者 王长青 国建中 《战术导弹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11,共5页
把主动控制技术引入导弹总体设计中,推导了主要飞行性能与静稳定度的关系式,分析了放宽静稳定度对导弹产生的影响:减小升力损失和配平阻力,提高升阻比;增大机动能力;拓展飞行速度包络.以某导弹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模型和理论分析的正... 把主动控制技术引入导弹总体设计中,推导了主要飞行性能与静稳定度的关系式,分析了放宽静稳定度对导弹产生的影响:减小升力损失和配平阻力,提高升阻比;增大机动能力;拓展飞行速度包络.以某导弹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模型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 主动控制技术 放宽静稳定度 影响分析
下载PDF
多智能体的振动噪声前馈主动控制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怀峰 胡如夫 陈南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70,共9页
传统振动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在灵活性、通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缺陷,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由此考虑将多智能体技术与经典的控制理论—自适应前馈FxLMS控制算法综合起来形成有效智能控制系统。根据主导振动噪声的结构模... 传统振动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在灵活性、通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缺陷,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由此考虑将多智能体技术与经典的控制理论—自适应前馈FxLMS控制算法综合起来形成有效智能控制系统。根据主导振动噪声的结构模态分解振动噪声控制问题,比较结构特征频率声压和一预设阈值大小来定义控制器操作域。综合各种功能函数和自适应FxLMS算法形成控制单元(控制器智能体)。通过最大声压频率和特征频率之差小于某一常数α来定义决策函数,以决策各控制单元的优先启动。提取传递函数至上层组织作为加权系数以实现各控制单元之间的合作。通过调整常数α能够实现不同控制器的灵活启动,并利用智能体之间的合作实现系统的通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噪声 前馈主动控制 多智能体技术 智能控制
下载PDF
高地应力软岩跃龙门隧道大变形机理及主动控制技术
20
作者 王海亮 《铁道建筑技术》 2024年第7期125-128,共4页
针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大、支护困难的问题,以跃龙门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勘测研究分析了隧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大变形成因机理,得出高地应力、软弱岩层、工程扰动及地下水等因素导致隧道围岩发生大变形破坏;基于主动控制技术的理... 针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大、支护困难的问题,以跃龙门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勘测研究分析了隧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大变形成因机理,得出高地应力、软弱岩层、工程扰动及地下水等因素导致隧道围岩发生大变形破坏;基于主动控制技术的理念,提出“优化轮廓、长短结合、围岩加固、双层支护、分步预留、快速封闭”控制措施。现场实践表明,采用主动控制技术后,隧道最大拱顶沉降和拱腰收敛值分别为211 mm和172 mm,最大拱顶沉降和拱腰收敛速率分别为6.9 mm/d和5.7 mm/d,验证了支护方案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软岩隧道 跃龙门隧道 大变形 主动控制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