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体表面性质对Cu_2O/AC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忠 文春梅 +1 位作者 郑华艳 谢克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5-152,共8页
采用活性炭(AC)载体浸渍醋酸铜,然后热分解制备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无氯Cu2O/AC催化剂.用硝酸或氨水处理活性炭后,其表面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Cu2O/AC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硝酸或氨水改性后... 采用活性炭(AC)载体浸渍醋酸铜,然后热分解制备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无氯Cu2O/AC催化剂.用硝酸或氨水处理活性炭后,其表面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Cu2O/AC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硝酸或氨水改性后的活性炭表面不仅有新的含氮基团产生,而且含氧基团C—O—C,C—O和CO—O增加,CO基团明显减少或消失.其中,含氮基团的供电子效应和富余的CO—O基团使负载在载体上的CuⅡ更容易被还原成CuⅠ,有利于获得组分单一且分散较好的Cu2O负载型催化剂,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催化活性.氨水改性的活性炭更加有利于活性物种Cu2O的分散,能够进一步改善催化性能,在n(CO)∶n(MeOH)∶n(O2)=4∶10∶1,SV=5600h-1条件下,甲醇转化率达到7.0%,DMC的时空收率为145.1mg/(g.h),基于甲醇的选择性为6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醋酸铜 Cu2O/ac 氧化羰基化 催化
下载PDF
活性炭在库拉索芦荟(Aloe vera)的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琳 钟昌松 +1 位作者 周香 王万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探索了库拉索芦荟组织培养中活性炭(AC)的添加量与植物激素添加量的关系以及对库拉索芦荟外植体出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固体培养基中,活性炭对植物激素的吸附量不能简单地套用MS液体培养基中的吸附量,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情况较复杂;... 探索了库拉索芦荟组织培养中活性炭(AC)的添加量与植物激素添加量的关系以及对库拉索芦荟外植体出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固体培养基中,活性炭对植物激素的吸附量不能简单地套用MS液体培养基中的吸附量,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情况较复杂;库拉索芦荟外植体出芽的较好培养基为MS+6 BA3mg/L+NAA0 2mg/L+AC0 2%和MS+6 BA5mg/L+NAA0 2mg/L+AC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拉索芦荟 组织培养 出芽率 活性炭 植物激素
下载PDF
碳纳米管/活性炭复合电极的电容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操 邓正华 万国祥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为改进活性炭电极组成的电双层电容器 (EDLC)的性能 ,采用碳纳米管 (CNT) /活性炭 (AC)复合材料制备可极化电极。考察了CNT对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用DC 5电池试验仪测试了其充放电性能、循环容量稳定性及自放电现象。结果表明 ,碳纳米管... 为改进活性炭电极组成的电双层电容器 (EDLC)的性能 ,采用碳纳米管 (CNT) /活性炭 (AC)复合材料制备可极化电极。考察了CNT对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用DC 5电池试验仪测试了其充放电性能、循环容量稳定性及自放电现象。结果表明 ,碳纳米管能有效地降低可极化电极的内阻 ,增强充放电循环稳定性 ,并降低EDLC的自放电速率。当复合电极中CNT含量为 5 % (质量百分数 )时 ,充电截止电压为 3V的条件下 ,CNT/AC复合电极的放电容量达 43F/g ,而AC电极仅 3 3F/g ,复合电极组成的EDLC的自放电速率下降约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电容器 碳纳米管 活性炭 复合电极 电容特性
下载PDF
活性炭对香石竹试管苗继代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沈宁东 郭辉 韦梅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9-980,共2页
[目的]研究活性炭对香石竹试管苗继代培养的影响,寻求最适香石竹试管苗增殖的活性炭用量,为组培苗培养基的改良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方法]将材料分别转接在活性炭浓度为0,2、4、6g/L的培养基中,观察不同浓度活性炭对香石竹试管苗... [目的]研究活性炭对香石竹试管苗继代培养的影响,寻求最适香石竹试管苗增殖的活性炭用量,为组培苗培养基的改良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方法]将材料分别转接在活性炭浓度为0,2、4、6g/L的培养基中,观察不同浓度活性炭对香石竹试管苗芽增殖数量和速度、株高、节间距及玻化率的影响。[结果]当活性炭浓度在2~4g/L时,能显著提高试管苗的芽数、芽的增殖速率和株高,但对茎节段数的增加无明显作用。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可显著地降低试管苗的玻化率。[结论]活性炭对香石竹试管苗的增殖和降低玻璃苗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 组织培养
下载PDF
苯乙酮氢转移反应中ZrO_2/MCM-41和ZrO_2/AC的催化性能对比 被引量:3
5
作者 袁剑 张波 +2 位作者 汤明慧 卢晗锋 陈银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6-1332,共7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分别以活性炭(AC)和全硅MCM-41介孔分子筛负载的ZrO2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RD、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差热-热重分析和吡啶吸附原位红外光谱等表征,考察了其在以异丙醇为氢源还原苯乙酮为α-苯乙醇的Meerwein...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分别以活性炭(AC)和全硅MCM-41介孔分子筛负载的ZrO2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RD、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差热-热重分析和吡啶吸附原位红外光谱等表征,考察了其在以异丙醇为氢源还原苯乙酮为α-苯乙醇的Meerwein-Ponndorf-Verley(MPV)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与水合ZrO2进行对比.研究了载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经MCM-41负载后,与载体发生强相互作用,可能形成Si—O—Zr键,ZrO2在载体表面呈高分散的无定形态,Zr—OH数目显著增加,L酸性增强,并形成B酸中心,使催化剂活性显著高于水合ZrO2;ZrO2负载在AC上后,与载体未发生强相互作用,ZrO2在载体表面未呈高分散状态,增加的Zr—OH数目相对较少,L酸性较弱,未形成B酸中心,催化活性未明显增加,但在较高焙烧温度(400~600℃)下,其仍能保持稳定的催化活性,这可归因于ZrO2/AC中AC孔道疏通及AC石墨层对苯乙酮上苯环的吸附作用,使活性位附近的反应底物浓度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MCM-41介孔分子筛 活性炭 苯乙酮 氢转移反应
下载PDF
纳米碳管/活性炭复合电极苦咸水淡化的研究
6
作者 代凯 施利毅 +2 位作者 方建慧 张登松 余鲲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9,共5页
通过对活性炭的N2吸附发现:活性炭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大的孔容,适合用于脱盐,但是其存在能耗大并且强度低等缺点。而纳米碳管是一种低电阻率,高强度的新型材料,采用活性炭复合纳米碳管,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开发出一种低能耗、高脱盐率... 通过对活性炭的N2吸附发现:活性炭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大的孔容,适合用于脱盐,但是其存在能耗大并且强度低等缺点。而纳米碳管是一种低电阻率,高强度的新型材料,采用活性炭复合纳米碳管,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开发出一种低能耗、高脱盐率的复合电极.对各种复合比例的复合电极脱盐和能耗的测试发现:当纳米碳管的质量比占电极的10%时,脱盐量、能耗和强度达到最佳工艺,并且将该复合电极片数增大的测试发现:该电极脱盐效果好,在循环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内以脱盐为主,脱盐率超过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米碳管 活性炭 苦咸水 脱盐
下载PDF
MWNTs-TiO2和AC-TiO2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在染料吸附降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帆 宋小杰 王献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131,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分别以多壁碳纳米管和活性炭为载体,并分别在载体表面上负载纳米TiO2颗粒,制备出碳纳米管-TiO2(MWNTs-TiO2)和活性炭-TiO2(AC-TiO2)两种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分别以多壁碳纳米管和活性炭为载体,并分别在载体表面上负载纳米TiO2颗粒,制备出碳纳米管-TiO2(MWNTs-TiO2)和活性炭-TiO2(AC-TiO2)两种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经500℃热处理后,TiO2主要以锐钛矿形式存在,纳米TiO2颗粒均匀的负载于载体的表面。吸附降解的实验结果表明,MWNTs-TiO2和AC-TiO2两种复合材料对活性染料甲基橙吸附降解效果均好于纯纳米TiO2颗粒,而MWNTs-TiO2复合材料的吸附降解效果更好,更适合作为纳米TiO2光催化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活性炭 TIO2 吸附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用于大港减压渣油超临界萃取残渣的催化加氢高效转化催化剂的协同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艳秋 周立雪 +3 位作者 宗志敏 魏贤勇 赵锁奇 鲍晓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791-1794,1798,共5页
采用沸石/Ni,AC/Ni,沸石/沸石和AC/沸石对大港减压渣油超临界萃取残渣(DVR SFER)进行加氢,均获得了协同效应。HM/Ni获得了45.31%的高收率,远远大于在同样条件下HM的收率(16.38%)和Ni的收率(2.62%),催化剂并用后的催化产物包括正构烷烃... 采用沸石/Ni,AC/Ni,沸石/沸石和AC/沸石对大港减压渣油超临界萃取残渣(DVR SFER)进行加氢,均获得了协同效应。HM/Ni获得了45.31%的高收率,远远大于在同样条件下HM的收率(16.38%)和Ni的收率(2.62%),催化剂并用后的催化产物包括正构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烯烃、芳香烃和含氧有机化合物,主要为柴油成分;并用可降低重质油高效转化的成本,提高低分子催化产物的收率。在石油资源十分紧缺的今天,催化剂并用对DVR SFER催化加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R SFER 催化剂沸石分子筛 活性炭 金属Ni 催化加氢 协同性能 收率
下载PDF
AC/掺氮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9
作者 李俊 梁文懂 +1 位作者 胡玲 马毅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7期77-80,共4页
以活性炭(AC)和掺氮TiO2为原料制备了AC/掺氮TiO2复合光催化剂,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设计开发了可重复使用的复合空气清洁装置。在可见光下,研究了AC/掺氮TiO2复合光催化剂对丙酮的吸附-光催化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室内光照条件下... 以活性炭(AC)和掺氮TiO2为原料制备了AC/掺氮TiO2复合光催化剂,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设计开发了可重复使用的复合空气清洁装置。在可见光下,研究了AC/掺氮TiO2复合光催化剂对丙酮的吸附-光催化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室内光照条件下,掺氮TiO2与AC质量比为1∶1.0、催化剂用量为7.5 g时,丙酮去除效果最好,降解率可达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掺氮TiO2 丙酮 复合光催化
下载PDF
碳基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荣 黄碧纯 叶代启 《广州环境科学》 2007年第1期1-4,39,共5页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广泛应用于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该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目前,研制具有低温活性的催化剂是国内外该领域的热点。文章综述了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碳成型物为载体的催化剂,以氨为还原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广泛应用于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该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目前,研制具有低温活性的催化剂是国内外该领域的热点。文章综述了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碳成型物为载体的催化剂,以氨为还原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锅炉烟气氮氧化物(NOx)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特别提出了碳的另一同素异性体碳纳米管在低温选择催化还原NOx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活性炭 活性炭纤维 碳成型物 碳纳米管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1
作者 江霞 蒋文举 +1 位作者 金燕 张振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5-57,共3页
活性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吸附催化剂 ,其性能取决于它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为了提高其吸附效率和改善其吸附选择性及其催化性能 ,往往需要对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进行调整以及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综述了活性炭的改性方法及其特点。
关键词 活性炭 改性 孔结构调整 表面化学
下载PDF
活性炭-纳滤膜工艺去除饮用水中总有机碳和可同化有机碳 被引量:19
12
作者 龙小庆 罗敏 王占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51-354,共4页
本文分别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出水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活性炭 -纳滤膜工艺对饮用水中总有机碳和可同化有机碳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受其本身性质和有机物特性影响较大 ,去除能力有限 ;纳滤则可将水中总... 本文分别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出水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活性炭 -纳滤膜工艺对饮用水中总有机碳和可同化有机碳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受其本身性质和有机物特性影响较大 ,去除能力有限 ;纳滤则可将水中总有机碳和可同化有机碳大都去除 ,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和生物稳定性。两者的组合是获得优质饮用水的有效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纳滤膜 总有机碳 可同化有机碳 饮用水
下载PDF
活性炭孔隙结构在其丙酮吸附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伟 李立清 +2 位作者 姚小龙 孙政 刘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74-1583,共10页
为了探讨活性炭孔结构对其吸附的影响,分别用氮气绝热吸附、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活性炭表面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以丙酮为吸附质,在温度为298.15 K下进行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丙酮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 为了探讨活性炭孔结构对其吸附的影响,分别用氮气绝热吸附、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活性炭表面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以丙酮为吸附质,在温度为298.15 K下进行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丙酮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与吸附能。结果表明:活性炭样品的丙酮饱和吸附容量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有正相关关系。孔径在1.67~2.22 nm之间的孔容和丙酮吸附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斜率随丙酮浓度增加而变大。丙酮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式。活性炭的孔是丙酮吸附速率主要制约因素,各吸附阶段吸附速率主要制约因素分别为:快速吸附阶段为微孔、中孔,颗粒内扩散阶段为微孔,吸附末尾阶段为中孔。丙酮在活性炭表面的覆盖率是丙酮分子与吸附剂内吸附位的作用结果,孔结构不同,吸附位分布不同,丙酮表面覆盖率小的活性炭吸附能大,表明活性炭孔结构对其吸附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丙酮 孔结构 相关性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高性能中孔活性炭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田艳红 张为芹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7-230,共4页
以工业活性炭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以KOH为活化剂进行二次活化改性来提高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吸附性能。研究了KOH用量、活化温度、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活性炭性能(包括比表面积、收率、亚甲基蓝吸附性能及双电层电容)的影响。实验结... 以工业活性炭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以KOH为活化剂进行二次活化改性来提高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吸附性能。研究了KOH用量、活化温度、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活性炭性能(包括比表面积、收率、亚甲基蓝吸附性能及双电层电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OH二次活化显著提高了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从原来的759 m2/g提高到2 200 m2/g,中孔率达到51.4%,亚甲基蓝的吸附量由245 mg/g提高到566 mg/g。随着热处理温度提高、KOH用量及停留时间的增加,活性炭的收率下降,比表面积增大,亚甲基蓝吸附能力及双电层电容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活性炭 炭电极材料 碳基材料 电解液 化学活化法
下载PDF
固定化Lysinibacillus cresolivorans的PVA-SA-PHB-AC复合载体制备及间甲酚的降解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婷 任源 韦朝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899-2905,共7页
针对生物降解过程容易受到外界不利环境影响及低浓度下动力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制备了具有吸附功能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并研究了对间甲酚的降解.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固定化载体中加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聚羟基... 针对生物降解过程容易受到外界不利环境影响及低浓度下动力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制备了具有吸附功能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并研究了对间甲酚的降解.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固定化载体中加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聚羟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PHB)和粉末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采用循环冷冻-解冻结合硼酸法制备了具吸附功能的PVA-SA-PHB-AC复合载体,并用其包埋固定化1株间甲酚优势降解菌Lysinibacillus cresolivorans,考察了载体微观结构、稳定性及扩散性对固定化微生物降解间甲酚的影响.结果表明,PVA-SA-PHB-AC载体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15.30m2.g-1和33.68 nm,对间甲酚的吸附容量和扩散系数分别为3.86 mg.g-1和5.62×10-8m2.min-1,可稳定使用60 d以上;固定化L.cresolivorans的间甲酚去除为吸附-降解的耦合,去除速率由载体传质速率与微生物降解速率共同决定,间甲酚浓度低于350 mg.L-1时,载体传质速率小于微生物降解速率,间甲酚去除速率由传质速率决定,浓度高于380 mg.L-1时相反;添加了吸附剂的载体扩散系数会减小,但能耐受更高的底物浓度,且在更宽的浓度范围可以实现高效的降解作用.间甲酚的降解规律及其差异性显示出经吸附功能改性的载体因传质作用的加强而实现反应动力学的提高,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浓度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聚羟基丁酸酯 活性炭 固定化载体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活性炭催化臭氧化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海龙 焦茹媛 +1 位作者 赵霞 王瑞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9-704,共6页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目标物,研究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催化臭氧化对SDBS的去除特性,并研究了天然有机物(NOMs)对催化臭氧降解SDBS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催化臭氧化较单独使用臭氧或活性炭对SDBS去除效率有显著提高,...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目标物,研究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催化臭氧化对SDBS的去除特性,并研究了天然有机物(NOMs)对催化臭氧降解SDBS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催化臭氧化较单独使用臭氧或活性炭对SDBS去除效率有显著提高,而且最有效阶段在反应初的20 min之内及臭氧和反应物浓度较高的反应阶段.时间为5 min时(通常的水力停留时间),在臭氧及活性炭单独作用下,SDBS的降解率分别为17%、12.2%,而在活性炭催化臭氧化体系中,SDBS的降解率达到54.2%,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的处理效果之和.活性炭催化臭氧化机制可能是由于活性炭促进臭氧降解形成更多的自由基;也可能是由于活性炭对反应物和臭氧的强烈吸附造成反应物浓度富集而提高反应效率.经过较长时间、高浓度臭氧预处理并没有显著改变活性炭催化臭氧化降解SDBS的效果.模拟水样中NOMs的存在导致活性炭催化臭氧化效率有所下降,但在NOMs浓度不高的情况下,该系统仍可以对SDBS发挥较强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催化臭氧化 臭氧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原文传递
PRB去除模拟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反应特性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孟凡生 王业耀 李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92-97,共6页
采用粒径为0.15~0.42mm的零价铁(Fe0)和粒径为0.15mm的活性炭(AC)作为PRB反应介质,通过连续流动试验研究Fe0/AC-PRB修复模拟污染地下水时反应介质与六价铬〔Cr(Ⅵ)〕的反应特性,分析了AC对Cr(Ⅵ)的去除作用、Fe0对Cr(Ⅵ)的还原作用及... 采用粒径为0.15~0.42mm的零价铁(Fe0)和粒径为0.15mm的活性炭(AC)作为PRB反应介质,通过连续流动试验研究Fe0/AC-PRB修复模拟污染地下水时反应介质与六价铬〔Cr(Ⅵ)〕的反应特性,分析了AC对Cr(Ⅵ)的去除作用、Fe0对Cr(Ⅵ)的还原作用及其氧化还原产物、Fe0AC对Cr(Ⅵ)的协同去除效果,研究了土壤中残留铬的形态。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6.9~7.1条件下,AC对Cr(Ⅵ)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主要通过吸附对Cr(Ⅵ)加以去除。Fe0对Cr(Ⅵ)有较高的去除率,进水Cr(Ⅵ)浓度为10mg/L时,去除率达96%,氧化还原产物Fe3+和Cr3+与OH-形成沉淀附着在反应介质中,不会迁移到"下游"水体。Fe0/AC电池腐蚀反应可以提高Fe0的还原能力和还原效率,相对于Fe0单独作用时,铬铁比提高了1倍以上,出水pH从原水的7.0上升到8.0左右,铁浓度小于0.20mg/L。经过去离子水冲洗,容易迁移且易于被生物利用的弱酸可提取态铬解吸到水相中,有机物与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是含水层土壤中铬的主要存在形态,从生物可利用角度来说,铬的环境风险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Fe0) 活性炭 渗透反应格栅(PRB) 地下水 六价铬〔Cr(Ⅵ)〕
下载PDF
白花兜兰的无菌播种和离体快速繁殖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梅 胡瑾 +3 位作者 周艳 李君一 冯佑鸿 李依蔓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49,共5页
为建立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组织培养和离体快速繁殖体系,以授粉结果为180 d未开裂的白花兜兰种子为基础材料,研究不同的添加剂对无菌萌发、原球茎分化及其根诱导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白花兜兰生长增殖的培养基和原球茎诱导... 为建立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组织培养和离体快速繁殖体系,以授粉结果为180 d未开裂的白花兜兰种子为基础材料,研究不同的添加剂对无菌萌发、原球茎分化及其根诱导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白花兜兰生长增殖的培养基和原球茎诱导与增殖的培养基,以及炼苗时间和栽培基质。结果表明:诱导白花兜兰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100 mL/L椰乳;原球茎的诱导和增殖最佳的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NAA 0.1 mg/L+100 mL/L椰乳,有机添加物椰乳对种子的萌发和原球茎的诱导与分化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1/2 MS+NAA 0.5 mg/L+IBA 1.0 mg/L+1.0 g/L活性炭对白花兜兰根的诱导效果最为理想;炼苗最佳时间为7 d,栽培适宜基质的配比为树皮∶珍珠岩∶腐殖土(1∶1∶1),移栽成活率达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兜兰 组织培养 活性炭 椰乳 移栽基质
下载PDF
活性炭载铁催化剂作用下几种典型芳烃一步氧化羟基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钟永科 李桂英 +2 位作者 祝良芳 唐典勇 胡常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70-1572,共3页
Fe/activated carbon was found to be catalytically effective for the one-step hydroxylation of several typical substituted aromatic compounds under milder reaction conditions(303 K,atmospheric pressure). It was found t... Fe/activated carbon was found to be catalytically effective for the one-step hydroxylation of several typical substituted aromatic compounds under milder reaction conditions(303 K,atmospheric pressu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ring oxidation is predominant for all the substrates studied and the selectivity to ring oxidation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ose reported previously.A comparison of the conversions with that of benzene revealed that electron-donating substituents increase the conversions of the substrates,while electron-withdrawing substituents decrease the conversions.The formation of o-and p-hydroxylated products for electron-donating substituted aromatic compounds and o-,m-,p-hydroxylated products for electron-withdrawing substituted aromatic compounds revealed an electrophilc mechanism.The predominant selectivity to o-hydroxylated products for the aromatic compounds with substituents which could coordianated with Fe also shows a new mechanism.This coordianation was affected by the steric hindrance of the substituents.The latter mechanism was also confirmed by DFT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ac) 铁催化剂 羟基化 过氧化氢 芳烃
下载PDF
活性炭分解臭氧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海龙 张智烨 +2 位作者 张忠明 焦茹媛 王瑞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662-3666,共5页
通过臭氧降解处理器尾气含量测定、温度测定和热量分析等研究了活性炭催化降解O3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O3的流量为12.89 mg.min-1,以充填2.0~2.5 mm煤质颗粒活性炭、直径18 mm玻璃柱为降解处理器,O3可以得到充分降解(分解效率... 通过臭氧降解处理器尾气含量测定、温度测定和热量分析等研究了活性炭催化降解O3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O3的流量为12.89 mg.min-1,以充填2.0~2.5 mm煤质颗粒活性炭、直径18 mm玻璃柱为降解处理器,O3可以得到充分降解(分解效率始终维持100%),且效果可维持5 h以上.研究中发现活性炭催化降解处理器有升温现象,温度上升至65~69℃左右后,趋于平缓,期间CO2等氧化气体的释放量随温度稳定而减小.降解机制分为3部分:其一为活性炭发挥催化作用,活性炭的强烈吸附能力导致局部位置臭氧的富集和自身降解为氧气;其二为活性炭参与反应,臭氧破坏活性炭表面结构和基团,生成CO2和NOx等产物随尾气释放;其三为臭氧以上述2种机制降解形成氧气和各种氧化物时产热导致降解区域温度升高,进一步促进臭氧热降解.同时,还探讨了根据上述温度变化规律设计降解处理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活性炭 降解 催化 温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