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continent of China 被引量:262
1
作者 ZHANG Peizhen (张培震) DENG Qidong (邓起东) ZHANG Guomin (张国民) MA Jin (马 瑾) GAN Weijun (甘卫军) MIN Wei (闵 伟) MAO Fengying (毛凤英) WANG Qi (王 琪)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z2期13-24,共12页
The primary pattern of the late Cenozoic to the present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 movements and interactions of tectonic blocks.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re geological units that have b... The primary pattern of the late Cenozoic to the present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 movements and interactions of tectonic blocks.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re geological units that have been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by active tectonic zones. Boundaries between blocks are the highest gradient of differential movement. Most of tectonic activity occurs on boundaries of the blocks. Earthquakes are results of abrupt releases of accumulated strain energy that reaches the threshold of strength of the earth's crust. Boundaries of tectonic blocks are the locations of most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d highest gradient of stress accumulation, thus are the most likely places for strain energy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s, and in turn,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Almost all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8 and 80%-90% of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over 7 occur along boundaries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This fact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ial movements and interactions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re the primary mechanism for the occurrences of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TECTONIC block interactions of blocks differential movement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原文传递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与强震复发模型 被引量:179
2
作者 徐锡伟 张培震 +3 位作者 闻学泽 秦尊丽 陈桂华 朱艾斓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6-461,共16页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川滇、巴颜喀拉和华南三大活动块体的交接部位,发育着多组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裂。由于横向次级活动断裂的存在,川滇块体可进一步划分为滇中和川西北2个次级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可划分出东端的龙门山次...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川滇、巴颜喀拉和华南三大活动块体的交接部位,发育着多组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裂。由于横向次级活动断裂的存在,川滇块体可进一步划分为滇中和川西北2个次级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可划分出东端的龙门山次级块体。深部探测反映出川滇和巴颜喀拉块体地壳中均存在着低速-高导层(体),它们是上地壳多震的原因之一。地质研究和现今GPS观测表明:各级块体均存在着SE向或SSE向平移运动、顺时针转动和隆升运动,但量值存在着一定差异。文中还给出了各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地质或GPS滑动速率,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活动块体 强震复发模型 川西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块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119
3
作者 陈九辉 刘启元 +2 位作者 李顺成 郭飙 赖院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342,共10页
1999~2 0 0 0年从青海玛沁到陕西榆林,横跨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布设了一条由4 7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长约10 0 0km的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剖面.利用记录到的远震体波波形资料和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剖面下0~10 0km深度的地壳和上地... 1999~2 0 0 0年从青海玛沁到陕西榆林,横跨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布设了一条由4 7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长约10 0 0km的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剖面.利用记录到的远震体波波形资料和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剖面下0~10 0km深度的地壳和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沿观测剖面地壳结构显示了明显的分块特征;地壳厚度自东向西由4 0km增加到6 4km左右;在海原地震带下方和西秦岭断裂以西到日月山断裂之间的区域Moho间断面结构复杂;在192 0年海原震区及其西侧,上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层,在该地区的绝大部分地震分布在该低速层东边界偏向高速区一侧;祁连山东缘Moho面有约4km的深度间断,壳内向西逐渐减薄的低速层内有大量微震发生,沿祁连山的逆冲加走滑的构造运动在深度上已经穿透了Moho面;在玛沁断裂和日月山断裂之间,上地壳存在厚度很大的低速层,同时该区域下地壳也明显加厚.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鄂尔多斯地块之间的过渡带地壳变形强烈,地壳结构较为破碎,这与该地区地震频发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速度结构 接收函数 青藏高原 鄂尔多斯 活动地块
下载PDF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4
作者 骆佳骥 崔效锋 +1 位作者 胡幸平 朱敏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9-317,441,共9页
总结了30多年来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主要研究认识,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讨论。对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的划分,不同学者给出的宏观格局基本一致,但对其中一些次级块体的划分和边界断裂存在不同的认识。学者... 总结了30多年来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主要研究认识,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讨论。对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的划分,不同学者给出的宏观格局基本一致,但对其中一些次级块体的划分和边界断裂存在不同的认识。学者们对川滇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整体特征的认识较为一致,但对应力场的具体划分存在不同看法。川滇地区活动块体的划分格局基本确定了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分区,但二者并不完全一致。开展这两方面的深入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川滇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活动块体 构造应力场 应力场分区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的活动断裂与区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钟建强 聂颂平 《热带海洋》 CSCD 1991年第4期29-36,共8页
珠江三角洲的活动断裂主要为弱活动断裂,分别属于NW,NE和EW向三组断裂,活动断裂是控制该三角洲断块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关键。珠江三角洲主要为区域稳定性中等地区。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区域 稳定性 珠江 三角洲
下载PDF
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及地质灾害的关系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玉国 李欢 +1 位作者 郑涵 谭富诚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本文通过回顾活动构造的研究历史、活动构造的定义分类,综合大量已有研究资料,总结了中国地震及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以及不同尺度的活动构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中国地震具有频率高、震源浅、西强东弱、分块成带的特征,同时空间分布、... 本文通过回顾活动构造的研究历史、活动构造的定义分类,综合大量已有研究资料,总结了中国地震及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以及不同尺度的活动构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中国地震具有频率高、震源浅、西强东弱、分块成带的特征,同时空间分布、类型分布与总体危害程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性。对岩石圈流变学、岩石圈的垂向分层模式、特殊地区中部地壳的应变局部化等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震的发震机制。活动断裂与地震及其地质灾害之间联系紧密,主要体现在活动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断裂间的相互作用、分段性、多期次与周期性、与地震的耦合性关系等方面。结合GIS、遥感、数值模拟等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出未来活动构造的研究重点应主要集中在岩石圈流变动力学、结构性质、中部地壳应变局部化、活动构造与地震及其地质灾害的相关关系等方面。本文对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及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的梳理,可为将来地震及地质灾害的研究和监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地震及地质灾害 板块运动 活动地块 活动断裂
下载PDF
川滇区域活动块体运动与应变特征地震影响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党亚民 杨强 +1 位作者 梁诗明 王伟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9-566,共8页
本文利用川滇1999—2007、2009—2015年GNSS实测速度场,通过引入平移-旋转-应变模型,构建该区域地震前后的活动块体运动和应变模型,有效对块体运动和块体的应变特征进行了分离,并据此分析了该区域地震前后块体运动和应变特征。结果表明... 本文利用川滇1999—2007、2009—2015年GNSS实测速度场,通过引入平移-旋转-应变模型,构建该区域地震前后的活动块体运动和应变模型,有效对块体运动和块体的应变特征进行了分离,并据此分析了该区域地震前后块体运动和应变特征。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和羌塘块体东向运动有明显增大趋势;汶川地震后川滇块体与羌塘块体边界带相对挤压运动明显增大,巴颜喀拉-华南块体边界带南段形成了较大的挤压应变,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相对运动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速度场 活动块体 应变 汶川地震
下载PDF
日本9级大震前我国钻孔应变网测到两起地块强烈受压事件 被引量:8
8
作者 池顺良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83-1587,共5页
为了解地震孕育过程中地层应变的变化,我国建设了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网.钻孔应变观测既可以观测到日月引潮力引起微弱的应变固体潮汐变化,也能记录应变突变事件.该钻孔应变台网最临近日本东海大地震的东北地区的两个位于大断裂旁的观测点,... 为了解地震孕育过程中地层应变的变化,我国建设了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网.钻孔应变观测既可以观测到日月引潮力引起微弱的应变固体潮汐变化,也能记录应变突变事件.该钻孔应变台网最临近日本东海大地震的东北地区的两个位于大断裂旁的观测点,在9级地震发生前两年半和半年时,先后记录到地块岩石地层强烈受压事件,受压幅度达到10^(-4)应变量级.本文报告的这两次地层强烈受压事件,是首次观测到的地块边界地层应力剧增事件.日本东海大地震后GPS观测到我国东北地区发生向东数十毫米位移,表明9级地震与我国东北地区地块活动间存在联系.这两次强烈受压事件与中国大陆地块间相互作用和日本东海9级地震之间的关系成为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观测 活动地块 应变速率 日本东海9级地震 板块边界观测计划
下载PDF
The Deformation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ismic Activity 被引量:1
9
作者 WangHui ZhangGuomin +1 位作者 WuYun MaHongshe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4年第1期54-66,共13页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of the active tectonic blocks on the Chinese continen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both the method of the DDA on a spherical surface and the GPS survey results observed from 1991 to 2001 are used...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of the active tectonic blocks on the Chinese continen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both the method of the DDA on a spherical surface and the GPS survey results observed from 1991 to 2001 are used), the movements and deformations of each active tectonic block are calculat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movements and deformations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are different, active tectonic blocks in the same active tectonic block region are coherent. Then, the relative velocities of the active tectonic blocks’ boundary zone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ent crustal motion and strong seismic activities is discussed. Earthquakes ( M S≥7 0) on the Chinese continent since 1988 all occurred on boundary zones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with high slipping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tectonic blocks DDA on spherical surface GPS survey results Seismic activity
下载PDF
选课系统的构建模块及技术
10
作者 王凌燕 刘爱民 《网络与信息》 2008年第8期30-31,共2页
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管理网络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结合我院实际,介绍学生选课系统的构建模块及所用技术。
关键词 active Server PAGE 技术 Browser/Server/Database (B/S/D) 三层结构模式 ADO ELECTIVE System and technical building blocks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Dividing Method for Present-Day Regional Active Block
11
作者 Zhang Xiaoliangl Jiang Zaisen2 +2 位作者 Chen Bing Wang Qi Zhang X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6年第2期159-166,共8页
In this paper, a new idea that combines Quasi-Accurate Detection of gross errors (QUAD) with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positive analysis, is brought forward to divide the regional active blocks. The method can improve... In this paper, a new idea that combines Quasi-Accurate Detection of gross errors (QUAD) with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positive analysis, is brought forward to divide the regional active blocks. The method can improve the demarcation of active blocks for areas lacking with observation data and offer a new train of through for the complete study of the regional deformation of active blocks. In addition, using the Sichuan-Yunnan area as example,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the method is introduced brief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si-Accurate Detection Method (QUAD)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positive analysis Demarcation of active blocks Sichuan-Yunnan area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关系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马宏生 张国民 +2 位作者 刘杰 李丽 陈化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74-80,共7页
从活动地块假说出发 ,在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研究指出 ,主要构造变形和强烈地震大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在占总面积 17%的活动地块边界上 ,集中了全部的 8级以上巨大地震和 86 %的 ... 从活动地块假说出发 ,在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研究指出 ,主要构造变形和强烈地震大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在占总面积 17%的活动地块边界上 ,集中了全部的 8级以上巨大地震和 86 %的 7级以上大地震 ,其释放能量占全部总能量的 95 %以上 ,表明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活动地块边界带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强地震。从活动地块的整体来看 ,强震活动不仅显示出显著的韵律性特征 ,而且其高、低起伏基本上与中国大陆地区一致 ,只是强震活跃时段有时稍长于中国大陆。各轮回强震活动都有各自活动的主体地区 ,反映了不同活跃期内地块的不同活动方式。文中还从现今地壳运动角度 ,讨论了活动地块运动速率与强地震活动水平之间的可能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假说 活动地块边界带 强地震活动 活动地块运动速率
下载PDF
Nature of th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locks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Central Tianshan:Constraint from geochronology and Nd isotopic geochemistry 被引量:27
13
作者 LIU Shuwen,GUO Zhaojie,ZHANG Zhicheng,LI Qiugen & ZHENG Haifei The Key Laboratory of Orogenic Belts and Crustal Evolu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China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12期1085-1094,共10页
Granitoid gneisses are widespread in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locks of eastern segment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Tectonic Zone, and they have intrusive contact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metamorphic sedimentary country ro... Granitoid gneisses are widespread in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locks of eastern segment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Tectonic Zone, and they have intrusive contact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metamorphic sedimentary country rocks of Proterozoic Xingxingxia and Kawabulag groups. Zircon U-Pb ages from a granodioritic gneiss (IW11-1) and a parametamorphic schist (W05-9) are determined at the Weiya area. Euhedral prismatic zircons from the granodioritic gneiss (IW11-1) provide U-Pb isotopic discordia intercept ages of 1218±17 Ma and 426±26 Ma, respectively, and euhedral prismatic zircons from the parametamorphic schist (W05-9) display U-Pb isotopic discordia intercept ages of 1216±74 Ma and 290±15 Ma, respectively. A whole-rock Sm-Nd isotopic isochron is determined in augen granitoid gneiss samples at the Gang- gou-Kumishi area and we obtain the isochron age of 1142±120 Ma, and its ε Nd (t) = -4.3. These geochronological data suggest that thes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asement blocks within eastern segment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Tectonic Zone can be produced during 1140—1220 Ma, and occur a nearly homochronous metamorphism. Integrated to these geochronological data, Nd depleted mantle model ages (T DM ) and epsilon Nd(t) values of these granitoid gneiss samples indicate that they can derive from mixing in various scales both magmas from mantle and crust sources at a late Mesoproterozoic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tectonic environment. Similarity in geochronology, Sm-Nd isotopic geochemistry between Weiya-Xingxingxia, Pargangtag and Ganggou-Kumishi areas suggests that they could be a bigger uniform metamorphic basement block, which could be formed by the assembly of the supercontinent Rodinia and be separated by late geological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TIANSHAN Tectonic Zon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locks granitoid gneisses isotopic chronolo-gy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supercontinent Rodinia.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变形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辉 张国民 +1 位作者 吴云 马宏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54,共12页
本文在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球面上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和近 10年来的GPS测量结果 ,对整个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各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中国大陆东西部各活动地块的... 本文在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球面上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和近 10年来的GPS测量结果 ,对整个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各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中国大陆东西部各活动地块的运动速率和应变率相差较大 ,但位于同一个地块区的各个活动地块之间的运动和变形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文中还计算了活动地块边界带之间的相对运动 ,讨论了现今地壳运动和强震活动的关系。发现 1988年以来 ,中国陆区的 7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GPS测量所给出最大剪切应变率差异大的活动地块的边界带和现今滑动速率大的活动地块的边界断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非连续变形分析 GPS测量 地震活动
下载PDF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的强震震间晚期综合判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邵志刚 武艳强 +25 位作者 季灵运 刁法启 石富强 李玉江 龙锋 张辉 朱良玉 陈长云 王武星 魏文薪 王芃 刘晓霞 刘琦 潘正洋 尹晓菲 刘月 冯蔚 邹镇宇 曹建玲 徐晶 韩立波 程佳 鲁人齐 徐岳仁 李西 孙鑫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43-4658,共16页
由于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所以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成为我国大陆型强震研究的重要目标,各强震孕育阶段的判定是大陆型强震原地复发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主要内容,而目标断层是否处于震间晚期也是强震时间预测的重要... 由于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所以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成为我国大陆型强震研究的重要目标,各强震孕育阶段的判定是大陆型强震原地复发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主要内容,而目标断层是否处于震间晚期也是强震时间预测的重要研究基础.虽然地震短临预测仍存在诸多科学难题,但最近20年来全球若干强震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放宽预测时间尺度的要求,有些方法也可用于强震震间晚期的判定.本文以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的391条断层段为研究目标,利用地震地质的强震破裂空段、大地测量的断层运动闭锁段、地震活动的中小地震稀疏段、数值模拟的库仑应力增强显著段等方法,综合判定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可能处于震间晚期的主要断层段.本文结果仅是初步结果,该结果的可靠程度有赖于监测条件,其科学性有赖于大陆型强震孕育发生动力学过程的认识水平,虽然本文尝试给出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的震间晚期判定结果,但其结果可靠程度、精细程度等均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最后,从断层孕震阶段判定需求的角度,本文尝试给出大陆型震源物理模型的具体基础模型,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望更多地震学家关注大陆型强震的物理机制及其预测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边界带 强震震间晚期 强震破裂空段 断层运动闭锁 中小地震活动 库仑应力变化
下载PDF
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特点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尹晓菲 张国民 +2 位作者 邵志刚 王芃 孙鑫喆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3,共23页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之一。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时间较早且较为连续,是研究我国强震活动的理想试验场。选取第三、第四活动期M≥6.0地震目录作为基础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特点。首先探...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之一。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时间较早且较为连续,是研究我国强震活动的理想试验场。选取第三、第四活动期M≥6.0地震目录作为基础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特点。首先探讨华北地区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关系,然后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轮回性阶段及其期幕活动特点,最后计算未来5年华北地区发生下一次M≥6.0地震的累积概率和条件概率。研究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M≥6.0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活动地块的边界带,M≥7.0地震则全部发生在活动地块的边界带上,同时华北地区地震应变释放速率与边界带的构造活动速率呈线性相关;②第四活动期各活跃幕的能量释放均低于第三活动期,因此华北地区未来仍可能发生M≥6.0地震;③第三、第四活动期的主体活动区存在显著差异,且第四活动期的强震活动较第三活动期向东迁移;④在2020年年初发生第四活动期闭幕M≥6.0地震的累积概率为80%左右,而在2022年年底前发生M≥6.0地震的条件概率为50%。本研究可为华北地区地震大形势分析和中长期地震危险性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强震活动 活动地块与边界带 强震轮回阶段特点 期幕活动特点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中国陆区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10年尺度强震发生概率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芃 邵志刚 +1 位作者 刘晓霞 尹晓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29-3843,共15页
中国陆区孕震环境具有“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特征,活动地块边界带对中国陆区的强震具有控制作用,针对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开展10年尺度强震危险性定量研究对抗震设防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不同区域断层离逝率样本建立了中国陆区... 中国陆区孕震环境具有“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特征,活动地块边界带对中国陆区的强震具有控制作用,针对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开展10年尺度强震危险性定量研究对抗震设防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不同区域断层离逝率样本建立了中国陆区通用强震复发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各断层段强震概率进行预测.由于中国陆区幅员辽阔,不同断层的研究程度有较大差距,部分断层由于缺乏计算离逝率的资料而无法获得强震概率.因此本文使用不同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了补充.针对缺乏强震复发周期记录的断层段,通过统计断层运动速率与强震复发周期的经验关系,使用地震地质资料或大地测量资料给出的断层运动速率计算强震复发周期;针对缺乏强震离逝时间记录的断层段,根据地震目录完整时间给出强震离逝时间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中国陆区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的391个断层段未来10年的强震累积概率和条件概率.由于相对预测时长对条件概率的影响较大,而中国陆区不同断层段的强震复发周期有较大差别,本文主要依据累积概率分析强震危险性.结果表明,未来10年强震危险性较高的断层段主要集中于川滇菱形地块东边界、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块东边界与西北边界、天山地区和喜马拉雅弧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边界 地震复发模型 强震概率预测 时间相关概率
下载PDF
强震造成的活动地块地壳形变差异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方头 张培震 邓志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55-663,共9页
20 0 1年 11月 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西的 8 1级地震 ,在地表产生了长度大于 35 0km的破裂带 ,最大水平位移 6m左右 ,为左旋走滑断层。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周围不同活动地块内不同构造部位布设的GPS基准站对地震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 20 0 1年 11月 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西的 8 1级地震 ,在地表产生了长度大于 35 0km的破裂带 ,最大水平位移 6m左右 ,为左旋走滑断层。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周围不同活动地块内不同构造部位布设的GPS基准站对地震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位于柴达木活动地块内部的德令哈基准站在地震的当天观测到 7 5mm的同震位移 ,位于川滇活动地块西南边界带的下关基准站在震后 3d发生了 6 8mm以上的明显位移 ,而位于同一地块内部的昆明基准站和位于祁连山活动地块内的西宁基准站、位于拉萨活动地块内的拉萨基准站震时和震后都没有产生明显的位移。GPS基准站的观测资料表明 ,强震所处的活动地块和其相邻活动地块对强震有明显的响应 ,如果相隔一活动地块 ,则受强震的影响较小 ;在活动地块内 ,活动强烈的边界带或其它活动较强的部位对强震引起的地壳形变的响应明显大于活动强度较弱的部位 ;强震对相邻活动地块影响的差异 ,主要与强震所处活动地块运动时对其产生的作用方式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活动地块 地壳形变 GPS基准站 位移时间序列曲线
下载PDF
从大陆磁异常特征论板块内部地震成因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先 刘敏 赵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4期87-96,共10页
首先通过海洋磁异常与大陆磁异常的对比 ,说明了大陆磁异常的特征及大陆内部结构和构造的复杂性 .进而以华北地区为例 ,对航磁异常进行带通滤波和视磁化强度反演等数据处理 ,揭示了大陆地壳内部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结构特征 .结合地震... 首先通过海洋磁异常与大陆磁异常的对比 ,说明了大陆磁异常的特征及大陆内部结构和构造的复杂性 .进而以华北地区为例 ,对航磁异常进行带通滤波和视磁化强度反演等数据处理 ,揭示了大陆地壳内部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结构特征 .结合地震地质、人工地震测深及深部流体等方面的研究 ,论述了板内地震的生成是由于陆内不同构造块体间相对运动、碰撞、摩擦、应力积累 ,能量释放的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内构造 活动块体 地震成因 大陆磁异常 海洋
下载PDF
中国及邻区卫星岩石圈磁场与近10年地震活动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立果 陈化然 高孟潭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4年第1期97-103,共7页
利用NGDC—720全球卫星岩石圈磁场模型给出的球谐系数,计算得到中国及邻区的岩石圈磁场分布;并与该地区活动块体及近10年(2003—2012年)M_S5.0以上地震活动性进行对比,发现岩石圈磁场同活动块体分布及地震活动性存在较为密切的对应关系... 利用NGDC—720全球卫星岩石圈磁场模型给出的球谐系数,计算得到中国及邻区的岩石圈磁场分布;并与该地区活动块体及近10年(2003—2012年)M_S5.0以上地震活动性进行对比,发现岩石圈磁场同活动块体分布及地震活动性存在较为密切的对应关系。该相关性有望在未来地震研究和监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DC-720 模型 中国及邻区 岩石圈磁场 活动块体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