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柔性结构振动控制的若干新进展 被引量:140
1
作者 黄文虎 王心清 +1 位作者 张景绘 郑钢铁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8,共14页
围绕航天柔性结构的振动控制,从结构及材料的数学模型、材料及器件、基本理论与方法和一体化振动控制几个方面对一些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一体化技术研究是当今航天柔性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的重点,两种控制方... 围绕航天柔性结构的振动控制,从结构及材料的数学模型、材料及器件、基本理论与方法和一体化振动控制几个方面对一些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一体化技术研究是当今航天柔性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的重点,两种控制方法的结合不仅优点互补,而且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性能.控制用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在工程应用的推动下,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结构 振动控制 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下载PDF
振动控制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67
2
作者 徐鉴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7-565,共19页
由于工程中巨大的需求,振动控制技术和相关的研究,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热点.经典的振动控制方法有着严密的理论体系,一直都被工程师广泛应用.但是这些振动控制技术也有其明显的缺陷,因此,国内外学术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改善这些缺陷... 由于工程中巨大的需求,振动控制技术和相关的研究,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热点.经典的振动控制方法有着严密的理论体系,一直都被工程师广泛应用.但是这些振动控制技术也有其明显的缺陷,因此,国内外学术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改善这些缺陷,或提出新的振动控制结构和新方法来抑制振动.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新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是从被动抑制和主动控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隔振器 吸振器 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主被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任勇生 王世文 +1 位作者 李俊宝 沈亚鹏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33,共15页
开状记忆合金是一类应用前景广阔的智能材料系统,利用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控制结构振动是最能体现这种先进材料应用价值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首先介绍形状记忆合金的主要力学行为,包括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效应;其次概述描述其力学... 开状记忆合金是一类应用前景广阔的智能材料系统,利用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控制结构振动是最能体现这种先进材料应用价值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首先介绍形状记忆合金的主要力学行为,包括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效应;其次概述描述其力学行为的本构关系模型;最后重点论述实现结构主被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结构振动 主被动控制 材料工程
下载PDF
三峡水库区危岩防治技术 被引量:37
4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危岩是三峡水库区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基于多年来对三峡水库区危岩研究和防治实践,遵循坠落式危岩、滑塌式危岩和倾倒式危岩的危岩失稳分类方案,构建了危岩防治必须坚持防治工程的宏观综合性与危岩体的微观综合性相结合、具备支撑... 危岩是三峡水库区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基于多年来对三峡水库区危岩研究和防治实践,遵循坠落式危岩、滑塌式危岩和倾倒式危岩的危岩失稳分类方案,构建了危岩防治必须坚持防治工程的宏观综合性与危岩体的微观综合性相结合、具备支撑条件时优先采用支撑技术、谨慎使用清除技术、主动防治和被动防护相结合的防治理念。概化提出了支撑、锚固、封填、灌浆、排水和清除共6类主动防治技术,拦石墙、拦石栅栏和森林防护共3类被动防护技术以及锚固-拦挡、锚固-支撑共2类主动-被动联合防治技术。详细论述了每类防治技术的技术要点。该研究成果丰富了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的技术内涵,对于提高三峡水库区危岩灾害的防治水平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区 危岩 防治理念 主动防治技术 被动防护技术 主动-被动联合防治技术
下载PDF
叶轮压缩机喘振的机理及防喘振策略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志标 张早校 +1 位作者 胡海军 姜培正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4,共5页
分析比较压缩机的旋转失速现象和喘振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并着重分析压缩机旋转失速和喘振的产生机理 ,以及防喘振的主动与被动控制策略 ,介绍轴流压缩机和离心压缩机防止不稳定现象侧重点的不同。
关键词 叶轮压缩机 喘振 机理 防喘振策略 研究 旋转失速 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下载PDF
SMA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任勇生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共7页
扼要介绍近年来SMA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研究进展,着重总结围绕该智能结构的本构模型及其在结构振动、噪声与冲击的控制、裂纹诊断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所需研究的一些关键课题。
关键词 智能 复合材料 SMA元件 振动 噪声 冲击控制
下载PDF
结构振动控制发展概况综述 被引量:8
7
作者 邹向阳 王晓天 +2 位作者 刘丽华 徐学东 范国庆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12,60,共4页
文中对结构振动控制进行了综述,包括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和混合控制。
关键词 抗震 结构振动控制 主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混合控制
下载PDF
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风振控制回顾与思考——主梁被动控制效果与主动控制策略 被引量:21
8
作者 赵林 葛耀君 +1 位作者 郭增伟 李珂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100,共10页
桥梁风工程研究多采用外观形态和安装位置固定的被动气动措施,面对未来规划中的超大跨度桥梁,难于缓解随跨径增长的服役期内强健性能需求。在总结和回顾桥梁主梁气动控制措施发展历程后,由理论算法、物理模型尺度效应和复杂来流流态等... 桥梁风工程研究多采用外观形态和安装位置固定的被动气动措施,面对未来规划中的超大跨度桥梁,难于缓解随跨径增长的服役期内强健性能需求。在总结和回顾桥梁主梁气动控制措施发展历程后,由理论算法、物理模型尺度效应和复杂来流流态等三个方面,对比归纳了导致大跨桥梁风致行为在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和现场实测等多尺度验证过程存在差异的原因;着重以主动气动措施为对象,综述了近三十年相关技术的发展过程,总结了现有的主动气动措施具有控制能力针对特定来流条件、控制性能仅适用特定风振现象、控制效果具有结构外形尺寸敏感性的特点和不足,由此提出研发具有实时反馈机制的自适应主动控制面气动措施等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风致行为 强健性 多尺度比较 被动和主动控制
下载PDF
结构振动控制的应用及若干问题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鸣 《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7,12,共4页
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的方法 ,即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 ,以及相应的控制理论概要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结构振动控制的工程应用及发展现状 ,得出迄今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仍主要为被动控制 .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 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的方法 ,即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 ,以及相应的控制理论概要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结构振动控制的工程应用及发展现状 ,得出迄今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仍主要为被动控制 .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学科 ,提出了结构振动控制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被动控制 主动控制 混合控制
下载PDF
不同控制策略下安装磁流变阻尼器的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忠献 姜南 +1 位作者 徐龙河 周云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21,共7页
本文对不同控制策略下安装有磁流变(MR)阻尼器的模型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和分析。文中首先介绍了经典最优控制(COC)、瞬时最优控制(IOC)和线性二次高斯最优控制(LQG)等三种控制算法,然后对一首层安装有最近设计制造的MRF-04K型的MR阻... 本文对不同控制策略下安装有磁流变(MR)阻尼器的模型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和分析。文中首先介绍了经典最优控制(COC)、瞬时最优控制(IOC)和线性二次高斯最优控制(LQG)等三种控制算法,然后对一首层安装有最近设计制造的MRF-04K型的MR阻尼器的、1/3比例的三层钢框架模型,进行了在两种被动控制和三种半主动控制等不同控制策略下的振动台试验,最后对模型结构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以及不同控制策略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和控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安装有MRF-04K阻尼器的结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无论是被动控制还是半主动控制,模型结构各层相对位移峰值均减小了45%左右,其均方根值均减小了70%左右,加速度反应峰值均减小了30%左右,其均方根值均减小了75%左右,从而验证了MRF-04K阻尼器是结构控制工程应用的一种理想的控制装置;研究还表明,在三种半主动控制策略中,基于LQG算法的半主动控制仅需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的反馈信息,比基于IOC算法和COC算法的半主动控制更为经济、更易实现,因此LQG算法是应用磁流变阻尼器实施半主动控制的一种最佳的控制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半主动控制 结构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 加速度反应 钢框架 安装 控制策略 均方根值 瞬时
原文传递
上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控制方法进展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冰 李宁 +5 位作者 于鹏 杨铁 陈文远 杨洋 王文学 姚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3-651,共9页
上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用于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以实现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该文从控制策略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上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进展。首先,从不同时期的康复治疗需求的角度出发,... 上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用于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以实现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该文从控制策略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上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进展。首先,从不同时期的康复治疗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已有的控制策略进行主动、被动控制分类,并对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行概述,分析了各控制方法的当前研究现状。最后,对上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发展中一些关键的挑战进行讨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 控制策略 外骨骼机器人 被动控制 上肢康复
下载PDF
地震动速度脉冲对大跨斜拉桥减震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小军 贺秋梅 亓兴军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2-285,共14页
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是加重工程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的重要因素,速度脉冲已成为近断层地震动的重要工程特性之一.以一座大跨飘浮体系斜拉桥为例,选择了4组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实际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及人工模拟的具有相同加速度反应谱... 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是加重工程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的重要因素,速度脉冲已成为近断层地震动的重要工程特性之一.以一座大跨飘浮体系斜拉桥为例,选择了4组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实际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及人工模拟的具有相同加速度反应谱而无速度脉冲的地震动时程分别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地震动的速度脉冲对斜拉桥地震反应和减震控制反应,分析了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斜拉桥地震反应和减震控制效果的影响特征.总体上看,斜拉桥在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大部分要大于无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的,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对斜拉桥无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地震反应均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且地震动的速度脉冲对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减震效果的影响趋势大体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强震动记录 速度脉冲 半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下载PDF
大跨飘浮体系斜拉桥减震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亓兴军 李小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2,共4页
以一座大跨斜拉桥为实例,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飘浮体系斜拉桥的减震效果,并分析了地震行波效应对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频谱成分的地震动输入显著影响三种控制方法的减震效果;半... 以一座大跨斜拉桥为实例,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飘浮体系斜拉桥的减震效果,并分析了地震行波效应对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频谱成分的地震动输入显著影响三种控制方法的减震效果;半主动控制对于该斜拉桥整体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优于始终提供最大阻尼力的被动控制;行波效应对该斜拉桥无控制和有控制地震反应的影响基本相同,并且行波效应对三种控制方法减震效果的不利影响很小。这为漂浮体系斜拉桥的减震控制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飘浮体系斜拉桥 行波效应 减震效果 半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下载PDF
用于振动、冲击和噪声控制的SMA智能复合材料结构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益槐 赵子龙 +1 位作者 任勇生 刁璞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简要叙述SMA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其分析和求解的基本力学原理和方法,重点展示其在三个主要应用研究领域,包括振动控制、噪声控制及抗低速冲击的最新进展,并对存在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给予评述.
关键词 SAM 复合材料结构 结构振动 噪声 主被动控制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Hand Exoskeleton System for Index Finger Rehabilitation 被引量:12
15
作者 LI Jiting WANG Shuang +3 位作者 WANG Ju ZHENG Ruoyin ZHANG Yuru CHEN Zhongyua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method,the robot-aided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for the recent years.And the hand rehabilitation robot,as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fi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method,the robot-aided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for the recent years.And the hand rehabilitation robot,as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fields,remains many challenging issues to be investigated.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hand exoskeleton system with some novel characteristics.Firstly,both active and passive rehabilitative motions are realized.Secondly,the device is elaborately designed and brings advantages in many aspects.For example,joint motion is accomplished by a parallelogram mechanism and high level motion control is therefore made very simple without the need of complicated kinematics.The adjustable joint limit design ensures that the actual joint angles don't exceed the joint range of motion(ROM) and thus the patient safety is guaranteed.This design can fit to the different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joint ROM as well as to the dynamically changing ROM for individual patient.The device can also accommodate to some extent variety of hand sizes.Thirdly,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simultaneously realizes the position control and force control with the motor driver which only works in force control mode.Meanwhile,the system resistance compensation is preliminary realized and the resisting force is effectively reduced.Som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system.Experimentally collected data show that the achieved ROM is close to that of a healthy hand and the range of phalange length(ROPL) covers the size of a typical hand,satisfying the size need of regular hand rehabilitation.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when it works as a haptic device in active mode,the equivalent moment of inertia(MOI) of the device was calculated.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device has low inertia which is critical in order to obtain good backdrivability.The experiments also show that in the active mode the virtual interactive force is successfully feedback to the finger and the resistance is reduced by one-third;for the 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SKELETON hand rehabilitation Bowden-cable transmission active control mode passive control mode
下载PDF
结构控制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7
16
作者 祁皑 李禄基 路贤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266-272,共7页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综述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的研究内容和进展情况.介绍我国在该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对结构控制的可能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 结构控制 被动控制 混合控制 地震
下载PDF
相邻结构地震反应MR阻尼器控制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姜南 李忠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6,共6页
本文仿真分析了应用磁流变(MR)阻尼器对相邻结构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地震激励下相邻结构MR阻尼器控制系统的运动方程,提出了描述MR阻尼器阻尼力滞回特性的改进S igmoid模型,分别对应用开关... 本文仿真分析了应用磁流变(MR)阻尼器对相邻结构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地震激励下相邻结构MR阻尼器控制系统的运动方程,提出了描述MR阻尼器阻尼力滞回特性的改进S igmoid模型,分别对应用开关控制、半主动控制以及最小或最大电流被动控制的四种控制方法的相邻结构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相邻结构间连接安装MR阻尼器可以有效地控制相邻结构的地震反应,且开关控制方法和半主动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均好于两种被动控制方法,体现了MR阻尼器阻尼力可调的优点;在四种控制方法中,半主动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最好,体现了MR阻尼器阻尼力具有连续调节能力的优点;若能解决MR阻尼器的剩磁问题,半主动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结构 MR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 开关控制 被动控制 Sigmoid模型
下载PDF
大跨连续梁桥单T构悬臂拼装施工力学状态控制技术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九春 薛武强 曹虹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132,共8页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跨6号线节点桥为(40+75+40)m连续梁桥,主梁采用U形-箱形截面,该桥周边施工环境复杂,采用单T构悬臂拼装工艺施工。施工时T构处于非对称加载状态,两侧的不平衡施工荷载导致T构出现整体稳定和局部构件的强度问题,为满足...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跨6号线节点桥为(40+75+40)m连续梁桥,主梁采用U形-箱形截面,该桥周边施工环境复杂,采用单T构悬臂拼装工艺施工。施工时T构处于非对称加载状态,两侧的不平衡施工荷载导致T构出现整体稳定和局部构件的强度问题,为满足悬臂施工偏载条件下的结构力学状态控制,基于最大容许控制法和自适应控制法,引入“冗余控制”机制,提出梁式桥T构力学状态的主、被动控制技术。主动控制技术中,采用基于T构两侧抗拉束分级加载与卸载的平衡力矩宽幅调整技术,解决了施工中倾覆力矩引起的T构整体稳定问题;采用基于轴力伺服系统的T构力学状态精准控制技术,在倾覆力矩宽幅变化时实现了T构精准平衡,降低了T构顶缘的拉应力;采用基于桥-机耦合效应的支腿反力按需调整技术,降低了前支腿的荷载,减少了倾覆力矩;采用基于预加应力的桥面结构安全控制技术,解决了架桥机过孔时T构主梁顶面拉应力过大的问题。被动控制技术中,通过设置抗压柱和随动压重,被动承担部分不平衡荷载,即使主动控制技术失效仍能确保T构体系安全。综合运用上述4项主动和2项被动控制技术,节点桥的高程偏差控制在±10 mm内;轴线偏差控制在±5 mm内,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T构 非对称加载 悬臂拼装 力学状态 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施工控制技术
下载PDF
结构振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季 滕军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10-19,共10页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近年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现状和工程应用情况及这门学科在结构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本文阐明了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和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几个比较成熟的控制系统,同时提出了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结构 振动 控制系统 理论
下载PDF
DPF喷油助燃主被动再生系统电控单元开发 被引量:10
20
作者 臧志成 朱磊 +2 位作者 陈凌云 陈鹏 赵闯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79,共6页
采用摩托罗拉16位单片机MC9S12XEP100,开发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系统电控单元,实现了柴油机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通信信号和DPF相关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和执行器的驱动功能。根据主被... 采用摩托罗拉16位单片机MC9S12XEP100,开发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系统电控单元,实现了柴油机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通信信号和DPF相关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和执行器的驱动功能。根据主被动DPF再生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指标,对基于DPF压差和柴油机燃油消耗量确定的再生需求控制策略、DPF需求再生触发控制策略及再生温度闭环控制策略进行详细阐述。进行了燃油喷射系统精度试验、DPF再生温度闭环控制和再生过程试验、再生完成控制试验。经过柴油机总成台架和整车测试,试验验证了DPF控制策的可行性,使柴油机尾气排放得到了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电控单元 主被动再生 控制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