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热处理对大豆蛋白胶粘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雷鹏 范铂 +1 位作者 张跃宏 高振华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21,33,共5页
采用酸热处理对SPI(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然后再与DSP(大豆蛋白液化产物)进行混合,利用MPA(改性聚酰胺)作为交联改性剂,制备出一种耐沸水性(煮4 h→65℃烘20 h→煮4 h)的胶合板用大豆蛋白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SPI经酸热处理后变成了T... 采用酸热处理对SPI(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然后再与DSP(大豆蛋白液化产物)进行混合,利用MPA(改性聚酰胺)作为交联改性剂,制备出一种耐沸水性(煮4 h→65℃烘20 h→煮4 h)的胶合板用大豆蛋白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SPI经酸热处理后变成了TSP(酸热改性SPI),其结晶度从25.11%降至20.21%、溶出率从92.22%降至21.39%,相应胶粘剂的胶接强度和耐水性随TSP掺量增加而增大,但施胶性变差;当w(TSP)=8%(相对于胶粘剂质量而言)时,胶粘剂的工艺使用特性、胶接强度和耐水性俱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剂 酸热处理 大豆蛋白 耐水性 胶接强度
下载PDF
微波辅助酸热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及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冰寒 张雷鹏 +2 位作者 范铂 师悦 高振华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酸热处理法对SPI(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并以高活性的改性PAE(聚酰胺)作为交联剂,再与LSP(大豆蛋白液化产物)进行混合,制备出耐水性良好的胶合板用TSP(改性SPI)胶粘剂。着重探究了不同处理温度对SPI分子结构和胶粘剂性能... 采用微波辅助酸热处理法对SPI(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并以高活性的改性PAE(聚酰胺)作为交联剂,再与LSP(大豆蛋白液化产物)进行混合,制备出耐水性良好的胶合板用TSP(改性SPI)胶粘剂。着重探究了不同处理温度对SPI分子结构和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压制的胶合板来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SPI基胶粘剂胶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TSP)∶m(LSP)∶m(PAE)=5∶5∶3、w(PAE固含量)=25%时,胶粘剂的工艺使用性能以及胶接强度相对最佳;当微波功率为400 W、酸热处理温度为120℃时,处理后SPI的不溶率为82%,并且其不溶物团聚成网状结构,由该胶粘剂压制的胶合板达到国家标准中Ⅰ类板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剂 大豆分离蛋白 微波 酸热改性 耐水性 胶接强度
下载PDF
酸-低热联合处理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坤 钱洁 +5 位作者 唐玉朝 黄显怀 伍昌年 张倩倩 袁文晨 牟为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79-1686,共8页
为有效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含水率,通过酸-低热(温度<100℃)联合处理污泥,探索该方法对污泥的脱水性能.研究不同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对污泥上清液中SCOD、蛋白质、多糖的浓度以及污泥Zeta电位和污... 为有效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含水率,通过酸-低热(温度<100℃)联合处理污泥,探索该方法对污泥的脱水性能.研究不同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对污泥上清液中SCOD、蛋白质、多糖的浓度以及污泥Zeta电位和污泥形貌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其脱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酸-低热联合处理污泥时,污泥溶解性有机质大量释放,经过40 min反应,上清液中SCOD浓度达到925.76 mg/L,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破解污泥EPS(胞外聚合物),释放内部结合水.②原污泥Zeta电位为-14.10 mV,酸-低热联合处理后降至-3.49 mV,污泥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显著降低.③酸-低热联合处理有利于污泥的絮凝作用,显微镜观察处理后的污泥絮凝物大且结构紧密,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改善.④试验获得的最佳处理条件为pH 3、温度90℃、加热时间40 min,在该条件下,污泥真空脱水初始速率可达20.67 mL min(以80 g原泥计),泥饼真空抽滤后含水率可降至63.05%.研究显示,酸-低热联合处理可有效提高剩余污泥脱水性能,并能释放较多溶解性有机质,抽滤后污泥含水率可降至接近60%,是一种可行的低能耗污泥脱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脱水 酸-低热处理 胞外聚合物 SCOD
下载PDF
酸热处理对累托石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卜显忠 刘振辉 张崇辉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8,共5页
酸热活化是增强粘土吸附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采用湖北钟祥产的累托石为原料,酸热活化后,结合XRD、SEM和BET等表征手段,分析酸热处理前后累托石的结构变化,并用亚甲基蓝溶液来测试酸热处理对累托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热处... 酸热活化是增强粘土吸附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采用湖北钟祥产的累托石为原料,酸热活化后,结合XRD、SEM和BET等表征手段,分析酸热处理前后累托石的结构变化,并用亚甲基蓝溶液来测试酸热处理对累托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热处理增大了累托石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认为吸附能力提升的原因为:无机盐溶解和层间水脱除打开了内部孔道;可交换阳离子的溶出;水分脱除减小了表层和内部孔道中水膜产生的吸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热处理 累托石 吸附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用聚丙烯腈碳毡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瑞芳 周科 《东方汽轮机》 2018年第2期69-72,共4页
未经处理的石墨毡作为电池电极可逆性差、电化学活性低,直接影响电池整体效率。文章主要对现有的几种碳毡进行筛选,并通过不同的改性方式处理碳毡,比较处理前后石墨毡电化学性能和组织形貌的改变,以期得到电化学性能优良的碳毡。
关键词 聚丙烯腈石墨毡 超声清洗 酸热处理 循环伏安
下载PDF
积雪草中羟基积雪草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6
作者 侯文砚 沈宁 高仁孝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B12期112-115,共4页
优选积雪草中羟基积雪草苷的提取工艺条件。分别采用碱.热法、酸.热法对积雪草全草进行细胞破碎,并将此两种方法应用于积雪草有效成分-羟基积雪草苷成分的提取,测定羟基积雪草苷含量。考察了提取液pH值、提取时间和提取料液比对提... 优选积雪草中羟基积雪草苷的提取工艺条件。分别采用碱.热法、酸.热法对积雪草全草进行细胞破碎,并将此两种方法应用于积雪草有效成分-羟基积雪草苷成分的提取,测定羟基积雪草苷含量。考察了提取液pH值、提取时间和提取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选积雪草中羟基积雪草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pH=9、提取时间5h、料液比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积雪草苷 酸-热法 碱-热法 提取含量
下载PDF
酸湿热处理对米粉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源 张欣欣 黄立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72-775,791,共5页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酸湿热处理米粉样品,测定处理前后米粉的化学组成变化、颗粒形貌、结晶性质、红外图谱、热力学性质、糊化性质和消化特性。研究表明,经过酸湿热处理后的米粉蛋白质含量减少较多,其它的粗脂肪、还原糖变化不大。...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酸湿热处理米粉样品,测定处理前后米粉的化学组成变化、颗粒形貌、结晶性质、红外图谱、热力学性质、糊化性质和消化特性。研究表明,经过酸湿热处理后的米粉蛋白质含量减少较多,其它的粗脂肪、还原糖变化不大。显微结构分析得出米粉保持原有的团粒结构,但偏光十字稍微变得模糊,颗粒的有序结构遭到一定破坏,少数淀粉脐点处出现凹坑。红外图谱变化不大,结晶度变小。处理后米粉的起糊温度升高,糊的峰值粘度降低,吸收焓减小。酸湿热处理可以一定程度下提高米粉中慢速消化淀粉(SDS)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 酸湿热处理 性质 慢消化淀粉
下载PDF
牡丹籽蛋白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鹿杰 黄志强 +3 位作者 邱敏 王惠敏 刘雨生 袁文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02,共6页
采用醇提-碱提酸沉-闪蒸热处理法从牡丹籽粕中制备高功能性牡丹籽蛋白。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将牡丹籽蛋白的功能性、氨基酸组成与大豆分离蛋白、酪蛋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50℃、时间3.5 h、NaOH溶... 采用醇提-碱提酸沉-闪蒸热处理法从牡丹籽粕中制备高功能性牡丹籽蛋白。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将牡丹籽蛋白的功能性、氨基酸组成与大豆分离蛋白、酪蛋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50℃、时间3.5 h、NaOH溶液浓度0.008 mol/L、料液比1∶25 (g/mL)、pH 4.0,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为51.62%±0.34%,纯度为94.32%。经闪蒸热处理制备的牡丹籽蛋白吸油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均优于大豆分离蛋白;其吸水性、吸油性及乳化稳定性均优于酪蛋白。牡丹籽蛋白氨基酸含量为78.1 g/100 g,高于大豆分离蛋白,但低于酪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蛋白 醇提-碱提酸沉-闪蒸热处理法 功能性 氨基酸
下载PDF
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后纯钛表面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颖 谢佳雨 +4 位作者 李大鹏 韩石磊 刘滋川 杜青 谢伟丽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495-499,共5页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后的纯钛表面其生物活性。方法将经抛光(M)、喷砂酸蚀(SLA)、喷砂酸蚀混合碱热(AHH)处理后的纯钛试件分为3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对3组表面结构和表面化学元素及其含量进行分析;荧光显微...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后的纯钛表面其生物活性。方法将经抛光(M)、喷砂酸蚀(SLA)、喷砂酸蚀混合碱热(AHH)处理后的纯钛试件分为3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对3组表面结构和表面化学元素及其含量进行分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在样品表面的粘附及铺展情况;并将各组试件浸泡模拟体液(SBF)中观察羟基磷灰石沉积情况。结果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中,微米孔直径3~5μm,纳米孔直径100~200 nm,同时在试件表面引入钙钠元素。成纤维细胞粘附:DAPI染色后细胞核呈蓝色荧光,罗丹明B染细胞骨架红色,SLA组、AHH组细胞铺展较M组好,呈空间铺展;且AHH组表面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其他两组。第1周时,AHH组表面沉积磷灰石明显可见,而未在M、SLA组检测到羟基磷灰石。结论喷砂酸蚀混合碱处理后的纯钛表面,表面活性好,有助于促进成纤维细胞早期粘附及其在空间上的铺展,同时又促进羟基磷灰石的沉积,进而体现了良好的生物性能,可以为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复合结构 成纤维细胞 生物活性 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
下载PDF
酸湿热处理小麦面粉的性质及酶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立新 张欣欣 +1 位作者 吴小员 郭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02-1206,共5页
本文采用水热反应釜酸湿热处理小麦面粉,分析了小麦面粉处理前后基本成分变化、显微形貌、热力学性质、糊粘度曲线、结晶性质、红外图谱和酶解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经过酸湿热处理后的作用产物,蛋白质含量减少,部分颗粒出现浅层裂痕,... 本文采用水热反应釜酸湿热处理小麦面粉,分析了小麦面粉处理前后基本成分变化、显微形貌、热力学性质、糊粘度曲线、结晶性质、红外图谱和酶解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经过酸湿热处理后的作用产物,蛋白质含量减少,部分颗粒出现浅层裂痕,偏光十字模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处理产物与原面粉相比吸热峰后移,吸热焓ΔH降低了2.976 J/g;布拉班德粘度曲线表明,产物的起糊温度由82.6℃增加到87℃,峰值粘度由82 BU降到63 BU;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产物结晶度增大3.8%;红外图谱变化不大。酶解动力学研究发现,在模拟体外消化条件下,α-淀粉酶对小麦面粉处理前后样品的降解遵循Michaelis-Menten规律,产物的α-淀粉酶酶解动力学方程为V=0.161[S]/(1.093+[S]),与处理前比,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率Vm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面粉 酸湿热处理 性质 酶解动力学
下载PDF
有机酸—湿热复合处理土豆抗性淀粉糊的理化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涛 李晓文 +1 位作者 蒋朝晖 易翠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49,共5页
在过量水分条件下,采用有机酸水解—湿热复合处理制备土豆抗性淀粉(acid hydrolysis and heat-moisture treatment,AH-HMT RS3),并对其持水力、溶胀度、溶解度、黏度特性、质构特性和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H-HMT RS3的持水力分别... 在过量水分条件下,采用有机酸水解—湿热复合处理制备土豆抗性淀粉(acid hydrolysis and heat-moisture treatment,AH-HMT RS3),并对其持水力、溶胀度、溶解度、黏度特性、质构特性和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H-HMT RS3的持水力分别增加到原淀粉的1.38~2.32倍(淀粉与水质量比1:1)和2.20~3.49倍(淀粉与水质量比1:3.5),95℃时溶胀度降低到原淀粉的38.04%~58.10%(淀粉与水质量比1:1)和53.42%~86.05%(淀粉与水质量比1:3.5)而溶解度增加到原淀粉的1.57~2.04倍(淀粉与水质量比1:1)和1.74~2.31倍(淀粉与水质量比13.5);形成的糊属于低黏度糊溶液,黏度低于13 mPa·s,而崩解值与回值低于3 mPa·s;形成的凝胶属于低强度凝胶,其硬度为73.82~85.41g(淀粉与水质量比1:1)或78.50~87.84g(淀粉与水质量比1:3.5);糊化温度均显著增高,糊化温度范围也大大拓宽,糊化焓减少至原淀粉的39.29%~49.22%(淀粉与水质量比1:1)和30.75%~42.08%(淀粉与水质量比1:3.5);AH-HMT RS3这些性质的差异与使用的有机酸种类也有关。AH-HMT RS3的高溶解度、低黏度与低糊化焓的特性很适合于添加到食用油脂、奶油等加工食品中,对控制这些食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湿热复合处理 土豆抗性淀粉糊 理化特性
下载PDF
有机酸-湿热复合处理土豆抗性淀粉的益生特性
12
作者 刘旸 李晓文 +2 位作者 祝红 谢涛 易翠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34,共5页
采取有机酸-湿热复合处理制备了土豆抗性淀粉(AH-HMT RS3),重点研究了有机酸种类及浓度、淀粉乳浓度对土豆AH-HMT RS3中慢速消化淀粉(SDS)、抗性淀粉(RS)的形成及其益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酸湿热处理土豆淀粉时,淀粉乳浓度对SDS、R... 采取有机酸-湿热复合处理制备了土豆抗性淀粉(AH-HMT RS3),重点研究了有机酸种类及浓度、淀粉乳浓度对土豆AH-HMT RS3中慢速消化淀粉(SDS)、抗性淀粉(RS)的形成及其益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酸湿热处理土豆淀粉时,淀粉乳浓度对SDS、RS的形成几乎无影响;与无酸湿热复合处理相比,无论淀粉乳浓度高低,4种有机酸-湿热复合处理所得土豆AH-HMT RS3中RS含量增高了21.89%~45.09%,且高浓度酸比低浓度酸更能促进RS的生成,促进RS水平增高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柠檬酸、乙酸、琥珀酸和乳酸。随着土豆AH-HMT RS3中RS含量增加,其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增殖作用更大,更能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s)特别是丁酸的大量产生。因此,土豆AHHMT RS3具有开发成为新益生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豆 抗性淀粉 有机酸-湿热复合处理 益生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