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Beta催化剂上Pt金属中心/酸中心浓度比对加氢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郭凯 马爱增 +4 位作者 罗一斌 王子健 邢恩会 李金芝 李大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2,共11页
以工业Beta沸石为载体,负载不同含量的Pt,得到了不同金属中心/酸中心浓度比(c_(M)/c_(A))的催化剂,对其进行物化表征,并以正庚烷为模型化合物对不同c_(M)/c_(A)催化剂进行异构化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Pt粒子均匀地负载在沸石的外表面... 以工业Beta沸石为载体,负载不同含量的Pt,得到了不同金属中心/酸中心浓度比(c_(M)/c_(A))的催化剂,对其进行物化表征,并以正庚烷为模型化合物对不同c_(M)/c_(A)催化剂进行异构化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Pt粒子均匀地负载在沸石的外表面上,对沸石结构没有影响,酸性略有下降。对于催化剂的正庚烷异构化反应活性,当催化剂c_(M)/c_(A)小于0.037时,反应过程由金属中心数量控制,产生大量多支链异构体产物和裂化产物;当c_(M)/c_(A)大于0.285时,反应过程由酸中心数量控制,有氢解反应发生。在反应压力为0.4 MPa、反应温度为207℃、质量空速为1.0 h^(-1)、氢/烃摩尔比为5、催化剂质量为1.0 g的条件下,当催化剂c_(M)/c_(A)为0.266、正庚烷转化率为70.75%时,异构体总选择性为95.14%,总收率为67.31%,其中多支链异构体收率为15.63%,裂化产物收率低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沸石 异构化反应 Pt含量 正庚烷 金属中心 酸中心
下载PDF
Cu/有机膦酸锆双功能催化剂催化糠醛一锅法合成γ-戊内酯
2
作者 黄永雨 于洪洋 +2 位作者 张宇 宫畅 李锋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22-26,共5页
采用八水合氧氯化锆和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合成有机膦酸锆(ZrATMP),进一步负载Cu组分制备Cu/ZrATMP催化剂,考察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其催化糠醛一锅法合成γ-戊内酯性能。结果表明,ZrATMP具有Lewis/Br nsted酸性中心,但催化糠醛合成γ-... 采用八水合氧氯化锆和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合成有机膦酸锆(ZrATMP),进一步负载Cu组分制备Cu/ZrATMP催化剂,考察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其催化糠醛一锅法合成γ-戊内酯性能。结果表明,ZrATMP具有Lewis/Br nsted酸性中心,但催化糠醛合成γ-戊内酯反应活性较低。负载Cu组分能形成强酸中心,并进一步增强Lewis酸位点。与ZrATMP相比,Cu/ZrATMP同时具有Cu金属中心和Lewis/Br nsted酸性中心,表现出更高的糠醛合成γ-戊内酯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 γ-戊内酯 有机膦酸锆 金属中心 酸性中心
下载PDF
沸石基金属硫化物加氢裂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尊龙 葛思达 +2 位作者 谢浩东 陈胜利 吴志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9-628,共10页
加氢裂化作为生产柴油、润滑油、喷气燃料等清洁油品和石脑油、烯烃裂解原料等化工品的重要工艺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氢裂化反应中的双功能催化剂是由金属中心和酸性载体组成,沸石基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在工业加... 加氢裂化作为生产柴油、润滑油、喷气燃料等清洁油品和石脑油、烯烃裂解原料等化工品的重要工艺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氢裂化反应中的双功能催化剂是由金属中心和酸性载体组成,沸石基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在工业加氢裂化反应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重点总结并讨论了沸石基硫化物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加氢活性相以及载体的酸性质、织构性质等对催化剂活性以及选择性的影响;分析了金属中心与酸性中心之间的平衡匹配(即双中心数量配比和距离)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双中心协同作用的机理;并对高效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开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硫化物催化剂 沸石 双功能催化剂 金属中心 酸性中心 协同作用
下载PDF
C_(8)芳烃异构化反应机理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末 康承琳 +1 位作者 岳欣 梁战桥 《石油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35-1744,共10页
综述了近年来对C_(8)芳烃异构化过程中二甲苯异构化、乙苯异构化及歧化反应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结合反应机理探讨了C_(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酸性中心、金属中心及分子筛拓扑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从分子筛的孔道结构、酸性及金属三方面介... 综述了近年来对C_(8)芳烃异构化过程中二甲苯异构化、乙苯异构化及歧化反应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结合反应机理探讨了C_(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酸性中心、金属中心及分子筛拓扑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从分子筛的孔道结构、酸性及金属三方面介绍了异构化催化剂常用的改性方法及效果,介绍了C_(8)芳烃异构化工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化反应 C_(8)芳烃 分子筛 金属 酸性中心
下载PDF
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在氧化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昊 闫锋 杨少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0-1923,1929,共5页
重点根据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的结构模型,分析了酸中心形成机理,介绍了光催化氧化处理污染物、石油烃类产品氧化脱硫等催化氧化方面的应用。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氧化方面的使用寿命以及催化氧化机理的完善仍是今后研究... 重点根据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的结构模型,分析了酸中心形成机理,介绍了光催化氧化处理污染物、石油烃类产品氧化脱硫等催化氧化方面的应用。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氧化方面的使用寿命以及催化氧化机理的完善仍是今后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酸中心 催化剂 催化氧化 应用
下载PDF
稀土种类对RE-NaY分子筛酸性及催化裂化活性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贺 贾未鸣 +4 位作者 卜禹豪 王焕 惠宇 宋丽娟 孙兆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5-19,共5页
以液相离子交换法分别制得La、Ce、Nd分子筛酸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运用X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分子筛的酸性能;以大港轻柴油为原料评价了分子筛的催化裂化微反活性。结果表明,离子半径较小的Nd离子相比于Ce和La离子更易于从超笼迁移进... 以液相离子交换法分别制得La、Ce、Nd分子筛酸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运用X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分子筛的酸性能;以大港轻柴油为原料评价了分子筛的催化裂化微反活性。结果表明,离子半径较小的Nd离子相比于Ce和La离子更易于从超笼迁移进入SOD笼,从而使得Nd-NaY分子筛超笼中具有最多的B酸中心,且微孔孔径较大,从而使其表现出最优的催化裂化活性。由此证明,采用较小离子半径的稀土离子改性可有效提升Y分子筛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超笼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aY分子筛 离子半径 酸中心 超笼利用率 微反活性
下载PDF
不同硅铝比的ZSM-12分子筛的酸性质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崇业 索祖才 +2 位作者 李全芝 周立芝 徐红斌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1-48,共8页
用氨-程序升温热脱附法和吡啶-红外光谱-程序升温热脱附法,系统地研究了一甲基三乙基碘化铵和四乙基碘化铵两系列ZSM-12分子筛表面的酸性质。还通过异丙苯裂解、甲苯甲醇烷基化及二甲苯异构化反应,研究了该分子筛的催化性能。
关键词 分子筛 酸性中心 异丙苯 裂解反应
原文传递
金属分散位置对加氢裂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涛 王燕 +3 位作者 王书芹 魏强 周亚松 王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4,共4页
以Y分子筛、β分子筛和无定形硅铝基质材料为载体组分,通过将金属组分负载在不同载体组分的表面制备了金属分散位置不同的催化剂,考察了载体酸中心与金属中心的位置分布对催化剂孔结构、酸性和加氢裂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金属... 以Y分子筛、β分子筛和无定形硅铝基质材料为载体组分,通过将金属组分负载在不同载体组分的表面制备了金属分散位置不同的催化剂,考察了载体酸中心与金属中心的位置分布对催化剂孔结构、酸性和加氢裂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金属组分均匀分散于无定形硅铝和分子筛上相比,将金属组分全部负载于无定形硅铝材料上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损失较小,催化剂中分子筛的酸性降低程度低;金属组分活性中心距离载体强酸中心较近时,有利于反应物分子由酸中心向加氢中心扩散,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较高,反应转化率、轻油选择性及化工原料收率均较高,但液体收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酸中心 金属中心 催化剂
下载PDF
分子筛的气流粉碎及其催化性能
9
作者 董为毅 张文杰 +1 位作者 陶克毅 苏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5-106,共2页
合成微颗粒分子筛在一些特征的催化反应中,如甲苯岐化、甲苯甲基化、二甲苯异构化,具有特殊的性质,其催化性能与微颗粒的外表面积及粒度大小密切相关.但其合成工艺较为复杂.用气流粉碎可以得到极小的微颗粒,工艺简单易行.将实验用分子筛... 合成微颗粒分子筛在一些特征的催化反应中,如甲苯岐化、甲苯甲基化、二甲苯异构化,具有特殊的性质,其催化性能与微颗粒的外表面积及粒度大小密切相关.但其合成工艺较为复杂.用气流粉碎可以得到极小的微颗粒,工艺简单易行.将实验用分子筛经'世奇'气流磨粉碎后,用0.3 mol/L 盐酸溶液交换成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粉碎 分子筛 酸中心 催化性能 裂解
下载PDF
甲醇转化制丙烯反应机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贺振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5-560,共6页
以杂化轨道理论和关于含Si、Al元素催化剂酸中心的认识为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从反应物与催化剂B酸中心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分析相互作用过程中甲醇与B酸中心分子结构变化,揭示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本质。研究结果表明甲醇转化制丙烯反应过... 以杂化轨道理论和关于含Si、Al元素催化剂酸中心的认识为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从反应物与催化剂B酸中心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分析相互作用过程中甲醇与B酸中心分子结构变化,揭示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本质。研究结果表明甲醇转化制丙烯反应过程可分为3步:(1)B酸中心释放H +攻击甲醇分子中C-O键,C-O键断裂生成甲基碳正离子(CH + 3)和H 2O,CH + 3中C原子外层有个空轨道,释放了H +后的B酸中心失去活性。(2)失活B酸中心从CH + 3中获得H +,反应生成了一种新中间体H-form,H-form中C原子外层有1对孤对电子(e -)和1个空轨道,结构式为C ↑↓〇 H 2;失活的B酸中心获得H +后恢复活性。第3步,有3个H-form结构的C原子,第1个C原子上的孤对e -占据第2个C原子上空轨道,第2个C原子上的孤对e -占据第1个C原子上空轨道,彼此共用2对e -,形成C=C键;第3个C原子上的空轨道与第1个C原子上C、H原子重叠轨道再次重叠,形成C、H和C三原子共用1对e -结构,结果是第1个C原子与第2个C原子形成C=C键,第1个C原子与第3个C原子形成C-C键,3个C原子形成C=C-C结构,即生成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丙烯 甲基碳正离子CH + 3 中间体H-form C ↑↓〇 H 2 6配位B酸中心
下载PDF
硅-铝催化剂酸中心失活与再生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贺振富 刘俊 龙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5-851,共7页
含Si、Al元素的固体酸催化剂,其活性来源于其酸性,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一定程度上是其酸性中心的失活与再生。L酸中心具有吸引孤对电子的空轨道,空轨道是L酸中心的活性中心;B酸中心能提供H+,H+是B酸中心的活性中心。L酸中心的空轨道被孤... 含Si、Al元素的固体酸催化剂,其活性来源于其酸性,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一定程度上是其酸性中心的失活与再生。L酸中心具有吸引孤对电子的空轨道,空轨道是L酸中心的活性中心;B酸中心能提供H+,H+是B酸中心的活性中心。L酸中心的空轨道被孤对电子占据后,L酸中心失去活性,B酸中心给出H+后也会失去活性。烯烃在L酸中心作用下生成了环正碳离子,环正碳离子从失活的L酸中心获取H-生成了环烷烃,而失活的L酸中心在给出H-的同时,占据活性中心的1对电子被去掉,变成为空轨道,这样L酸中心又具有吸引孤对电子的能力,又恢复了活性。如果环正碳离子提供H+给失活的B酸中心,C+与相邻的提供H+的C原子各自的2个sp3轨道相互作用形成—CC—双键,即生成了环烯烃,使失活的B酸中心再次获得H+后其活性也得到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酸中心 B酸中心 H+离子 H-离子 活性中心 失活与再生
下载PDF
Pt-Sn/H-β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性能研究
12
作者 陈晓陆 冯晓凯 +5 位作者 于悦 李闯 何萍 徐畅 宿芷文 高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1-166,共6页
采用浸渍-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Pt基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载体、活性中心、酸性中心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XRD、FT-IR、H_(2)-TPR、NH_(3)-TPD、BET、XPS和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β分子筛具有较大... 采用浸渍-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Pt基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载体、活性中心、酸性中心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XRD、FT-IR、H_(2)-TPR、NH_(3)-TPD、BET、XPS和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β分子筛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较好地分散活性物种,Pt-Sn/H-β催化剂表面以弱L酸中心为主,Sn物种的加入使得Pt物种处于富电子状态。在肉桂醛选择性加氢反应中,肉桂醛的转化率达93.1%,肉桂醇的选择性达95.3%。更多较小尺寸的活性中心与L酸中心配合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肉桂醇 Lewis酸中心 催化加氢
下载PDF
孔结构与酸性质对多孔硅铝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金玉 罗一斌 舒兴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2,共7页
采用成胶、陈化、后处理等过程制备出具有不同孔道结构和不同酸性质的多孔硅铝材料,用XRD,BET,FT-IR,NH_3-TPD等方法对这些多孔材料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并采用重油微反评价装置对这些材料制成的催化剂进行裂化性能考察。结果表明,通过... 采用成胶、陈化、后处理等过程制备出具有不同孔道结构和不同酸性质的多孔硅铝材料,用XRD,BET,FT-IR,NH_3-TPD等方法对这些多孔材料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并采用重油微反评价装置对这些材料制成的催化剂进行裂化性能考察。结果表明,通过合成条件的微调可以获得平均孔径为7~14nm、总酸量为0.617~1.046mmol/g、同时含有B酸中心和L酸中心的多孔硅铝材料。孔径大小、酸性质及水热稳定性直接影响材料的转化能力及产品分布,其中孔径大小和酸性质的影响不尽相同,当平均孔径(水热老化后)为11~14nm时,二者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裂化活性的提升;当平均孔径进一步增大时,孔径大小对裂化性能的影响程度超过酸性质的影响;在酸性质中,总酸量主要影响材料的裂化活性,而酸中心分布则更多地影响产物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材料 孔结构 酸量 酸中心分布 催化裂化
下载PDF
铁改性分子筛直接催化分解一氧化二氮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泉辉 李建伟 +2 位作者 亢红霞 陈标华 王瑞学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7-342,共6页
采用以离子交换法制备的Fe-ZSM-5、Fe-MCM-22和Fe-Beta分子筛催化剂,系统地考察了分子筛构型、酸性和酸中心分布对N_2O直接催化分解的影响。采用N_2吸附、红外光谱仪(FT-IR)、NH_3程序升温脱附实验(NH_3-TPD)、H_2程序升温还原实验(H_2-... 采用以离子交换法制备的Fe-ZSM-5、Fe-MCM-22和Fe-Beta分子筛催化剂,系统地考察了分子筛构型、酸性和酸中心分布对N_2O直接催化分解的影响。采用N_2吸附、红外光谱仪(FT-IR)、NH_3程序升温脱附实验(NH_3-TPD)、H_2程序升温还原实验(H_2-TPR)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等方法考察了铁离子负载量、Si与Al摩尔比和分子筛构型对N_2O催化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价键补偿Fe^(3+)离子是N_2O分解的主要活性组分;分子筛活性随Si和A1摩尔比的减少和铁离子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Fe-Beta分子筛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Fe-ZSM-5和FeMCM-22分子筛;分子筛酸性和酸中心分布影响铁离子的分布,从而导致不同构型分子筛催化分解N_2O的活性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一氧化二氮 催化分解 酸性 酸中心分布
下载PDF
(M,Na)ZSM-5沸石合成中的阳离子效应 Ⅱ.正丁胺阳离子的行为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韬 欧光耀 张芷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43-349,共7页
本文用TG、MS、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合成沸石烘干原粉中有机胺的存在状态。结果表明,沸石孔道中有机胺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物理吸咐态正丁胺,另一种是电荷补偿态的三丁基胺。并从孔道填充角度分析说明,三丁基胺作为模板剂有利于ZSM-5沸... 本文用TG、MS、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合成沸石烘干原粉中有机胺的存在状态。结果表明,沸石孔道中有机胺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物理吸咐态正丁胺,另一种是电荷补偿态的三丁基胺。并从孔道填充角度分析说明,三丁基胺作为模板剂有利于ZSM-5沸石的晶化。阶段取样实验证明,有机胺主要以电荷补偿阳离子形式构成三丁基胺正四面体结构,导向ZSM-5沸石核的生成。同时,正丁胺以物理吸咐态形式进入沸石孔道。酸性测定发现,正丁胺合成体系品化的ZSM-5沸石,强酸性中心主要产生于电荷补偿有机胺分解后生成的酸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沸石 合成 正丁胺 模板效应
下载PDF
甲醇制乙烯和二甲醚反应机理研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振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8-1083,共6页
以杂化轨道理论和关于含Si、Al元素催化剂酸中心认识为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以甲醇分子中C、H原子与催化剂B酸中心中Al原子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分析催化剂B酸中心中Al原子外层电子轨道变化与甲醇分子中C原子外层电子轨道变化间的相互关系,... 以杂化轨道理论和关于含Si、Al元素催化剂酸中心认识为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以甲醇分子中C、H原子与催化剂B酸中心中Al原子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分析催化剂B酸中心中Al原子外层电子轨道变化与甲醇分子中C原子外层电子轨道变化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甲醇制乙烯、二甲醚的反应机理。结果发现:中间体H-form C↑↓〇H2是构成乙烯、二甲醚的基本结构单元;甲醇制乙烯、二甲醚反应机理分3步:(1)B酸中心释放H+攻击甲醇分子中C-O键,C-O键断裂生成甲基碳正离子(CH3+),B酸中心失去活性;(2)失活B酸中心从CH3+中获得H+恢复活性,CH3+失去H+生成中间体C↑↓〇H2;(3)2个中间体C↑↓〇H2结合生成乙烯和二甲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乙烯 二甲醚 甲基碳正离子(CH 3+) 中间体H-form C↑↓〇H 2 4配位B酸中心
下载PDF
甲醇制丁烯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贺振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9-765,共7页
以杂化轨道理论和关于含Si、Al元素催化剂酸中心的认识为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从反应物与催化剂B酸中心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分析相互作用过程中甲醇与B酸中心分子结构变化,揭示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本质。结果发现,中间体H-formC↑↓〇H2结... 以杂化轨道理论和关于含Si、Al元素催化剂酸中心的认识为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从反应物与催化剂B酸中心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分析相互作用过程中甲醇与B酸中心分子结构变化,揭示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本质。结果发现,中间体H-formC↑↓〇H2结构中碳原子外层有1对孤对电子和1个空轨道,是构成不同碳数、不同结构烯烃分子的基本结构单元。甲醇在B酸中心作用下反应生成丁烯分3步:(1)B酸中心释放出H+攻击甲醇分子C-O键,C-O键断裂生成甲基碳正离子CH3+和H2O,B酸中心失去活性;(2)失活B酸中心从CH3+获得H+恢复活性,CH3+反应生成中间体H-formC↑↓〇H2;(3)C↑↓〇H2是构成烯烃的基本结构单元,4个C↑↓OH2可以生成不同结构丁烯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丁烯 甲基碳正离子CH3+ H-formC↑↓〇H2 4配位B酸中心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对N_2O在分子筛上吸附的研究
18
作者 郭泉辉 李英霞 +1 位作者 乔聪震 马新启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7-372,共6页
基于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改性ZSM-5、MCM-22和Beta分子筛,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考察了N2O在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2O在分子筛上的吸附强度较弱;N2O可分别吸附在分子筛表面Br nsted酸中心和价键补偿Fe3+阳离子位,其... 基于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改性ZSM-5、MCM-22和Beta分子筛,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考察了N2O在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2O在分子筛上的吸附强度较弱;N2O可分别吸附在分子筛表面Br nsted酸中心和价键补偿Fe3+阳离子位,其中2 228 cm-1红外吸收峰归属于N2O在Br nsted酸中心的吸附,2 218 cm-1红外吸收峰是Fe3+对N2O的吸附;不同构型分子筛的孔道结构不影响N2O在分子筛上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N2O 铁改性 分子筛 吸附 Brǒnsted酸中心
下载PDF
甲醇与一氧化碳制芳烃反应机理
19
作者 贺振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7-865,共9页
甲醇与一氧化碳(CO)反应制芳烃是煤制芳烃技术重大突破。以杂化轨道理论和对含Si、Al元素催化剂酸中心认识为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以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B酸中心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分析其相互作用,揭示甲醇与CO制芳烃反应机理。结果发现:... 甲醇与一氧化碳(CO)反应制芳烃是煤制芳烃技术重大突破。以杂化轨道理论和对含Si、Al元素催化剂酸中心认识为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以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B酸中心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分析其相互作用,揭示甲醇与CO制芳烃反应机理。结果发现:甲醇与CO制芳烃反应过程分为5步:(1)B酸中心释放H+攻击甲醇分子中C-O键,C-O键断裂生成甲基碳正离子(CH3^+),B酸中心失活;(2)失活B酸中心从CH3^+获得H+,反应生成中间体C↑↓〇H2,C↑↓〇H2中C原子外层有1对孤对电子(e-)和1个空轨道,失活的B酸中心获得H+后恢复活性;(3)C↑↓〇H2与CO反应生成中间体C↑↓↑〇H和C↑,↑↑H;(4)6个C↑↓↑〇H或6个C↑,↑↑H可以形成苯环结构,但构成方式不同;(5)C↑↓〇H2与苯环反应生成混合芳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一氧化碳 芳烃 甲基碳正离子(CH3^+) 中间体C↑↓〇H2、C↑↓↑〇H、C↑ ↑↑H 4配位B酸中心
下载PDF
烯烃对噻吩在介孔分子筛Al-MCM-41活性位物种上吸附脱硫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忠森 祖运 +4 位作者 惠宇 秦玉才 王焕 张晓彤 宋丽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采用后嫁接法制备了不同铝负载量的Al-MCM-41分子筛。运用XRD、N_2吸附-脱附、NH_3-TPD、Py-FTIR等方法对分子筛进行物性表征,利用固定床评价其对噻吩的吸附性能。通过将分子筛吸附噻吩能力与分子筛的酸性质及织构性质进行关联,考察烯... 采用后嫁接法制备了不同铝负载量的Al-MCM-41分子筛。运用XRD、N_2吸附-脱附、NH_3-TPD、Py-FTIR等方法对分子筛进行物性表征,利用固定床评价其对噻吩的吸附性能。通过将分子筛吸附噻吩能力与分子筛的酸性质及织构性质进行关联,考察烯烃存在对Al-MCM-41活性位物种吸附脱硫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物种的引入即产生了B酸中心,也同时产生了两种类型的L酸中心L_1和L_2。引入低含量铝物种利于形成B酸中心和L_1型酸中心,引入高含量铝物种利于形成L_2型酸中心。其中,L_2型酸中心对噻吩的吸附效果最佳。烯烃和噻吩在B酸中心发生竞争吸附和催化转化反应,且催化转化反应占主导地位。L_2酸中心的存在促进了B酸中心上的催化转化反应,其所生成的大分子硫化物取代噻吩吸附在分子筛酸活性中心上提高了Al-MCM-41分子筛的饱和吸附硫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CM-41分子筛 噻吩 烯烃 酸性中心 吸附脱硫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