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枸杞多糖-4对下丘脑损伤性肥胖小鼠减肥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民 肖军霞 +2 位作者 施春雷 朱彩平 张声华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 : 研究枸杞多糖 -4对下丘脑损伤性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 雄性下丘脑损伤性肥胖小鼠模型造型后分别以 2 0、40和 60 mg/ ( kg· d)的剂量连续灌胃 3 0d后 ,称体重 ,测量体长 ,眼球取血处死 ,称全身脂肪重... 目的 : 研究枸杞多糖 -4对下丘脑损伤性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 雄性下丘脑损伤性肥胖小鼠模型造型后分别以 2 0、40和 60 mg/ ( kg· d)的剂量连续灌胃 3 0d后 ,称体重 ,测量体长 ,眼球取血处死 ,称全身脂肪重量 ,计算李氏指数和脂肪指数 ,测定血脂水平 ,将脂肪组织固定、染色后 40 0倍显微镜下计数单个视野内脂肪细胞个数 ,测定脂肪组织中乙酰辅酶 A羧基酶 ( acetyl-Co A carboxylase,Acc) m RNA含量。结果 : 枸杞多糖 -4可显著降低下丘脑损伤肥胖小鼠的体重、李氏指数和脂肪指数 ;60 mg/ ( kg·d)枸杞多糖 -4可显著降低血清 TC,各剂量组的血清 TG含量均显著降低 ,2 0和 40 mg/ ( kg· d)的枸杞多糖 -4可显著提高血清 HDL-C含量 ;并可显著减小脂肪细胞大小和增加脂肪组织内 Acc m RNA的含量。结论 : 枸杞多糖 -4可通过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达到降脂减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损伤性肥胖 枸杞多糖-4 乙酰辅酶A羧基酶 能量代谢
下载PDF
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靳莉 任天瑞 +1 位作者 向文胜 陈馥衡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17,共9页
概述了乙酰辅酶 A羧化酶 (Acetyl- Co A carboxylase,[EC6 .4 .1.2 ],ACC酶 )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以及以 ACC酶为作用靶标的抑制剂的发展状况。根据抑制剂在体内与体外的抑制数据 ,讨论了化合物物理性质与结构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ACC酶... 概述了乙酰辅酶 A羧化酶 (Acetyl- Co A carboxylase,[EC6 .4 .1.2 ],ACC酶 )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以及以 ACC酶为作用靶标的抑制剂的发展状况。根据抑制剂在体内与体外的抑制数据 ,讨论了化合物物理性质与结构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ACC酶抑制剂主要有芳氧苯氧丙酸酯类、肟醚类环己二酮类、芳氧苯基环己二酮类和三酮类环己二酮。其中肟醚类环己二酮和芳氧苯氧丙酸酯类ACC酶抑制剂已经有几十种商品化的产品。目前新发现的芳氧苯基环己二酮类和三酮类环己二酮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辅酶A 羧化酶 抑制剂 研究进展 除草剂 芳氧苯氧丙酸酯 肟醚类环己二酮 芳氧苯基环己二酮 三酮类环己二酮
下载PDF
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3
作者 谢禄山 谭晓风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95,共7页
植物中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 ase)催化脂肪酸合成的第一步,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ACC ase有两种类型:异质型的ACC ase位于质体中,是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同质型的ACC ase位于胞质溶胶中,催化形成的产物主要用于长链脂肪酸及类黄... 植物中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 ase)催化脂肪酸合成的第一步,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ACC ase有两种类型:异质型的ACC ase位于质体中,是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同质型的ACC ase位于胞质溶胶中,催化形成的产物主要用于长链脂肪酸及类黄酮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综述了植物中ACC ase的生理功能、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对其基因工程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辅酶A援化酶 脂肪酸合成 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大鼠的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红霞 邓晓龙 +3 位作者 高静 李晓岚 王伟 王敏哲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长效人胰升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MC... 目的探讨长效人胰升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MC组)及GLP组。NC组喂以常规饲料;MC组喂以高脂高糖饲料,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GLP组喂以高脂高糖饲料,并一次性腹腔注射STZ(30 mg/kg)及腹部皮下注射利拉鲁肽(0.4 mg/kg,1次/d),三组时限均为4周;MC组和GLP组均在一次性注射STZ 4周后检测血糖,判断是否成功建立T2DM模型。取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脂代谢相关靶基因-脂肪酸合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载脂蛋白β100(apoβ100)的mRNA表达,并检测糖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MC组及GLP组各成功建立T2DM模型大鼠11只及12只。NC组未见肝细胞脂肪变性,MC组、GLP组均见明显肝细胞脂肪变性,但GLP组程度明显低于MC组。GLP组大鼠血浆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游离脂肪酸(FFAs)水平均较MC组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较MC组明显升高(P均<0.05);与NC组比较,MC组与GLP组大鼠肝组织FAS、ACC-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均<0.01),而GLP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MC组(P均<0.01);MC组与GLP组大鼠肝组织apoβ100相对表达量均低于NC组(P均<0.01),但GLP组高于MC组(P<0.01)。结论利拉鲁肽可能通过下调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减缓NAFLD发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人胰升糖素样肽-1类似物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代谢 基因 脂肪酸合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载脂蛋白β100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减缓2型糖尿病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一春 沈扬 刘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35-2839,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 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减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2型糖尿病db/db小鼠随机分成糖尿病模型组和二甲双胍组,另选10只同周龄正常db/...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 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减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2型糖尿病db/db小鼠随机分成糖尿病模型组和二甲双胍组,另选10只同周龄正常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蒸馏水,二甲双胍组灌胃二甲双胍(0.16 g/kg),干预8周后处死取肝脏组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1,AMPKα1)、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出现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二甲双胍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情况较糖尿病模型组明显减轻,且AST、ALT水平明显降低(均P <0.01)。二甲双胍组AMPKα1蛋白表达水平和AMPKα1、ACC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而ACC、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均P <0.01)。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ACC蛋白磷酸化,抑制HIF-1α进而达到减缓2型糖尿病小鼠NAFLD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 低氧诱导因子-1Α 乙酰辅酶A羧化酶
下载PDF
EMS诱变创制水稻抗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种质 被引量:3
6
作者 江群 凌溪铁 +2 位作者 唐兆成 周珍珍 张保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5-312,共8页
创制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种质资源对于稻田杂草防控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甲基磺酸乙酯(EMS)水溶液诱变镇糯19水稻种子,获得1株能稳定遗传的可耐受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高效盖草能的M 3代水稻幼苗(突变体)。分别扩... 创制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种质资源对于稻田杂草防控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甲基磺酸乙酯(EMS)水溶液诱变镇糯19水稻种子,获得1株能稳定遗传的可耐受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高效盖草能的M 3代水稻幼苗(突变体)。分别扩增镇糯19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基因组DNA并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突变体ACCase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的第5374位碱基发生了点突变,导致编码的第1792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突变为亮氨酸。镇糯19野生型和突变体分蘖盛期大田喷施3种田间推荐剂量的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后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突变体对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和唑啉草酯抗性明显高于野生型。本研究获得了能稳定遗传的非转基因抗ACCase抑制剂类水稻新种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抗除草剂水稻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除草剂种质 甲基磺酸乙酯(EMS) 乙酰辅酶A羧化酶
下载PDF
玄参中6-O-甲基梓醇对果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与机制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静 尚平平 +4 位作者 田雪 何姣 乔博灵 孙文基 房敏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1-946,共6页
目的:探讨6-O-甲基梓醇对果糖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饮用水)和果糖组(30%果糖水),4周后果糖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水飞蓟宾组(35 mg·kg^(-1))、6-O-甲基梓醇低剂... 目的:探讨6-O-甲基梓醇对果糖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饮用水)和果糖组(30%果糖水),4周后果糖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水飞蓟宾组(35 mg·kg^(-1))、6-O-甲基梓醇低剂量组(30 mg·kg^(-1))和6-O-甲基梓醇高剂量组(60 mg·kg^(-1)),继续饮用果糖,给药组灌胃qd,持续4周后收集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标本。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胰岛素(insulin)和瘦素(leptin)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酸合成酶(FAS)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6-O-甲基梓醇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TC,TG和胰岛素、瘦素水平(P<0.01),显著降低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0.01),减轻肝脏组织脂质沉积。6-O-甲基梓醇高剂量组能下调小鼠肝脏中ACC和FAS蛋白表达(P<0.01)。结论:6-O-甲基梓醇可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脂质代谢,对果糖诱导小鼠NAFLD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6-O-甲基梓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脂肪酸合成酶
原文传递
乙酰CoA羧化酶与运动和饮食减肥关系研究现况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立靖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9-50,53,共3页
乙酰Co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它催化乙酰CoA合成丙二酰CoA,对 脂肪的合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与肥胖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ACC在体内受多种激素的调节,运动及饮食也 能通过调节ACC的活性来调节... 乙酰Co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它催化乙酰CoA合成丙二酰CoA,对 脂肪的合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与肥胖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ACC在体内受多种激素的调节,运动及饮食也 能通过调节ACC的活性来调节体内脂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coa羧化酶 生物学特征 磷酸化 体内调节 运动减肥 饮食减肥
下载PDF
Molecular Adaptation of Peanut Metabolic Pathways to Wide Variations of Mineral Ion Composition and Concentration 被引量:1
9
作者 Godson O. Osuji Tassine K. Brown +3 位作者 Sanique M. South Justin C. Duncan Dwiesha Johnson Shanique Hyllam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1期33-50,共18页
Plant evolution, nutritional genomics, and mineral nutrition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but no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molecular adaptation of crop metabolism to wide variations of mineral ion composition and conce... Plant evolution, nutritional genomics, and mineral nutrition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but no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molecular adaptation of crop metabolism to wide variations of mineral ion composition and concentration. Diversification of peanut species from primary centers of domestication in South America depended on metabolic adaptation to the mineral ion conditions of the newer habitats. Understanding the diversification molecular biology of peanut metabolic pathways will permit the synthesis of the best mineral ion combinations for doubling CO2 assimilation. Valencia and Virginia cultivars belong to different subspecies of the tetraploid Arachis hypogaea. They were planted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up to 99 mM (equivalent to 166 moles per hectare) of different mineral ions. Molecular properties of the primary metabolic pathways were studied by Northern analyses using Valencia GDH-synthesized RNAs as probes for Virginia mRNA and GDH-synthesized RNAs. Messenger RNAs are silenced by homologous RNAs synthesized by GDH. Peanut cellulose was analyzed by gravimetry;and fatty acids by HPLC. Complementary DNA probes made from Valencia GDH-synthesized RNAs hybridized perfectly to Virginia mRNAs and GDH-synthesized RNAs. Wide variations in mineral ion compositions and concentrations induced the GDHs of Valencia and Virginia to synthesize RNAs that differentially down-regulated the mRNAs encoding phosphate translocator, 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 phosphoglucomutase, glucosyltransferase, acetyl CoA carboxylase, nitrate reductase, and NADH-glutamate synthase so that the percent weights of oil (41.53 ± 8.75) and cellulose (30.29 ± 3.12) were similar in the control and mineral-treated peanuts. Therefore, RNA sequences that defined the molecular adaptation of mRNAs encoding the enzymes of primary metabolism were the same in the varietal types of A. hypogaea, in agreement with genetic data suggesting that tetraploid Arachis evolved relatively recently from the wild diploid ancestral species. Another molec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tamate Dehydrogenase-Synthesized RNA mRNA SILENCING Phosphate TRANSLOCATOR acetyl coa carboxylase CELLULOSIC Biomass Northern Analysis HPLC Fatty Acids
下载PDF
运动与能量代谢过程中丙二酸单酰辅酶A的调节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仍飞 袁海平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24,共3页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从 M- Co 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合成调节角度 ,阐述在运动和营养干预条件下骨骼肌内 M- Co A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
关键词 脂肪酸氧化 丙二酸单酰辅酶A 运动 能量
下载PDF
乙酰辅酶A羧化酶调控Th17细胞分化参与哮喘气道炎症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芳芳 曹欢 +4 位作者 何光珍 王译民 陈毅斐 杨炯 高亚东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0-504,共5页
目的观察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对Th17细胞分化的调控在急性哮喘小鼠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DMSO对照组和ACC抑制剂组,每组6只。哮喘组、DMSO对照组和ACC抑制剂组予以卵清蛋白(OVA... 目的观察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对Th17细胞分化的调控在急性哮喘小鼠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DMSO对照组和ACC抑制剂组,每组6只。哮喘组、DMSO对照组和ACC抑制剂组予以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急性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对应给予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其中ACC抑制剂组每周2次给予腹腔注射ACC特异性抑制剂TOFA溶液(先溶于DMSO,后以PBS稀释)处理,DMSO对照组对应给予等浓度DMSO溶液处理。24 d后处死小鼠,收集肺组织和血清样本。肺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Th17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的百分率。结果哮喘组、DMSO对照组、ACC抑制剂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3.50±0.14、3.47±0.08、2.07±0.20比0.50±0.17,均P<0.001),DMSO对照组与哮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C抑制剂组较哮喘组显著下降(P<0.001)。哮喘组、DMSO对照组、ACC抑制剂组小鼠血清总IgE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5 680.40±831.40)ng/ml、(5 624.79±365.50)ng/ml、(2028.95±134.60)ng/ml比(400.52±57.13)ng/ml,均P<0.008],且DMSO对照组与哮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C抑制剂组显著低于哮喘组(P<0.008)。哮喘组、DMSO对照组、ACC抑制剂组小鼠肺组织Th17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百分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2.01±0.12)%、(1.95±0.16)%、(0.82±0.04)%比(0.59±0.03)%,均P<0.008],DMSO对照组与哮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C抑制剂组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0.008)。结论抑制ACC后,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显著减轻,同时肺组织中Th17细胞减少,血清总IgE浓度下降,提示ACC可通过促进Th17细胞分化参与哮喘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乙酰辅酶A羧化酶 TH17细胞 TOFA
原文传递
以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为靶标的抗菌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少鹏 张继文 +1 位作者 张文娟 吴文君 《世界农药》 CAS 2014年第3期16-19,共4页
综述了同内外以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为靶标的抗菌剂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简要介绍了笔者课题组的相关研究工作。
关键词 作用机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抗菌剂
下载PDF
α-促黑素促进脂肪酸氧化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霞 董津男 +3 位作者 林良妍 张冬冬 綦才辉 金勇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观察α-促黑素(α-MSH)促进脂肪酸氧化中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 C2C12成肌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α-MSH组、H-89加α-MSH组和RpcAMP加α-MSH组,分别处理后测定脂肪酸氧化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用免疫印迹法分组观察磷酸化... 目的观察α-促黑素(α-MSH)促进脂肪酸氧化中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 C2C12成肌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α-MSH组、H-89加α-MSH组和RpcAMP加α-MSH组,分别处理后测定脂肪酸氧化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用免疫印迹法分组观察磷酸化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结果α-MSH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增加了脂肪酸氧化和AMPK活性;但cAMP抑制剂(RpcAMP)和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均阻断了α-MSH的上述作用。免疫印迹法显示,α-MSH增加ACC的磷酸化,但同样被上述抑制剂阻断。结论α-MSH主要通过cAMP-PKA-AMPK-ACC的途径增加脂肪酸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促黑素 脂肪酸氧化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原文传递
椰子乙酰CoA羧化酶(ACC)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勇 雷新涛 +4 位作者 王永 曹红星 石鹏 金龙飞 夏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5期128-129,共2页
[目的]克隆椰子的乙酰Co A羧化酶(ACC)基因.[方法]通过已发表的椰子转录组注释结果,鉴定潜在的椰子ACC基因.分析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和嫩叶混合样转录组中的RPKM值,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5个高RPKM值的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发育的不... [目的]克隆椰子的乙酰Co A羧化酶(ACC)基因.[方法]通过已发表的椰子转录组注释结果,鉴定潜在的椰子ACC基因.分析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和嫩叶混合样转录组中的RPKM值,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5个高RPKM值的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发育的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共获得21个椰子的ACC基因,这21个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和嫩叶混合样品中有较高的表达量,4个ACC基因(Unigene7806、Unigene47155、Unigene7847和CL185.Contig1)在椰子果肉发育9个月时表达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解析椰子脂肪酸积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转录组MCC基因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乙酰辅酶A羧化酶对乳酸片球菌耐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凯慧 张梦涵 +1 位作者 高菁 骆健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5-162,共8页
通过对来源于山西老陈醋固态酿造过程中的乳酸菌分离株的耐醋酸性能分析,筛选得到了醋酸耐受性较优的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AAF3-3,该菌株对其他种类的酸压力(乳酸和盐酸)也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利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 通过对来源于山西老陈醋固态酿造过程中的乳酸菌分离株的耐醋酸性能分析,筛选得到了醋酸耐受性较优的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AAF3-3,该菌株对其他种类的酸压力(乳酸和盐酸)也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利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该菌株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c)的转录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其在醋酸、乳酸和盐酸下的转录水平分别是无压力条件下的4.32、2.02和1.13倍,均出现了明显上调。进一步构建该基因的过表达菌株并进行耐酸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菌株相比,acc过表达菌株在3种酸压力下的生长性能和存活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3%(V/V)醋酸条件下培养24h时过表达菌株的相对活菌数是对照菌株的24倍。这表明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乳酸片球菌AAF3-3耐受不同种类的酸压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片球菌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耐酸性能 固态酿造 山西老陈醋
下载PDF
TOFA抑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16
作者 李姝 邱丽华 +4 位作者 吴步初 张宁 沈浩然 丁传伟 狄文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TOFA对卵巢癌COC1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不同浓度TOFA作用24、48、72h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OC1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免疫印迹... 目的:探讨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TOFA对卵巢癌COC1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不同浓度TOFA作用24、48、72h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OC1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COC1细胞磷酸化AKT、ER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1、5、10、20、50μg/ml)TOFA分别作用24、48、72h后,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5、10、20、50μg/ml TOFA处理48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10μg/ml TOFA作用后,可上调磷酸化AKT蛋白表达,60min后磷酸化ERK蛋白表达抑制率为47%(P>0.05)。结论:TOFA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抑制磷酸化ERK表达,TOFA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与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辅酶A羧化酶 上皮性卵巢肿瘤 TOFA 细胞周期 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磷酸化障碍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王超 吴丹 +3 位作者 王宏宇 胡建红 张勇 彭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5-850,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信号通路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s)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 目的探讨影响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信号通路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s)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模型,将54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MPK激活剂(acadesine,AICAR)组、烧伤组、烧伤+AICAR组,同位素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腓肠肌中肉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1,CPT1)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腓肠肌中AMPK-α、p-AMPK-α、ACC及p-ACC表达水平,通过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测定法评估各组小鼠腓肠肌IMCLs情况。结果烧伤后小鼠腓肠肌中ACC表达量较伤前显著升高(P<0.05),而AMPK-α、p-AMPK-α、p-ACC以及CPT1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在AICAR作用下,正常小鼠腓肠肌中p-AMPK-α表达显著升高[(1.16±0.08)vs(2.38±0.22),P<0.05],p-ACC表达显著升高[(1.74±0.10)vs(3.72±0.18),P<0.05],CPT1活性显著升高[(2.95±0.39)nmol/(min·mg)vs(6.35±0.68)nmol/(min·mg),P<0.05],TG含量显著降低[(3.88±0.40)mmol/g vs(2.89±0.54)mmol/g,P<0.05]。烧伤+AICAR组小鼠腓肠肌中p-AMPK-α、p-ACC、CPT1活性及甘油三酯含量较烧伤组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和AICAR组正常小鼠腓肠肌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未见明显脂质沉积,而烧伤组和烧伤+AICAR组烧伤小鼠腓肠肌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均显示有大量脂质沉积,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中AMPK磷酸化障碍是烧伤后IMCLs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骨骼肌脂质沉积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肉碱脂酰转移酶-1
下载PDF
华东部分稻区水稻田千金子对氰氟草酯的抗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武向文 王法国 曹青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5-290,共6页
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检测了华东部分稻区水稻田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 (L.)Nees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水平并初步探讨了其抗性发生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与敏感种群(LC-S)相比,采自华东部分稻区水稻田的25个千金子种群对氰氟草酯均表现... 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检测了华东部分稻区水稻田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 (L.)Nees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水平并初步探讨了其抗性发生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与敏感种群(LC-S)相比,采自华东部分稻区水稻田的25个千金子种群对氰氟草酯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其中LC-17-276、LC-17-281、LC-17-282、LC-17-283、LC-17-289和LC-17-290种群的抗性水平较高,抗性指数分别为16、21、27、30、12和15。通过分子手段检测,首次发现在千金子抗性种群LC-17-276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ase)的CT结构域中的色氨酸(Trp)-1999被丝氨酸(Ser)取代,而其他9个被检测的千金子抗性种群却并未发现ACCase的CT结构域位点发生变异。研究表明,华东部分稻区水稻田千金子对氰氟草酯产生了广泛的抗性,其中LC-17-276中ACCase基因的W1999S突变很可能是导致该抗性种群对氰氟草酯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千金子 氰氟草酯 乙酰辅酶A羧化酶 抗性
下载PDF
红芪多糖对ob/ob小鼠肝脂质合成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磊 金智生 +5 位作者 郇鹏飞 李圆 陈彦旭 万生芳 李亚玲 杨晓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HPS)对ob/ob小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肝脂质从头合成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按照体重将ob/ob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将同品系正常C57BL/6野...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HPS)对ob/ob小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肝脂质从头合成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按照体重将ob/ob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将同品系正常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阳性药对照组灌胃硫辛酸30 mg·kg^-1·d^-1,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灌胃HPS 200,100,50 mg·kg^-1·d^-1,均连续灌胃8周。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用逆转录-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SREBP-1、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量(2-△△Ct值)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的TC含量分别为(1.69±0.16),(3.97±0.34),(1.77±0.25),(1.86±0.63),(2.20±0.75)和(3.58±0.25)μmol·L^-1;此6组的TG含量分别为(0.65±0.03),(1.32±0.04),(0.84±0.04),(0.86±0.04),(0.97±0.05)和(1.20±0.03)μmol·L^-1;此6组的LDL含量分别为(0.55±0.13),(1.68±0.21),(0.72±0.28),(0.98±0.15),(1.25±0.23)和(1.47±0.34)μmol·L^-1;此6组的HDL含量分别为(2.05±0.02),(1.15±0.04),(2.00±0.04),(1.98±0.02),(1.63±0.04)和(1.37±0.06)μmol·L^-1;此6组SREBP-1c基因表达量分别为1.00±0.00,1.39±0.02,1.07±0.15,1.03±0.05,1.14±0.04和1.25±0.08;此6组的FAS基因表达量分别为1.00±0.00,1.45±0.10,1.04±0.11,1.07±0.05,1.18±0.05和1.27±0.06;此6组的ACC1基因表达量分别为1.00±0.00,1.27±0.05,1.02±0.12,1.03±0.06,1.11±0.03和1.21±0.04;此6组SCD基因表达量分别为1.00±0.00,1.22±0.08,1.00±0.07,1.01±0.11,1.14±0.04和1.19±0.03。上述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药对照组和高、中2个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蛋白表达结果的趋势与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多糖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乙酰辅酶A羧化酶1 脂肪酸合成酶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
原文传递
丹栀逍遥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LKB1/AMPK/ACC通路及肝脂肪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璐 曹雅静 +2 位作者 薛焕利 何瑾瑜 薛敬东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激酶B1(LKB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通路及肝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26.25 mg·kg^(-1))、丹栀逍...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激酶B1(LKB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通路及肝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26.25 mg·kg^(-1))、丹栀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38.0、19.0、9.5 g·kg^(-1)),每组13只。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8周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水飞蓟宾组和丹栀逍遥散各剂量组大鼠开始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进行取材和相关指标的检测。给药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精神状况、毛色、饮食、活动等一般状态,记录给药前后大鼠体重变化;取大鼠肝、肾、脾脏并称重,计算脏器指数;生化法检测肝组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LKB1、AMPKα1、AMPKα2、ACC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毛色发黄暗淡,精神萎靡;体重增量、肝脏指数、肝组织中ALT、AST、TG、TC、NEF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肝细胞排列紊乱,胞界不清晰,较多的脂肪空泡;肝细胞中LKB1、p-LKB1、AMPKα1、p-AMPKα1、AMPKα2、p-AMPKα2、p-AC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CC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水飞蓟宾组和丹栀逍遥散高、中剂量组大鼠一般状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体重增量、肝脏指数、肝组织中ALT、AST、TG、TC、NEF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肝细胞中LKB1、p-LKB1、AMPKα1、p-AMPKα1、AMPKα2、p-AMPKα2、p-AC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CC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可能通过LKB1/AMPK/ACC信号通路,降低脂肪的合成,改善肝功能,减轻NAFLD模型大鼠肝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丹栀逍遥散 肝脏激酶B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 肝脂肪变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