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被引量:70
1
作者 赵靖舟 戴金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10,共5页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油气成熟度、有机包裹体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 ,库车前陆逆冲带具有多期油气运移注入的历史 ,主要运移充注事件有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 (17~ 10Ma)、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 (10~ 3Ma)、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 (3~ 1Ma...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油气成熟度、有机包裹体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 ,库车前陆逆冲带具有多期油气运移注入的历史 ,主要运移充注事件有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 (17~ 10Ma)、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 (10~ 3Ma)、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 (3~ 1Ma) 3期。其中库车晚期—西域期是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 ,康村期—库车早中期则主要是原生油藏和凝析气藏的形成时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藏 塔里木盆地 库车前陆逆冲带 成藏期 成藏史 天然气
下载PDF
库车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被引量:56
2
作者 赵靖舟 戴金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4-319,共6页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法、生烃史法、油藏地球化学方法、包裹体测温法、露点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方法对库车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期综合分析认为 ,该油气系统具有多期成藏、多阶连续的成藏特点。其主要成藏期有 3期 :即晚第三纪康村...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法、生烃史法、油藏地球化学方法、包裹体测温法、露点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方法对库车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期综合分析认为 ,该油气系统具有多期成藏、多阶连续的成藏特点。其主要成藏期有 3期 :即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 (17~ 10Ma)、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 (10~ 3Ma)、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 (3~ 1Ma)。前 2期为轮台凸起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 ,形成三叠系湖相油藏以及侏罗系中低成熟煤成凝析油气藏。库车晚期—西域期是库车坳陷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 ,主要形成高—过成熟气藏以及少量次生油藏 ,最近发现的克拉 2大气田以及克拉 3、大北 1、依南 2、吐孜 1等气藏均属该时期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油气系统 油气藏 成藏期 油藏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研究烃类流体运聚成藏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被引量:29
3
作者 赵靖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73-378,共6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多个油气藏的油气水界面演化史与成藏期的综合分析 ,认为油气水界面追溯法是研究烃类流体运聚成藏期与成藏演化史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其确定成藏期、恢复成藏演化史的基本原理是 ,规则油气藏形成时其油气水界面通常...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多个油气藏的油气水界面演化史与成藏期的综合分析 ,认为油气水界面追溯法是研究烃类流体运聚成藏期与成藏演化史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其确定成藏期、恢复成藏演化史的基本原理是 ,规则油气藏形成时其油气水界面通常为一水平的界面 ,以后因构造变动等影响 ,油气水界面可能发生变迁 ,直至构造稳定期其油气水界面又重新演变为水平的界面。因此 ,可以通过对油气藏油气水界面演变史的分析 ,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历史。具体做法是 ,首先编制大比例尺圈闭发育史剖面图 (或平面图 ) ,然后计算现今油气藏的油气水界面在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埋深 ,并标于相应时期的剖面图 (或平面图 )上 ,则现今油气水界面埋深最早形成水平直线或水平界面的时间 ,即是油气藏的形成时间。其后的油气水界面变迁则纪录了油气藏形成以后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界面追溯法 烃类流体 成藏期 运聚史 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液压松夹的旋转轴角度误差的补偿方法
4
作者 尹作升 王超 +3 位作者 王维 赛云祥 张州进 苏敏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4年第2期186-188,192,共4页
目前卧式加工中心的可连续分度旋转轴大部分采用液压松夹机构,在使用中发现多次松夹后会产生角度误差,影响加工精度,通过反复用激光干涉仪检验发现,每次松夹的时候会产生极小的角度误差,但是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随着松夹次数的增加,角度... 目前卧式加工中心的可连续分度旋转轴大部分采用液压松夹机构,在使用中发现多次松夹后会产生角度误差,影响加工精度,通过反复用激光干涉仪检验发现,每次松夹的时候会产生极小的角度误差,但是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随着松夹次数的增加,角度误差会产生累积,影响角度定位的精度。通过分析和测试,最终通过改变松夹的时序,配合数控系统的位置跟踪和补偿功能,在每次松夹时对定位误差进行跟踪、补偿和修正,消除了误差累积,提高旋转轴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轴 液压松夹机构 误差累积 时序控制 位置跟踪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40^Ar/39^Ar Geochronology of Authigenic Illites in Determining Hydrocarbon Charge Timing: A Case Study from the Silurian Bituminous Sandstone Reservoirs, Tarim Basin, China 被引量:1
5
作者 ZHANG Youyu LIU Keyu LUO Xiuq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684-703,共20页
The Silurian bituminous sandstones(SBS) in the Tarim Basin, China are important basinwide reservoirs with an estimated area of approximately 249000 km^2. We investigated the ages of authigenic illites in the SBS res... The Silurian bituminous sandstones(SBS) in the Tarim Basin, China are important basinwide reservoirs with an estimated area of approximately 249000 km^2. We investigated the ages of authigenic illites in the SBS reservoirs and constrained their formation timing by using the 40^Ar/39^Ar step wise heating method. The age spectra, 39^Ar recoil loss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The 40^Ar/39^Ar ag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K/Ar ages of identical clay fractions. The clay in the SBS reservoirs is dominated by orderly mixed-layer illite/smectite(I/S) with 5%–30% smectite layers. The I/S minerals morphology comprises primarily honeycomb, short filamentous and curved-lath particles, characteristic of authigenic illites. The unencapsulated 40^Ar/39^Ar total gas ages(UTGA) of the authigenic illites range from 188.56 ± 6.20 Ma to 491.86 ± 27.68 Ma, which are 7% to 103% old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K/Ar ages of 124.87 ± 1.11 Ma to 383.45 ± 2.80 Ma, respectively. The K-Ar ages indicate multistage accumulations with distinct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Tarim Basin: older(late Caledonian-early Hercynian) around the basin margin, younger(late Hercynian) in the basin centre, and the youngest(middle to late Yanshanian) in the Ha-6 well-block, central area of the North Uplift. The age difference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39^Ar recoil loss during the irradiation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e K/Ar ages, the estimated 39^Ar recoil losses in this study are in the range from 7% to 51%. The 39^Ar recoil loss appears to increase not only with the decreasing particle sizes of the I/S, but also with increasing percentage of smectite layers(IR) of the I/S, and smectite layer content(SLC) of the samples. We conclude that due to significant 39^Ar recoil losses, UTGA may not offer any meaningful geological ages of the authigenic illite formation in the SBS and thus can not be used to represent the hydrocarbon charge timing. 39^Ar recoil losses d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higenic illite 40^Ar/39^Ar dating 39^Ar recoil loss accumulation timing Silurian bituminous sandstone Tarim Basin
下载PDF
Restoration of reservoir diagenesi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by calcite in-situ U-Pb dating and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A case study on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 in Gaoquan Structur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1
6
作者 GUI Lili ZHUO Qingong +7 位作者 LU Xuesong YANG Wenxia CHEN Weiyan WU Hai FAN Junjia HE Yinjun CAO Rizhou YU Xiaoq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6期1386-1397,共12页
The complexity of diagenesi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deep reservoirs in southern Junggar Basin restricts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lower reservoir assemblage. The lithofacies and diagenesis of reservo... The complexity of diagenesi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deep reservoirs in southern Junggar Basin restricts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lower reservoir assemblage. The lithofacies and diagenesis of reservoirs in the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 in the Gaoquan structure of the Sikeshu Sag, southern Junggar Basin were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thermal history was calibrated using calcite in-situ U-Pb dating and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to depict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in the Gaoquan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ingshuihe reservoir experienced two phases of calcite cementation and three phases of hydrocarbon charging. The calcite cements are dated to be (122.1±6.4) Ma, (14.4±1.0) Ma - (14.2±0.3) Ma. The hydrocarbon charging events occurred at around 14.2-30.0 Ma (low-mature oil), 14.2 Ma (mature oil), and 2 Ma (high-mature gas). The latter two phases of hydrocarbon charging contributed dominantly to the formation of reservoir. Due to the S-N compressive thrust activity during the late Himalayan period since 2 Ma, the traps in the Gaoquan structure were reshaped, especially the effective traps which developed in the main reservoir-forming period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cale, resulting in weak hydrocarbon shows in the middle-lower part of the structur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effective traps in key reservoir-forming period controlle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lower reservoir assemblage. Calcite U-Pb dating combined with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can help effectively describe the complex diagenesi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in the central-west part of th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inclusion calcite in-situ U-Pb dating diagenetic sequenc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iming Sikeshu Sag southern Junggar Basin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确定与成藏组合划分 被引量:74
7
作者 张义杰 曹剑 胡文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不仅需要确定成藏期次,而且还要结合垂向封隔层的分布,将不同成藏期的油气藏从垂向上划分为不同的成藏组合,以期更准确地反映油气成藏过程和描述油气空间分布。以准噶尔盆地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为例,基于... 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不仅需要确定成藏期次,而且还要结合垂向封隔层的分布,将不同成藏期的油气藏从垂向上划分为不同的成藏组合,以期更准确地反映油气成藏过程和描述油气空间分布。以准噶尔盆地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为例,基于储集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包裹体光性特征与均一温度分析、埋藏-热演化史分析,确定该油气系统共有4个主要的成藏期(P2—3、T3J、2—K1和N)。在此基础上,结合垂向封隔层(T3b、J1s1、K1tg泥岩)的分布,划分出C—T3、T3—J1J、2—K1和K—N等4个成藏组合,不同的成藏组合在不同区带具有不同的勘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期 成藏组合 油气运移 准噶尔盆地 叠合盆地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成藏期分析方法及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邢卫新 费永涛 +3 位作者 杨永毅 何祖荣 杨铭 唐晓川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6年第6期12-15,共4页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方法是通过盆地的构造发育史、圈闭形成史、烃源岩生排烃史的研究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来分析油气藏形成期,属于间接确定油气的成藏期的方法。近些年来随着地球化学科学和有机岩石学的发展,...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方法是通过盆地的构造发育史、圈闭形成史、烃源岩生排烃史的研究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来分析油气藏形成期,属于间接确定油气的成藏期的方法。近些年来随着地球化学科学和有机岩石学的发展,各种依靠成藏化石记录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方法应用到油气成藏期研究中,提供了油气成藏期研究的多种手段,主要包括:储层成岩作用与烃类流体充注序次、自生矿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储层磁性矿物古地磁学、生烃期精确分析等,并讨论了这些方法目前实际应用和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 成岩化石记录 油气充注 地球化学 有机岩石学
下载PDF
运用流体包裹体资料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藏史 被引量:14
9
作者 时保宏 张艳 +2 位作者 张雷 黄静 唐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是该区油藏发育的重点层位。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流体包裹体偏光-荧光观察、均一温度测试、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结合埋藏热演化史资料,确定了姬塬地区长9油藏的充注期次。...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是该区油藏发育的重点层位。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流体包裹体偏光-荧光观察、均一温度测试、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结合埋藏热演化史资料,确定了姬塬地区长9油藏的充注期次。分析表明,长9储层烃类包裹体物理相态主要为发绿色、黄绿色荧光的液态烃、含气烃的液态烃两类。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连续,具有明显的单峰分布特征,对应温度为100-120℃,盐度分布也较集中,峰值区间NaCl浓度为3%-5%,表明发生过一期连续、流体性质和交换作用变化不大的烃类运移、充注过程。同样,石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特征及参数统计结果也佐证了姬塬地区长9储层经历了一期烃类充注,充注的有机质成熟度较高,烃类包裹体荧光光谱主峰波长、形态相似,波峰近似,λmax为495 nm,对应绿色、黄绿色荧光区。结合研究区埋藏史、地热史综合分析得出,姬塬地区长9原油充注过程发生距今120-130 Ma,即早白垩世中、晚期为主要的油气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温度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原位方解石U-Pb定年与包裹体分析技术恢复储集层成岩-成藏过程——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桂丽黎 卓勤功 +7 位作者 鲁雪松 杨文霞 陈玮岩 吴海 范俊佳 贺银军 曹日洲 余小庆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9-1220,共12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成岩-成藏复杂性制约了其下组合油气勘探的进程。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高泉构造油气藏为例,在白垩系清水河组储集层岩相及成岩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原位方解石U-Pb定年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标定盆地热演化史...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成岩-成藏复杂性制约了其下组合油气勘探的进程。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高泉构造油气藏为例,在白垩系清水河组储集层岩相及成岩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原位方解石U-Pb定年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标定盆地热演化史,刻画高泉构造下组合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表明,储集层中发育两期方解石胶结和3期油气充注,方解石形成年龄分别为(122.1±6.4),(14.2±0.3)~(14.4±1.0)Ma,油气充注事件为距今14.2~30.0 Ma低熟油充注,距今14.2 Ma以来成熟原油充注和距今2 Ma以来高熟天然气充注,油气藏以成熟油和高熟天然气充注贡献为主。距今2 Ma以来受喜马拉雅晚期南北向挤压冲断构造活动的影响,高泉构造圈闭发生了调整,主要成藏期有效圈闭规模明显减小,导致构造中低部位油气显示相对较弱,说明关键成藏期的圈闭有效性控制该区下组合的油气富集与分布。储集层方解石U-Pb定年技术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耦合,为精细刻画中国中西部复杂构造带的复杂成岩-成藏过程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原位方解石U-Pb定年 成岩序列 成藏时间 四棵树凹陷 准噶尔盆地南缘 白垩系 清水河组
下载PDF
养老金积累制的战略时机选择与路径分析——基于两种老年抚养比交叉点的视角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颖 李琦 孙梦珍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8-112,共15页
随着老年人口抚养负担的加重,建立养老金积累制成为多国缓解现收现付制压力的出路,而探索建立基金积累制的时机既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理论研究的难点。本文引入队列老年抚养比概念,分析了其与时期老年抚养比交叉点的理论及实践意... 随着老年人口抚养负担的加重,建立养老金积累制成为多国缓解现收现付制压力的出路,而探索建立基金积累制的时机既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理论研究的难点。本文引入队列老年抚养比概念,分析了其与时期老年抚养比交叉点的理论及实践意义,认为交叉点附近时期老年抚养比代表的现收现付制难以持续,可成为引入基金积累制的适宜时机。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多个国家的两种老年抚养比及其交叉点,并结合制度实践进行了验证。最后计算了中国的两种老年抚养比及其交叉点。结论认为,多数国家恰于两种老年抚养比的交叉点附近采取措施建立了基金积累制,对中国来说,其交叉点所在的2030年前后可成为引入基金积累制的重要时机,对比他国的衡量指标,中国在实践层面仍需扩大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调动个人和企业积累的积极性,丰富基金积累制保险产品的供给并健全基金投资运营及监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金积累制 队列老年抚养比 时期老年抚养比 时机
原文传递
塔中26-24井区良里塔格组储层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次 被引量:5
12
作者 邢永亮 张鼐 +3 位作者 张宝收 赵瑞华 陈延贵 杨晓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1-658,共8页
塔中26-24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丰富的烃包裹体。通过对烃包裹体的赋存位置、生长关系、烃包裹体特征和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分析,认为塔中26-24井区存在Ⅰ,Ⅱ,Ⅲ3期烃包裹体。第Ⅰ期烃包裹体(Ⅰ:OL+O... 塔中26-24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丰富的烃包裹体。通过对烃包裹体的赋存位置、生长关系、烃包裹体特征和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分析,认为塔中26-24井区存在Ⅰ,Ⅱ,Ⅲ3期烃包裹体。第Ⅰ期烃包裹体(Ⅰ:OL+OLG)以浅褐色、无色液烃包裹体为主,在紫外光下发中等强度的黄白-黄色荧光。第Ⅱ期烃包裹体(Ⅱ:OLG+OG)多为无色、极浅褐色的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在紫外光下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发强的蓝白色-蓝色荧光。第Ⅲ期烃包裹体(Ⅲ:OLG+OG+OA)多为浅褐色、褐色、深褐色的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在紫外光下发强的黄-黄褐色荧光。其形成温度范围分别集中在80~90,90~100和97~110℃。结合本区地质背景,认为塔中26-24井区油气藏存在3个成藏期,即晚海西期中质油成藏、早喜马拉雅期轻质-凝析油气成藏和晚喜马拉稚期高成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包裹体 盐水包裹体 成藏期次 良里塔格组 塔中地区
下载PDF
凯里残余油气藏多期成藏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波 周雁 +2 位作者 沃玉进 刘全有 袁玉松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8,共8页
凯里地区油气显示众多,已在虎庄及邻区多口井获得低产油气流,在奥陶系—二叠系剖面露头见到丰富的油气苗及沥青显示,油、气、沥青在多套储层共生,揭示该残余油气藏为多期成藏、后期改造的产物。在对凯里及邻区多套储层沥青和油苗的成因... 凯里地区油气显示众多,已在虎庄及邻区多口井获得低产油气流,在奥陶系—二叠系剖面露头见到丰富的油气苗及沥青显示,油、气、沥青在多套储层共生,揭示该残余油气藏为多期成藏、后期改造的产物。在对凯里及邻区多套储层沥青和油苗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烃源岩的热演化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自生伊利石K–Ar法定年等手段,对该区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凯里残余油气藏经历了加里东晚期小规模的油气成藏及破坏、海西期的大规模油气成藏、印支期—早燕山期古油藏因高温裂解而发生油气转化及二叠系原油充注、燕山中期以来油气藏遭受大规模破坏的成藏及改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沥青 油苗 地球化学 成藏期次 凯里残余油气藏
下载PDF
全员互联网访问平台研究
14
作者 王颖 李岩 《山东电力技术》 2008年第3期70-73,共4页
探讨如何在ISA Server基础上进行过滤软件的开发,并配合进一步的设置,实现所有员工对互联网访问的累计计时、管理、认证、授权和监控功能。
关键词 ISA SERVER 安全 过滤 累计计时
下载PDF
基于多源的NDN端节点拥塞控制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越欣 王兴伟 +1 位作者 李洁 曾荣飞 《网络空间安全》 2019年第8期75-83,共9页
文章以NDN网络现存拥塞控制算法的端节点拥塞信号获取不准确为研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端节点的拥塞控制算法。这种算法从源头上控制拥塞,并依据多个拥塞信号进行端节点速率调整,以更贴近全局网络状态的方式进行端速率调整以保证吞吐量。... 文章以NDN网络现存拥塞控制算法的端节点拥塞信号获取不准确为研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端节点的拥塞控制算法。这种算法从源头上控制拥塞,并依据多个拥塞信号进行端节点速率调整,以更贴近全局网络状态的方式进行端速率调整以保证吞吐量。文章考虑NDN多源特性,结合累积排队时延信息,设计端节点重传定时策略,避免过多重传加重网络拥塞,进而确保网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数据网络 多源 端节点拥塞控制 累积排队时延 重传定时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