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8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盆地幕式构造旋回与层序构成 被引量:76
1
作者 解习农 程守田 陆永潮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7-33,共7页
构造沉降是陆相盆地层序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因素,不同序次的构造幕控制不同序次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形成和演化.根据构造沉降及其可容空间变化特点,重点论述陆相坳陷盆地和裂陷盆地在拉张、挤压和热沉降背景条件下层序的基本构成样式及其... 构造沉降是陆相盆地层序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因素,不同序次的构造幕控制不同序次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形成和演化.根据构造沉降及其可容空间变化特点,重点论述陆相坳陷盆地和裂陷盆地在拉张、挤压和热沉降背景条件下层序的基本构成样式及其沉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构造层序 幕式构造 层序构成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黄流组高压气藏形成新模式——DF14井钻获强超压优质高产天然气层的意义 被引量:75
2
作者 王振峰 裴健翔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3-217,共5页
DF14井在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黄流组一段(压力系数大于1.9)获得优质高产天然气流,具有重要的领域突破意义。分析了黄流组高压气藏成藏机制,指出气藏具有纵向聚集、高压封盖、大型海底扇砂岩储集、向底辟构造远端超覆尖灭形成侧封的岩性气... DF14井在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黄流组一段(压力系数大于1.9)获得优质高产天然气流,具有重要的领域突破意义。分析了黄流组高压气藏成藏机制,指出气藏具有纵向聚集、高压封盖、大型海底扇砂岩储集、向底辟构造远端超覆尖灭形成侧封的岩性气藏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深层 黄流组 高压 岩性气藏 成藏模式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洼槽聚油理论及其应用——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为例 被引量:68
3
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2 位作者 王权 韩春元 康如坤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4,共7页
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通常被当作生、排烃区而非油气成藏区,故在被证实具有生排烃能力之后,往往被以寻找油气藏为主的勘探工作所忽视。依据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和二连盆地白垩系多年油气勘探实践,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多元控砂... 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通常被当作生、排烃区而非油气成藏区,故在被证实具有生排烃能力之后,往往被以寻找油气藏为主的勘探工作所忽视。依据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和二连盆地白垩系多年油气勘探实践,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多元控砂、优势成藏、主洼槽控制油气分布、三主元因素控制油气规模富集、构造油气藏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具共生互补性等洼槽聚油新认识,指出洼槽区反转构造带翼部扇三角洲前缘、缓坡坡折带三角洲前缘、湖底扇、断层根部河道砂等是形成规模富集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和勘探的有利方向。应用这一理论,华北油田在断陷盆地洼槽区发现了数亿吨石油地质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洼槽区 聚油理论 成藏模式 勘探方法
下载PDF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4
作者 吴能友 梁金强 +5 位作者 王宏斌 苏新 宋海斌 蒋少涌 祝有海 卢振权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6-362,共7页
在系统总结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物质来源及成因机理、物理化学响应、形成环境及成藏模式、分布规律和资源评价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研究的方向和科学问题。2007年4—6月通过钻探获得了测井、原位测量、... 在系统总结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物质来源及成因机理、物理化学响应、形成环境及成藏模式、分布规律和资源评价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研究的方向和科学问题。2007年4—6月通过钻探获得了测井、原位测量、沉积物岩心及其顶空气、孔隙水、微生物、水合物等样品和资料。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的理想区域。采用重点分析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物质基础、形成环境、成藏过程、响应机理和成藏系统等研究思路,针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中气—水—沉积物—水合物体系的相互作用机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响应机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要素的耦合控矿机理等3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物源、地质与温压场等成藏条件、成藏演化热动力学机理、成藏响应机理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等5个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 成因机理 物理化学响应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无机成因天然气及其成藏模式 被引量:55
5
作者 杨玉峰 张秋 +1 位作者 黄海平 陈发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23-533,共11页
通过对徐家围子地区天然气组分、同位素资料以及气体包裹体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 ,该地区存在无机成因天然气。烃类气体中具有重碳同位素异常 ( >- 2 0‰ )和负碳同位素系列(δ13C1>δ13C2 >δ13C3)的同位素分布特征 ,表现出无... 通过对徐家围子地区天然气组分、同位素资料以及气体包裹体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 ,该地区存在无机成因天然气。烃类气体中具有重碳同位素异常 ( >- 2 0‰ )和负碳同位素系列(δ13C1>δ13C2 >δ13C3)的同位素分布特征 ,表现出无机成因烃类气体的特点。高含量的无机CO2 气体和幔源氦的发现 ,指示着该区无机成因天然气主要来自于地球的深部。地幔热柱上升在地壳不同圈层中引起的岩浆火山活动是无机天然气的主要来源 ,而由此形成的地壳“网状”结构和基底大断裂是无机气上升运移至浅部聚集成藏的主要运移通道。构造活动间歇期和活动期分别以渗流方式和幕式涌流方式向上运移可能是深部流体运移的两种主要方式。古隆起带、岩浆侵入带以及基底大断裂带是无机成因天然气的有利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部构造 成藏模式 无机成因天然气
下载PDF
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煤系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62
6
作者 谢英刚 秦勇 +3 位作者 叶建平 潘新志 高丽军 段长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临兴地区致密砂岩气藏与邻区气藏相似,具有低平宽缓的构造背景和广覆式砂泥岩垂向间互分布的特征,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大地构造位置,其成藏条件具有显著差异性。针对研究区烃源条件、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封存条...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临兴地区致密砂岩气藏与邻区气藏相似,具有低平宽缓的构造背景和广覆式砂泥岩垂向间互分布的特征,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大地构造位置,其成藏条件具有显著差异性。针对研究区烃源条件、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封存条件,探讨致密气藏成藏特征。认为太原组主力煤层(8+9煤)和山西组主力煤层(4+5煤)是主力烃源岩,受紫金山构造岩浆作用影响,局部区域热演化程度进入干气阶段,为区内致密气藏提供充足的气源。岩相古地理和成岩相控制优质储层的发育和分布,本溪组向上到石千峰组,古地理环境由海变陆,频繁震荡的水体形成了多期次、多层位的储集体,潮汐砂坝、水下分流河道等粒度粗的砂体为优势致密储层,由北向南优势储层逐渐减少;砂岩储层总体孔渗性差,后期溶蚀作用对深部储层改造作用明显。煤岩、砂岩垂向组合决定了致密砂岩气藏的运聚模式,区内发育"源储接触"的原地匹配型气藏和受储层和运移通道双重控制的异地匹配型2类致密砂岩气藏,受断层和陷落柱影响而形成的微裂缝是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和规律 被引量:60
7
作者 薛永安 韦阿娟 +2 位作者 彭靖淞 祝春荣 王粤川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9,共10页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已发现大中型油田31个,且有9个是亿吨级油田。结合前人认识,总结这31个大中型油田的成藏模式和规律,对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的持续发现,确保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具有凸起披覆型、...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已发现大中型油田31个,且有9个是亿吨级油田。结合前人认识,总结这31个大中型油田的成藏模式和规律,对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的持续发现,确保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具有凸起披覆型、走滑反转型、凹中隆披覆型、陡坡断块型和缓坡断鼻型等5种主要成藏模式,且具有独特的成藏规律:紧邻(潜在)富烃凹陷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必要条件;优越储盖组合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保障;活动断裂带特别是郯庐断裂带是大中型油田形成的有利聚集区带;晚期成藏中"时-空-源"成藏条件的耦合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油田 成藏模式 郯庐断裂 晚期成藏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大气田地质特征、成藏模式及勘探方向研究 被引量:60
8
作者 张迎朝 徐新德 +3 位作者 甘军 朱继田 郭潇潇 何小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20-1633,共14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领域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但对深水天然气成藏特征的认识存在不少疑点,亟需开展天然气成因、来源及成藏过程与模式的系统分析。研究认为L17深水大气田天然气以烃类气为主,二氧化碳含量低。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特... 琼东南盆地深水领域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但对深水天然气成藏特征的认识存在不少疑点,亟需开展天然气成因、来源及成藏过程与模式的系统分析。研究认为L17深水大气田天然气以烃类气为主,二氧化碳含量低。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特征表明天然气为有机成因、高成熟煤型气。天然气轻烃C_6、C_7系列中异构烷烃、环烷烃含量高,表明天然气生源母质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结合本区始新统、渐新统烃源岩成熟史综合分析认为,L17深水大气田天然气来源于渐新统崖城组烃源岩。盆地深水区晚中新世黄流期发育大型限制型块体搬运沉积,形成了优质砂岩储集体;因高密度砂质块体搬运沉积被周边深海泥岩封闭及"西低东高"的构造格局等条件配置,形成了上中新统黄流组岩性圈闭群;约4.9Ma以来渐新统崖城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高成熟天然气,在源-储压差的驱动下,沿深部被超压再次活化、开启形成的早期地质结构内的断裂或微裂隙,向上运移到上中新统黄流组岩性圈闭群中聚集成藏,具有"烃源岩、大型砂质块体搬运沉积砂岩储层、优质深海泥岩封盖和断裂/微裂隙输导"四要素耦合控藏特征。指出深水区中中新统梅山组盆底扇构造-岩性圈闭群、南斜坡-凸起生物礁、古近系滨岸带陵水组断裂圈闭带等领域具备形成深水大气田的优越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轻烃 天然气成因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深水区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带东部古近系近岸水下扇储集物性演化及其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57
9
作者 隋风贵 操应长 +1 位作者 刘惠民 王艳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以东营凹陷北带东部沙河街组三段、四段近岸水下扇为例,应用多种方法求取近岸水下扇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与埋藏深度的定量函数关系,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近岸水下扇不同亚相的孔隙度随深度的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埋藏深度小于3200m... 以东营凹陷北带东部沙河街组三段、四段近岸水下扇为例,应用多种方法求取近岸水下扇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与埋藏深度的定量函数关系,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近岸水下扇不同亚相的孔隙度随深度的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埋藏深度小于3200m的近岸水下扇扇根、扇中、扇缘亚相均发育有效储层,主要形成"自生自储"或"古生新储"型构造油气藏或构造-岩性油气藏。埋藏深度大于3200m的近岸水下扇扇根砂砾岩物性低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不发育有效储层,可作为油气侧向封堵层,扇中砂砾岩有效储层发育。物性变化使扇中亚相依靠扇根的侧向封堵和湖相泥岩的封盖形成"自生自储"型岩性油气藏,具有"扇缘输导、扇中富集、扇根封堵"的油气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物性下限 成藏模式 陡坡带 东营凹陷 地质学
下载PDF
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55
10
作者 刘华 蒋有录 +1 位作者 徐昊清 张永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8-936,共9页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油气来源以及断裂活动性与封闭性的研究,建立了冀中坳陷新近系两类油气运聚模式:斜坡带远源—侧向运移模式和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以饶阳凹陷东部断阶带最...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油气来源以及断裂活动性与封闭性的研究,建立了冀中坳陷新近系两类油气运聚模式:斜坡带远源—侧向运移模式和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以饶阳凹陷东部断阶带最为典型,该区新近系油气藏紧邻供烃洼陷,油气分布在活动性强的油源断裂附近,主成藏期断裂活动的强弱与时间长短决定了新近系油气的富集程度及富集层系。斜坡带远源—侧向运移模式是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新近系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模式,该区新近系油气藏远离供烃洼陷,由于晚期构造活动弱,断层垂向运移能力差,新近系油气主要借助于断层和砂体的配置进行阶梯式运移,其中断层的侧向封闭性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方式及成藏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新近系油气藏 冀中坳陷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大气田形成条件、成藏模式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55
11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5 位作者 谢武仁 谢增业 曾富英 莫午零 沈珏红 金惠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5-795,共11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沉积相、储集体和储层、烃源岩、古隆起演化等成藏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1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大型古隆起、大型克拉通内裂陷、4套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源岩、3套大面积分布的岩溶储层、原油裂解气是形成大面积... 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沉积相、储集体和储层、烃源岩、古隆起演化等成藏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1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大型古隆起、大型克拉通内裂陷、4套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源岩、3套大面积分布的岩溶储层、原油裂解气是形成大面积高丰度油气聚集的有利条件;2古隆起不同部位发育不同的气藏成藏模式,继承性古隆起核部以古油藏"原位"裂解聚集成藏为主,继承性古隆起斜坡以晚期构造圈闭分散液态烃裂解成藏为主;3古隆起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勘探方向,古隆起核部以寻找继承性古构造圈闭为主,也具备岩性地层气藏勘探的基础,古隆起斜坡以寻找大型高幅度喜马拉雅期构造圈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田 形成条件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震旦系—寒武系
原文传递
北部湾盆地古近纪幕式断陷活动规律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55
12
作者 徐建永 张功成 +3 位作者 梁建设 杨海长 赵志刚 李建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2-368,共7页
北部湾盆地古近纪发育三幕断陷,其中断陷一幕NE向断层活动强度大,控制了长流组地层分布;断陷二幕NEE向断层活动强度大,控制了流沙港组地层分布;断陷三幕近EW向断层活动强度大,控制了涠洲组地层分布。三幕断陷活动具有时空分布上的差异性... 北部湾盆地古近纪发育三幕断陷,其中断陷一幕NE向断层活动强度大,控制了长流组地层分布;断陷二幕NEE向断层活动强度大,控制了流沙港组地层分布;断陷三幕近EW向断层活动强度大,控制了涠洲组地层分布。三幕断陷活动具有时空分布上的差异性,这造成了各个凹陷内3套地层垂向叠置情况的差异以及平面上沉积沉降中心的转移。结合断层活动及地层分布,将北部湾盆地凹陷分为厚长流型、厚流沙港型、厚涠洲型及持续沉降型共4类,不同类型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油气主要赋存层位和成藏模式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古近纪 幕式断陷 凹陷类型 资源潜力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54
13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2 位作者 张斌 苏劲 杨德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1-878,共8页
海相碳酸盐岩是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中国海相盆地碳酸盐岩时代古老,使得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勘探难度大。研究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三个主要海相盆地古生界都发育优质烃源岩,主要以泥岩、泥灰岩和煤系为主,热演化程度多数... 海相碳酸盐岩是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中国海相盆地碳酸盐岩时代古老,使得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勘探难度大。研究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三个主要海相盆地古生界都发育优质烃源岩,主要以泥岩、泥灰岩和煤系为主,热演化程度多数已进入高—过成熟阶段。其中,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组合在燕山期达到最大埋深,储层大部分都经历过原油裂解以上的高温过程,原油难以保存,以形成裂解气为主,或者是高成熟煤型气;而塔里木盆地塔中和塔北继承性隆起部位始终没有经历180℃以上的高温条件,而且最大埋深是在喜山期以来,因此在构造高部位保存了大规模的古油藏。根据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被调整、改造与再富集过程的特点,把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分为原生油气藏和次生油气藏,存在单源单期充注成藏型和多源多期充注成藏型,建立了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碳酸盐岩 原油裂解气 油气藏类型 调整改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断裂带的输导与封闭性及其控藏特征 被引量:46
14
作者 罗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4-479,共6页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封闭、输导性入手,分析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对流体的输导、封闭性的影响,认为含油气盆地的断裂上盘诱导裂缝带的裂缝发育,纵向开启相对较好,是输导油气纵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有利于上盘上倾方向...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封闭、输导性入手,分析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对流体的输导、封闭性的影响,认为含油气盆地的断裂上盘诱导裂缝带的裂缝发育,纵向开启相对较好,是输导油气纵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有利于上盘上倾方向各种圈闭聚集油气成藏;而断裂的下盘诱导裂缝带的裂缝不发育,横向封闭性相对较好,有利于遮挡油气而聚集成藏。这是反向断层下盘遮挡油气成藏普遍发育,而顺向断裂上盘圈闭泄露油气风险较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断裂带 油气输导 成藏模式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藏地质特征与分布发育基本模式 被引量:45
15
作者 施和生 代一丁 +3 位作者 刘丽华 姜航 李洪博 白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20-133,155,共15页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富油气盆地之一,目前已发现20多个大中型油气田。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珠江口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认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已发现的油气藏地质特征解剖入手,分析了油气藏的静态地质特征、成藏过程...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富油气盆地之一,目前已发现20多个大中型油气田。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珠江口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认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已发现的油气藏地质特征解剖入手,分析了油气藏的静态地质特征、成藏过程特征及分布发育特征,提出了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六大地质要素:烃源灶、有利储层、区域盖层、古隆起、断裂带及低界面势能区。通过对六大要素控藏作用与关联性分析,建立了3种成藏模式:洼内供烃—垂向断层疏导—源区内浅部低压区成藏、洼内供烃—砂体与不整合面侧向复合疏导—源区外构造隆起带成藏、洼内供烃—断裂与砂体和不整合面复合阶梯式侧向疏导—源区外背斜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珠一坳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的油气运聚分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王家亮 张金川 +2 位作者 张杰 李建民 王运增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9-465,共7页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是一个以白垩系沉积为主的陆相断陷区。采用条件分析法,对贝尔凹陷的油气运聚条件及其成藏的基本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贝尔凹陷在剖面上有3套成藏组合,其中中部成藏组合最佳;在平面上可分为5个运聚系统,其中以位...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是一个以白垩系沉积为主的陆相断陷区。采用条件分析法,对贝尔凹陷的油气运聚条件及其成藏的基本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贝尔凹陷在剖面上有3套成藏组合,其中中部成藏组合最佳;在平面上可分为5个运聚系统,其中以位于凹陷西北部的3个系统为最佳。该凹陷不同构造部位的运聚条件相差较大,生烃洼陷深部位的油气运移以砂岩储集层和断裂为主要输导通道,构造高部位的油气运移以断裂为主,而两者之间的油气输导则以不整合面和断裂为主。在油气运聚和成藏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贝尔凹陷油气运聚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生油凹陷有充足的油源、生油区内有继承性发育的圈闭构造以及各运聚要素间存在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输导体系 油气运聚 运聚系统 成藏模式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 被引量:42
17
作者 谢玉洪 李绪深 +3 位作者 童传新 刘平 吴红烛 黄志龙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共12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13大气田的发现,揭示了盆地高温高压带具备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在解剖东方区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天然气富集条... 莺歌海盆地东方13大气田的发现,揭示了盆地高温高压带具备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在解剖东方区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天然气富集条件优越,底辟翼部大型储集体和优质储层是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底辟波及区有利于形成优质气藏。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模式有3种,即底辟核部区及其周缘半封闭超压系统的"混相改造型"成藏模式、底辟波及带远端的"气相渗滤型"成藏模式和非底辟带封闭型超压系统的"水相脱溶型"成藏模式。底辟周缘中新统黄流组和梅山组上部是近期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方向,东方区和乐东区底辟构造翼部大型海底扇储集体是下一步勘探的优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央底辟带 黄流组 梅山组 高温高压天然气 富集条件 分布规律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沉积成藏特征 被引量:40
18
作者 于兴河 王建忠 +5 位作者 梁金强 李顺利 曾小明 沙志彬 匡增桂 李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264,共12页
指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重要地球物理标志——BSR(似海底反射)在南海北部陆坡晚中新世以来的地层中广泛分布。根据BSR在晚中新世以来3个三级层序地层内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热动力背景、沉积特征(沉积相、沉积速率、含砂率、岩性特征等)... 指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重要地球物理标志——BSR(似海底反射)在南海北部陆坡晚中新世以来的地层中广泛分布。根据BSR在晚中新世以来3个三级层序地层内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热动力背景、沉积特征(沉积相、沉积速率、含砂率、岩性特征等)和典型沉积体(构造坡折带、滑塌体、沉积物波)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成藏特征。研究表明,BSR的分布在满足温压、气源的基础上更明显地受沉积体系展布和所处构造部位的控制,气源和温压条件只是影响BSR分布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建立了南海北部陆坡典型沉积成藏模式,总结了在陆架、陆坡、陆基上随着水深的增加各种沉积体的分布及其与BSR和水合物稳定带的关系,展示了水合物成藏的典型要素。BSR与构造坡折、深水重力流及等深流沉积密切相关,大多数BSR分布区均位于地貌变化陡峭、地形起伏较大、长期继承性隆升与沉降交汇的黏土质粉砂和粉砂等沉积物中。在陆架三角洲前缘,BSR侧向较连续但延伸距离短,水合物成藏的关键在于深部气源的沟通条件;在陆坡海槽与底辟发育区,BSR受断层与底辟切割往往呈断续分布,沉积物的快速卸载可为水合物的赋存提供较好的沉积储层条件;在陆基至深海区海底扇、浊流、等深流发育的位置,BSR侧向连续延伸距离远,气源主要为浅部生物气,以侧向运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北部陆坡 天然气水合物 BSR 沉积特征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40
19
作者 陈磊 杨镱婷 +5 位作者 汪飞 芦慧 张译丹 王鑫 李艳平 李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518,共14页
以《中国石油地质志》编撰为契机,在系统梳理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理论、勘探领域及勘探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准噶尔盆地勘探历程回顾和钻井、地震、储量等历史数据分析,将准噶尔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南缘地面地质调查与钻探(1954年以前)、克... 以《中国石油地质志》编撰为契机,在系统梳理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理论、勘探领域及勘探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准噶尔盆地勘探历程回顾和钻井、地震、储量等历史数据分析,将准噶尔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南缘地面地质调查与钻探(1954年以前)、克拉玛依油田发现和扩展(1955—1977年)、东部油气田勘探战略展开(1978—1989年)、腹部沙漠油气田快速突破(1990—2002年)和盆地富烃凹陷规模发展(2003年至今)5个阶段。以油气勘探各阶段重大勘探成果和里程碑式的勘探事件为依据,系统总结了各个阶段的勘探启示以及对勘探产生重要影响的油气成藏模式:逆掩断裂带构造含油模式、源外沿梁断控阶状成藏模式、源内自生自储型火山岩成藏模式、凹陷区源上扇控大面积成藏模式和南缘上、中、下3套成藏组合模式,期望对以后勘探工作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勘探历程回顾 勘探阶段划分 成藏模式 勘探启示
下载PDF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20
作者 罗敏 王宏斌 +1 位作者 杨胜雄 陈多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9,共14页
自1999年起,我国陆续开展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及勘探研究工作。2007年5月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标志着天然气水合物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显示出南海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景。本文综述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发育... 自1999年起,我国陆续开展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及勘探研究工作。2007年5月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标志着天然气水合物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显示出南海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景。本文综述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有利地质条件,赋存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水合物分布和发育特征及成藏模式,指出目前研究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勘探实践获得的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响应与实际存在水合物并非一一对应;大多数研究只针对水合物形成的某一方面的条件开展(如气源、流体运移体系等);同时,水合物稳定带和水合物资源量估算均较为粗略。因此,明确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响应机理、开展水合物成藏系统和成藏动力学研究以及更加精确且符合实际的估算水合物资源量将会是今后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天然气水合物 地质条件 赋存证据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