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成藏组合在勘探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60
1
作者 童晓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共8页
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基本单元是盆地。由于盆地内部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存在着明显的成藏条件、油气富集程度和油气藏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在盆地之下还要划分出次一级的评价单元。根据对世界上各种盆地的分析,盆地内纵向上地层层系之间的成藏条... 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基本单元是盆地。由于盆地内部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存在着明显的成藏条件、油气富集程度和油气藏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在盆地之下还要划分出次一级的评价单元。根据对世界上各种盆地的分析,盆地内纵向上地层层系之间的成藏条件和勘探工程条件的差异性大于盆内各个构造带之间的差异性。以层系为基础形成的成藏组合作为商业性的勘探单元适用于各类盆地,特别是对长期发育的多旋回盆地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评价系统 成藏组合 苏门答腊 圈闭评价 鄂尔多斯 渤海湾 滨里海盆地
下载PDF
国内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2
作者 许长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6,135,共8页
随着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国内页岩气的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近年来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但大多都着重对某一方面进行论述。在对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成藏机理、地质特征、勘探方法、选区评价与资源量计算等... 随着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国内页岩气的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近年来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但大多都着重对某一方面进行论述。在对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成藏机理、地质特征、勘探方法、选区评价与资源量计算等方面对页岩气的地质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对照北美页岩气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在页岩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中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应首先选择地质、经济条件合适的地区进行技术攻关,然后再向全国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机理 自生自储 地质评价 储量计算 中国
下载PDF
油气成藏门限研究及其在济阳坳陷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庞雄奇 李丕龙 +3 位作者 金之钧 张善文 左胜杰 陈冬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4-209,共6页
成藏门限从定量角度阐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它是指确定的成藏体系内形成油气聚集所需要损耗的最低烃量 ,包括源岩残留、储层滞留、盖前排失、围岩损耗、水溶流失和扩散等 6个方面。地史过程中 ,油气生成量达到或超过成藏体系内能够... 成藏门限从定量角度阐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它是指确定的成藏体系内形成油气聚集所需要损耗的最低烃量 ,包括源岩残留、储层滞留、盖前排失、围岩损耗、水溶流失和扩散等 6个方面。地史过程中 ,油气生成量达到或超过成藏体系内能够损耗的最低烃量时 ,油气聚集作用才能开始进行。在源岩生油气总量一定的情况下 ,成藏体系内油气的成藏时间、运聚烃量和油气藏最大规模等都受成藏门限的制约。对济阳坳陷 2 8个成藏体系的应用研究表明 ,油大量聚集成藏前最低损耗烃量介于 0 36× 10 8~ 18 4× 10 8t,它主要随排烃强度、油气运聚范围和目的层的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随砂地比、构造变动次数和剥蚀厚度的增大而减小。济阳坳陷最有利的成藏体系包括沾化凹陷的渤南 -孤岛成藏体系 ,东营凹陷的中央背斜带、北部陡坡带、滨县凸起南坡、王家港 -八面河和惠民凹陷的中央背斜带以及车镇凹陷的义和庄凸起北坡、车镇凹陷北等 ,它们均已进入成藏门限 ,远景资源量 2 18× 10 8~ 6 31× 10 8t,能够形成的最大油气藏储量规模可达 0 16× 10 8~ 4 79× 10 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门限 成藏体系 资源评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煤系气研究进展与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被引量:25
4
作者 毕彩芹 胡志方 +13 位作者 汤达祯 陶树 张家强 唐淑玲 黄华州 唐跃 袁远 徐银波 单衍胜 迟焕鹏 刘伟 朱韩友 王福国 周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2-423,共22页
煤系气是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研究的热点。总结煤系气研究进展,明确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对于完善煤系气地质理论、推动煤系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煤系气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 煤系气是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研究的热点。总结煤系气研究进展,明确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对于完善煤系气地质理论、推动煤系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煤系气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基于煤系地层沉积特点,总结了煤系气共生成藏的6个基本地质特征;(2)初步划分了煤系气共生组合方式,分析了煤系气4大成藏要素及其配置关系的控气作用;(3)分析了煤系含气系统叠置性地质成因,提出了叠置煤系气系统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及控制叠置含气系统合采兼容性的地质要素;(4)总结了煤系"三气"共探合采理论研究、技术方法、产层贡献识别技术及合采产层优化组合与"甜点"评价;(5)在煤系气资源评价与有利区预测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性研究。在对研究现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系气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1)煤系气储层精细描述及可改造性评价;(2)煤系气资源评价方法及有利区优选;(3)煤系气开发甜点区(段)评价技术;(4)叠置煤系气系统合采兼容性评价。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推动煤系气地质理论发展和煤系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共生成藏 叠置含气系统 资源评价 地质选区 共探合采 兼容性 油气调查工程
下载PDF
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潜力、勘探领域分析与有利区带优选 被引量:24
5
作者 蔚远江 杨涛 +3 位作者 郭彬程 许小溪 詹路锋 杨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9,共14页
"十二五"以来前陆冲断带勘探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推动了前陆盆地大油气区勘探进程,进一步夯实了西气东输的资源基础。近期勘探进展趋于缓慢,既显示出较大增储潜力,也面临较大挑战共存的局面,未来总体勘探前景仍然较大。通过... "十二五"以来前陆冲断带勘探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推动了前陆盆地大油气区勘探进程,进一步夯实了西气东输的资源基础。近期勘探进展趋于缓慢,既显示出较大增储潜力,也面临较大挑战共存的局面,未来总体勘探前景仍然较大。通过文献调研、勘探和研究进展跟踪,基于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和近期勘探认识,剖析了塔里木库车、柴西南、川西北、准南缘、塔西南前陆冲断带等近期勘探重点领域和潜力区带的成藏地质条件。结合烃源岩、储层、盖层、成藏要素匹配、圈闭、保存六大成藏条件分析,从勘探层系、有利面积、资源储量规模、构造+圈闭类型与目标储备、有利因素、地质风险六方面开展区带综合评价和有利勘探区带优选,按3个层次优选出前陆冲断带勘探增储的7个现实区带、6个接替区带、9个准备区带,预计未来5年可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6500×108m3、石油地质储量3.5×108t。分析了前陆冲断带地质研究上存在的复杂构造三维精细模型构建、有利相带和优质储层预测、油气成藏差异性与要素匹配性、构造圈闭有效性评价四大关键地质问题,勘探技术上面临的复杂构造精准成像、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安全高效钻井四大配套技术挑战。以库车前陆北部构造带、塔西南前陆冲断带、川西北前陆冲断带为例,针对前陆冲断带不同类型领域、重点区带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勘探研究对策和部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勘探现状 油气资源潜力 勘探领域 成藏条件 综合评价 有利区带
下载PDF
中国深部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秦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91-1811,共21页
深部煤层气是中国未来天然气规模性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回顾深部煤层气地质研究历史与进展,评述面临问题和探索方向,可为发展适应性勘探开发技术提供借鉴。分析表明,中国在20余年的深部煤层气地质研究中主要取得3方面进展。第一,界定了... 深部煤层气是中国未来天然气规模性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回顾深部煤层气地质研究历史与进展,评述面临问题和探索方向,可为发展适应性勘探开发技术提供借鉴。分析表明,中国在20余年的深部煤层气地质研究中主要取得3方面进展。第一,界定了深部煤层气基本概念及其科学内涵,发现深部煤层吸附气含量存在临界深度,这一深度主要取决于地温梯度和地应力梯度两者的耦合关系,其他地质因素对临界深度具有调整作用;吸附气含量降低可能导致游离气含量随之增高,结果是形成煤层气在深度序列上的有序聚集,在深部形成富含游离气的高饱和—超饱和煤层气藏。第二,对深部煤层地质属性的研究进展显著,认识到深部煤层吸附性减弱及游离气含量增高是地层压力正效应与地层温度负效应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发现在深度剖面上地应力状态转折带附近存在煤层"高渗窗",与深部煤层可改造性相关的地层温度、压力指标可能具有"门限"性质,温度补偿效应和变孔隙压缩系数效应可能使得深部煤层渗透率衰减速率显著降低。第三,对深部煤层气成藏作用与地质评价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成藏作用原理的探讨聚焦在由埋深变化引起的煤层含气性、渗透率垂向分布及其地质控制等5个方面,初步揭示了煤层气成藏"深度效应"。对现场案例进行的剖析经历了由盆地到有利区、由有利区到"甜点"、由控藏到控产的认识深化过程。分析认为,基础地质(成藏作用)、勘查地质(评价优选)、开发地质(动态过程)3方面有机衔接和深度耦合,是面向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地质—工程一体化所需探索的关键方向,建议未来研究应聚焦"深度效应",包括深部煤层气藏特征的系统描述和气藏工程对地质条件响应的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临界深度 储层属性 成藏作用 地质评价 探索方向
原文传递
奥替拉西钾血药和尿药浓度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和药物蓄积性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储妍 丁黎 +3 位作者 刘荷英 于勇 朱贺 孙鲁宁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6-442,共7页
本实验建立了人血浆及尿液中奥替拉西钾(potassium oxonate,Oxo)的LC-MS/MS测定方法,研究单次及多次给药替吉奥胶囊(S-1)后,Oxo在晚期胃癌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评价多次给药后Oxo在人体内的药物蓄积情况。12名晚期胃癌患者分别... 本实验建立了人血浆及尿液中奥替拉西钾(potassium oxonate,Oxo)的LC-MS/MS测定方法,研究单次及多次给药替吉奥胶囊(S-1)后,Oxo在晚期胃癌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评价多次给药后Oxo在人体内的药物蓄积情况。12名晚期胃癌患者分别按体表面积(BSA)口服S-1:单次给药,受试者于早餐后给药60 mg;多次给药,连续28 d,每天2次,于早餐后给药60 mg;晚餐后给药60 mg(BSA≥1.5 m2)或40 mg(1.25 m2<BSA<1.5 m2)。采用LC-MS/MS法分别测定血浆及尿液中Oxo药物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和药物蓄积现象。血浆及尿液中Oxo测定的线性范围为分别为2~400 ng/mL,0.02~10μg/mL。单次给药后cmax为(110.5±100.8)ng/mL,t1/2为(3.4±1.4)h,tmax为(2.2±0.7)h,36 h内有(1.7±1.2)%的Oxo以原型方式从尿中排出;多次给药后,稳态平均血药浓度css-av为(36.89±29.35)ng/mL,稳态血药浓度波动度(DF)为2.4±0.8,经统计分析,多次给药28 d后Oxo在胃癌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单次给药相比并未发生变化,多次给药后未产生药物蓄积现象。与文献数据对照,Oxo在中国晚期胃癌患者与国外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替拉西钾 药代动力学 药物蓄积评价 固相萃取 LC-MS/MS 替吉奥胶囊
下载PDF
渤海海域新近系明化镇组断裂控藏作用定量评价——以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温宏雷 邓辉 +3 位作者 李正宇 高雁飞 孙藏军 郭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42,共7页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复杂,系统分析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指导研究区下步的油气勘探。对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各级断裂的延伸长度、密度、各地质时期断距、活动速率、盖层断接厚度、分形分维值等参数进行统...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复杂,系统分析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指导研究区下步的油气勘探。对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各级断裂的延伸长度、密度、各地质时期断距、活动速率、盖层断接厚度、分形分维值等参数进行统计对比,认为油气成藏期油源断裂活动速率决定油气的垂向输导能力,当油源断裂活动速率大于15m/Ma时,对油气的运移能力较强;盖层断接厚度影响油气的富集层位,当盖层断接厚度小于60m时,对油气的阻挡作用较小;断裂分形分维值调节浅层油气的运聚效率,当断裂分形分维值大于1.30时,对油气的运聚效率较高。在此基础上建立断裂控藏“速-盖-维”三因素定量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与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相邻的渤中29构造区进行断裂控藏作用定量评价,并优选出浅层的6个有利圈闭作为研究区下步的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断裂活动速率 盖层断接厚度 断裂分形分维值 定量评价 中央构造脊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核素示踪技术研究稀土元素^(147)Pm、^(141)Ce和^(147)Nd的环境毒理与安全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祖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42,共7页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 ( 14 7Pm、14 1Ce、14 7Nd)的环境行为、生物富集性及其对动物性腺的影响。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l) 14 7Pm、14 1Ce和14 7Nd在土壤中具有强的吸附性 ,而且难以迁移 ,易于在土壤和底泥中积累 ;( 2 )供试...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 ( 14 7Pm、14 1Ce、14 7Nd)的环境行为、生物富集性及其对动物性腺的影响。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l) 14 7Pm、14 1Ce和14 7Nd在土壤中具有强的吸附性 ,而且难以迁移 ,易于在土壤和底泥中积累 ;( 2 )供试的 5种水生生物、4种陆生食用植物对14 7Pm均具有明显的富集性 ;( 3) 14 7Pm、14 1Ce、14 7Nd在动物体内脏器和组织间呈不均匀分布 ,在骨骼、骨髓、眼、大脑、心脏、脂肪和睾丸中残留量较高 ,表现了明显的选择性蓄积 ;( 4 )一次性腹腔注射2 0 0mg·kg-1的Ce和Nd对小鼠性腺激素 (睾酮或孕酮 )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 2 0 0和80 0mg·(kg·d) -1的Ce随饲料摄入对雄性小鼠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本文从稀土的环境累积影响、与“环境优先污染”的类似性、动物脏器组织中的选择性蓄积效应及其天然放射性等方面探讨了农业应用稀土的环境安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铈141 钕147 钷147 环境行为 生物富集性 环境毒理 安全性评价 核素示踪技术 性腺 蓄积效应 农业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不同烟草材料镉积累差异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登璐 李廷轩 +2 位作者 余海英 张路 王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67-2076,共10页
为进一步研究烟草镉积累遗传特性和培育烟草镉低积累品种提供材料,以93份烟草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以耐性指数和镉含量为指标对不同烟草材料镉积累进行评价,获取镉低积累种质资源,并分析其镉积累特征。结果表明:(1)两个镉浓度... 为进一步研究烟草镉积累遗传特性和培育烟草镉低积累品种提供材料,以93份烟草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以耐性指数和镉含量为指标对不同烟草材料镉积累进行评价,获取镉低积累种质资源,并分析其镉积累特征。结果表明:(1)两个镉浓度处理下,供试烟草材料地上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材料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以耐性指数为聚类分析指标,将材料分为高耐性、中耐性和低耐性3类,中高耐性材料生物量及耐性指数显著高于低耐性材料。(2)两个镉浓度处理下,中高耐性烟草材料镉积累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以镉含量为聚类分析指标,将中高耐性材料分为低积累、中积累和高积累3类;在2 mg·L^(-1)镉处理下获得低积累材料12份,在10 mg·L^(-1)镉处理下获得10份。(3)低积累、中积累和高积累材料地上部生物量和镉积累量均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其镉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烟草镉低积累材料地上部生物量与中高积累材料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其镉含量和镉积累量显著低于中高积累材料。该研究中,通过镉积累差异评价获得镉低积累种质资源7份,分别为"云烟85"、"中烟90"、"翠碧一号"、"CF986"、"RG11"、"91-5^(8#)"和"9601^(16#)",这7份材料在两个镉处理下均表现出低积累特性,可为培育镉低积累烟草品种提供优良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耐性 积累 差异评价
下载PDF
我国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付广 吕延防 杨一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2-388,共7页
通过统计我国63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通道类型得到,断裂输导是我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通过定义和求取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对我国46个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据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 通过统计我国63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通道类型得到,断裂输导是我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通过定义和求取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对我国46个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据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强弱将它们划分为输导能力强、中等和弱三个等级。通过定义和求取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对我国46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进行了研究,并据天然气聚集效率的高低将它们划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3个等级。通过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与盆地类型和天然气聚集效率之间关系研究,得到盆地类型不同,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不同。天然气聚集效率不同,所需要的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气田 断裂 盆地类型 聚集效率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断层封闭性定量表征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强 田晓平 +2 位作者 何京 贾海松 张国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50,共11页
为了厘清LD21油田东盘3个断块平面上、垂向上油气差异富集的原因,从断层封闭的机理入手,建立了工区的埋深-泥质体积分数-排替压力关系图版,求取了断层岩和储层的泥质体积分数;剖析了压实成岩压力和压实成岩时间对断层岩排替压力的影响,... 为了厘清LD21油田东盘3个断块平面上、垂向上油气差异富集的原因,从断层封闭的机理入手,建立了工区的埋深-泥质体积分数-排替压力关系图版,求取了断层岩和储层的泥质体积分数;剖析了压实成岩压力和压实成岩时间对断层岩排替压力的影响,通过计算断-储排替压力差,定量评价了断层的封闭能力;预测了不同油组断层所能封闭的最大油气柱高度,与工区实钻井各油组油气柱高度吻合度高,平均误差9.5%,证实了此断层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最终明确了平面上、垂向上油气差异富集的原因。此外,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优选的影响断层岩排替压力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给出了断层埋深、泥质体积分数、断层倾角和作用时间比四因素的显著性排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断储排替压力差 油气富集 正交试验设计 定量评价
下载PDF
14种叶菜类蔬菜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累积差异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任艳军 任学军 +1 位作者 马为民 马建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3-34,共12页
为筛选低累积型蔬菜品种,科学预防蔬菜重金属污染,合理利用农田耕地资源,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采用盆栽试验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4种叶菜类蔬菜吸收累积土壤中6种重金属(Cd,Cr,Cu,Ni,Pb,Zn)元素的能力差异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4种叶... 为筛选低累积型蔬菜品种,科学预防蔬菜重金属污染,合理利用农田耕地资源,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采用盆栽试验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4种叶菜类蔬菜吸收累积土壤中6种重金属(Cd,Cr,Cu,Ni,Pb,Zn)元素的能力差异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4种叶菜类蔬菜吸收累积重金属能力差异较大,其中菠菜Cd,Zn超标率均为33.33%,特菜Cd超标率为11.11%,其它品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均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12);富集系数均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Cd,Cu,Zn,Ni,Cr,Pb,其中Cd富集系数均值为3.208,其它元素富集系数均值低于1,Pb富集系数均值最低,仅为0.033;转运系数均值除Ni,Zn高于1外,其它元素均低于1。聚类分析筛选结果表明,Cd低积累品种包括茴香、油菜、小白菜、茼蒿、韭菜;Cr低积累品种包括茼蒿、苦苣、空心菜、芹菜、茴香、苋菜;Cu低积累品种包括小白菜、油菜、生菜、油麦菜;Ni低积累品种包括油菜、小白菜、油麦菜;Pb低积累品种包括茴香、苋菜、茼蒿、香菜;Zn低积累品种包括小白菜、油麦菜、生菜、茼蒿、苦苣、空心菜、油菜、芹菜、茴香。油菜、小白菜为Cd,Cu,Ni,Zn低积累品种;茴香为Cd,Cr,Pb,Zn低积累品种;茼蒿为Cd,Cr,Pb,Zn低积累品种;苦苣、空心菜、芹菜为Cr,Zn低积累品种;茴香、苋菜、茼蒿为Cr,Pb低积累品种;生菜为Cu,Zn低积累品种;油麦菜为Cu,Ni,Zn低积累品种。14种叶菜类蔬菜中,6种重金属元素质量比与富集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重金属富集系数大小可以表征蔬菜吸收累积重金属能力的高低。研究提出,依据叶菜类蔬菜不同品种对重金属吸收富集和转运能力的差异,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选择种植低积累型蔬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 重金属 吸收累积 分析与评价
下载PDF
宁夏青铜峡灌区水土盐量的衰减和积聚进程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汪珊 张宏达 汪林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5-370,377,共7页
本文以青铜峡灌区的水、土盐量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土壤、潜水和引排水盐量的演化进程,计算出灌区40年总计净引入黄河水1257 7亿m3,年均净引入水量为31 4亿m3,水土总计排出5254 9万t有害盐量,积聚了769 3万t无害盐量。灌区内适用于农... 本文以青铜峡灌区的水、土盐量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土壤、潜水和引排水盐量的演化进程,计算出灌区40年总计净引入黄河水1257 7亿m3,年均净引入水量为31 4亿m3,水土总计排出5254 9万t有害盐量,积聚了769 3万t无害盐量。灌区内适用于农业灌溉的潜水和非盐渍化土的分布范围区显著扩大,标志着水土朝向脱盐淡化的方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盐量 衰减与积聚 定量评价 青铜峡灌区
下载PDF
沥青路面冻土路基的水分积累过程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中琼 吴青柏 +2 位作者 温智 刘永智 陆子建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41,共7页
为研究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下部水分的累积情况,在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的沥青路面和砂砾路面下部进行不同深度和位置的原位水分监测。建立液态水分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序列,计算2种路面不同位置的水分累积情况。结果表明:沥青路面路基中心... 为研究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下部水分的累积情况,在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的沥青路面和砂砾路面下部进行不同深度和位置的原位水分监测。建立液态水分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序列,计算2种路面不同位置的水分累积情况。结果表明:沥青路面路基中心、右路肩、右路肩与路基中心中间3个位置均在0.5~2.5m深度范围内和多年冻土顶板附近有明显的水分累积现象;受垂向和水平向渗流与水分迁移的影响,右路肩和路基中心位置水分汇集相对较多;随着沥青路面的使用,路基中心的水分将会不断增加;与砂砾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对地面相对性质的改变减少了土体水分与大气交换的途径,加剧了土体中水分的累积,影响路基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冻土路基 原位监测 水分 积累 评价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桂凤 王莉 +3 位作者 李春涛 谢姝 贾国澜 张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散失都是在地层水的环境里或是在地层水的参与下进行的。地层水运动是油气运移聚散的动力和载体,其化学成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油气赋存的环境与条件。地层水与油气在地质历史进程中的活动是相互依存、...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散失都是在地层水的环境里或是在地层水的参与下进行的。地层水运动是油气运移聚散的动力和载体,其化学成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油气赋存的环境与条件。地层水与油气在地质历史进程中的活动是相互依存、制约的因果关系。从水文地质观点和角度研究油气水的演化,剖析水和油相互作用的关系,掌握地层水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作用,同时利用地层水的某些离子特征和特征系数来反映油气的保存条件、地层的封闭程度、油气的运移有着密切的关系,旨在利用水化学的变化特征来寻找有利的油气聚集带。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层系的油田水文地质,是寻找油气藏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的必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层水 油气生成 运移 聚集 保存 含油气评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下组合油气成藏条件与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健 崔琴 +2 位作者 胡瀚文 康月萍 郭忠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69-274,共6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下部成藏组合为白垩系吐谷鲁群及以下地层构成的多个储盖组合。该区发育3套烃源岩,资源量大,工作程度低。储集层发育较好,侏罗纪齐古组及白垩纪清水河组为优质储层。圈闭以构造类型为主,面积较大。断裂切割了...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下部成藏组合为白垩系吐谷鲁群及以下地层构成的多个储盖组合。该区发育3套烃源岩,资源量大,工作程度低。储集层发育较好,侏罗纪齐古组及白垩纪清水河组为优质储层。圈闭以构造类型为主,面积较大。断裂切割了烃源层及储层,侏罗—白垩系的不整合面为油气运聚的良好通道。油气成藏匹配关系较好。区域盖层分布广、厚度大,具良好勘探前景。凹陷中部褶皱带为油气勘探突破区,北东挠褶带为油气勘探评价区,山前断褶带及下盘隐伏构造带为油气勘探接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棵树凹陷 下部成藏组合 成藏条件 分析评价
下载PDF
四川某公路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巨能攀 涂国祥 邓辉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0期412-416,共5页
堆积体位于四川某公路K43+040-K43+210段岷江左岸,其物质组成主要是后缘基岩崩塌形成的粒径较大的块体,架空现象明显。特殊的物质组成及其结构特征使得采用传统稳定性评价方法评价其稳定性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在大量野外现场调查的基础... 堆积体位于四川某公路K43+040-K43+210段岷江左岸,其物质组成主要是后缘基岩崩塌形成的粒径较大的块体,架空现象明显。特殊的物质组成及其结构特征使得采用传统稳定性评价方法评价其稳定性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在大量野外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堆积体的形成机制、坡体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离散元方法分析了堆积体开挖后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其运动过程,同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堆积体 离散元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滇东北地区煤层气富集特征及勘探目标优选 被引量:9
19
作者 邵龙义 王学天 +4 位作者 张家强 侯海海 唐跃 王巨民 林玉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27,共11页
滇东北地区镇雄—威信煤田上二叠统赋存丰富的煤炭及煤层气资源,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为了加快对该区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步伐,通过调研前期煤田勘查及煤层气地质勘探资料,从含气性、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含煤岩系岩性组合... 滇东北地区镇雄—威信煤田上二叠统赋存丰富的煤炭及煤层气资源,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为了加快对该区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步伐,通过调研前期煤田勘查及煤层气地质勘探资料,从含气性、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含煤岩系岩性组合等方面研究了煤层含气量、甲烷浓度与煤层厚度、埋藏深度、煤岩煤质及顶底板岩性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煤层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层次模糊数学的煤层气选区评价模型,并对该区进行了煤层气有利区评价。结果表明:(1)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为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和顶底板保存条件;(2)优选出资源潜力、储层性能、保存条件和开发条件等4个方面共计11项三级评价参数作为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的指标;(3)煤层气选区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显示,新庄矿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为最好,洛旺、牛场—以古、马河次之。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为滇东北地区下一步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晚二叠世 煤层气 富集特征 层次分析方法 评价参数 有利区优选 新庄矿区
下载PDF
徐州地区双孢蘑菇子实体重金属含量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强承魁 秦越华 +4 位作者 魏峰 陆正丽 王松松 刘恒振 周保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了解徐州地区双孢蘑菇子实体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4个主栽区SNGS,QSTY,JWJZ和FXHK覆土和子实体样品各48个,分别测定其重金属Pb,Cd,As和Hg含量并分析污染程度、富集系数和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QSTY和FXHK覆土中As,Hg和FXHK覆土中Cd含... 为了解徐州地区双孢蘑菇子实体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4个主栽区SNGS,QSTY,JWJZ和FXHK覆土和子实体样品各48个,分别测定其重金属Pb,Cd,As和Hg含量并分析污染程度、富集系数和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QSTY和FXHK覆土中As,Hg和FXHK覆土中Cd含量均高于土壤背景值;仅见QSTY子实体中Hg含量超过国标限量值0.005倍;SNGS和JWJZ子实体为一级产品,FXHK和QSTY子实体分别为二级和三级产品,QSTY和FXHK子实体重金属污染等级已达警戒级;4个主栽区子实体重金属富集能力大小为Hg>Cd>As>Pb,且食用安全性均符合卫生标准。由此可见,该地区双孢蘑菇子实体中这4种重金属含量基本符合无公害食品食用菌安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子实体 重金属 富集系数 污染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