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分工视角中的学术职业 |
李春萍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4
|
|
2
|
从经注与史注的变奏看裴松之《三国志注》的学术史地位 |
张瑞龙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3
|
中西医学术分野的焦点和分野点 |
祝世讷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6 |
8
|
|
4
|
实践“计划科学”:1955~1956年中国科学院两个长期规划的制订与影响 |
郭金海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5
|
近代中国学术分科背景下“史地合一”现象原因论析——以史地期刊为中心 |
姚正平
|
《江汉学术》
|
2018 |
2
|
|
6
|
中国的和尚与美国的经——关于SCI与中国学术评价机制的几点看法 |
吴雪松
张雪
尹梅
|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7
|
学术分科与史、文独立——早期文学史书写的学术背景考论 |
罗云锋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0 |
|
8
|
学科优势与学术分工:中国古代美术史的研究视域 |
陈磊
|
《艺术探索》
CSSCI
|
2023 |
0 |
|
9
|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的学术分野与人学整合 |
周鹏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1
|
|
10
|
文学研究会读书会始末 |
王波
|
《菏泽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1
|
马克思分工理论在编辑工作中的辩证体现与发展途径 |
林小芳
|
《武夷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2
|
中国科学院与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1949—1956) |
郭金海
|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3
|
基于“质量管理”的二级学院聘课流程再设计 |
朱蕾
|
《科教导刊》
|
2014 |
0 |
|
14
|
高攀龙对儒家学脉流派之划分及其意义 |
黄晓荣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5
|
知识分子与学术专业化 |
邢亚珍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6
|
分期的意识形态——兼论“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 |
李刚
倪波
|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5
|
|
17
|
学术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高校人才竞争问题审视 |
武毅英
杨冬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4
|
|
18
|
BALIS原文传递服务的发展与管理 |
丁永玲
黄智武
|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19
|
对中国近代体育学术史分期的讨论 |
王颢霖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20
|
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历史逻辑 |
杨超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6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