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皮环切术前后包皮中触觉小体与早泄的相关性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万峰 陆平 +6 位作者 宫关 王贵平 曲嘉林 刘会恩 丁晓晖 王百峰 王洪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观察早泄病人包皮环切术前后包皮组织中触觉小体变化情况,探讨其与早泄的关系。方法收集20~30岁早泄患者65例,按解剖及术式分为包茎组20例(传统包皮环切法)、包皮过长Ⅰ组23例(传统包皮环切法)、包皮过长Ⅱ组22例(包皮根部... 目的观察早泄病人包皮环切术前后包皮组织中触觉小体变化情况,探讨其与早泄的关系。方法收集20~30岁早泄患者65例,按解剖及术式分为包茎组20例(传统包皮环切法)、包皮过长Ⅰ组23例(传统包皮环切法)、包皮过长Ⅱ组22例(包皮根部环切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三组术前术后包皮标本中的触觉小体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和统计三组包皮标本中触觉小体总数以及视野的总数,得出密度。并就三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标本中,术前包茎组和包皮过长组Ⅰ、Ⅱ中触觉小体的密度分别为36.7%和19.7%及17.5%,术后3~12月包茎组和包皮过长组Ⅰ、Ⅱ中触觉小体的密度分别为20.6%和9.7%及9.8%,手术前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传统包皮环切术对早泄改变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茎 包皮过长 触觉小体 早泄
下载PDF
包皮过长和包茎组织中触觉小体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姜海洋 王固新 +2 位作者 郭东 谭明波 徐胜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 观察包茎和包皮过长组织中触觉小体差异情况。方法 收集21~25岁年龄组包皮标本44例。按包皮解剖形态分为:①包茎组21例;②包皮过长组23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组包皮标本中的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和统计... 目的 观察包茎和包皮过长组织中触觉小体差异情况。方法 收集21~25岁年龄组包皮标本44例。按包皮解剖形态分为:①包茎组21例;②包皮过长组23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组包皮标本中的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和统计两组包皮标本中触觉小体总数以及视野的总数。并用卡方检验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标本中,分别有8个(8/21包茎组)和10个(10/23包皮过长组)标本中未发现触觉小体。其差异无显著性(P=0.717)。包茎组和包皮过长组中触觉小体的密度分别为33.1%和21.1%,差异具显著性(P=0.022)。结论 包茎中触觉小体密度较包皮过长明显升高可能是一种生理性代偿机制,而两种包皮组织中触觉小体的消失可能遵循同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过长 包茎 触觉小体
下载PDF
成年人包茎内板中触觉小体的分布
3
作者 郭东 徐胜美 +3 位作者 姜海洋 潭明波 栾华 王固新 《中国校医》 2006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 观察包茎内板组织中触觉小体的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20~29岁年龄组包皮标本62例.按包皮解剖形态分为包茎组28例和包皮过长组34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二组包皮内板皱褶区和光整区中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统... 目的 观察包茎内板组织中触觉小体的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20~29岁年龄组包皮标本62例.按包皮解剖形态分为包茎组28例和包皮过长组34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二组包皮内板皱褶区和光整区中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统计每个标本二个区域中触觉小体总数以及视野总数,对二区域触觉小体密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包茎组和包皮过长组皱褶区中触觉小体密度分别为33.5%和20.4%.芋畀有极显著意义(P=0.003);光整区触觉小体密度分别为9.5%和9.2%,与同组皱褶区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26)。结论 包茎内板触觉小体多分布于皱褶区,其密度比包皮过长高可能是一种生理性代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茎 包皮过长 内板 触觉小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