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年春、秋季黄海山东海域鱼类资源结构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22
1
作者 吕振波 徐炳庆 +3 位作者 李凡 宋明毅 张焕君 刘元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35-1342,共8页
为了解山东近海渔业资源结构及数量分布现状,2006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利用疏目变水层双拖网对黄海山东海域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春季近岸浅水区资源量指数明显高于远岸深水区,以海州湾资源量指数最高;秋季,近岸浅水区资源... 为了解山东近海渔业资源结构及数量分布现状,2006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利用疏目变水层双拖网对黄海山东海域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春季近岸浅水区资源量指数明显高于远岸深水区,以海州湾资源量指数最高;秋季,近岸浅水区资源量指数仍稍高于深水区,资源量指数以调查海域南部中间区域最低而海州湾最高。春、秋季调查各捕获鱼类50种。基于生物量的分析表明,按经济价值结构划分,春、秋季均以经济价值较低种类为主;按栖息水层划分,春季以底层鱼类为主,秋季以中上层鱼类为主;按适温类型结构划分,春季以冷温性种类为主,秋季以暖温性种类为主。春季生物量最高的3个种类为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方氏锦鳚(Enedrias fangi),秋季为鳀、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和玉筋鱼。春、秋季标准生物量谱的斜率均小于-1,表明种群生物量随着个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少。鱼类资源组成以小型种类为主,春季鱼类平均体质量为2.36 g,秋季为3.34 g。春季平均个体质量小于10 g的种类合计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5.74%,秋季则为82.09%。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本次调查期间鱼类的经济结构更加低质化;资源衰退的趋势虽有所遏制,但渔业资源尤其是传统经济种类资源并未根本恢复;优势种类更替明显,玉筋鱼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根据研究结果认为,应将伏季休渔期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量指数 资源结构 空间分布 标准生物量谱 伏季休渔期
下载PDF
黄海北部近岸鱼类资源数量分布与群体结构 被引量:9
2
作者 董婧 王文波 +1 位作者 刘海映 李培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通过 1998 年 6 月和 9 月共 24 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近岸渔获物的组成,其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资源量指数较低,为 17.068 kg / 网·h,鱼类资源经济品质结构低值化,鱼类资源群体结构小型化、低龄化更加突出,一些个体... 通过 1998 年 6 月和 9 月共 24 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近岸渔获物的组成,其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资源量指数较低,为 17.068 kg / 网·h,鱼类资源经济品质结构低值化,鱼类资源群体结构小型化、低龄化更加突出,一些个体小、价值不高的种类如青鳞鱼、鳀鱼、斑鰶等占据了春季渔获量的主要部分,秋季捕获的经济鱼类如兰点马鲛、鲐鱼等全部是当年生幼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北部近岸 鱼类资源 资源数量与分布 群体结构
下载PDF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丰度指数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吕先志 王瑞丹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19,共5页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本文在2011年全国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围绕三类重点资源,构建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丰度指数,对各地区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水平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刻画。通过...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本文在2011年全国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围绕三类重点资源,构建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丰度指数,对各地区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水平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刻画。通过建立这一度量标尺来反映地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综合情况,以期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统筹规划和优化布局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 丰度指数 资源分布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的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毛锐锐 张德喜 +4 位作者 孙章运 陈刘阳 张红勇 刘瑞 张立勋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3-594,共12页
2018年9月—2020年8月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60台红外相机开展调查,累积33521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7877张,共鉴定出野生动物60种,其中鸟类8目18科49种,兽类4目8科11种。新增保护区记录2种:栗背岩鹨Prunella immacul... 2018年9月—2020年8月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60台红外相机开展调查,累积33521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7877张,共鉴定出野生动物60种,其中鸟类8目18科49种,兽类4目8科11种。新增保护区记录2种:栗背岩鹨Prunella immaculate和苍鹰Accipiter gentilis。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1种、易危(VU)1种、近危(NT)2种。相对多度指数(RAI)和网格占有率(GO)最高的鸟类是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RAI=24.88,GO=95.00%);RAI最高的兽类是马麝Moschus chysogaster(13.99)和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13.99),GO最高的是亚洲狗獾(80.00%)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80.00%)。月相对多度指数显示物种在5月和9月活跃。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灌丛(H=2.69)和中段海拔(2635~2835 m)最高(H=2.74)。红外相机还监测到较多的家畜活动(RAI=32.99,GO=67.00%)和人为活动(RAI=19.60,GO=73.00%),说明保护区仍然存在严重的人为干扰。本研究结果旨在为保护区野生动物的有效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物种多样性 相对多度指数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五道峡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及节律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怀祥 李亭亭 +4 位作者 邓正斌 陈荣友 祝文龙 任帅 汪正祥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4期73-80,共8页
为掌握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资源情况,布设62台红外相机进行野生动物资源监测。调查发现,1433张独立有效照片共记录兽类7目、12科、19种,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前5位的是小麂、中华斑羚、野猪、猪獾和花面狸;记录到鸟类5目、14科... 为掌握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资源情况,布设62台红外相机进行野生动物资源监测。调查发现,1433张独立有效照片共记录兽类7目、12科、19种,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前5位的是小麂、中华斑羚、野猪、猪獾和花面狸;记录到鸟类5目、14科、33种,物种相对丰富度前3位的是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和松鸦。节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冬季(P<0.05),与春季、秋季差异不明显,野生动物在夏季活动频繁,冬季动物活动频率较低;小麂、中华斑羚和野猪在早晨和黄昏活动频繁,属昼行晨昏型动物,白冠长尾雉和红腹锦鸡活动集中于早晨和黄昏。3种偶蹄目兽类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优势物种间日活动节律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重叠,相互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以期掌握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和节律信息,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监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相对丰富度指数 活动节律 季节分布 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川西油气田区地球化学场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运黎 汤玉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0-294,共5页
对川西地区地球化学场的参数特征、丰度场特征、变异性特征、结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和解剖,用统计参数和图式表现了区域地球化学场的特征和变化。甲烷、重烃的丰度系数(K值)在川西地区的北部最高,南部最低,而ΔC的K值系数具有从东往西渐... 对川西地区地球化学场的参数特征、丰度场特征、变异性特征、结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和解剖,用统计参数和图式表现了区域地球化学场的特征和变化。甲烷、重烃的丰度系数(K值)在川西地区的北部最高,南部最低,而ΔC的K值系数具有从东往西渐减的南北分区特征,Hg的K值则呈明显的东西分带性。变异性分析(Cv)结果显示了川西地区为非均匀地球化学场,干燥系数(C1/C2+)和琼斯图解分析均显示了以含气为主的地球化学场特征。这些特征是地质构造运动、烃类微渗漏、地球化学作用等相互交织影响的综合效应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场 参数特征 指标丰度特征 变异性特征 结构特征 川西油气田
下载PDF
广西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与全国部分省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47-1253,共7页
以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剖面数据为基础,结合广西1:50万的土壤图以及相关的地形DEM图和行政区划图,在GIS平台下对广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进行了估算,对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全国... 以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剖面数据为基础,结合广西1:50万的土壤图以及相关的地形DEM图和行政区划图,在GIS平台下对广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进行了估算,对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广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不均,呈现桂北高,桂南低的空间分布特点;中等海拔地区高,低海拔地区低;黄壤高,砖红壤低。有机碳密度均值为3.33 kg/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0 kg/m2;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为6.42×1011kg,占全国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有机碳丰度指数 储量估算 空间分布 广西
下载PDF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多度的季节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海涛 谢冰 +2 位作者 韩思雨 王天明 冯利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8-505,共8页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是我国梅花鹿(Cervus nippon)现存4个亚种之一,目前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省东部的珲春地区.关于中国境内的东北梅花鹿生态学研究十分匮乏.本文主要研究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东北梅花鹿...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是我国梅花鹿(Cervus nippon)现存4个亚种之一,目前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省东部的珲春地区.关于中国境内的东北梅花鹿生态学研究十分匮乏.本文主要研究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东北梅花鹿种群多度的季节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间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系统布设的91个红外相机点监测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梅花鹿4个季节的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梅花鹿4个季节都集中分布在珲春保护区中部靠近中俄边境线区域,其多度分布在夏秋冬3季无显著差异,春季与其他3季有显著不同.运用负二项分布模型分析梅花鹿种群多度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除蒙古栎林以外的阔叶林对梅花鹿有正向影响,梅花鹿的多度随着距人类活动的区域距离增加而增加,与野猪(Sus scrofa)共享同一生境,同时与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分布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陷阱 梅花鹿 相对多度指数 负二项分布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