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荒诞:美学向弱者的敞开 |
任亚荣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2
|
《黄金时代》:存在主义的东方式言说 |
崔金巧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3
|
|
3
|
荒诞、反讽与存在的考证——格非的“智者叙述”及其知识分子书写 |
蔡志诚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4
|
荒诞的美学意义 |
朱艳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1
|
|
5
|
误入世界的孤独体验——谈皮兰德娄和卡夫卡作品的孤独性和荒诞性 |
潘书文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6
|
向命运抗争的悲剧——解读加缪的《局外人》 |
任玲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2
|
|
7
|
论加缪的荒谬的存在 |
张正萍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1
|
|
8
|
论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哲学内涵 |
石杰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9
|
重构生活与反抗、超越荒诞——从叙述方式的角度解读《局外人》 |
晁召行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2006 |
2
|
|
10
|
因为希望所以等待——简析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
王琴
|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1
|
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浅析费·索洛古勃的《卑劣的小鬼》 |
张纪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2
|
存在主义视野中的新武侠小说 |
赵小琪
胡晓玲
|
《湘南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3
|
论怪诞 |
曾耀农
肖莉
|
《枣庄师专学报》
|
2004 |
1
|
|
14
|
荒诞背后的真实社会剖析——张贤亮长篇小说《一亿六》的世象解剖和人性雕刻 |
王海珺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5
|
论西方现代文学资源对于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
廖华英
唐东堰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6
|
语言功能荒诞化处理的非荒诞化效果——读《等待戈多》 |
张化新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7
|
真实的狂想——阎连科小说叙事艺术举隅 |
陈剑兵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8
|
论怪诞 |
曾耀农
肖莉
|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0 |
|
19
|
在路上——浅谈金庸小说体现的现代人存在之困 |
余苗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20
|
怪诞探源 |
曾耀农
肖莉
|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