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非法定目的犯的构成要件构造及其适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艳红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59,共13页
 刑法分则中有许多犯罪未规定犯罪目的,而理论和实践上一般认为,其中某些未规定目的的犯罪仍然应该具备某种特定目的,但在论证这些非法定目的犯之特定目的的存在时多局限于就罪论罪,缺少从犯罪构成整体的角度探讨其合理性。从构成要件...  刑法分则中有许多犯罪未规定犯罪目的,而理论和实践上一般认为,其中某些未规定目的的犯罪仍然应该具备某种特定目的,但在论证这些非法定目的犯之特定目的的存在时多局限于就罪论罪,缺少从犯罪构成整体的角度探讨其合理性。从构成要件构造的角度看,目的犯中的目的是主观违法的构成要件要素,当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中没有明确规定犯罪目的,而该目的对于犯罪的成立又是不可缺少的,法官就应对这一表明了违法性的构成要件要素作出补充,因而这些非法定目的犯在构成要件构造上属于开放性的构成要件;其未规定的犯罪目的,属于法律漏洞,对之应以目的性限缩的方法适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犯 构成要件 犯罪目的 适用 法律漏洞 违法性 从犯 法定 规定 要素
下载PDF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目的犯观点之否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飞武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82,共9页
刑法第205条并未规定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需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特定目的。有学者主张以补足主观构成要件的方式将其解释为"非法定的目的犯",以控制本罪处罚范围。限制解释缺少对虚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考察,将"特定目... 刑法第205条并未规定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需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特定目的。有学者主张以补足主观构成要件的方式将其解释为"非法定的目的犯",以控制本罪处罚范围。限制解释缺少对虚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考察,将"特定目的"认定为"偷逃税款"的理由亦不充分,并且会导致与刑法实然规定的冲突,造成刑法规制的漏洞。我国刑法并不存在超出故意之外的目的,亦不存在目的犯理论适用语境,不能用德日刑法"目的犯理论"解决本罪适用问题。立足我国刑法语境,判断具体虚开行为应否入罪,必须将主观目的作为情节考量的重要因素,全面考察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整体,并依据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虚开行为排除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目的犯 阶层犯罪论体系 故意 “但书”规定
原文传递
“非法占有目的”理论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利坚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3-26,共4页
非法占有目的是取得罪中独立于“故意”的特殊主观构成要件,这种观念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通说。但近年来,一部分学者对该通说提出了质疑,甚至进而否认了刑法的目的犯理论。笔者认为,“非法占有目的”适用范围并不以法律明文规定为限,故... 非法占有目的是取得罪中独立于“故意”的特殊主观构成要件,这种观念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通说。但近年来,一部分学者对该通说提出了质疑,甚至进而否认了刑法的目的犯理论。笔者认为,“非法占有目的”适用范围并不以法律明文规定为限,故应当承认非法定目的犯的存在,且非法占有目的属于开放的构成要件。本文拟通过对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理论的探讨,达到为通说辩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构成要件 犯罪目的 目的犯
下载PDF
论我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刑事立法的完善--基于意大利虚开发票罪刑事立法及适用的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翁武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47,共15页
我国现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刑事立法对纳税人虚开行为的入罪处罚存在打击面过宽、力度过大的问题,同时针对特定虚开行为,在处理与逃税罪的关系上也存在不小的争议。在当前税收征管方式从以票控税逐步向信息管税转变的背景下,通过研... 我国现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刑事立法对纳税人虚开行为的入罪处罚存在打击面过宽、力度过大的问题,同时针对特定虚开行为,在处理与逃税罪的关系上也存在不小的争议。在当前税收征管方式从以票控税逐步向信息管税转变的背景下,通过研究意大利虚开发票罪刑事立法及相关司法判决和学说观点,并基于其重要启示,我国虚开罪刑事立法的完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税收犯罪刑事立法应当以处罚对国库利益直接有损的行为为基本理念,而虚开罪属于危险犯,作为这一基本理念的例外而存在,其应用应当受到限制;限缩虚开罪的客观要件,仅规定为他人虚开一种虚开行为,将为自己虚开和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两种行为以逃税罪的名义进行处罚,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以共犯的名义按照虚开罪或逃税罪处理;在主观要件上,增加开票方是为了使他人逃税的目的而虚开发票;为避免一事二罚以及变相扩大虚开罪的应用范围,应排除开票方、受票方分别基于逃税罪、虚开罪共犯名义受处罚;降低虚开罪的处罚力度,与逃税罪的刑期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刑法 虚开发票罪 信息管税 危险犯 目的犯 一事不二罚
下载PDF
论绑架罪的目的
5
作者 袁彬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37-39,共3页
绑架罪作为目的犯,具有双重“目的”,不同的目的在刑法上具有不同的性质。其直接目的“将人劫走”是绑架罪的犯罪目的,而间接目的“勒索财物”或“作人质”则是绑架罪的犯罪动机。绑架罪的目的内容具有特定性,即必须是针对第三人,并勒... 绑架罪作为目的犯,具有双重“目的”,不同的目的在刑法上具有不同的性质。其直接目的“将人劫走”是绑架罪的犯罪目的,而间接目的“勒索财物”或“作人质”则是绑架罪的犯罪动机。绑架罪的目的内容具有特定性,即必须是针对第三人,并勒索财物,要求程度上为“重大”。绑架罪的既遂要求绑架罪直接目的的实现,但不要求其间接目的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绑架罪 目的犯 目的 既遂
下载PDF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若干问题研究
6
作者 孙运梁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34-138,共5页
合同诈骗罪主观上要求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但该目的不是目的犯之目的,合同诈骗罪并非刑法理论上的特定目的犯。因为在主观故意中存在目的,所以合同诈骗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直接故意。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合同纠纷不... 合同诈骗罪主观上要求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但该目的不是目的犯之目的,合同诈骗罪并非刑法理论上的特定目的犯。因为在主观故意中存在目的,所以合同诈骗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直接故意。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合同纠纷不易分清,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非法占有目的,这需要公安司法机关运用推定方法进行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诈骗罪 非法占有目的 目的犯 直接故意 推定
下载PDF
伪造货币罪之犯罪目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康均心 杨新红 《刑法论丛》 CSSCI 2010年第2期168-181,共14页
理论界对于目的犯的研究已有较长的时间,但时至今日,关于目的犯的认定问题依然争论不休。本文试图厘清犯罪目的、目的犯的相关概念,比较我国刑法与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中"伪造货币罪"目的的定位差异,针对"伪造... 理论界对于目的犯的研究已有较长的时间,但时至今日,关于目的犯的认定问题依然争论不休。本文试图厘清犯罪目的、目的犯的相关概念,比较我国刑法与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中"伪造货币罪"目的的定位差异,针对"伪造货币罪"这一目的犯的认定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 目的犯 伪造货币罪
原文传递
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观要件检视——以目的犯理论为基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俊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25-133,共9页
金融诈骗犯罪是金融领域内发案率较高而且社会危害性较大的一类犯罪,其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隐蔽性,实践中对这类犯罪的准确认定也存在着许多疑难困惑之处,尤其是对金融诈骗犯罪主观要件的认定一直都是刑法理论与实务中的难... 金融诈骗犯罪是金融领域内发案率较高而且社会危害性较大的一类犯罪,其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隐蔽性,实践中对这类犯罪的准确认定也存在着许多疑难困惑之处,尤其是对金融诈骗犯罪主观要件的认定一直都是刑法理论与实务中的难点问题之一。概而言之,就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观要件而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非法占有目的在金融诈骗犯罪中所处的地位,二是金融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内容应如何确定。若以刑法理论中的目的犯理论为基点对以上两个问题予以解答,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非法占有目的乃是所有金融诈骗犯罪的必备要件,同时金融诈骗犯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过失和间接故意无法构成金融诈骗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诈骗犯罪 目的犯 非法占有目的 犯罪故意
下载PDF
对准抢劫罪中暴力的理解——从与普通抢劫罪暴力的比较出发
9
作者 张瑞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0-53,共4页
司法实践中对于准抢劫罪的"当场使用暴力"中的暴力性质和强度等的界定存在不同看法。对暴力性质的界定,争议之处在于准抢劫罪的暴力是否等同于抢劫罪的暴力;对于暴力的强度,争议之处在于准抢劫罪的暴力是否与普通抢劫罪的暴... 司法实践中对于准抢劫罪的"当场使用暴力"中的暴力性质和强度等的界定存在不同看法。对暴力性质的界定,争议之处在于准抢劫罪的暴力是否等同于抢劫罪的暴力;对于暴力的强度,争议之处在于准抢劫罪的暴力是否与普通抢劫罪的暴力的强度相同。笔者按照刑法第269条属于目的犯的精神,对"暴力"的性质、强度、时间、主体以及对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界定暴力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抢劫罪 暴力 转化 暴力性质 目的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