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适应蚁群遗传混合算法的PID参数优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晓瑜 原思聪 李曼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76-1378,1382,共4页
针对遗传算法易重复迭代、蚁群算法易陷入停滞的缺点,提出基于自适应蚁群遗传混合算法的PID参数优化。先用遗传算法获得PID参数的初值,再用改进后的蚁群算法自适应调整路径选择概率和信息素更新规则,最终搜索出PID参数的最优值。仿真结... 针对遗传算法易重复迭代、蚁群算法易陷入停滞的缺点,提出基于自适应蚁群遗传混合算法的PID参数优化。先用遗传算法获得PID参数的初值,再用改进后的蚁群算法自适应调整路径选择概率和信息素更新规则,最终搜索出PID参数的最优值。仿真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被控对象,相比于GA和ACS算法,该算法搜索出的Kkp、Kki、Kkd最优,系统响应时间短,动态性和稳定性佳,说明该方法整定出的PID参数值具有最优性。对于其他的控制对象和过程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D控制器 交叉因子 蚁群遗传混合算法 自适应 信息素
下载PDF
中小企业成长的遗传与变异过程 被引量:7
2
作者 潘超平 傅贤治 《华东经济管理》 2007年第8期87-90,共4页
基于企业生命体的认识,中小企业成长的本质就是对企业遗传基因的遗传与变异过程,这一过程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和成长路径的不同。"惯例"作为企业基因的合理对应物在这一过程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文章就以"惯例"为... 基于企业生命体的认识,中小企业成长的本质就是对企业遗传基因的遗传与变异过程,这一过程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和成长路径的不同。"惯例"作为企业基因的合理对应物在这一过程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文章就以"惯例"为内核构建了中小企业成长的遗传与变异模型,试图探明中小企业成长的机理及对成长过程作出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成长 遗传与变异 惯例 企业基因
下载PDF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_1基因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常维山 张绍学 +1 位作者 陈溥言 蔡宝祥 《中国兽药杂志》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本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分析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BV) Buead株 (呼吸型 )和 Z株(肾病型 ) S1基因的遗传变异规律。经与 Genbank中 50余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 S1基因序列比较研究表明 :Beaud株和 Z株均存在着高度变异和相对保守区 ,... 本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分析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BV) Buead株 (呼吸型 )和 Z株(肾病型 ) S1基因的遗传变异规律。经与 Genbank中 50余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 S1基因序列比较研究表明 :Beaud株和 Z株均存在着高度变异和相对保守区 ,两株病毒 S1基因含有 5~ 6个插入变异区。本文同时分析了两株病毒 S1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变异规律 ,研究表明 :各株传染性支气管病毒之间 S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有局部变异 ,其中 1 0 5~ 1 0 6个氨基酸保持恒定不变。功能位点分析表明 :Z株与 Buead株抗原位点的位置和组成已发生变异 ,糖基化位点除 Z株出现两个新位点外 ,其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基因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具有杂交、变异因子的自适应蚁群算法最优PID参数 被引量:3
4
作者 彭沛夫 林亚平 +1 位作者 张桂芳 彭理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91,共4页
以蚁群系统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具有杂交、变异因子的自适应蚁群算法优化PID控制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一般蚁群算法收敛速度比较慢,容易出现停滞以及全局搜索能力较低的缺点,能够令人满意地实现PID控制参数的优化。仿真实验结果与Z-N... 以蚁群系统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具有杂交、变异因子的自适应蚁群算法优化PID控制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一般蚁群算法收敛速度比较慢,容易出现停滞以及全局搜索能力较低的缺点,能够令人满意地实现PID控制参数的优化。仿真实验结果与Z-N法、遗传算法优化的结果进行比较,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和调整时间ts大幅度减少,动态和稳态性能进一步改善,证明该算法具有更新的模拟进化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变异因子 蚁群算法 信息素 PID控制
下载PDF
男性不育的遗传学改变及可能对策 被引量:20
5
作者 崔英霞 李宏军 黄宇烽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62-465,469,共5页
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在男性不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其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男性不育有积极的作用 ,为此本文对男性不育已知的遗传学原因、与生育相关的候选基因、检测方法及防治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男性不育 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骨肿瘤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丘钜世 朱全胜 +7 位作者 王连唐 李扬 黄琳 张萌 陈平圣 田伟 刘巍 张静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 探讨骨肿瘤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 方法 采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分子杂交技术、PCR SSCP技术、DNA序列分析技术及基因转染技术等对常见骨肿瘤分子细胞遗传学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  5 0例侵袭性骨肿瘤瘤细胞... 目的 探讨骨肿瘤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 方法 采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分子杂交技术、PCR SSCP技术、DNA序列分析技术及基因转染技术等对常见骨肿瘤分子细胞遗传学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  5 0例侵袭性骨肿瘤瘤细胞普遍存在染色体畸变 ,数目畸变率达86 96 % ,结构畸变率达 93 94% ,但不同肿瘤间存在差别 ;5 3例骨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明显高于正常人 ,且患者染色体脆性部位、瘤细胞染色体高度非随机断裂点与癌基因位点密切相关 ;对 30 5例骨肿瘤p5 3基因和 89例骨肿瘤Rb基因的研究发现 ,骨肿瘤p5 3和Rb基因的异常为多发事件 ,p5 3蛋白积聚和Rb蛋白缺失多见于有恶性倾向的骨肿瘤 ;对 12 4例骨肿瘤相关癌基因 (ras,myc ,fos,bcl 2 ,met等 )进行了结构分析和蛋白表达研究 ,发现骨肿瘤可出现多个原癌基因的异常 ,不同骨肿瘤间癌基因的异常存在差别 ;将外源性野生型p5 3基因转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中 ,可导致骨肉瘤细胞生长抑制及引起瘤细胞凋亡。 结论 骨肿瘤细胞普遍存在染色体、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 ,骨肿瘤的发生与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变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细胞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湖北食管癌HLA-DQB1的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林军 邓长生 +3 位作者 孙洁 周燕 熊平 汪亚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9期965-968,共4页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湖北地区汉族人食管癌 HEN-DQB1等位基因的遗传易感性.方法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无亲缘关系湖北汉族健康人136例、食管癌组42例患者的 HLA-DQB1等位基因.SAS system 统计软件数据处理.结果湖北汉...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湖北地区汉族人食管癌 HEN-DQB1等位基因的遗传易感性.方法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无亲缘关系湖北汉族健康人136例、食管癌组42例患者的 HLA-DQB1等位基因.SAS system 统计软件数据处理.结果湖北汉族人食管癌患者与正常人比较,HEN-DQB1*0301基因频率显著增高(0.2976 vs 0.1875),P=0.046,OR=1.835,病因分数=0.1354);两组间 HLA-DQB1其余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比较,HLA-DQB1*0201(0.0833 vs 0.1016),*0301(0.2976 vs 0.1875),*0302(0.0595 vs 0859),*0303(0.2381 vs 0.1875),*0304(0.0000 vs 0.0039),*0401(0.0714 vs 0.0469),*0402(0.0119 vs 0.0156),*0501(0.0357 vs 0.0703),*0502(0.0595 vs 0.0664),*0503(0.0119 vs 0.0195),*0504(0.0000 vs 0.0039),*0601(0.0595 vs 0.0781),*0602(0.0476 vs 0.0742),*0603(0.0000 vs 0.0078),*0604(0.0238 vs 0.0508),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HLA-DQB1*0301等位基因与湖北汉族人食管癌正关联,为其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HLA-DQB1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RNA Quality Control as a Key to Suppressing R Silencing of Endogenous Genes in Plants 被引量:3
8
作者 Lin Liu Xuemei Chen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826-836,共11页
RNA quality control of endogenous RNA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ukaryotic gene expression and often relies on exonucleolytic degradation to eliminate dysfunctional transcripts. In parallel, exogenous and selected endog... RNA quality control of endogenous RNA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ukaryotic gene expression and often relies on exonucleolytic degradation to eliminate dysfunctional transcripts. In parallel, exogenous and selected endogenous RNAs are degraded through RNA silencing, which is a genome defense mechanism used by many eukaryotes. In plants, RNA silencing is triggered by the production of double-stranded RNAs (dsRNAs) by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s (RDRs) and proceeds through small interfering (si) RNA-directed, ARGONAUTE (AGO)-mediated cleavage of homologous transcripts. Many studies revealed that plants avert inappropriate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of endogenous coding genes by using RNA surveillance mechanisms as a safeguard to protect their transcriptome profiles. The tug of war between RNA surveillance and RNA silencing ensures the appropriate partitioning of endogenous RNA substrates among these degradation pathways. Here we review recent advances on RNA quality control and its role in the suppression of RNA silencing at endogenous genes and discuss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crosstalk among these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silencing RNA quality control aberrant RNA siRNA
原文传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见融合基因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瑾 苏丽萍 +4 位作者 关涛 闫晓俊 丰恺超 王军 马莉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6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常见融合基因的表达和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PCR技术对189例ALL患者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染色体R或G...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常见融合基因的表达和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PCR技术对189例ALL患者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染色体R或G显带。结果189例ALL患者中69例(36.5%)检出10种融合基因(E2A-PBX1、TEL—AML1、bcr-abl、MLL-AF4、MLL—AF6、MLL-AF9、MLL—AF10、MLL-ELL、SIL-TAL1、TLS-ERG),染色体R或G显带可供分析的152例中,86例(56.6%)检出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二者联合可使ALL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增至69.3%(131例)。90例成年ALL患者中33例(36.7%)检测阳性,其中bcr-abl22例,未见TEL-AML1,99例儿童ALL患者中阳性36例(36.4%),其中TEL—AML124例,bcr-abl 2例。成年人组与儿童组bcr-abl、TEL-AML1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LL相关融合基因、E2A-PBX1、SIL—TAL1、TLS-ERG等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6例正常核型的ALL患者检测出有bcr-abl、TEL-AML1融合基因的存在。结论成年人和儿童ALL融合基因表达各有侧重,多重巢式RT—PCR可用于初诊时染色体畸变的筛选,可在核型正常的ALL患者中检出隐匿的染色体易位,提供与预后相关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样 染色体畸变 基因融合 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簇毛麦3V染色体短臂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10
作者 陈晓彤 张旭 +8 位作者 慕宁 陈丽娟 徐涛 肖进 袁春霞 王宗宽 孙丽 王秀娥 王海燕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04-1513,共10页
普通小麦野生近缘物种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2 n=14,VV)3V染色体短臂(3VS)携带抗小麦条锈病基因。开发高密度的3VS特异标记是准确鉴定和追踪3VS、推进抗病基因转移和利用的重要基础。为了开发更多的均匀分布于3VS染色体臂不同区... 普通小麦野生近缘物种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2 n=14,VV)3V染色体短臂(3VS)携带抗小麦条锈病基因。开发高密度的3VS特异标记是准确鉴定和追踪3VS、推进抗病基因转移和利用的重要基础。为了开发更多的均匀分布于3VS染色体臂不同区段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簇毛麦和小麦品种中国春参考基因组序列与基因注释信息,通过比较3VS与3AS、3BS、3DS同源基因序列内含子序列差异,选择同一内含子长度差异大于10%的区域开发了104个跨越内含子(intron targeting,IT)的分子标记,在簇毛麦、簇毛麦-硬粒小麦双二倍体、硬粒小麦中引1286、中国春、普通小麦-簇毛麦二体异附加系DA1V-DA7V、小麦-簇毛麦T3VS·3DL易位系中进行扩增,筛选出3VS特异、扩增条带清晰且稳定性好的IT分子标记43个。为了验证上述标记的有效性,选择位于3VS不同区段的12个标记对[DS3V(3D)×中国春ph1b]的F_(3)群体中的148个ph1b纯合的单株进行分析,共筛选得到6种类型涉及3VS的结构变异体。进一步利用GISH/FISH技术对上述材料进行鉴定,结果与分子标记结果相吻合,证明利用外源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可有效筛选涉及外源染色体结构变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 IT分子标记 结构变异体 同源基因
下载PDF
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修才 胡超杰 +2 位作者 朱薇波 邬志伟 孙自敏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9年第12期717-720,共4页
目的检测白血病相关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并对其在白血病MICM分型、危险度分组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141例白血病患者进行29种染色体结构畸... 目的检测白血病相关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并对其在白血病MICM分型、危险度分组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141例白血病患者进行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进行分析,并与骨髓染色体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1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66例(46.8%)阳性,具有13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包括PML/RARα、bcr-abl p210、bcr—abl p190、AML1/ETO、TEL/AML1,E2A/PBX1、MLL/AFX、MLL/AF6、MLL/AF9、dupMLL、MLL/ENL、CBFβ/MYH11、TLS/ERG等。在78例ALL和57例AML标本中,分别有27例(47.4%)和33例(42.3%)为阳性,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分别为7种和6种。结论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可快速分析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可同时筛选出29种急性白血病的常见染色体易位,帮助临床诊断、疾病危险度分组、预后判断和治疗后微量残留病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染色体畸变 基因融合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葡萄膜黑色素瘤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与预后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明雪 张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发病率仅次于皮肤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认为,UM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分子通路的异常改变等有关,其中发生突变的基因包括GNAQ基因、GNAlJ基因、微小RNA(miRNA)(... 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发病率仅次于皮肤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认为,UM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分子通路的异常改变等有关,其中发生突变的基因包括GNAQ基因、GNAlJ基因、微小RNA(miRNA)(miR-34a、miR-182、miR-137)等。基因GNAQ、GNA11的突变,通过激活相关通路,如MEK/ATK途径,导致UM的转移,影响肿瘤的预后;不同的微小RNA(miRNA)靶定相应的基因,并通过相应的通路影响肿瘤的预后;还有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突变都通过调节特定的分子通路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大多数UM患者存在1、3、6、8、9号染色体的改变,导致染色体发生缺失或增加使肿瘤更易发生侵袭和转移。本文总结UM预后的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为UM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GNAQ基因 GNA11基因
下载PDF
RPIA基因突变导致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从磊 童文佳 杨斌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2299-2303,共5页
目的报告1例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病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019年9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住院的1例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病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总结临床特征及基... 目的报告1例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病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019年9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住院的1例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病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总结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谱,并行文献复习。结果病儿因“步态不稳”就诊。存在发育迟滞,检查尿有机酸提示D-阿拉伯糖醇及核糖醇异常升高。头颅MR提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多发片状异常信号。全外显子测序发现RPIA基因致病性变异c.622C>G(p.Q208E)、c.561C>T(p.G187G)。检索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到5篇英文病例报告,报告了4例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病儿,与本文病例合并后共5例。结论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症主要临床特征为发育迟滞,癫痫,视听损害等,尿中多元醇水平增加及头颅磁共振脑白质异常信号,RPIA基因为致病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症 RPIA基因 脑白质病变 磷酸戊糖途径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two aberrant transcripts derived from a hybridoma with amplification of functional immunoglobulin variable genes 被引量:2
14
作者 Guipeng Ding Ximin Chen +1 位作者 Jin Zhu Brian Cao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49-354,共6页
Murine 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are widely used but have limitations if administered in humans.The use of chimeric or humanized mAbs can reduce immunogenicity.The first step in producing such mAbs is to clone murine... Murine 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are widely used but have limitations if administered in humans.The use of chimeric or humanized mAbs can reduce immunogenicity.The first step in producing such mAbs is to clone murine variable genes from a hybridoma,but it is possible to amplify both functional and aberrant variable genes,as they coexist in the hybridoma.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murine–human chimeric antibody,we have cloned from a hybridoma the functional heavy chain variable region(VH)and light chain variable region(VL)genes of a mAb that blocks the binding of anthrax lethal factor to protective antigen.In this study,we report the detection of two aberrant transcripts from a hybridoma produced using myeloma cell line OUR-1,the development of a metho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functional and abundant aberrant VL transcripts,and the origins of these aberrant genes.The aberrant VL gene is derived from OUR-1 cells,while the aberrant VH gene might derive from antibody repertoires in B cells or from gene rearrangement in the hybridoma cells.The aberrant VH and VL genes in this study may facilitat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the functional and aberrant variable genes from hybridoma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errANT gene rearrangement non-functional immunoglobulin OUR-1 variable gen
原文传递
Pfeiffer综合征1例遗传学与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诚 冯婧 +5 位作者 柳国胜 吕晓丹 朱春婵 罗建军 肖政祥 魏凤香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572-574,I0005,共4页
目的探讨Pfeiff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遗传学特征。方法2017年11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发现1例Pfeiffer综合征病儿,通过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病儿主诉胎龄35+2周,生后发现畸形20 min。出生即有典型的... 目的探讨Pfeiff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遗传学特征。方法2017年11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发现1例Pfeiffer综合征病儿,通过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病儿主诉胎龄35+2周,生后发现畸形20 min。出生即有典型的三叶草头颅及突眼、高腭弓、颈短、低耳位、外耳道闭锁等头面部畸形,以及其他骨骼发育异常表现,如肘关节强直、粗大倾斜的大拇指及大脚趾、尾椎骨外翻等畸形表现,通过基因检测分析,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变异,确诊为Pfeiffer综合征Ⅱ型。结论Pfeiff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过病儿典型的临床特征及FGFR2基因突变最终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头并指(趾)畸形 染色体畸变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婴儿 新生 Pfeiffer综合征 基因突变
下载PDF
RNA sequencing role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diagnostic 被引量:1
16
作者 Fatemeh Peymani Aiman Farzeen Holger Prokisch 《Pediatric Investigation》 CSCD 2022年第1期29-35,共7页
Although whole-exome sequencing and whole-genome sequencing has tremendously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etiology of human disorders,about half of the patients still do not receive a molecular diagnosis.... Although whole-exome sequencing and whole-genome sequencing has tremendously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etiology of human disorders,about half of the patients still do not receive a molecular diagnosis.The high fraction of variants with uncertain significance and the challenges of interpretation of noncoding variants have urged scientists to implement RNA sequencing(RNA-seq)in the diagnostic approach as a high throughput assay to complement genomic data with functional evidence.RNA-seq data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aberrantly spliced genes,detect allele-specific expression,and identify gene expression outliers.Amongst eight studies utilizing RNA-seq,a mean diagnostic uplift of 15%has been reported.Here,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how RNA-seq has been implemented to aid in identifying the causal variants of Mendelian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errant expression Clinical diagnosis gene expression outliers genetics diagnosis RNA phenotype RNA sequencing TRANSCRIPTOME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the hepatoprotective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of Tegillarca granosa flesh body extract against potassium bromide toxicity via targeting the histomorphometry,chromosomal and expressions of TGF-β1,VEGF and COX-2 genes in rats 被引量:1
17
作者 ALI H.ABU ALMAATY BASMA M.HENDAM +2 位作者 FAYEZ ALTHOBAITI EMAN FAYAD YASMIN M.ABD EL-AZIZ 《BIOCELL》 SCIE 2022年第1期219-234,共16页
The hepatotoxic effect of potassium bromide(KBr)on rat liver tissues were determined,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protective effect of Tegillaraca granosa(T.granosa)flesh body extract.Twenty adult male albino rats were eq... The hepatotoxic effect of potassium bromide(KBr)on rat liver tissues were determined,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protective effect of Tegillaraca granosa(T.granosa)flesh body extract.Twenty adult male albino rats were equally distributed into four groups;Group(I)treated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control group),Group(II)was orally gavaged by 200 mg/kg of T.granosa body extract day after day,Group(III)was intoxicated by KBr(150 mg/kg bwt day after day orally)and finally,Group(IV)was given a combination of T.granosa flesh body extract plus KBr with similar dose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groups.At the end of one month,blood,liver tissue and bone marrow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be used for the require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In response to KBr toxicity,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erum antioxidant biomarkers,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hepatocyte ultrastructure and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levels within the liver organ.In addition,KBr intoxication resulted in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such as holes,splits,deletions,fragments,ploidy,and ring chromosomes,as well as significant upregulation of TGF-1,VEGF,and COX-2 gene expression.The hepatotoxic effect of KBr was counteracted by treatment with T.granosa flesh body extract.T.granosa flesh body extract has a curative antioxidant and numerous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KBr hepato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ssium bromide Tegillarca granosa Hepatic toxicity Antioxidant biomarker HISTOMORPHOMETRY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gene expression
下载PDF
性发育异常患儿染色体分析及SRY基因的检测(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志纯 赵蕊 祝兴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8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性发育异常与染色体和SRY基因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和PCR方法 ,对 10 8例性发育异常患者行染色体型分析和SRY基因检测。结果 :10 8例性发育异常患儿中 5例患儿有性染色体畸变 ,畸变率为 4 .6 3% ,1... 目的 :探讨性发育异常与染色体和SRY基因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和PCR方法 ,对 10 8例性发育异常患者行染色体型分析和SRY基因检测。结果 :10 8例性发育异常患儿中 5例患儿有性染色体畸变 ,畸变率为 4 .6 3% ,13例患儿染色体异态 ;2例染色体核刑为 4 6 ,XY的男性患为SRY基因缺失 ,2例社会性别为女的 4 6 ,XY患儿SRY基因阳性 ,4例社会性别为男的 4 6 ,XX患儿SRY基因阴性。结论 :染色体畸变是引起性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SRY基因不是性别决定的唯一基因 ,SRY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可能导致性发育的一系列异常改变 ;对性发育异常患儿实施染色体和SRY基因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发育异常 染色体畸变 SRY基因
下载PDF
端粒酶基因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相艳 石红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33-637,656,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9年3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选取细胞学及组织学均正常的20例标本建立阈值,并选取100...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9年3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选取细胞学及组织学均正常的20例标本建立阈值,并选取100例细胞学异常或组织学异常标本,共120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参与实验,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脱落细胞hTERC基因。[结果]CINⅡ/Ⅲ及宫颈癌组与正常组及CINⅠ组比较,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5),且宫颈癌组表达率高于CINⅡ/Ⅲ组(P〈0.05)。细胞学分级AS-CUS及以上各组与正常组比较,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均增高(P〈0.05),且HSIL组及宫颈癌组表达率均较AS-CUS组及LSIL组增高(P〈0.05)。组织学分级中,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基因扩增异常细胞数目均高于正常组(P〈0.05)。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基因扩增异常细胞数目约为(27±17)%,其单侧95%可信区间为μ〉23.6%。hTERC基因对ASCUS样本的高级别病变阳性预测值为91%,阴性预测值为94%。[结论]hTERC基因在CINⅡ/Ⅲ和宫颈癌中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增加阳性表达率增加。hTERC基因扩增异常细胞数≥24%可能成为检测CINⅡ及以上高级别病变的独立生物学指标并对ASCUS分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宫颈肿瘤 端粒酶基因 ASCUS分流 荧光原位杂交(FISH)
下载PDF
宫颈病变与端粒酶及端粒酶基因
20
作者 黄相艳 石红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宫颈癌是妇产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重要的环境致瘤因素,但由于HPV并不能单独致瘤,细胞内遗传性因素的改变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端粒酶基因是近年提出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本文就端粒酶... 宫颈癌是妇产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重要的环境致瘤因素,但由于HPV并不能单独致瘤,细胞内遗传性因素的改变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端粒酶基因是近年提出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本文就端粒酶基因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染色体畸变 端粒酶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