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稻田弃耕湿地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亿 李裕元 +3 位作者 李忠武 叶芳毅 潘春翔 谢小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43-1550,共8页
采用冗余分析法对弃耕一年稻田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亚热带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条件、有效钾、有效磷和pH是影响物种分布的最主要土壤因子.试验区的主要植物物种可以划分为3个物种组:丁香蓼-水... 采用冗余分析法对弃耕一年稻田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亚热带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条件、有效钾、有效磷和pH是影响物种分布的最主要土壤因子.试验区的主要植物物种可以划分为3个物种组:丁香蓼-水竹叶物种组(组1)、牛鞭草-圆叶节节菜-稻槎菜物种组(组2)和小白酒草-辣蓼-双穗雀稗物种组(组3).其中,组1主要分布于土壤有效钾含量较高的区域;组2主要分布于阶段性淹水区域;组3主要分布于排水区域,且与土壤有效磷和pH呈正相关.物种多样性与土壤pH、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均匀度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因子 植物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RDA) 弃耕湿地
原文传递
Place in Movement:Tracing Human-Altered Landscapes Along the Niagara Escarpment
2
作者 Adrienne MARIANO Jessica PALMER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4期94-100,共7页
The Niagara Escarpment,a 440-million-year-old landform,cuts through a property owned by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in Caledon,Ontario in Canada.The property juxtaposes impacts from historical quarrying activity which b... The Niagara Escarpment,a 440-million-year-old landform,cuts through a property owned by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in Caledon,Ontario in Canada.The property juxtaposes impacts from historical quarrying activity which burrowed directly into the Escarpment’s slope,the greater context of the region’s urban development demands,and the Escarpment’s identity as an ancient geological formation,ecological refugium,and old-growth forest housing ancient species such as Thuja occidentalis.This project explores the university’s responsibility in advocating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scarpment’s unique ecologic conditions,including the distinct cliff ecosystems and the novel successional plant communities evolving on sites of former quarry activities.Interventions on the trail system,cave bridges and lookouts,and the boardwalk and path system,along with guidance of signage and trail markers,will bring visitors to areas where former quarry activities sculptured the Escarpment’s limestone faces and are now reclaimed by a system of lush novel wetlands and habitats in evolutionary stages.Connecting to a system of existing public trails,this project leverages the university’s educational and recreational objectives to form new strategic partnerships with local conservancy groups,aiming at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access and habitat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gara Escarpment Industrial Heritage abandoned Quarry Ecological Habitat GEOLOGY wetland Trail System
原文传递
洪湖湿地退耕初期种子库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53
3
作者 王相磊 周进 +2 位作者 李伟 刘贵华 张学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2-359,共8页
为了研究水田退耕初期种子库的特征 ,在两个不同水位条件下通过幼苗萌发法对洪湖的濒湖退耕田种子库的结构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库季节变化明显 ,种子库的密度于 1 2月达到最大值 2 .61× 1 0 5ind .·m- 2 ,6... 为了研究水田退耕初期种子库的特征 ,在两个不同水位条件下通过幼苗萌发法对洪湖的濒湖退耕田种子库的结构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库季节变化明显 ,种子库的密度于 1 2月达到最大值 2 .61× 1 0 5ind .·m- 2 ,6月时最小 ,为 2 .90× 1 0 4 ind .·m- 2 。而萌发的物种数则相反 ,6月时最大 ,1 2月时最小。Simpson和Shan non_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hannon均匀度指数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 ,在 6月最高 ,1 2月和 3月最低。该种子库类型属于持续性种子库。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群落种相似性系数变化较大。 0~ 5cm和 5~ 1 0cm土层中的种子库萌发的物种数差异不显著 ,但在数量上有明显分层现象 ,上层种子库占总数的 78%。One_wayANOVA分析表明 ,萌发时的水位条件可显著影响种子库萌发的种类和数量。结合种子库研究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湖湿地 种子库 季节动态 恢复 弃耕水田 湿地植被
下载PDF
退耕还湖后菜子湖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真 杨艳芳 +4 位作者 孔令柱 刘爽 刘文静 司红君 张平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1-826,共6页
以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和邻近原始湿地及仍耕作油菜地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湖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碳氮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湖年限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和粘粒含量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 以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和邻近原始湿地及仍耕作油菜地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湖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碳氮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湖年限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和粘粒含量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逐渐增加,而土壤全磷含量降低;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为333.77~700.75mg/kg,表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为30.80~64.01mg/kg,且均有退耕还湖后升高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pH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粘粒含量显著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容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pH显著相关(P【0.05)。分析表明,退耕还湖后随着人类活动干扰压力的减弱和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自然植被也逐渐恢复,土壤理化性质朝原始湿地方向改善,促使土壤微生物量升高,但总体仍未达到原始湿地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退耕年限 菜子湖湿地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量碳氮
原文传递
敬信湿地弃耕稻田恢复演替年限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5
作者 汤钰琦 尚钇君 +1 位作者 朱卫红 曹光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80-1187,共8页
图们江下游的敬信湿地是吉林省唯一的近海湿地,在维护地区生态平衡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敬信湿地地区许多稻田被废弃,其面积逐年增加。弃耕稻田作为一种自然演替而来的半自然湿地,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但在自然演... 图们江下游的敬信湿地是吉林省唯一的近海湿地,在维护地区生态平衡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敬信湿地地区许多稻田被废弃,其面积逐年增加。弃耕稻田作为一种自然演替而来的半自然湿地,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但在自然演替过程中弃耕稻田植物群落的变化机制尚不明确。通过现场和文献调查,确定图们江下游敬信湿地的生境情况,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比较不同弃耕年限稻田和自然湿地的植物物种群落,以确定植物多样性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弃耕年限稻田和自然湿地植物共99种,隶属于33科64属,主要为湿地草本植物,并以湿生和水生植物为主;从群落特征来看,敬信湿地以莎草科(Cyperaceae)、蓼科(Polygonaceae)和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优势种;随弃耕年限增加,湿地植物群落优势种逐渐接近自然湿地植物群落优势种,弃耕稻田植物多样性远高于自然湿地,并随着演替时间推移而降低,进而接近自然湿地。但与同纬度湿地相比,弃耕稻田湿地植物演替速率较慢,建议在弃耕稻田的生态恢复中关注土壤水分和有机质的补充,并加强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信湿地 弃耕稻田 湿地植物 群落演替 植物多样性 图们江下游
下载PDF
基于生物多样性提升的鱼塘湿地生态修复与监测跟踪
6
作者 崔荣祥 《园林》 2023年第10期126-132,共7页
长江流域平原水网地区存在大量的坑塘养殖湿地资源,因前期养殖中采用单一目标的高密度、高投入模式,其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将废弃的养殖鱼塘改造为小微湿地,成为都市区城市与乡村提升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实践之一。以本土... 长江流域平原水网地区存在大量的坑塘养殖湿地资源,因前期养殖中采用单一目标的高密度、高投入模式,其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将废弃的养殖鱼塘改造为小微湿地,成为都市区城市与乡村提升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实践之一。以本土鸟类、两栖类栖息生境营建为目标,开展上海市嘉定区彭门湿地生态修复实践,探索分析废弃养殖鱼塘转变为多样化生境营建技术措施及其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监测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后鸟类种类逐年增多,国家保护的野生鸟类数量也在增加,挺水植物、浮水植物面积呈增长趋势。彭门湿地生态修复与跟踪监测可为上海地区废弃鱼塘改造为小微湿地生物栖息地提供技术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物栖息地 小微湿地 废弃鱼塘 彭门湿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