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琼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115
1
作者 杨小波 张桃林 吴庆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研究海南岛琼北弃荒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演变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类型的 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和土壤肥力 (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 )的增加正相关明显 ,β-多样性指数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变化较强... 研究海南岛琼北弃荒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演变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类型的 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和土壤肥力 (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 )的增加正相关明显 ,β-多样性指数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变化较强烈 ,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的地方则是在疏灌丛与密灌丛之间 ,表现出在植被恢复的同时 ,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有所增加 ,但后者一般稍滞后一段时间。在对土壤肥力与植被性状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 ,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与演替后期植物种类的发展有关 ;而土壤全氮则与群落覆盖度、木本植物种数和演替后期植物种数等多个因素有关 ;全磷稍与物种多样性有关。土壤全钾和 p H值的变化比较复杂 ,与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没有选择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琼北地区 植被类型 物种多样性 土壤肥力 弃荒坡耕地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弃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郝文芳 梁宗锁 +1 位作者 陈存根 唐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1-8,共8页
选择9个弃耕地,对群落内植物种类、盖度、密度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植被恢复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在弃耕时间为2,6,9,13,16,19,25,30和40年的群落中,演替序列为: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群落→... 选择9个弃耕地,对群落内植物种类、盖度、密度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植被恢复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在弃耕时间为2,6,9,13,16,19,25,30和40年的群落中,演替序列为: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群落→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群落→(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A.sacrorum)群落→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群落→(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群落→(长芒草Stipa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狼牙刺Sophoraviciifolia群落;2)整个演替阶段的生活型:一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半灌木群落→灌丛群落;3)演替阶段主要以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为主;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9年达到最高值,在25年时最低,而Simpose指数呈相反的趋势;5)2个相邻演替阶段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系数。该区弃耕地植被恢复的进展演替缓慢,物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可以通过人为干扰(如补植等)加速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弃耕地 演替序列 生活型结构 物种组成 相似性系数 物种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群落演替与土壤性质演变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郝文芳 梁宗锁 +1 位作者 陈存根 唐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226-231,共6页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2a、68、9a、13a、16a、19a、25a、30a、40a的弃耕地土壤性质演变分析,初步总结出:①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的演替过程中,弃耕9a的群落,每一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大于其它群落相对应土层的土壤含水量;②土壤容重的平均...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2a、68、9a、13a、16a、19a、25a、30a、40a的弃耕地土壤性质演变分析,初步总结出:①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的演替过程中,弃耕9a的群落,每一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大于其它群落相对应土层的土壤含水量;②土壤容重的平均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弃耕6a>9a>13a>16a>19a>25a>2a>30a>40a的群落.除受耕作影响弃耕2a的群落外,从6a到40a随着演替的进展,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容重逐渐变小;③随着演替时间的延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不同阶段,其变化趋势有所差异;④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弃耕草地上,土壤的理化性质在0~60cm易发生变化,而在60~100cm土层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缓慢.⑤尽管演替进行的缓慢,但从土壤发展的角度来看,仍属进展演替,所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若排除人为干扰(开垦、放牧等),在现有的气候与环境条件下,植被有望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弃耕地 群落演替 土壤性质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土壤养分 植被恢复机理
下载PDF
海南岛热带地区弃荒农田次生植被恢复特点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小波 吴庆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7-482,共6页
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地区弃荒农田次生植被恢复特点 ,结果表明在热带多雨地区弃荒农田的植被演替过程中 ,植物种数增加的速度较快 ,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是比较明显的 ;β多样性变化较强烈的阶段是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 ,这说明在弃... 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地区弃荒农田次生植被恢复特点 ,结果表明在热带多雨地区弃荒农田的植被演替过程中 ,植物种数增加的速度较快 ,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是比较明显的 ;β多样性变化较强烈的阶段是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 ,这说明在弃荒农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 ,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生态过渡区是植物种类增加较快和更替较快的区域。比较弃荒农田植被类型的植物成分百分比与典型原始林和次生林的现有植物成分的百分比 ,预计热带多雨地区弃荒农田 10 0~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植被演替 弃荒农田 海南岛 次生植被
下载PDF
煤矿废弃采空区建筑场地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金荣 刘辉 +1 位作者 季翔 徐桌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4,60,共5页
煤矿废弃采空区场地稳定性研究是决定能否进行建筑的关键步骤。本文分析研究了可能引起废弃采空区“活化”的地下水、煤柱失稳、地震作用、断裂构造、地表建筑等因素及其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文中还计算了地面新建建构筑物对地基的扰动深... 煤矿废弃采空区场地稳定性研究是决定能否进行建筑的关键步骤。本文分析研究了可能引起废弃采空区“活化”的地下水、煤柱失稳、地震作用、断裂构造、地表建筑等因素及其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文中还计算了地面新建建构筑物对地基的扰动深度,研究表明,废弃采空区不会“活化”,场地是稳定的,建厂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采空区 建筑场地 稳定 评价
原文传递
添加豆科植物对弃耕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秦燕燕 李金花 +1 位作者 王刚 李文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60,共6页
采用氯仿熏蒸法和BIOLOG检测法,分别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弃耕地在演替早期人工添加豆科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沙打旺(Astragalus huangheensis)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采用氯仿熏蒸法和BIOLOG检测法,分别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弃耕地在演替早期人工添加豆科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沙打旺(Astragalus huangheensis)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豆科植物后,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显著增加(除草木樨外);MBC质量分数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比率、土壤微生物在BIOILOG微平板上的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和碳源利用能力及其代谢多样性指数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弃耕地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功能多样性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主要物种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宁 贾燕锋 +1 位作者 李靖 焦菊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40,共7页
为了探究加速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的人工物种干扰措施如物种选择与搭配的科学依据,利用TWINSPAN分类方法对33个自然恢复的退耕地样方进行分类,得出退耕地在40 a内主要经历了5个群落演替阶段,分别为猪毛蒿群落、赖草群落、... 为了探究加速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的人工物种干扰措施如物种选择与搭配的科学依据,利用TWINSPAN分类方法对33个自然恢复的退耕地样方进行分类,得出退耕地在40 a内主要经历了5个群落演替阶段,分别为猪毛蒿群落、赖草群落、达乌里胡枝子+长芒草群落、铁杆蒿群落和白羊草群落。以各个群落的综合资源环境梯度为依据,对各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分析,提出了不同演替阶段的合理物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植被恢复 退耕地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弱胶结软岩过空巷控顶技术实践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闯 李培贤 +6 位作者 任强 贺小平 周凯 于凤海 王博 杜盼 贾小玉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58,共5页
综采工作面过空巷时顶板控制效果直接决定着能否安全顺利过空巷,尤其是弱胶结软岩条件下。在分析空巷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工作面过空巷支护结构力学模型,提出锚索加木垛为主的非对称性补强支护,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随工作... 综采工作面过空巷时顶板控制效果直接决定着能否安全顺利过空巷,尤其是弱胶结软岩条件下。在分析空巷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工作面过空巷支护结构力学模型,提出锚索加木垛为主的非对称性补强支护,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随工作面不断推进空巷整体表面移近量有所增加,增量不明显。顶板(锚索)受力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距离工作面55~65 m时开始急剧上升,在15~22 m处达到压力峰值,峰值压力约为127 kN,没有超出补强控顶支护极限;支架受力较之前回采时有所降低,平均降低18%左右。研究结果表明,该顶板联合补强措施能够保证空巷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稳定,现场应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软岩 空巷 支护 现场监测
下载PDF
武汉某废弃农药厂土壤中DDT及其代谢产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欧丽 李义连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50,共5页
以武汉某多年生产滴滴涕(DDT)的废弃农药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污染场地土壤中DDT及其代谢产物(DDTs,包括p,p ' DDT、o,p-DDT、p,p-DDD、o,p-DDD、p,p’-DDE和o,p-DDE)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以武汉某多年生产滴滴涕(DDT)的废弃农药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污染场地土壤中DDT及其代谢产物(DDTs,包括p,p ' DDT、o,p-DDT、p,p-DDD、o,p-DDD、p,p’-DDE和o,p-DDE)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场地不同深度土壤中DDTs的浓度范围为0.01~24 107.29 mg/kg,平均值范围为0.93~1 404.97 mg/kg;表层土壤DDTs污染相对严重,污染集中在生产车间和原料库;生产车间和原料库及周边区域DDTs浓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DDTs污染物垂直下渗但迁移不显著,其中污水处理站区域DDTs存在显著垂向迁移,5 m深度处仍能检测出DDTs浓度为7.81 mg/kg,表明已造成深层土壤污染,但总体上DDTs在深层土壤中迁移能力较弱,其迁移方向与地下水流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滴涕(DDT) 土壤污染 空间分布 废弃场地
下载PDF
废弃管道清洗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苗升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19年第1期43-47,共5页
文中利用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废弃管道的清洗技术和清洗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实际工程,采用合理的清洗方法进行了现场试验,效果良好,可为国内废弃管道的清洗提供借鉴。
关键词 废弃管道 清洗技术 清洗施工工艺 现场试验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盐碱化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宁宝山 闫好原 +5 位作者 胡生新 高万林 高承兵 马俊梅 李威龙 杨巨海 《甘肃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1-4,27,共5页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对石羊河下游盐碱化退耕地21个样地63个样方的自然恢复植被进行调查,并对各植被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后50年的植被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植物22种,分属于11科21属;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的过程大致...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对石羊河下游盐碱化退耕地21个样地63个样方的自然恢复植被进行调查,并对各植被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后50年的植被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植物22种,分属于11科21属;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的过程大致经历了田旋花、独行菜、骆驼蒿、苏枸杞和盐爪爪5种群落类型的演替;在整个演替过程中,植被恢复大体分为迅速恢复期(1~2年)、初始更替期(3~8年)、高级更替期(9~28年)和缓慢恢复期(29年以后)4个阶段,同时,Margalef指数、Simp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现出波动式减小的变化趋势,Monk指数、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则呈现出波动式增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特征 自然恢复 退耕地 石羊河下游
下载PDF
荆江河岸外侧弃耕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季节动态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中义 宋士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3,共2页
研究了长江荆江段学堂洲一个 3年弃耕地的植物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 :该地植物物种丰富 ,共有3 9科 ,10 0属 ,13 9种。根据生物量计算出的 4类物种多样性指数都反映出植物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为春季 >夏季 ... 研究了长江荆江段学堂洲一个 3年弃耕地的植物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 :该地植物物种丰富 ,共有3 9科 ,10 0属 ,13 9种。根据生物量计算出的 4类物种多样性指数都反映出植物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为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该弃耕地上植物物种的季节性替代明显 ,水平结构在不同季节变化也大 ,即在该弃耕地演替的早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耕地 植物物种 秋季 季节动态 春季 冬季 夏季 物种多样性指数 演替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J油田废弃井处置配套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13
作者 孙艳妮 冯青 李胜胜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7期26-28,共3页
针对油田后期部分废弃井在挤注水泥封堵油水层过程中,存在水泥挤注不进或水泥返吐凝固管柱造成封层失效和大修等事故,通过研究和试验改进,研究了一种可反洗的插入密封带压挤水泥管柱,配套工具包括防返吐桥塞及座封丢手装置、可反洗密封... 针对油田后期部分废弃井在挤注水泥封堵油水层过程中,存在水泥挤注不进或水泥返吐凝固管柱造成封层失效和大修等事故,通过研究和试验改进,研究了一种可反洗的插入密封带压挤水泥管柱,配套工具包括防返吐桥塞及座封丢手装置、可反洗密封插管、安全接头等。具有高压挤注水泥、停泵后防止水泥返出凝固管柱、窜漏后及时反洗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等特点。现场试验12井次,主要应用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最高挤注施工压力32.5 MPa,挤注施工均取得了成功,封堵可靠,表明该水泥挤封管柱及配套工具封堵可靠,满足了带压挤水泥封层施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井 水泥挤封 可反洗插入密封 现场应用
下载PDF
屈原赋“行进”类动词的语义特征和精神内涵
14
作者 邓康丽 吴广平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8-85,共8页
屈原赋"行进"类动词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语义场,包含两个向度的义项:一个是"前进",一个是"回归"。前者数量较多,注重浪漫想象艺术的运用;后者意蕴丰富,注重精神内涵的隐性呈现。以"前进"和"... 屈原赋"行进"类动词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语义场,包含两个向度的义项:一个是"前进",一个是"回归"。前者数量较多,注重浪漫想象艺术的运用;后者意蕴丰富,注重精神内涵的隐性呈现。以"前进"和"回归"交织而成的屈原赋"行进"类动词充分展现了弃逐诗人屈原内心的矛盾、纠结与挣扎,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逐诗人 屈原 辞赋 “行进”类动词 语义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撂荒年限自然恢复的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67
15
作者 张成娥 陈小利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95-200,共6页
黄土丘陵区不同撂荒年限的自然恢复草地土壤中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P以及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在剖面的分布均为上高下低,并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随着草地利用时间的增长,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和三种酶活性含量增高,... 黄土丘陵区不同撂荒年限的自然恢复草地土壤中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P以及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在剖面的分布均为上高下低,并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随着草地利用时间的增长,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和三种酶活性含量增高,活性增强。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均以永久草地最高,三种酶活性与有机质和全N都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有效N和速效P的相关不明显。人工草地不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反而会大量消耗土壤养分使其肥力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黄土丘陵
下载PDF
洪湖湿地退耕初期种子库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53
16
作者 王相磊 周进 +2 位作者 李伟 刘贵华 张学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2-359,共8页
为了研究水田退耕初期种子库的特征 ,在两个不同水位条件下通过幼苗萌发法对洪湖的濒湖退耕田种子库的结构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库季节变化明显 ,种子库的密度于 1 2月达到最大值 2 .61× 1 0 5ind .·m- 2 ,6... 为了研究水田退耕初期种子库的特征 ,在两个不同水位条件下通过幼苗萌发法对洪湖的濒湖退耕田种子库的结构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库季节变化明显 ,种子库的密度于 1 2月达到最大值 2 .61× 1 0 5ind .·m- 2 ,6月时最小 ,为 2 .90× 1 0 4 ind .·m- 2 。而萌发的物种数则相反 ,6月时最大 ,1 2月时最小。Simpson和Shan non_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hannon均匀度指数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 ,在 6月最高 ,1 2月和 3月最低。该种子库类型属于持续性种子库。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群落种相似性系数变化较大。 0~ 5cm和 5~ 1 0cm土层中的种子库萌发的物种数差异不显著 ,但在数量上有明显分层现象 ,上层种子库占总数的 78%。One_wayANOVA分析表明 ,萌发时的水位条件可显著影响种子库萌发的种类和数量。结合种子库研究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湖湿地 种子库 季节动态 恢复 弃耕水田 湿地植被
下载PDF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土)场水土流失特征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45
17
作者 吕钊 王冬梅 +1 位作者 徐志友 王文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3期118-126,共9页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种类繁多,弃渣成分、结构复杂,各类弃渣场的侵蚀形式、机制不尽相同,不易实施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致使弃渣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通过介绍弃渣场存在的各类土壤侵蚀型式、归纳土壤侵蚀类型、分析岩土侵蚀特点,指出影...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种类繁多,弃渣成分、结构复杂,各类弃渣场的侵蚀形式、机制不尽相同,不易实施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致使弃渣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通过介绍弃渣场存在的各类土壤侵蚀型式、归纳土壤侵蚀类型、分析岩土侵蚀特点,指出影响弃渣场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有排弃方式、组成物质、坡面以及堆积时间等。结合保证弃渣场安全稳定、恢复土地生产力的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分析现有水土保持措施特点,提出健全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的建议,为弃渣场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山区高速铁路弃渣场选址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明慧 蒋树平 +1 位作者 张桥 金琰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0,67,共4页
研究目的:山区高速铁路修建过程中,由于地形复杂、设计标准高等原因,常导致弃渣量巨大,对资金、环保、工期、施工安全等有较大影响,过去有的设计由于对选址与设计原则把握不当,往往在施工阶段不得不进行变更,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埋... 研究目的:山区高速铁路修建过程中,由于地形复杂、设计标准高等原因,常导致弃渣量巨大,对资金、环保、工期、施工安全等有较大影响,过去有的设计由于对选址与设计原则把握不当,往往在施工阶段不得不进行变更,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埋下安全隐患。渝万铁路90%的线路位于山区与丘陵,且穿越多个林地与水源保护区,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进行选址和设计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研究结论:结合渝万铁路的特点,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弃渣场应尽量减少农田耕地的占用,选址一般应远离居民区和环境敏感区,少干扰地方交通;(2)要注重地质勘察,做好防护工程,避免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3)回填弃渣场一举两得,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山沟和山脚弃渣场弃渣量大,占地少,弃渣方便,应作为山区铁路弃渣场主要选址。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山区高速铁路弃渣场的设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高速铁路 弃渣场 选址 分析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盐渍化弃耕地植被演替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昌龙 肖斌 +2 位作者 王多泽 魏林源 郭树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1-247,共7页
以石羊河下游不同年代盐渍化弃耕地自然群落为对象,利用优势种群的消长和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退耕地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动态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植被类型一般经历3个阶段:田间杂草→荒漠草本→荒漠灌... 以石羊河下游不同年代盐渍化弃耕地自然群落为对象,利用优势种群的消长和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退耕地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动态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植被类型一般经历3个阶段:田间杂草→荒漠草本→荒漠灌木,但群落演替可分为4个阶段:藜+田旋花群落(1~2年)→骆驼蒿群落(3~10年)→苏枸杞+黄毛头群落(10~40年)→黄毛头群落(顶极群落);2)土壤养分在整个植被演替过程中一般经历消耗-积累-消耗3个阶段,但速效钾不存在初期消耗阶段,演替后期土壤养分处于消耗状态,并逐渐接近本区域自然植被土壤养分;3)由于前期土壤养分处于消耗阶段,骆驼蒿种群对土壤养分的贡献不明显,其中与速效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苏枸杞种群与土壤养分呈正相关,其中与有机质、全氮、30~60cm速效钾相关性显著;而黄毛头种群与土壤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黄毛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作为盐渍化弃耕地上的适宜引种物种,以调控和加速植物群落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盐渍化弃耕地 植被演替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排序及演替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杜峰 徐学选 +3 位作者 张兴昌 邵明安 梁宗锁 山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418-5427,共10页
根据2003和2005年分别对36和34块撂荒群落及其生境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撂荒群落的排序演替规律、演替速度及演替趋同或趋异性。结果表明:(1)对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影响较大的因子主要有撂荒年限、海拔、土壤水分含量及变异量、有机质... 根据2003和2005年分别对36和34块撂荒群落及其生境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撂荒群落的排序演替规律、演替速度及演替趋同或趋异性。结果表明:(1)对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影响较大的因子主要有撂荒年限、海拔、土壤水分含量及变异量、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速效磷等,而坡度、坡向等对撂荒群落分布及动态影响较小;(2)排序图也反映了撂荒演替过程中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即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变异量增加。土壤养分方面,除速效磷呈减少趋势外,土壤有机质,全N、P、K,速效N、K都有增加的趋势;(3)农田撂荒后,群落演替速度有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提出一个关于撂荒演替速度的分阶段循环往复式的理论模型,认为植被演替从总体上讲是逐渐变慢的,可根据生长、生活型和优势植物种等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初期演替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变慢达到阶段稳定状态。之后,随着下一阶段主要植物的入侵,阶段稳定状态被打破,演替进入下一阶段。(4)演替趋同、趋异性方面,两年的结果不一致,与样地选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撂荒群落 演替速度 演替趋同或趋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