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数学美的本质属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焕斌 张雄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30,共3页
数学美反映的是主体对数学对象深层结构及其相互间本质联系的认识.对称美、奇异美或现实美、语言美、方法美等均不是数学美的本质属性.而逻辑真实性、形式化与抽象性、和谐统一性、简洁性才是其本质属性.
关键词 数学美 逻辑真实性 形式化与抽象性 和谐统一性:简洁性
下载PDF
寻求完美的人性——评劳伦斯《儿子与情人》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春兰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95-100,共6页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 ,以对保罗与三位女性的关系的描写 ,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 ,人与文明 ,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导致人性的分裂。劳伦斯在小说中追求理想的两性关系 ,认为只有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和谐统一 ,人才能获得完美的人性。
关键词 人性分裂 和谐统一 完美人性 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应全面促进人的适应性与自由性统一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郝文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1,共11页
任何时代的人都要适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但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现代化程度加深,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由度和全面性在不断增强。人的身心发展经历过原始丰富和片面发展、适应性全面发展和片面发展等阶段,从主要为适应性全面发展逐渐向... 任何时代的人都要适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但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现代化程度加深,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由度和全面性在不断增强。人的身心发展经历过原始丰富和片面发展、适应性全面发展和片面发展等阶段,从主要为适应性全面发展逐渐向适应性与自由性统一的全面发展转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本质特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三个面向”,全面促进人的适应性与自由性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更好更快推进国家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化教育 适应性 自由性 和谐统一
下载PDF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先进文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品彬 许凤霞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10,共4页
人的全面发展水平是衡量文化先进性的重要尺度,发展先进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和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既要从理论上探讨人的全面发展与先进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还要在实... 人的全面发展水平是衡量文化先进性的重要尺度,发展先进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和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既要从理论上探讨人的全面发展与先进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还要在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先进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先进文化发展 和谐统一 落到实处
下载PDF
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适应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宏文 董书旭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0年第4期81-83,共3页
能动地适应客观条件是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根本性特征,中国造物艺术取得的伟大成就与之密不可分。传统造物对于现有自然资源条件、技术工艺与造型样式、使用习惯与社会风俗的积极适应与革新,是这一特征的三大表现形式。中国传统造物讲究&... 能动地适应客观条件是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根本性特征,中国造物艺术取得的伟大成就与之密不可分。传统造物对于现有自然资源条件、技术工艺与造型样式、使用习惯与社会风俗的积极适应与革新,是这一特征的三大表现形式。中国传统造物讲究"天人合一",能动的适应性特征使造物行为得以应对自然、社会条件的变更从而进行自身的革新与提升,造物设计也因此能够延续不止,积厚流光。关于传统造物针对自然资源、工艺器型与社会风俗的适应性特征研究,对于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造物设计 适应性 蓑衣 夹纻佛像 黑釉茶盏 和谐统一
原文传递
《呼啸山庄》中的二元对立——从矛盾到和谐 被引量:2
6
作者 于佳慧 申富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2-76,共5页
《呼啸山庄》是一部矛盾激烈,充满张力的小说。然而在小说结尾处,所有的冲突矛盾都归于和谐。小说中存在许多模糊的二元对立。从始至终,这些二元对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现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呼啸山庄》 二元对立 和谐统一
下载PDF
论生态化体育的和谐与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谢香道 徐斌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6-78,共3页
随着工业革命以来所导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及世界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化,生态体育正以它无穷的魅力,有力地冲击着当今竞技体育。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法,拟就对生态体育的和谐发展、产生诱发生态体育不和谐发展的各种原因、及促进生态体... 随着工业革命以来所导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及世界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化,生态体育正以它无穷的魅力,有力地冲击着当今竞技体育。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法,拟就对生态体育的和谐发展、产生诱发生态体育不和谐发展的各种原因、及促进生态体育与人,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旨在达到实现人、自然和社会协调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体育 和谐统一 建议
下载PDF
泰戈尔《新月集》爱的主题论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舒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8-32,共5页
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以其轻灵的诗句 ,描绘了一个和谐的世界 ,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这一曲爱的颂歌 ,表现了诗人对于和谐生活、祖国和民族的热爱 ,体现了诗人渴望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的强烈愿望。泰戈尔《新月集》的主题是爱 ,集中体... 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以其轻灵的诗句 ,描绘了一个和谐的世界 ,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这一曲爱的颂歌 ,表现了诗人对于和谐生活、祖国和民族的热爱 ,体现了诗人渴望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的强烈愿望。泰戈尔《新月集》的主题是爱 ,集中体现在对大自然 ,对母亲与孩童 ,以及对存在于自然与人中的神的爱三个方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统一 自然 泰戈尔 《新月集》 母爱 情感 诗歌
下载PDF
事物系统与和谐统一——关于进步发展问题的现实性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国章 《系统科学学报》 2008年第2期14-19,共6页
和谐统一是构成真正系统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进步发展的根据。社会真正的发展需要和谐,可持续和全面的发展更加需要和谐。和谐统一的关系不仅是利益平衡及平等互换的顺畅通道,而且是公正平等的象征,更是正义、博爱、民主和自由的发源地... 和谐统一是构成真正系统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进步发展的根据。社会真正的发展需要和谐,可持续和全面的发展更加需要和谐。和谐统一的关系不仅是利益平衡及平等互换的顺畅通道,而且是公正平等的象征,更是正义、博爱、民主和自由的发源地。简言之,和谐统一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理性和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必须严格遵循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系统 和谐统一 可持续全面发展
下载PDF
构建和谐辽宁是政法系统的重要任务
10
作者 椰永华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8-80,共3页
把民主法制及政法工作当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作者从影响构建和谐辽宁的现实问题入手,从政法机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出发,着力强调了政法工作如何以新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为创建和谐社会... 把民主法制及政法工作当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作者从影响构建和谐辽宁的现实问题入手,从政法机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出发,着力强调了政法工作如何以新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支撑 和谐统一 和谐共建
下载PDF
中华文化和合思想的时代基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俊华 Zhu Yihua Luo Yan 《孔学堂》 CSSCI 2022年第1期4-12,105-114,共1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天、地、人“三才”整体的、联系的、和谐的“和合”理念出发,探讨生态保护、世界和平、德性良知的时代主题。“和合”的绿色基因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底色,易学从“乾道”开创自然的创造力,“坤道”孕育万物的生命力,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天、地、人“三才”整体的、联系的、和谐的“和合”理念出发,探讨生态保护、世界和平、德性良知的时代主题。“和合”的绿色基因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底色,易学从“乾道”开创自然的创造力,“坤道”孕育万物的生命力,提炼出“天地之德”的人文观念。大自然万物生生不息、共生共荣的气象,转化为人类社会“和而不同”、尊重差异的和平基因。“知行合一”的德性基因包含了人们对先天良知良能的充分践履,生成了中华文明高尚洁白的圣贤君子品格,它基于兼济天下的人文胸怀、“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本思想,传达了中国古代崇尚仁爱、公平、有礼的思想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 绿色发展 中庸 知行 时代
下载PDF
“静”与“动”的和谐统一——论“三言”的叙述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军 黄谦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以西方叙事学关于叙事视角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参照,将"三言"置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大背景中,重新审视和探究,可以发现:"三言"在叙事视角的调动上,更显娴熟灵动。它不仅强调视角的静止,突出其凝固性、稳定性、重复性... 以西方叙事学关于叙事视角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参照,将"三言"置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大背景中,重新审视和探究,可以发现:"三言"在叙事视角的调动上,更显娴熟灵动。它不仅强调视角的静止,突出其凝固性、稳定性、重复性,而且更强调视角的运动,突出其转换性、更替性、流动性,形成了"静"与"动"和谐统一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静态叙事视角 动态叙事视角 和谐统一
下载PDF
翻译的悖论和诗学意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启红 罗润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135,共4页
传统经验论的缺陷在于认定翻译的对象只是信息而无力回答"怎样译"的理论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先验的,涉及两个先决条件:语言与文化的悖论、文学文本的信息与言语形式的不可分离性。文学翻译中译入语文本只能近似地还原源... 传统经验论的缺陷在于认定翻译的对象只是信息而无力回答"怎样译"的理论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先验的,涉及两个先决条件:语言与文化的悖论、文学文本的信息与言语形式的不可分离性。文学翻译中译入语文本只能近似地还原源语文本的信息与言语形式的和谐统一;由于文学语言具有表达符号意义和完成诗学功能的双重作用,译者的诗学意识方为译艺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路 语言与文化悖论 和谐统一 诗学功能
下载PDF
孟子圣贤学说对健康人格的启示
14
作者 王谦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9-43,共5页
圣人,作为孟子圣贤学说中理想人格的代表,具备了孟子所认可的种种优良品质。在圣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以及自身身与心的和谐,为我们今天塑造和完善健康的人格,进而构建和谐的人类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尽量做... 圣人,作为孟子圣贤学说中理想人格的代表,具备了孟子所认可的种种优良品质。在圣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以及自身身与心的和谐,为我们今天塑造和完善健康的人格,进而构建和谐的人类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尽量做到尽心知性,明确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抛开外界环境的干扰,去努力发现真实的自我;在努力发现真实自我、向自身索要答案的过程中,要坚持诚的原则;发现真实的自我,培养健康的人格,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培养健康的人格,还需要一定外界环境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统一 圣人 性善说 理想人格
下载PDF
节奏与美
15
作者 吴翔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美是在人和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是客观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自然中的美是自然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 ;社会中的美 ,是社... 美是在人和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是客观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自然中的美是自然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 ;社会中的美 ,是社会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 ;艺术中的美 ,同样是艺术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因此 ,美 ,就是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节奏 和谐统一关系 审美对象 美学
下载PDF
自然、社会与现代人类
16
作者 刘国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64,38,共7页
在认知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在认知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匹配和协调,就是人的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是真正人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实现。而全面的发展和科... 在认知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在认知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匹配和协调,就是人的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是真正人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实现。而全面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根据,就是自然生态平衡规律以及这一规律在社会的延续所展现的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社会 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理一分殊”:艺术中的音乐趋向及其成因——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启示
17
作者 许海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3-86,共4页
艺术中存在着以音乐为高级境界的共同趋向,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对于从艺术的共性方面对此进行解释有诸多启示:根源相同、使命相近、表现相似和规律相通使艺术原理根本一致,各门艺术"理一分殊"。而表达生命情感内容、突破感性的... 艺术中存在着以音乐为高级境界的共同趋向,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对于从艺术的共性方面对此进行解释有诸多启示:根源相同、使命相近、表现相似和规律相通使艺术原理根本一致,各门艺术"理一分殊"。而表达生命情感内容、突破感性的空间性存在向时间性精神内涵迈进,正是艺术必然趋向音乐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趋向 艺术共性 生生而条理 和谐统一
下载PDF
传统太极拳的生态伦理关怀
18
作者 张震 《少林与太极》 2011年第16期9-11,共3页
通过对传统太极拳的剖析,认为太极拳自诞生至今三百余年之所以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本身蕴含着对人的肉体和性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生态伦理关怀,这种关怀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 通过对传统太极拳的剖析,认为太极拳自诞生至今三百余年之所以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本身蕴含着对人的肉体和性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生态伦理关怀,这种关怀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建设和谐的体育、生态的体育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太极拳 生态伦理关怀 和谐统一
下载PDF
试析方东美生命美学观的核心范畴
19
作者 肖丽娅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3-97,共5页
方东美是二十世纪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其生命美学以中西美学的比较视野,深邃的哲学内涵、独到的艺术见解、现实的人文关怀,形成了他较为系统的"生生之美"的生命美学体系,其生命美学思想旨在创造... 方东美是二十世纪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其生命美学以中西美学的比较视野,深邃的哲学内涵、独到的艺术见解、现实的人文关怀,形成了他较为系统的"生生之美"的生命美学体系,其生命美学思想旨在创造一种含情契理、美善圆融的超然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生命美学 情与理 内在超越 和谐圆融
下载PDF
曲径通幽 相看不厌——天人合一与古代艺术散论
20
作者 武占江 冯超卓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3-65,共3页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的命题。本文主要分析天人合一与古代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通。分别从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和建筑三方面来一一论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了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 ,促进了绘画的形成和发展 ,且渗透到了建筑理念...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的命题。本文主要分析天人合一与古代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通。分别从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和建筑三方面来一一论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了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 ,促进了绘画的形成和发展 ,且渗透到了建筑理念中 ,它为这些艺术形式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而一些艺术作品则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二者相辅相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古代艺术 和谐统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