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syenogranitesin western Niubiziliang,northwestern Qaidam,Qinghai 被引量:1
1
作者 YU Lu SUN Fengyue +6 位作者 LI Bile LI Liang LI Ruihua JIANG Hefang WANG Fei SHAO Ji SHEN Dali 《Global Geology》 2017年第2期69-79,共11页
The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U-Pb dating of zircons and whole-rock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a syenogranite located in the western Niubiziliang area,China with the aim of determining its formation time,petrogenesis... The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U-Pb dating of zircons and whole-rock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a syenogranite located in the western Niubiziliang area,China with the aim of determining its formation time,petrogenesis and the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 Zircons within the syenogranite are euhedral-subhedral and display rhythmic growth zoning,indicating a magmatic origin. Zircon U-Pb data obtained by LA-ICP-MS indicate the syenogranite formed in the Late Permian (260.7±1.5 Ma). The w(SiO_2) of syenogranites is 70.82%--73.59%,w(Al_2O_3) is 13.49%--14.82%,and w(Na_2O + K_2O) is 7.85%--8.52%,and yield K_2O/Na_2O ratios of 1.06--1.26. Therefore,the syenogranites belong to the high-K calc-alkaline and metaluminous (A/CNK< 1,A/NK > 1) series which display I-type granites similarly. The syenogranites also show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 arc rocks,being enriched in large-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s; K,Rb) and light rare-earth elements (LREEs; La,Ce,Sm,Nd),but deplet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s; Ta,Nb,P,Ti). On the whole,trace element ratios are close to the mean of the Earth's crust,indicating a lowercrust magma source. The low Sr (161--214) ×10^(-6) and Yb (1.08--1.80)×10^(-6) concentrations indicate that plagioclase and hornblende are residual mineral phases in the source. The regional geology and whole-rock geochemistry suggest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syenogranites was related to subduction of the Zongwulong Ocean crust,and the north margin of Qaidam Block during the Late Permian was in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tectonic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enogranite zircon U-Pb dating GEOCHEMISTRY tectonic setting zongwulong Ocean Niubiziliang
下载PDF
青海宗务隆京根郭勒地区金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2
作者 付彦文 李良俊 +1 位作者 杨海云 余福承 《矿产勘查》 2018年第4期559-563,共5页
京根郭勒地区位于宗务隆山华力西期铅、银、铜、金成矿带。通过研究认为,矿体受北西-南东向构造控制,京根郭勒多金属矿成矿类型为含金-硫化物同构造脉型金矿矿床。指出矿区中已发现矿体的两端具有较好的找矿空间,下一步工作应针对矿体... 京根郭勒地区位于宗务隆山华力西期铅、银、铜、金成矿带。通过研究认为,矿体受北西-南东向构造控制,京根郭勒多金属矿成矿类型为含金-硫化物同构造脉型金矿矿床。指出矿区中已发现矿体的两端具有较好的找矿空间,下一步工作应针对矿体两端的化探异常区继续开展找矿工作,摸清矿体地表展布形态,争取该矿区找矿的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务隆 京根郭勒矿区 地质特征 金铅锌矿
下载PDF
基于GF-1卫星数据岩性自动化识别方法试验
3
作者 李宗仁 李根军 +2 位作者 辛荣芳 张兴 李得林 《地理空间信息》 2019年第4期20-24,I0002,共6页
以青海省宗务隆地区为实验区, GF-1卫星PMS数据为数据源,重点从图像预处理、岩性标识体系建立、影像分割、影像分类等方面进行了基于面向对象的岩性自动分类方法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 以青海省宗务隆地区为实验区, GF-1卫星PMS数据为数据源,重点从图像预处理、岩性标识体系建立、影像分割、影像分类等方面进行了基于面向对象的岩性自动分类方法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进行岩性自动化分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 宗务隆 岩性识别 面向对象 方法实验
下载PDF
宗务隆山达肯大坂变质侵入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严玉峰 许海全 +2 位作者 杨波 李焕学 李五福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02-108,共7页
为探讨柴北缘宗务隆山地区构造岩浆带发展演化,在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于宗务隆山地区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中,发现了一套变质侵入体,通过LA-ICP-MS方法测得英云闪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803±18)Ma,时代为新元古代,岩... 为探讨柴北缘宗务隆山地区构造岩浆带发展演化,在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于宗务隆山地区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中,发现了一套变质侵入体,通过LA-ICP-MS方法测得英云闪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803±18)Ma,时代为新元古代,岩石中Si02含量为63.70%~74.40%,σ为1.29~2.26,山德指数(A/CNK)为1.73~2.64,总体显示为强过铝质钙碱性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属轻稀土富集的配分曲线,轻重稀土分馏强烈,重稀土亏损,具强烈的负Eu异常,具有地壳重熔的特点,反映岩石经历了强烈的结晶分异过程;其成因分析,该变质侵入体为同碰撞环境下岩浆作用的产物。高精度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的获得为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地区新元古代岩浆热事件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侵入体 英云闪长岩 同碰撞环境 宗务隆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印支期宗务隆造山带 被引量:108
5
作者 郭安林 张国伟 +3 位作者 强娟 孙延贵 李广 姚安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共12页
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构造带(柴北缘构造带)与南祁连造山带间的宗务隆构造带发育晚古生代、早中三叠世地层以及石炭纪蛇绿岩地体和具有岛弧性质的二叠纪—早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三个侵入宗务隆带南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246Ma天峻南山... 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构造带(柴北缘构造带)与南祁连造山带间的宗务隆构造带发育晚古生代、早中三叠世地层以及石炭纪蛇绿岩地体和具有岛弧性质的二叠纪—早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三个侵入宗务隆带南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246Ma天峻南山花岗岩、238Ma青海湖南山花岗岩和215Ma二郎洞花岗岩)分别与俯冲和后碰撞相关。两期明显的构造变形为印支期造山构造和第三纪陆内构造活动印记,前者以300余公里长的韧性剪切带为代表,后者以大规模指向南的逆冲推覆作用为特征。宗务隆构造带经历了由陆内裂陷、洋盆发育和俯冲—碰撞造山的演化过程,既不同于其南侧的柴北缘构造带也不属于北侧的南祁连造山带,而是一在柴北缘和南祁连造山带共同构建的加里东陆块上发育起来的、具有完整板块旋回的印支期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务隆构造带 天峻南山蛇绿岩 海西-印支期花岗岩 印支期变形 宗务隆造山带
下载PDF
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5
6
作者 彭渊 马寅生 +3 位作者 刘成林 李宗星 孙娇鹏 邵鹏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6-221,共16页
为了研究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印支期构造演化特征,选取宗务隆构造带内具代表性的晒勒克郭来花岗闪长岩和察汗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结果显示,晒勒克郭来花岗闪长岩与察汗诺花岗闪长岩... 为了研究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印支期构造演化特征,选取宗务隆构造带内具代表性的晒勒克郭来花岗闪长岩和察汗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结果显示,晒勒克郭来花岗闪长岩与察汗诺花岗闪长岩分别形成于(249.2±2.6)Ma、(242.7±1.9)Ma和(243.5±2.4)Ma,为早三叠世,也更加证实柴北缘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存在。两岩体均相对富SiO2、Na2O和Al2O3,A/CNK分别为1.02~1.06和1.01~1.05,里特曼指数分别为1.54~1.73和1.07~1.61,属于弱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K/Rb值平均分别为234和279,分异指数分别为72.95~76.06和64.49~76.42,两岩体原始岩浆结晶分异不充分;LREE/HREE分别为6.83~9.70和3.29~7.40,弱的Eu负异常或正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两岩体明显富集Rb、U、La、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察汗诺花岗闪长岩中发育中基性暗色包体,包体和寄主岩中见斜长石、角闪石等矿物结构和成分不平衡现象,说明其为岩浆混合成因。综上所述,两岩体应为印支期柴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碰撞作用导致幔源岩浆底侵与下地壳部分重融形成的壳-幔混合岩浆形成的产物。对比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与柴东鄂拉山构造带内岩浆岩地质特征认为,宗务隆构造带的形成可能与西秦岭沿共和坳拉谷强烈斜向碰撞柴达木地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务隆构造带 晒勒克郭来 察汗诺 花岗闪长岩 印支期 岩浆混合成因 俯冲碰撞
下载PDF
青海省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7
作者 郭安林 张国伟 +2 位作者 孙延贵 程顺有 强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7-754,共8页
青海省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分属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带,宗务隆构造带和苦海-赛什塘带。阿尼玛卿带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样品具有较高的^(87)Sr/^(86)Sr(t)比值(0.7066~0.7084)、高的ε_(Nd)(t)(12.2~12.8)和较低的^(206... 青海省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分属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带,宗务隆构造带和苦海-赛什塘带。阿尼玛卿带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样品具有较高的^(87)Sr/^(86)Sr(t)比值(0.7066~0.7084)、高的ε_(Nd)(t)(12.2~12.8)和较低的^(206)Pb/^(204)Pb初始值(17.72~17.79)。这些同位素特征类似于秦岭勉略蛇绿岩带的N-MORB以及印度洋低^(206)Pb/^(204)Pb高^(143)Nd/^(144)Nd N-MORB。该带中的洋岛玄武岩(OIB)的^(87)Sr/^(86)Sr比值为0.7036~0.7044,ε_(Nd)(t)=4.4~4.8,^(206)Pb/^(204)Pb=17.45~17.62。其Sr和Nd同位素比值可与印度洋代表热点构造的洋岛玄武岩对比,但^(206)Pb/^(204)Pb低于印度洋的热点构造玄武岩,因此,具有类似印度洋低^(143)Nd/^(144)Nd比值MORB同位素特征。宗务隆构造带的N-MORB的Sr同位素比值在0.7041~0.7058,ε_(Nd)(t)=6.1~8.4,^(206)Pb/^(204)Pb=17.51~17.90,划归高^(143)Nd/^(144)Nd比值的N-MORB。苦海大陆裂谷玄武岩显示了高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0.7115和0.7104)和低的ε_(Nd)(t)值(-1.7和-2.5),其^(206)Pb/^(204)Pb(17.64和17.46)与上述大洋玄武质岩石无显著区别。上述各岩类的同位素特征反映了它们生成的构造环境和陆壳组分混染的程度。阿尼玛卿带的N-MORB代表了典型的来自亏损地幔源区的洋中脊产物。与勉略带同类岩石可能来自同一源区。OIB可能属于热点构造成因的洋岛产物并与MORB一起构成了阿尼玛卿洋洋壳。宗务隆带MORB同样代表了主要源自相对亏损地幔的洋脊产物并指示宗务隆带曾开裂成洋。苦海大陆裂谷玄武岩极高的Sr和低的Nd同位素比值是陆壳物质组分的强烈印记,这与该类火山岩发育在前寒武纪基底之上不无关系。结合本区大洋玄武岩普遍低的Nb/U和Ce/Pb比值,推测它们可能源自EMII与DMM物质的交代混合。按照习惯的想法,明显的Dupal异常(△^(208)Pb/^(204)Pb值=46~103和△^(207)Pb/^(204)Pb值=4~18;大多样品^(87)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火山岩 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带 宗务隆构造带 苦海-赛什塘带 SR-ND-PB同位素 DUPAL异常 构造环境
下载PDF
柴北缘乌兰地区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成因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才来 雷敏 +1 位作者 吴迪 李天啸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3-516,共24页
柴北缘乌兰地区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哈德森沟岩体的年龄为(413±3)Ma,许给沟岩体的年龄为(254±3)Ma,椅落山岩体的年龄为(251±1)Ma,察汗诺岩体角闪闪长岩和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249±1)Ma和(248±2)... 柴北缘乌兰地区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哈德森沟岩体的年龄为(413±3)Ma,许给沟岩体的年龄为(254±3)Ma,椅落山岩体的年龄为(251±1)Ma,察汗诺岩体角闪闪长岩和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249±1)Ma和(248±2)Ma,察汗河岩体年龄为(240±2)Ma,晒勒克郭来岩体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50±1)Ma和(244±3)Ma。从年龄上看,这些花岗岩明显地分为两期:早期属早泥盆世(年龄为413 Ma),形成的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碱长花岗岩;晚期属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年龄为254~240 Ma),又可进一步细分为254~251 Ma、250~248 Ma、244~240 Ma三次侵位,对应的岩石组合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早期花岗岩类不仅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且还富集部分高场强元素(Zr、Y、Nb等),属A型花岗岩;晚期花岗岩类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I型花岗岩。早期花岗岩的87Sr/86Sr比值(0.710 8)和Nd模式年龄(T2DM=2.10 Ga)均高于晚期花岗岩(0.707 6~0.710 7,T2DM=1.41~1.58 Ga),但晚期花岗岩的εNd(t)值(-11.6)低于早期花岗岩(-4.8^-6.8),表明早期A型花岗岩可能起源于古元古代的大陆地壳,而晚期I型花岗岩起源于中元古代地壳。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我们认为,早期A型花岗岩的形成与祁连岩石圈拆沉导致欧龙布鲁克陆块北缘减薄、拉伸有关,也标志着宗雾隆裂陷的开始;而晚期I型花岗岩类的形成与宗雾隆洋壳向南俯冲于欧龙布鲁克陆块之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SHRIMP定年 欧龙布鲁克陆块 宗雾隆构造带 乌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宗务隆构造带早古生代锆石SHRIMP年龄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9
作者 孙娇鹏 陈世悦 +3 位作者 彭渊 邵鹏程 马帅 刘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3-751,共9页
取自柴达木盆地北缘宗务隆构造带的5个变质岩样品、80颗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表明:80颗岩浆成因锆石年龄分布在510-420Ma之间;5个测试样品的^206Pb/^238U平均年龄分别为437.8±2.7Ma(样品Qb-217)、440±3Ma(样品Qb-218)... 取自柴达木盆地北缘宗务隆构造带的5个变质岩样品、80颗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表明:80颗岩浆成因锆石年龄分布在510-420Ma之间;5个测试样品的^206Pb/^238U平均年龄分别为437.8±2.7Ma(样品Qb-217)、440±3Ma(样品Qb-218)、433.2±3.6Ma(样品Qb-219)、497.1±3.5Ma(样品Qb-225)、464.1±4.2Ma(样品Qb-228),这5组^206Pb/^238U平均年龄均代表了锆石结晶年龄,即岩浆侵位年龄。加里东期锆石的大量存在说明宗务隆构造带早古生代存在与板块离散—聚合有关的岩浆活动,是介于中—南祁连地块与欧龙布鲁克地块之间的板块边界。宗务隆构造带是一条经历了漫长地质演化过程和多期造山运动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带,构造雏形形成的起始时限不晚于497.1±3.5Ma,构造格局奠定于海西—早印支期。这是对宗务隆带研究的突破,在该区域地质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宗务隆构造带 宗务隆群 早古生代 锆石SHRIMP U-PB年龄
下载PDF
宗务隆山角闪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苏里 周立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6-724,共9页
对宗务隆山角闪辉长岩进行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A-ICP-MS U-Pb定年的研究表明,该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54.3±1.5)Ma,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显示为海西—印支运动岩浆活动的产物。其Si O2质量含量为45.38%-52.65%,其低铝(Al... 对宗务隆山角闪辉长岩进行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A-ICP-MS U-Pb定年的研究表明,该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54.3±1.5)Ma,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显示为海西—印支运动岩浆活动的产物。其Si O2质量含量为45.38%-52.65%,其低铝(Al2O3质量含量为13.76%-16.86%)、富钙(Ca O质量含量为9.92%-11.06%)、贫碱(K2O+Na2O质量含量为2.86%-3.35%)的特点表明其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等),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如素(Nb,Ta,Zr等)。稀土总量较低(ΣREE含量为7.05×10-6-38.71×10-6),显示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右倾型配分模式,δEu为0.9-0.97,呈弱的Eu负异常。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出岩石具幔源岩浆的特点,但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构造判别图解显示宗务隆山角闪辉长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岛弧环境。该研究结果结合同位采样的黑云花岗岩样本的定年结果及地球化学特征,为宗务隆洋盆俯冲提供了年代学及岩浆作用方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辉长岩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地球化学 宗务隆山
下载PDF
青海省德令哈北部宗务隆地区成矿特征与找矿远景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杰斌 石菲菲 +2 位作者 邹林 张普斌 张建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203,共7页
青海省德令哈北部地区位于宗务隆山晚古生代陆内拗陷带内,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宗务隆山群沿海西期NWW向拉分海槽分布,形成了"两隆夹一槽"总体格局,多处沿生长断裂形成喷流沉积岩的沉积作用,为本区喷流沉积成矿构成了有利... 青海省德令哈北部地区位于宗务隆山晚古生代陆内拗陷带内,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宗务隆山群沿海西期NWW向拉分海槽分布,形成了"两隆夹一槽"总体格局,多处沿生长断裂形成喷流沉积岩的沉积作用,为本区喷流沉积成矿构成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构造环境、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分布规律的综合研究与分析,认为该区具有寻找喷流沉积型铅锌银矿床和矽卡岩型及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有利条件,且矿化主要受宗务隆山群上亚群次级向斜两翼与向堑式下滑断裂控制,集中分布于两条NW向断裂之间,这为本区下一步开展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找矿靶区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地质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流沉积矿床 成矿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宗务隆地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锲墨格山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善平 潘彤 +8 位作者 王秉璋 严兴鹏 任华 余福承 邱炜 王建军 唐健 王进寿 金婷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8-619,共12页
宗务隆构造带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锂铍成矿带,锲墨格山地区隶属宗务隆构造带东段。本次通过对宗务隆构造带锲墨格山地区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脉以高硅、钙碱质和高分异以及低... 宗务隆构造带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锂铍成矿带,锲墨格山地区隶属宗务隆构造带东段。本次通过对宗务隆构造带锲墨格山地区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脉以高硅、钙碱质和高分异以及低铁、镁、钙和钛为特征,属强过铝质花岗伟晶岩。微量元素特征上,样品明显富集Rb、Nb、Ta等元素,而亏损Zr、Hf、Th、Ce、Y、Yb等元素;且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Ce呈负异常,Eu为正异常特征,显示出岩浆演化晚期高度分异特性。锆石U-Pb年龄显示,绿柱石花岗伟晶岩锆石结晶年龄为229.5±1.3 Ma。综合研究显示,花岗伟晶岩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是宗务隆地区构造体制由挤压转换为伸展背景下,造山过程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锲墨格山 宗务隆构造带 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 锆石结晶年龄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宗务隆山南缘断裂构造地貌特征与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被引量:6
13
作者 董金元 李传友 +6 位作者 郑文俊 李涛 李新男 张培震 任光雪 董绍鹏 刘金瑞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1-362,共22页
宗务隆山南缘断裂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是祁连山南缘与柴达木盆地的边界逆断裂,对其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对于理解祁连山地区应变分配模式以及该地区断裂向柴达木盆地内部的挤压扩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 宗务隆山南缘断裂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是祁连山南缘与柴达木盆地的边界逆断裂,对其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对于理解祁连山地区应变分配模式以及该地区断裂向柴达木盆地内部的挤压扩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结合GPS地形剖面测量以及宇宙成因核素与光释光定年,对宗务隆山南缘断裂拜京图和蓄集乡等段落开展了详细的研究。综合分析拜京图和蓄集乡地区不同期次洪积扇的垂直位错以及相应地貌面的年龄,得到宗务隆山南缘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 41±0. 05) mm/a,水平缩短速率为0. 47~0. 80mm/a,约占祁连山地区地壳缩短速率的10%。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祁连山地区的应变分配模式以及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构造变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务隆山南缘断裂 柴达木盆地北缘 祁连山 滑动速率
下载PDF
柴北缘西段小赛什腾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岩石成因及其动力学背景: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盼龙 李永军 +5 位作者 段丰浩 庄玉军 支倩 辜平阳 高吉鹏 杨高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92-3313,共22页
位于柴北缘西段的小赛什腾山分布大量海西晚期中酸性岩浆岩,其形成时代和成因类型对揭露区域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小赛什腾山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 位于柴北缘西段的小赛什腾山分布大量海西晚期中酸性岩浆岩,其形成时代和成因类型对揭露区域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小赛什腾山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72±3 Ma和273±2 Ma,指示两者均形成于早—中二叠世。地球化学结果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两者均不同程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的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正的εHf(t)值(2.04~8.16)和较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0.77~1.16 G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小赛什腾山早—中二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均为宗务隆洋俯冲消减的产物,石英闪长岩为玄武质洋壳板片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遭受地幔橄榄岩混染而成,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洋壳熔融产生的岩浆底侵加热由新生地壳和古老基底地壳构成的混合地壳,在角闪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消减 早—中二叠世 宗务隆洋 小赛什腾山 柴北缘西段
下载PDF
祁连山-柴北缘地区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成因演变及构造岩浆演化
15
作者 李平 高晓峰 +2 位作者 吕鹏瑞 朱小辉 陈隽璐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317,共35页
祁连山及邻区广泛出露有形成于不同时代、具有复杂成因类型的侵入岩类,它们记录了祁连山、柴北缘和宗务隆构造带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事件。根据侵入岩的空间展布情况、年代学时空格架和岩石成因类型,祁连山-柴北缘地区的侵入岩浆... 祁连山及邻区广泛出露有形成于不同时代、具有复杂成因类型的侵入岩类,它们记录了祁连山、柴北缘和宗务隆构造带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事件。根据侵入岩的空间展布情况、年代学时空格架和岩石成因类型,祁连山-柴北缘地区的侵入岩浆活动主要可分为3个阶段:前寒武纪(2.47 Ga~561 Ma)、早古生代—泥盆纪(517~360 Ma)、中晚二叠世—三叠纪(271~210Ma)。(1)前寒武纪花岗岩(2470~561 Ma)的形成记录了区内古老大陆的聚合、离散过程及北祁连洋的开启。(2)自前寒武纪末期洋盆打开以来,祁连山和柴北缘地区在517~359 Ma形成有大量的侵入岩类,祁连山、柴北缘和宗务隆地区自中泥盆世以来开始明显的显示出相对独立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其中,自517 Ma以后,祁连山地区形成有俯冲成因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岩、埃达克质岩石和碱性花岗类,与区内同期火山岩一同构成弧盆系的火山-侵入岩组合;中南祁连在奥陶纪(452~444 Ma)和早志留世初(431 Ma)广泛形成的强过铝质S型碰撞成因花岗岩与晚奥陶世出现的磨拉石沉积建造,表明了祁连山碰撞造山事件发生于晚奥陶世—早泥盆世(452~431Ma)阶段;柴北缘地区可能于463 Ma左右已经开始进入碰撞-后碰撞造山阶段,略早于祁连山地区。440~425 Ma阶段,大量高Mg中性侵入岩和具有正εNd(t)、εHf(t)值同位素特征的埃达克质岩类,与430~420 Ma阶段的A型花岗岩,共同代表了中-南祁连后碰撞造山伸展作用。至泥盆纪,祁连山和柴北缘地区岩浆作用显示相对独立的构造演化进程。祁连地区该阶段侵入岩浆活动开始急剧减弱,北祁连少量形成于409~402 Ma阶段的A型花岗岩、中南祁连386 Ma的辉绿岩岩墙和老君山组山间磨拉石的出现,为祁连山在中泥盆世开始由后碰撞造山转为陆内伸展作用的地质记录;柴北缘地区在402~367 Ma折返及后续造山过程中发育有高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柴北缘地区 宗务隆构造带 花岗岩浆作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宗务隆构造带生格地区土尔根大坂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文涛 刘少峰 陈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34-240,共7页
宗务隆构造带,是一个发育于南祁连造山带之上的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带,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对宗务隆群物质来源和沉积时代还存在不同认识,通过对宗务隆构造带中生格地区的土尔根大坂组微晶大理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 宗务隆构造带,是一个发育于南祁连造山带之上的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带,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对宗务隆群物质来源和沉积时代还存在不同认识,通过对宗务隆构造带中生格地区的土尔根大坂组微晶大理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研究,认为土尔根大坂组中的微晶大理岩原岩以陆源为主,伴有热水沉积作用,为海相-陆表海相沉积型石灰岩。沉积物源应当是构造带南侧为主的陆源剥蚀,北侧可能也有部分物源供给,并含有部分热水沉积。微晶大理岩的沉积时代晚于206 Ma,宗务隆群总体是一套弧前体系,在后期的闭合过程中,形成叠瓦状的俯冲增生楔,其时代应在早泥盆-晚三叠(D1-T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务隆构造带 宗务隆群 碎屑锆石 年代学
下载PDF
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蓄集地区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敏 薛春纪 +1 位作者 薛万文 赵文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2-568,共17页
宗务隆构造带是柴达木北缘一个重要构造单元,但其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议。本次在宗务隆构造带中西部蓄集地区发现了闪长岩体,对其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侵入时代为258±1 Ma,富... 宗务隆构造带是柴达木北缘一个重要构造单元,但其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议。本次在宗务隆构造带中西部蓄集地区发现了闪长岩体,对其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侵入时代为258±1 Ma,富集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元素,具弱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强烈亏损P、Ti、Nb等高场强元素,Cr和Ni含量分别为38.0×10-6~92.8×10-6和6.7×10-6~14.1×10-6,Mg#值为50~56,Rb/Sr值为0.32~0.34,Ti/Zr值为23.26~32.30,Ti/Y值为145.29~163.97,Nb/Ta值为10.45~11.45,Th/La值为0.39~0.51,Ba/La值为15.04~16.60,207Pb/204Pb(i)值为15.602~15.611,锆石εHf(t)值为-8.52~-3.00,二阶段模式年龄值(tDM2)值存在1563~1478 Ma[εHf(t)=-4.37~-3.00]和1827~1790 Ma[εHf(t)=-8.52~-7.98]两组,指示蓄集闪长岩岩浆是壳幔混合的产物,其中古老地壳物质占主导。结合区域地质调查结果,推测宗务隆构造带中西部地区的边缘裂陷应晚于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集闪长岩 锆石U-PB测年 LU-HF同位素 宗务隆构造带
下载PDF
青海石底泉地区宗务隆构造带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健 杨张张 +5 位作者 赵振英 田振 孙东亮 李大磊 杨强晟 李小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4-612,共9页
对德令哈市石底泉地区宗务隆构造带内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属性,原岩可能为新元古代早期(870.0±4.5Ma左右)硅铝地壳或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 对德令哈市石底泉地区宗务隆构造带内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属性,原岩可能为新元古代早期(870.0±4.5Ma左右)硅铝地壳或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它们的形成与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2组年龄,分别为870.0±4.5Ma和443.3±2.3Ma。其中870.0±4.5Ma代表源区继承锆石的年龄,反映了新元古代时期的构造岩浆事件;443.3±2.3Ma代表花岗闪长岩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即花岗闪长岩侵位于晚奥陶世。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宗务隆构造带内花岗闪长岩与柴达木盆地北缘加里东期的板块汇聚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证实了宗务隆构造带内岩体形成时代并非全部是海西期一印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务隆构造带 花岗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宗务隆构造带西段物质组成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海全 严玉峰 +2 位作者 屈光菊 袁锦鹏 王钦元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7-93,共7页
为查明宗务隆构造带西段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及演化特征,运用野外地质剖面测制、岩石组合分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等手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宗务隆裂谷带是在初始小洋盆或有限小洋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基于南祁连陆块与欧... 为查明宗务隆构造带西段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及演化特征,运用野外地质剖面测制、岩石组合分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等手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宗务隆裂谷带是在初始小洋盆或有限小洋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基于南祁连陆块与欧龙布鲁克陆块之间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早古生代加里东褶皱基底的基础上经历了陆内拉张、有限洋盆发育、俯冲-碰撞和碰撞后推覆造山等过程演化而发展起来的华力西-印支期造山带。研究结果为宗务隆构造带西段物质组成及演化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务隆构造带 物质组成 演化特征 青海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宗务隆韧性剪切带^(40)Ar/^(39)Ar年代学及对印支期造山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万里 王宗秀 +2 位作者 李磊磊 钱涛 崔明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宗务隆构造带位于柴达木地块与南祁连地块之间,位置极为重要,其中发育的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和形成时代对于理解该构造带的构造属性具有重要的制约意义。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显微构造解析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宗务隆剪切带...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宗务隆构造带位于柴达木地块与南祁连地块之间,位置极为重要,其中发育的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和形成时代对于理解该构造带的构造属性具有重要的制约意义。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显微构造解析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宗务隆剪切带发育走向NWW-SEE向糜棱面理,其上发育NWW-SEE向缓倾的拉伸线理,指示该剪切带逆冲-走滑剪切的特征。宏观尺度上可见由于剪切作用形成的不对称褶皱、旋转碎斑、构造透镜体及褶劈理等变形形迹;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云母鱼、S-C组构、σ型残斑及石英动态重结晶、拔丝构造等变形现象,指示该韧性剪切变形的温度在300~400℃。对剪切带同构造变形的白云母和黑云母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分析,2个样品的坪年龄分别为(245.8±1.7)Ma、(238.5±2.6)Ma,指示了该剪切变形发生在早—中三叠世期间。结合对区域地质、岩石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该期韧性剪切变形年龄代表了宗务隆构造带印支期造山作用的时间,这期造山活动可能与宗务隆有限洋盆闭合后,南祁连地块与欧龙布鲁克地块的斜向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宗务隆构造带 二叠纪 韧性剪切带 ^(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