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挺水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及生理响应 被引量:26
1
作者 孙瑞莲 刘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6-932,共7页
为了探明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 L.)、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及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 L.)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采用人工模拟方法,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T_0(15 mg·L^(-1) COD,0.2 mg·L^(... 为了探明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 L.)、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及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 L.)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采用人工模拟方法,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T_0(15 mg·L^(-1) COD,0.2 mg·L^(-1) TN,0.02mg·L^(-1) TP)、T_1(80 mg·L^(-1) COD,15 mg·L^(-1) TN,2 mg·L^(-1) TP)、T_2(160 mg·L^(-1) COD,30 mg·L^(-1) TN,4 mg·L^(-1) TP)和T_3(320 mg·L^(-1) COD,60 mg·L^(-1) TN,8 mg·L^(-1) TP),研究这3种植物对不同浓度污水的净化能力及其抗性生理特征。结果表明,宽叶香蒲、茭白及黄花鸢尾对T_1、T_2、T_3污水中的COD、TN和TP均有较高的净化率。同一浓度污水处理下,各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均无显著差异,黄花鸢尾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茭白对TN的去除效果表现最佳。T_1污水处理没有增加3种植物的丙二醛(MDA)含量,随着污水浓度的升高,T_2、T_3污水处理下3种植物MDA含量明显上升,表明污水浓度的增加引起3种植物体内膜脂过氧化加剧。此外,污水胁迫也导致了3种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茭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宽叶香蒲的过氧化物酶(POD)可能在其自由基的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协同作用代表了宽叶香蒲和黄花鸢尾抵抗污水胁迫的一种防御策略,黄花鸢尾体内脯氨酸的积累可能在其抵抗污水胁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综上,宽叶香蒲、茭白和黄花鸢尾对不同污染负荷水体均有较高的净化效果,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系统和脯氨酸的合成来减少逆境胁迫引起的氧化伤害,高污染负荷水体对3种植物有胁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香蒲 茭白 黄花鸢尾 抗性生理 净化效果
下载PDF
茭白“雄茭”和“灰茭”的形成及遗传特性 被引量:18
2
作者 闫宁 薛惠民 +4 位作者 石林豫 范菁 徐晓峰 王志丹 郭得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8X期35-42,共8页
以浙茭2号(双季茭)的"雄茭"、"灰茭"和正常茭植株为试材,比较了"雄茭"、"灰茭"和正常茭植株的株高、叶数、分蘖数、植株地上部(叶片、叶鞘和地上茎)生物量和地上茎的质量、形态指标,同时研究... 以浙茭2号(双季茭)的"雄茭"、"灰茭"和正常茭植株为试材,比较了"雄茭"、"灰茭"和正常茭植株的株高、叶数、分蘖数、植株地上部(叶片、叶鞘和地上茎)生物量和地上茎的质量、形态指标,同时研究了杀菌剂、水分、辐照等环境因子对"雄茭"和"灰茭"形成的影响,以及"雄茭"和"灰茭"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雄茭"植株最高,"灰茭"次之,正常茭最矮;正常茭和"灰茭"分蘖数和每墩植株地上部鲜质量显著高于"雄茭";正常茭单个地上茎的鲜质量和体积最大,"灰茭"次之,"雄茭"最小。田间施用杀菌剂可能是影响"雄茭"形成的主要因素,而辐照、干旱和自然环境条件下"灰茭"均可形成。"雄茭"和"灰茭"具有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灰茭” 遗传
下载PDF
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 被引量:15
3
作者 沈学根 陈建明 +3 位作者 徐杰 姚良洪 周建松 邵大卫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66,共2页
‘龙茭2号’是由‘梭子茭’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长势较强,株形紧凑直立,分蘖力强,耐肥力中等,抗病虫性好。秋茭晚熟,极耐低温,茭白个体大,表皮光滑,肉质细嫩,商品性好。秋茭壳茭质量129.0~148.4g,净茭质量89.... ‘龙茭2号’是由‘梭子茭’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长势较强,株形紧凑直立,分蘖力强,耐肥力中等,抗病虫性好。秋茭晚熟,极耐低温,茭白个体大,表皮光滑,肉质细嫩,商品性好。秋茭壳茭质量129.0~148.4g,净茭质量89.1~101.2g,产量22395~25335kg.hm-2,平均23340kg.hm-2;夏茭壳茭质量142.7~158.2g,净茭质量105.3~113.3g,产量44145~46260kg.hm-2,平均4479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品种
原文传递
茭白胡麻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绍丽 吴仁锋 +3 位作者 刘义满 柯卫东 钟兰 李建洪 《长江蔬菜》 2012年第16期95-98,共4页
从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茭白田分离出引起胡麻叶斑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Bipolaris zizaniae。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菌菌丝最适宜在PDA和PSA培养... 从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茭白田分离出引起胡麻叶斑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Bipolaris zizaniae。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菌菌丝最适宜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宜在燕麦培养基上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值6~8;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病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和乳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钾和硝酸钠利用效果最好;菌丝及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胡麻叶斑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食用黑粉菌侵染对茭白植株抗氧化系统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闫宁 王晓清 +3 位作者 王志丹 张艳丽 薛惠民 郭得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84-1593,共10页
研究了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受食用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侵染后的生长、抗氧化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结果表明,食用黑粉菌侵染导致植株的株高、叶长、叶宽、叶片厚度、根长、茎鲜重、根鲜重和地上部鲜重下降,但分蘖... 研究了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受食用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侵染后的生长、抗氧化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结果表明,食用黑粉菌侵染导致植株的株高、叶长、叶宽、叶片厚度、根长、茎鲜重、根鲜重和地上部鲜重下降,但分蘖数提高;同时提高了茭白叶片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但却引起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食用黑粉菌侵染提高了叶片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同时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NPQ),但对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食用黑粉菌 抗氧化酶 超氧自由基 过氧化氢 丙二醛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茭白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分配特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江解增 曹碚生 +3 位作者 邱届娟 韩秀芹 张强 朱庆森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5-539,共5页
以茭白品种‘蒋墅茭’和‘葑红早’为试材的研究表明 :在肉质茎膨大之前 ,植株茎蘖各部位的总糖、还原糖、淀粉积累量持续上升 ,短缩茎中积累量最高 ;肉质茎膨大开始时 ,各部位碳水化合物积累量下降 ,以短缩茎的下降量最大 ,认为膨大前... 以茭白品种‘蒋墅茭’和‘葑红早’为试材的研究表明 :在肉质茎膨大之前 ,植株茎蘖各部位的总糖、还原糖、淀粉积累量持续上升 ,短缩茎中积累量最高 ;肉质茎膨大开始时 ,各部位碳水化合物积累量下降 ,以短缩茎的下降量最大 ,认为膨大前叶片的光合产物在短缩茎和叶片中积累以短缩茎为主 ,植株积累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孕茭前 1 4 C同化物在短缩茎的分配率较大 ,上位叶片、叶鞘也有较多积累 ,肉质茎膨大过程中 ,大量的1 4 C同化物在肉质茎中积累。饲喂叶片光合产物除供应自身茎蘖外 ,还向植株其它各部位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碳水化合物 物质积累 分配特性
下载PDF
茭白肉质茎膨大期间的氧化胁迫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伟 黄建中 +1 位作者 郭得平 陈子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4-827,831,共5页
以"雄茭"为参照,研究了茭白肉质茎膨大期间的氧化胁迫状况。肉质茎膨大开始后,茎中H2O2和MDA含量快速上升,并分别在6和8d达到最大,约为膨大前的6.5倍和3.7倍,此后降至膨大初期水平。抗坏血酸(AsA)在肉质茎即将膨大前上升约30%... 以"雄茭"为参照,研究了茭白肉质茎膨大期间的氧化胁迫状况。肉质茎膨大开始后,茎中H2O2和MDA含量快速上升,并分别在6和8d达到最大,约为膨大前的6.5倍和3.7倍,此后降至膨大初期水平。抗坏血酸(AsA)在肉质茎即将膨大前上升约30%,但膨大后快速下降处于较低水平,为0d的25%~30%。氧化型抗坏血酸比例在膨大开始时较低,随后则处于较高水平。GSH含量变化与AsA类似,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雄茭"茎顶端组织的MDA、H2O2、AsA及GSH含量与膨大前的肉质茎相近或更低,而同样没有菰黑粉菌侵入的成熟叶片中,MDA和GSH水平在植株孕茭期间的相对变化幅度都较小。因此,茭白肉质茎膨大期间菰黑粉菌的活动造成肉质茎组织中氧化胁迫程度逐渐加重,抗氧化剂AsA和GSH不能有效清除肉质茎膨大期间产生的活性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肉质茎 氧化胁迫 抗氧化剂 活性氧
下载PDF
磷元素对茭白生长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闫宁 张艳丽 +2 位作者 王晓清 黄建中 郭得平 《长江蔬菜》 2012年第16期89-93,共5页
利用水培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磷条件下茭白生长和叶片的光合特性。与正常磷(0.64 mmol/L)条件下相比,缺磷(0 mmol/L)与低磷(0.16 mmol/L)抑制植株生长,并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上升,同时叶片PSⅡ... 利用水培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磷条件下茭白生长和叶片的光合特性。与正常磷(0.64 mmol/L)条件下相比,缺磷(0 mmol/L)与低磷(0.16 mmol/L)抑制植株生长,并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上升,同时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qP)、表观电子传递效率(ETR)下降。高磷(2.56 mmol/L)条件下,植株生长受到轻微抑制,叶片的ΦPSⅡ、qP、ETR、Pn和Gs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 ) 生长 叶绿素A荧光参数 光合气体交换
下载PDF
提取方法对茭白多糖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贾闪闪 彭媛 +3 位作者 王璐 任晨晨 刘立英 李长正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138,共6页
以茭白多糖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水提法、超声波酶法、微波法及低共熔溶剂法制备茭白多糖JB-1、JB-2、JB-3和JB-4,研究其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JB-1~JB-4均含有糠醛酸和蛋白质,不含硫酸根,其中JB-4多糖得率、糠醛酸含量最高,蛋白质... 以茭白多糖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水提法、超声波酶法、微波法及低共熔溶剂法制备茭白多糖JB-1、JB-2、JB-3和JB-4,研究其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JB-1~JB-4均含有糠醛酸和蛋白质,不含硫酸根,其中JB-4多糖得率、糠醛酸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最低;JB-1~JB-4均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鼠李糖和木糖组成;JB-2~JB-4具有三螺旋结构,JB-1没有此结构。4种多糖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均不如维生素C。在降血脂上,JB-4比其他多糖具有更好的降血脂能力。综上所述,茭白多糖最优提取方法为低共熔溶剂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多糖 提取方法 抗氧化能力 降血脂能力
下载PDF
茭白关键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荣富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9期10-10,12,共2页
阐述了茭白的关键栽培技术,在地势低洼、不宜种粮的田块种植茭白,配合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茭白 栽培技术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温室栽培对茭白生长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宁 徐晓峰 +2 位作者 范菁 黄建中 郭得平 《长江蔬菜》 2011年第16期27-30,共4页
将温室内外生长的茭白进行对比,研究了春末夏初温室栽培对茭白生长与茭白叶片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栽培提高了茭白的株高、叶数、叶长、叶宽,但降低了茭白的分蘖数;提高了茭白叶片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非光化学... 将温室内外生长的茭白进行对比,研究了春末夏初温室栽培对茭白生长与茭白叶片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栽培提高了茭白的株高、叶数、叶长、叶宽,但降低了茭白的分蘖数;提高了茭白叶片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但降低了茭白叶片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表观电子传递效率(ETR);提高了茭白叶片的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降低了茭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温室栽培 分蘖 叶绿素A荧光参数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茭白生长影响及土壤残留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淑玲 谭芸 +2 位作者 闫宁 李建波 寿森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54-1861,共8页
采用土培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处理后,单季茭"美人茭"的生长、茭白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及LAS在茭白叶片和土壤中的相对残留量.结果表明,10 mg.... 采用土培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处理后,单季茭"美人茭"的生长、茭白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及LAS在茭白叶片和土壤中的相对残留量.结果表明,10 mg.L-1、100 mg.L-1 LAS处理浓度对茭白的生长状态没有显著影响;1000 mg.L-1 LAS处理浓度下美人茭株高和最大叶宽均分别低于对照25.5%(p<0.05)和27.0%(p<0.05),处理过程中叶绿素总含量大幅下降.10 mg.L-1、100 mg.L-1 LAS处理浓度下美人茭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1000 mg.L-1LAS处理浓度下美人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受到严重的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随着LAS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茭白叶片中LAS残留量先下降后上升,10 mg.L-1处理浓度下美人茭叶片中LAS含量低;10和100mg.L-1处理浓度下土壤中LAS含量基本在0.1~0.5 mg.L-1之间,1000 mg.L-1处理浓度下土壤中LAS含量持续上升,达到2.0~3.0mg.L-1,且LAS含量在第28d比第7d时高54.0%(p<0.05).与单纯的土壤环境相比,茭白-土壤系统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土壤中LAS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LAS) 茭白 抗氧化酶 LAS残留量
原文传递
适于茭白茎部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倩 阮松林 +2 位作者 俞晓平 马华升 叶子弘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86,共6页
对茭白茎部总蛋白的提取方法,以及2-DE的条件进行了摸索比较,以期得到适合于茭白茎部组织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结果表明:应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在研磨时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适当增加离心、沉淀的次数和时间,并... 对茭白茎部总蛋白的提取方法,以及2-DE的条件进行了摸索比较,以期得到适合于茭白茎部组织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结果表明:应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在研磨时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适当增加离心、沉淀的次数和时间,并且提高裂解浓度,可以得到浓度较高,质量较好的蛋白质样品;在蛋白含量测定中减少误差,对2-DE方法中上样量的多少、等电聚焦的程序进行优化,比较并选择染色方法,最终得到蛋白质点数目多,背景清晰,条纹较少,拖尾现象不明显的电泳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
下载PDF
茭白膨大前后肉质茎中抗坏血酸含量变化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伟 邓建平 +1 位作者 郭得平 黄建中 《长江蔬菜》 2010年第14期43-45,共3页
对茭白肉质茎膨大前后的主要内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水平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肉质茎膨大后,其MDA含量大幅增加,抗坏血酸含量大幅下降,氧化型抗坏血酸比例显著上升。而同时期成熟叶片中的MDA... 对茭白肉质茎膨大前后的主要内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水平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肉质茎膨大后,其MDA含量大幅增加,抗坏血酸含量大幅下降,氧化型抗坏血酸比例显著上升。而同时期成熟叶片中的MDA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茭白肉质茎在黑粉菌大量繁殖引起膨大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烈的氧化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肉质茎膨大 抗坏血酸 氧化胁迫
下载PDF
菰黑粉菌对^(60)Co-γ辐射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建中 石敏 +1 位作者 郭得平 陈子元 《长江蔬菜》 2011年第16期72-74,共3页
对PDA培养基上生长的菰黑粉菌进行了剂量范围为0~50 kGy的60Co-γ射线辐照。研究结果表明,菰黑粉菌对射线辐照具有极高的抗性,在10 kGy的60Co-γ射线辐照下仍可生长。本研究为筛选生产上有益性状黑粉菌突变体,用于创制茭白新品种作了探索。
关键词 茭白 菰黑粉菌 60Co-γ射线辐照 菌落
下载PDF
茭白肉质茎膨大过程中3种保护酶的活性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淑玲 张雷 +3 位作者 王凌云 郑寨生 张尚法 寿森炎 《长江蔬菜》 2012年第16期66-68,共3页
以双季茭白浙茭3号、浙茭5号为试验材料,选择不同生长阶段的肉质茎,分别测定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茭白肉质茎的膨大过程中,PPO、CAT的活性呈膨大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趋势。PPO的... 以双季茭白浙茭3号、浙茭5号为试验材料,选择不同生长阶段的肉质茎,分别测定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茭白肉质茎的膨大过程中,PPO、CAT的活性呈膨大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趋势。PPO的活性在生长后期有明显的上升。POD的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生长后期活性趋于稳定。浙茭3号、浙茭5号3种保护酶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品种间不同酶的活性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肉质茎 酶活性 多酚氧化酶(PPO)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
下载PDF
水生蔬菜茭白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明桃 《园艺与种苗》 CAS 2013年第11期13-15,共3页
在介绍水生蔬菜茭白黑粉病主要发病症状的基础上,论述了茭白黑粉病的病原菌,阐述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包括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方面,并从农业防治及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其防治技术。
关键词 茭白 黑粉病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下载PDF
茭白遗传多样性与育种技术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义满 柯卫东 +5 位作者 黄新芳 李峰 彭静 朱红莲 黄来春 李明华 《长江蔬菜》 2009年第08X期1-4,共4页
茭白产品器官是茭白植株受菰黑粉菌侵染膨大后形成的肉质茎。通过分析茭白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认为茭白遗传变异来源很可能主要来自菰黑粉菌的遗传变异。讨论了茭白育种技术及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茭白 菰黑粉菌 遗传多样性 遗传变异 选种
下载PDF
茭白不同采收方式对匍匐茎和萌芽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解增 黄凯丰 +2 位作者 曹碚生 帅建华 朱庆森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30-32,共3页
以茭白品种“蒋墅茭”和“葑红早”为试材的研究结果表明 :肉质茎采收后剪去叶片可使茭墩的地下匍匐茎抽生数及翌年新芽萌发数明显减少 ;不采收肉质茎则可使其数量明显上升 ;总数均随茭墩留蘖数的增加而增加 ,但平均每蘖的萌生数量随茭... 以茭白品种“蒋墅茭”和“葑红早”为试材的研究结果表明 :肉质茎采收后剪去叶片可使茭墩的地下匍匐茎抽生数及翌年新芽萌发数明显减少 ;不采收肉质茎则可使其数量明显上升 ;总数均随茭墩留蘖数的增加而增加 ,但平均每蘖的萌生数量随茭墩留蘖数的增加而减少。因此 ,建议茭白生产上应充分重视茭白采收后的田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采收方式 匍匐茎 萌芽数 肉质茎 田间管理
下载PDF
单季茭白新品种‘金茭1号’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寨生 张尚法 +1 位作者 张德明 陈加多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8-778,共1页
‘金茭1号’是由浙江省磐安地方茭白品种‘磐茭98’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单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长势中等,早熟,品质优,肉质茎长条形,表皮光滑,肉质白嫩,单壳茭质量110~135g,产量18000~22500kg·hm^-2。
关键词 茭白 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