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午岭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李裕元 郑纪勇 邵明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47-2456,共10页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山杨林、白桦林与辽东栎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与天然演替森林山杨林与白桦林均具有较丰富的物种组成,为62种左右,而天然顶极森林辽东栎林的物种...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山杨林、白桦林与辽东栎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与天然演替森林山杨林与白桦林均具有较丰富的物种组成,为62种左右,而天然顶极森林辽东栎林的物种数量则相对较少,为48种.人工林与天然林空间层次分化明显,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层间藤本植物.从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来看,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乔木层与灌木层发育较好,但人工刺槐林的草本层发育较好.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草本层,而天然林乔木层与灌木层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多样性.以天然辽东栎林为参照,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的比较结果表明,人工刺槐林与天然林的相似性较低,其相似性指数Is为19.4,而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的相似性则较高,Is值为43.4,甚至高于天然白桦林33.3与山杨林42.9.因此,相比较而言,油松比刺槐更适合作为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的人工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天然林 群落特征 植物多样性 相似性 黄土高原 子午岭
下载PDF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汪超 王孝安 +2 位作者 郭华 范玮熠 朱志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1-797,共7页
应用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指数(H1)、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s)对子午岭马栏林区的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1个样地共记录草本151种,灌木111种,乔木33种。马栏林区森林植物群落其总体多样性是混交林>纯林... 应用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指数(H1)、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s)对子午岭马栏林区的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1个样地共记录草本151种,灌木111种,乔木33种。马栏林区森林植物群落其总体多样性是混交林>纯林>人工林;不同森林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乔木层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较高,灌木层以油松+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混交林、白桦林和天然油松林多样性较高;草本层则是人工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林、白桦林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多样性较高。人工刺槐林和人工油松林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指数都较低。物种均匀度乔木层是落叶阔叶混交林最高,人工油松林和人工刺槐林最低;灌木层各群落的均匀度较为接近;草本层则表现为人工刺槐林均匀度最高,混交林最低。β多样性分析显示人工刺槐林与其它森林群落相异性较大,而辽东栎林、天然油松林和油松+白桦混交林均与油松+辽东栎混交林的相异性较小。研究表明多树种营造混交林可以增加群落的多样性,建造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的群落应种植混交林取代单一物种的人工纯林,在选择树种时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子午岭 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相异性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乔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溶解性碳氮的特征 被引量:49
3
作者 曾全超 李鑫 +2 位作者 董扬红 李娅芸 安韶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98-3605,共8页
选取黄土丘陵区子午岭4种不同乔木林下的0—5 cm和5—2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氯仿熏蒸浸提方法测定了微生物量碳氮、溶解性碳氮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乔木林下0—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土壤微生物量碳(MBC)... 选取黄土丘陵区子午岭4种不同乔木林下的0—5 cm和5—2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氯仿熏蒸浸提方法测定了微生物量碳氮、溶解性碳氮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乔木林下0—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均表现为:辽东栎>侧柏>油松>刺槐,5—20 cm土层为:侧柏>辽东栎>油松>刺槐,说明不同乔木林对土壤表层和下层的微生物量有明显的影响。上层土壤溶解性碳(DOC)、溶解性氮(DON)大于下层土壤。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MBC/MBN)在4—8之间,MBC/MBN、MBN、MBC均表现为随着土层的深度逐渐降低的趋势。MBC与MBN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MBN、MBC与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MBC/MBN、溶解性碳与微生物量碳之和(DOC+MBC)、溶解性氮与微生物量氮之和(DON+MBN)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DOC+MBC、DON+MBN比DOC、DON、MBC、MBN更能反映土壤微生物量与活性碳氮库。总体来说,人工刺槐林对土壤碳氮库的增加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相对于辽东栎和侧柏等天然次生林有一定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 不同乔木林 微生物碳氮 溶解性碳氮
下载PDF
子午岭典型植被凋落叶-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海鑫 曾全超 +2 位作者 安韶山 王宝荣 白雪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62-2270,共9页
对黄土高原子午岭任家台林区内刺槐、油松、侧柏等3种人工林以及桦树、辽东栎等两种天然次生林的凋落叶C、N、P含量、林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3种酶的活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凋落叶C、N、P含量与土壤C、N、P含量之... 对黄土高原子午岭任家台林区内刺槐、油松、侧柏等3种人工林以及桦树、辽东栎等两种天然次生林的凋落叶C、N、P含量、林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3种酶的活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凋落叶C、N、P含量与土壤C、N、P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该区植被恢复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结果发现:刺槐、辽东栎凋落叶碳氮比值显著低于其他植被,凋落叶分解速率相对较快;辽东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19.18、1.60g/kg,刺槐土壤全磷含量最高(0.61g/kg);土壤酶活性主要受土壤有机碳、全氮、容重及p H影响,与土壤全磷相关性不显著;人工林中,侧柏土壤中3种酶活性均高于其他植被,且侧柏凋落叶碳氮比值相对较低,分解速率较快,相比于刺槐作为造林树种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 凋落叶 土壤酶活性 天然次生林 人工林
下载PDF
基于454高通量测序的黄土高原不同乔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洋 曾全超 黄懿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87-3494,共8页
选取黄土高原不同乔木林(辽东栎,LDL;侧柏,CB;刺槐,CH;油松,YS)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罗氏454平台对其进行16SrRNA基因V1~V3可变区测序,通过分析其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度、群落结构,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研... 选取黄土高原不同乔木林(辽东栎,LDL;侧柏,CB;刺槐,CH;油松,YS)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罗氏454平台对其进行16SrRNA基因V1~V3可变区测序,通过分析其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度、群落结构,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其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土壤样品共检测到36个门,84个纲,187个目.不同乔木林土壤中优势菌来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Chloroflexi)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主要的优势菌纲为放线杆菌纲(Actin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酸杆菌(Acid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浮霉菌纲(Planctomycetacia).不同乔木林土壤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与pH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总磷和蓝细菌(Cyanobacteria)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土壤总磷含量可能为CB样地区别于其他土样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LDL样地细菌群落受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4高通量测序 子午岭 不同乔木林 土壤细菌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子午岭次生林区植被中有机碳的储量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百群 吴金水 吴振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70-1876,共7页
根据野外调查和观测,对子午岭次生林区的灌木和森林植被地上部各部分生物量中有机碳的储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灌木群落中,狼牙刺、虎榛子和沙棘群落中的茎杆与枝条中有机碳的储量分别占地上部生物量中有机碳储量的70.59%~75.33%、95%... 根据野外调查和观测,对子午岭次生林区的灌木和森林植被地上部各部分生物量中有机碳的储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灌木群落中,狼牙刺、虎榛子和沙棘群落中的茎杆与枝条中有机碳的储量分别占地上部生物量中有机碳储量的70.59%~75.33%、95%和83.84%;茎杆和枝条及叶片生物量中有机碳储量的顺序为沙棘>狼牙刺>虎榛子;灌木群落中草本层生物中有机碳储量的顺序为狼牙刺>沙棘>虎榛子;地被层有机物质中有机碳储量的顺序为沙棘>虎榛子>狼牙刺。狼牙刺群落、虎榛子群落和沙棘群落中有机碳的储量分别为15.06~16.25t/hm2、8.84t/hm2和25.67t/hm2。在森林植被中,山杨-辽东栎混交林、山杨林、白桦林、辽东栎林等落叶阔叶林的茎与枝条中有机碳的储量,占地上生物量中总储碳量的88.66%~97.75%、侧柏林和人工油松林针叶林的茎和枝条中有机碳的储量,约占地上生物量中总储碳量的83%,除过人工油松林外,乔木林中灌木层中有机碳储量的顺序为白桦>山杨-辽东栎>山杨>侧柏>辽东栎,乔木林中草本层生物量中有机碳的储量为0.5~0.6t/hm2,人工油松林的草本层生物量中有机碳的储量为1.26t/hm2,天然乔木林下地被物中有机碳的储量,约占群落地上部总有机碳储量的7%~13%。山杨-辽东栎、白桦、山杨、辽东栎、侧柏及人工油松林中有机碳的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储量 植被 凋落物 子午岭
下载PDF
林窗对子午岭天然辽东栎群落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东 刘国彬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91-98,共8页
为了给人工干扰天然林的更新提供科学依据,以子午岭地区天然辽东栎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林窗和林地样方各26块,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比分析辽东栎群落林窗和郁闭林地... 为了给人工干扰天然林的更新提供科学依据,以子午岭地区天然辽东栎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林窗和林地样方各26块,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比分析辽东栎群落林窗和郁闭林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差异,并研究林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天然辽东栎群落中,自然干扰形成的林窗平均面积为86.3m2,以面积小于100m2的中小林窗为主(占76.9%)。林窗形成方式多为干基折断。(2)林窗和非林窗植物多样性总体差异显著(P<0.05),林窗内植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略高。(3)不同大小的林窗表现为:乔灌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在75~100m2面积的林窗内最大;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0~50m2的林窗内,丰富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75~100m2的林窗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林窗 辽东栎林 子午岭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主要林分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海鑫 曾全超 +2 位作者 安韶山 白雪娟 王宝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3-1052,共10页
论文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4种林分(侧柏、油松、辽东栎、刺槐)的绿叶、凋落物(凋落叶、枯枝、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N、P含量及化学计量学特征,并计算养分再吸收率,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建设及人工林合理种植规划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 论文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4种林分(侧柏、油松、辽东栎、刺槐)的绿叶、凋落物(凋落叶、枯枝、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N、P含量及化学计量学特征,并计算养分再吸收率,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建设及人工林合理种植规划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植物叶片凋落前N、P均发生营养转移,油松N养分再吸收率最高(44.73%),刺槐P养分再吸收率最高(41.10%);刺槐相比于其他3种林分,绿叶C含量(413.94 g·kg^(-1))略低,且其4个组分N含量略高于其他林分的相应组分,绿叶、果实P含量相对较高;4种林分的枯枝C∶N、C∶P值最大,碳蓄积功能较强;叶片N∶P值均小于14,表明生长旺盛期林分主要受N限制。油松、刺槐养分再吸收能力强,是黄土高原森林区适宜植被恢复的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养分再吸收率 绿叶 凋落叶 枯枝 果实 子午岭
原文传递
陕西子午岭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范玮熠 王孝安 +2 位作者 郭华 王世雄 段仁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6,共8页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9种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对该地区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子午岭地区多样性指...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9种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对该地区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子午岭地区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现出天然混交林>天然纯林>人工林的特点,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于人工林;在群落垂直层次多样性上,该地区各森林群落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总体上呈现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趋势;在演替系列中,演替中期或中后期的森林群落类型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β多样性上,森林群落之间的相异性普遍较低,但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与其他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 森林群落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下载PDF
子午岭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及磷素分布的驱动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馥 王百群 +1 位作者 张尚鹏 喻佳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122,共5页
对子午岭林区农业及林草植被下土壤磷素的分布与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草植被有利于促进土壤大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大团聚体的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在草地中,植物根系推动了下层土壤中的磷素向上迁移,使上层土壤全磷含量... 对子午岭林区农业及林草植被下土壤磷素的分布与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草植被有利于促进土壤大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大团聚体的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在草地中,植物根系推动了下层土壤中的磷素向上迁移,使上层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中的含量。在林地土壤中,处于腐解过程中的凋落林冠叶片和表层土壤中的可溶性磷,在水分入渗的作用下,向亚表层土壤中迁移,使亚表层土壤全磷含量提高。这说明草本植物和乔木林驱动土壤全磷垂直分布的机理不同。林草植被土壤中,分布在>0.25 mm的各粒级团聚体中全磷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分布在<0.25 mm的团聚体中全磷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提高,生长林草植被有益于促进上层土壤中磷素分布在大的团聚体中,同时磷素也促进了大团聚体的形成和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土壤磷素 植被 子午岭
下载PDF
子午岭两侧山羊群体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社民 常洪 +5 位作者 NozawaK 刘小林 孙金梅 宋九洲 任战军 郑惠玲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16,共4页
应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地处子午岭东西两侧的两个山羊品种3个层次共计42类标记特征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在血液蛋白质及毛色位点的分化程度较低(7%以下),而在形态特征分化程度较高(18.84%),进一步综合聚类... 应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地处子午岭东西两侧的两个山羊品种3个层次共计42类标记特征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在血液蛋白质及毛色位点的分化程度较低(7%以下),而在形态特征分化程度较高(18.84%),进一步综合聚类分析表明,两品种间遗传距离较近(D=0.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子午岭 遗传分化 群体遗传
下载PDF
陇东子午岭林区芳香油植物资源研究
12
作者 刘富顺 郭小强 王根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甘肃陇东子午岭林区芳香油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野外实际考察和已有研究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子午岭林区有芳香油植物29科63属80种。其中乔木11科16属21种,灌木11科13属17种,木质藤本3科3属5种,多年生... 目的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甘肃陇东子午岭林区芳香油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野外实际考察和已有研究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子午岭林区有芳香油植物29科63属80种。其中乔木11科16属21种,灌木11科13属17种,木质藤本3科3属5种,多年生草本9科17属21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7科16属16种。详细总结出了它们的生物性状、芳香部位和用途,提出了子午岭林区芳香油植物在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论甘肃陇东子午岭林区芳香油植物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和利用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油植物 子午岭 陇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